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芯线加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9860发布日期:2019-04-02 23:43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电缆芯线加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芯线加捻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有电以来,电缆就成为人们生活中最普遍常见的产品,在强电领域,需要采用大量电缆进行输配电,使用电缆时,通常是将电缆端部外皮和包胶去处,然后经电缆芯线与其他端子或电缆芯线连接,连接方式包括焊接、压接、缠绕连接等,不管是采用哪种连接方式,都要求电缆芯线缠绕精密,表面平滑无杂乱的铜丝(或其他材质金属丝)穿出在外,因此,需要对外露的芯线进行整理、加捻,使其符合要求。

传统的加捻方式就是人工加捻,工人带着手套,对外露芯线进行加捻,长时间工作容易扎伤工人手指,而且随着人工成本不断上涨,采用人工加捻使得产品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率越来越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代替人工进行电缆芯线加捻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芯线加捻装置,可对电缆外露的芯线部分进行梳理加捻,使电缆芯线外表光滑无杂乱铜丝,并且芯线内部结合精密不松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缆芯线加捻装置,包括连接在机架上可垂直于输送方向滑动的加捻母滑块、用于驱动加捻母滑块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加捻母滑块上端面上沿输送方向滑动连接有加捻子滑块和驱动加捻子滑块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加捻子滑块上竖向设置有一个轴座,轴座上转动连接有一根垂直于输送方向设置的转轴,转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转轴的另一端套接有一个捻爪安装盘,捻爪安装盘上周向均布有三个捻爪,各捻爪分别与捻爪安装盘通过铰轴和扭簧弹性转动连接,捻爪在扭簧的作用下向转轴靠拢,所述转轴为空心管状结构,转轴前端轴内插接有一根滑动杆,滑动杆前端连接有一块捻爪支撑盘、后端插入转轴内,通过活塞和键销与转轴密封滑动连接,捻爪支撑盘外缘周向均布有三个卡槽,三个卡槽与三个捻爪一一对应,捻爪嵌设在对应卡槽内;所述捻爪朝向转轴的一侧设置有斜坡,斜坡越接近转轴前端,斜坡到转轴中心的距离越大,当捻爪支撑盘向后移动时,捻爪支撑盘沿斜坡滑动,将三个捻爪撑开,所述转轴与电机输出轴一体成型,转轴后端伸出驱动电机后端盖,并通过转动接头连接有气管,气管与双向气泵连接,双向气泵控制捻爪支撑盘的前后滑动,所述捻爪包括后端与捻爪安装盘转动连接的爪体、以及连接在爪体前端内侧倾斜向后延伸的抓头,抓头接近转轴的一侧设置有刃口,各刃口与需要加捻的芯线相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捻爪前方设置有芯线定位机构,芯线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下定位气缸,下定位气缸的推杆竖直向上设置,下定位气缸的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下模,定位下模的上端有数量与电源线芯线数量相等且并排排列的V形槽,相邻两V形槽之间形成一个分离芯线的倒“V”形分离齿,定位下模一侧设置有定位立柱,定位立柱上竖向设置有定位气缸,定位气缸的推杆向下设置且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上模,定位上模的下端设置有与V形槽一一对应且相互配合的凸起部,定位上模和定位下模相向运动,将各芯线进一步分离,使各芯线一一对应地固定在V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芯线在剥离了包胶之后,会存在一定的松散,芯线加捻装置首先通过双向气泵将捻爪支撑盘向后吸,捻爪支撑盘将三捻爪撑开,然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将加捻母滑块向前推进,使三捻爪包围在芯线周围,再通过双向气泵驱动捻爪支撑盘前进,三捻爪在扭簧的作用力下向内收拢,三刃口合围成一个圆环形,将芯线夹持其中,然后驱动电机缓慢旋转,旋向与芯线旋向一致,同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加捻母滑块缓慢向后移动,芯线在缓慢旋转并后退的三捻爪的作用下,顺着其旋向加捻,使芯线表面光滑,内部结合紧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捻爪支撑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A部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芯线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6中:1、加捻母滑块,2、第一驱动机构,3、加捻子滑块,4、第二驱动机构, 5、转轴,6、捻爪安装盘,7、捻爪,7-1、爪体,7-2、爪头,7-3、刃口,8、轴座,9、第二驱动电机,10、滑动杆,11、捻爪支撑盘,12、卡槽,13、斜坡,14、转动接头,15、气管,16、双向气泵,17、机架,18、芯线定位机构,18-1、下定位气缸,18-2、定位下模, 18-3、V形槽,18-4、分离齿,18-5、定位立柱,18-6、定位气缸,18-7、定位上模,18-8、凸起部,19、较轴,20、扭簧,21、键销,22、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6所示的电缆芯线加捻装置,包括连接在机架17上可垂直于输送方向滑动的加捻母滑块1、用于驱动加捻母滑块1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加捻母滑块1上端面上沿输送方向滑动连接有加捻子滑块3和驱动加捻子滑块3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4,加捻子滑块3上竖向设置有一个轴座8,轴座8上转动连接有一根垂直于输送方向设置的转轴5,转轴5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驱动转轴5转动,转轴5的另一端套接有一个捻爪安装盘6,捻爪安装盘6上周向均布有三个捻爪7,各捻爪7分别与捻爪安装盘6通过铰轴19和扭簧20 弹性转动连接,捻爪7在扭簧的作用下向转轴5靠拢,所述转轴5为空心管状结构,转轴5 前端轴内插接有一根滑动杆10,滑动杆10前端连接有一块捻爪支撑盘11、后端插入转轴5 内,通过活塞22和键销21与转轴5密封滑动连接,捻爪支撑盘11外缘周向均布有三个卡槽 12,三个卡槽12与三个捻爪7一一对应,捻爪7嵌设在对应卡槽12内;所述捻爪7朝向转轴5的一侧设置有斜坡13,斜坡13越接近转轴5前端,斜坡13到转轴5中心的距离越大,当捻爪支撑盘11向后移动时,捻爪支撑盘11沿斜坡13滑动,将三个捻爪7撑开,所述转轴 5与电机输出轴一体成型,转轴5后端伸出驱动电机9后端盖,并通过转动接头14连接有气管15,气管15与双向气泵16连接,双向气泵16控制捻爪支撑盘11的前后滑动,所述捻爪 7包括后端与捻爪安装盘6转动连接的爪体7-1、以及连接在爪体7-1前端内侧倾斜向后延伸的抓头7-2,抓头7-2接近转轴5的一侧设置有刃口7-3,各刃口7-3与需要加捻的芯线相切。

