一种恒温式铜包铝圆线包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3342发布日期:2019-03-19 20:3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式铜包铝圆线包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包铝圆线包漆领域,具体是一种恒温式铜包铝圆线包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导体(铜包铝圆线)在包漆前须退火处理,之后的包漆工序中,导体一直处于暴露状态,而且用于包漆的聚氨酯漆也暴露于外部,空气中的灰尘和其他杂物混合于聚氨酯漆中,使得涂覆在导体上的漆膜不光滑,影响其绝缘性能,并且聚氨酯漆由于外部温度的不稳定会造成其粘度的不同,在包漆过程中会造成漆膜厚度不均,使包漆后的导体外径不一,无法达到合格产品的要求,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恒温式铜包铝圆线包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恒温式铜包铝圆线包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管,所述圆管内穿设有铜包铝圆线,所述圆管的外围套接有通电线圈,所述圆管的内腔内固定有两片挡片,所述两片挡片将圆管分隔成三段,中部为聚氨酯漆储漆段,两端为聚氨酯漆回流段,所述储漆段的外圆壁上部连通有聚氨酯漆漆桶,所述回流段的外圆壁下部均成型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通过U形管道与循环设备连通,所述圆管的两端均螺接有两端外螺纹管接头,靠近所述漆桶一端的所述两端外螺纹管接头外端螺接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内插套有清洁布卷,远离所述漆桶一端的所述两端外螺纹管接头外端与烘炉的进口螺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设备为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口与U形管道连通,出口与漆桶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管的外端还螺接有盖塞。

作为优选,所述挡片、所述盖塞和所述两端外螺纹管接头上均成型有铜包铝圆线穿过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清洁布卷为毛毡卷。

作为优选,所述储漆段上还安装有检测油温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圆管和所述安装管均为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铜包铝圆线退火后经安装管内的毛毡卷擦拭清洁其外圆壁上的水分和杂物,通电线圈通电后将储漆段内的聚氨酯漆的温度维持在合适的包漆温度,使得包漆后漆膜均匀光滑,导体的外径一致,满足合格产品的标准。

2、经挡片的通孔溢流到回流段内的聚氨酯漆,经循环泵重新流向漆桶内,避免资源浪费以及杂物的混入,保证漆膜符合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中:1、圆管;2、铜包铝圆线;3、通电线圈;4、挡片;5、储漆段;6、回流段;7、漆桶;8、回流孔;9、两端外螺纹管接头;10、安装管;11、清洁布卷;12、盖塞;13、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恒温式铜包铝圆线包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管1,所述圆管1内穿设有铜包铝圆线2,所述圆管1的外围套接有通电线圈3,所述圆管1的内腔内固定有两片挡片4,所述两片挡片4将圆管1分隔成三段,中部为聚氨酯漆储漆段5,两端为聚氨酯漆回流段6,所述储漆段5的外圆壁上部连通有聚氨酯漆漆桶7,所述回流段6的外圆壁下部均成型有回流孔8,所述回流孔8通过U形管道与循环设备连通,所述圆管1的两端均螺接有两端外螺纹管接头9,靠近所述漆桶7一端的所述两端外螺纹管接头9外端螺接有安装管10,所述安装管10内插套有清洁布卷11,远离所述漆桶7一端的所述两端外螺纹管接头9外端与烘炉的进口螺接固定。

具体地,所述循环设备为循环泵13,所述循环泵13的进口与U形管道连通,出口与漆桶7连通,此设置将储漆段5内溢流出来的聚氨酯漆回流再循环利用,而且还能避免空气的杂物混入,保证漆膜符合标准。

具体地,所述安装管10的外端还螺接有盖塞12,通过盖塞12可以定期更换毛毡卷。

具体地,所述挡片4、所述盖塞12和所述两端外螺纹管接头9上均成型有铜包铝圆线2穿过的通孔。

具体地,所述清洁布卷11为毛毡卷,此设置中的毛毡卷包裹于铜包铝圆线,对铜包铝圆线2表面进行清洁,不会造成导体表面的损伤。

具体地,所述储漆段5上还安装有检测油温的温度传感器,此设置可以实时监测聚氨酯漆的温度,并通过通电线圈3对聚氨酯漆的温度进行补偿,使聚氨酯漆的温度维持在恒定状态,保证漆膜的厚度均匀。

具体地,所述圆管1和所述安装管10均为钢管。

铜包铝圆线2从左往右依次穿过安装管10和圆管1,经过安装管10时,通过毛毡卷擦拭清除铜包铝圆线2表面的水分和杂物,完成清洁;储漆段5内的聚氨酯漆由漆桶7注入储漆段5内,利用电磁加热的原理,经通电线圈3加热圆管1,直至储漆段5中的聚氨酯漆到达合适的温度,清洁后的铜包铝圆线2通过储漆段5完成铜包铝圆线包漆,经牵引机构进入烘炉内部进行漆膜固化,此外从储漆段5中溢流到回流段6中的聚氨酯漆,经U形管道流至循环泵13中,经循环泵13再次注入漆桶7中,完成聚氨酯漆的循环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