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7504发布日期:2019-02-01 19:5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接电极是将一根新电极锥形螺纹端拧入待接电极尾部锥形螺孔内,并满足上下两电极间隙要求。传统的冶金行业大部分接电极工作由人工推动加力杆夹持电极旋转拧紧完成接电极工作,无法满足自动化操作要求,耗费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完成接电极操作的接电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电极装置,包括卡座、支撑组件、卡盘组件和驱动组件;

所述卡座的一个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卡座的第一通孔;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单元和弹性件,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座和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的滑杆,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滑杆上,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滑杆均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滑杆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滑杆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可滑动;

所述卡盘组件包括卡环本体和卡子,所述卡环本体和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卡环本体开设有贯穿所述卡环本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卡子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卡子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卡环本体的内表面;

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卡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卡子转动。

优选的,所述卡座的形状为圆环状,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凹槽沿所述卡座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支撑座为圆环状,所述滑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滑杆沿所述支撑座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垫和支撑环,所述支撑垫固定设于所述支撑环的外周上,所述滑杆的一端和所述支撑垫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环本体上设有挂钩,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设于所述挂钩内,所述卡环本体和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挂钩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开设有槽口,所述挂钩部分设于所述槽口内。

优选的,所述卡子凸出于所述卡环本体的内表面的一端设有卡齿。

优选的,所述卡子设有销孔,所述卡子和所述卡环本体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设于所述销孔内,所述卡子凸出所述卡环本体内表面的一端与所述销孔形成偏心状。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外齿轮和与所述外齿轮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的环状体,所述环状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子远离所述内表面的一端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单元转动。

优选的,还包括辊子组件,所述卡座开设有第一凹槽的端面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辊子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辊子组件包括连接销、轴承和锁紧螺母,所述轴承和锁紧螺母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销的两端。

优选的,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端,所述压板用于压紧所述支撑组件,并给所述弹性件一个预紧力,并作为所述支撑组件向上移动的限位。

上述接电极装置,电极穿设于卡环本体内,驱动组件驱动卡子正向旋转时,卡子凸出卡环本体内表面的一端逐渐咬合电极外圆并在卡子和电极之间形成自锁,带动电极旋转拧入工作电极的螺纹孔内,同时,驱动组件、卡盘组件和支撑单元一起旋转下降压缩弹性件。当驱动电机驱动卡子反向旋转时,卡子松开电极,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驱动组件、卡盘组件和支撑单元上升归位。从而使整个装电极过程自动化,不会消耗过多的人力,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电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接电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卡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卡盘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组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辊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一实施方式的接电极装置100包括卡座10、支撑组件20、卡盘组件30和驱动组件。

请同时参考图3,卡座10的一个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的底部设有贯穿卡座10的第一通孔14。

请同时参考图4,支撑组件20包括支撑单元和弹性件,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座和与支撑座固定连接的滑杆22,弹性件套设于滑杆22上,弹性件和滑杆22均设于第一凹槽12内,滑杆22远离支撑座的一端可穿过第一通孔14,滑杆22在第一凹槽12内可滑动。

请同时参考图5,卡盘组件30包括卡环本体32和卡子34,卡环本体32和支撑座连接,卡环本体32开设有贯穿卡环本体3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第二通孔(图未标),卡子34可转动设于第二通孔内,卡子34的一端凸出于卡环本体32的内表面。

驱动组件和卡子34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卡子34转动。

上述接电极装置100,电极穿设于卡环本体32内,驱动组件驱动卡子34正向旋转时,卡子34凸出卡环本体32内表面的一端逐渐咬合电极外圆并在卡子34和电极之间形成自锁,带动电极旋转拧入工作电极的螺纹孔内,同时,驱动组件、卡盘组件30和支撑单元一起旋转下降压缩弹性件。当驱动电机驱动卡子34反向旋转时,卡子34松开电极,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驱动组件40、卡盘组件30和支撑单元上升归位。从而使整个装电极过程自动化,不会消耗过多的人力,节约能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卡座10的形状为圆环状,第一凹槽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凹槽12沿卡座10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请参考图4,支撑座为圆环状,滑杆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弹性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滑杆22沿支撑座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第一凹槽12可以限定支撑组件20的径向运动。滑杆22在卡座10的第一凹槽12内上下滑动,起导向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的数量为八个。八个第一凹槽12沿卡座10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滑杆22的数量为八个。弹性件的数量为八个。卡座10上均布的八个第一凹槽12可对支撑组件20的上下运动起导向作用。可以理解,第一凹槽12、滑杆22和弹性件的数量并不限于八个。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凹槽12、滑杆22和弹性件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第一凹槽12、滑杆22和弹性件的数量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卡座10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六个安装螺纹孔(图未示),可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卡座10的侧壁开设有两个观察孔18。观察孔18的形状可以为方形或其他形状。观察孔18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通过设置观察孔18,可以便于观察电极的安装状态。