捻爪7前方设置有芯线定位机构18,芯线定位机构18包括固定在机架17上的下定位气缸18-1,下定位气缸18-1的推杆竖直向上设置,下定位气缸18-1的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下模18-2,定位下模18-2的上端有数量与电源线芯线2-2数量相等且并排排列的V形槽 18-3,相邻两V形槽18-3之间形成一个分离芯线的倒“V”形分离齿18-4,定位下模18-2 一侧设置有定位立柱18-5,定位立柱18-5上竖向设置有定位气缸18-6,定位气缸18-6的推杆向下设置且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上模18-7,定位上模18-7的下端设置有与V形槽18-3 一一对应且相互配合的凸起部18-8,定位上模18-7和定位下模18-2相向运动,将各芯线2-2 进一步分离,使各芯线2-2一一对应地固定在V形槽18-3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双向气泵16是一种既可吹气也可吸气的吹吸两用泵。

芯线在剥离了包胶之后,会存在一定的松散,芯线加捻装置首先利用芯线定位机构18将芯线定位,然后通过双向气泵16将捻爪支撑盘11向后吸,捻爪支撑盘11将三捻爪7撑开,然后通过第七驱动机构将加捻母滑块1向前推进,使三捻爪7包围在芯线周围,再通过双向气泵6驱动捻爪支撑盘11前进,三捻爪7在扭簧20的作用力下向内收拢,三刃口7-3合围成一个圆环形,将芯线夹持其中,然后驱动电机9缓慢旋转,旋向与芯线旋向一致,同时第一驱动机构2驱动加捻母滑块1缓慢向后移动,芯线在缓慢旋转并后退的三捻爪7的作用下,顺着其旋向加捻,使芯线表面光滑,内部结合紧致。

在一根芯线加捻完成之后,第二驱动机构4推动加捻子滑块3移动,使捻爪7与另一根芯线正对,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对另一根芯线进行加捻。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利用三个爪头7-2夹持芯线,并利用三个刃口7-3对芯线进行梳理,同时旋转三个爪头7-2,使刃口7-3梳理过程中,对芯线进行加捻,使芯线表面平整,内部精致。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