请参考图4,支撑座包括支撑垫21和支撑环,支撑垫21固定设于支撑环的外周上,滑杆22的一端和支撑垫2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环包括垫座22和支撑板25。支撑垫21和垫座22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支撑座还包括铜垫26,铜垫26设于支撑环上。具体的,铜垫26设于垫座22上。通过在支撑环上设置铜垫26,可以增加支撑组件20的耐磨性。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24。可以理解,弹性件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弹性的部件。

请参考图1,第一凹槽12的开口端还设有压板60。卡座10开设有第一凹槽12的上端设有螺纹孔,用于固定压板60。压板60将支撑垫21、滑杆22和弹簧24限制在第一凹槽12内。压板60用于压紧支撑组件20,并给弹性件一个预紧力,并作为支撑组件20向上移动的限位。

请参考图5,卡环本体32上设有挂钩38,支撑座的一端设于挂钩38内,卡环本体32和支撑座通过挂钩38连接。

进一步的,请同时参考图4和图2,支撑座的一端开设有槽口27,挂钩38部分设于槽口27内。具体的,槽口27开设于支撑板25上。通过设置槽口27,可以对挂钩38在支撑座上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挂钩38在支撑座上的周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挂钩38的数量为三个。槽口27的数量也为三个。三个挂钩38分别部分设于三个槽口27内。通过设置三个挂钩38,可以将支撑组件20和卡盘组件30更好的进行固定。可以理解,挂钩38和槽口27的数量不限于三个,在实际工作中,挂钩38和槽口2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请参考图5,卡子34凸出于卡环本体32的内表面的一端设有卡齿342。通过设置卡齿342,可以增大卡子34与电极外圆的摩擦力,从而增加卡子34对电极外圆的咬合力。卡子34的卡齿面经过硬化处理。

请参考图5,卡子34设有销孔(图未示)。卡子34和卡环本体32通过转轴36连接。转轴36设于销孔内。卡子34绕转轴36可转动。卡环本体32设于支撑座上。具体的,卡环本体32设于铜垫26上。卡环本体32下部与铜垫26的接触面经过淬火处理。卡子34凸出卡环本体32内表面的一端与销孔形成偏心状。

请参考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卡子34的数量为三个。第二通孔的数量也为三个。当同步转动三个卡子34远离卡环本体32的内表面的一端时,三个卡子34凸出于卡环本体32的内表面的一端会出现同时向内打开或向外收缩的动作。即三个卡子34凸出于卡环本体32的内表面的一端运动至图中的B位时,三个卡子34呈打开状态。三个卡子34凸出于卡环本体32的内表面的一端运动至图中的A位时,三个卡子34呈收缩状态。

请参考图7,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图未示)和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外齿轮42和与外齿轮42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的环状体44,环状体44的外壁上开设有卡槽41,卡子34远离内表面的一端设于卡槽41内,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连接单元转动。驱动装置驱动外齿轮42转动时,卡槽41也跟着转动,然后带动设于卡槽41内的卡子34转动,从而咬合电极并带动电机旋转下降或松开电极。

环状体44远离外齿轮42的一端设于支撑座上。具体的,环状体44安装在铜垫26上。环状体44远离外齿轮42的一端与铜垫26的接触面淬火处理,可减少接触面磨损。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接电极装置100还包括辊子组件50。请同时参考图3,卡座10开设有第一凹槽12的端面还开设有第二凹槽16,辊子组件50设于第二凹槽16内。进一步的,第二凹槽16的形状为“工”字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6的数量为六个。辊子组件50的数量也为六个。可以理解,第二凹槽16的数量不限于六个。辊子组件50的数量也不限于六个。

请参考图8,辊子组件50包括连接销52、轴承54和锁紧螺母56,轴承54和锁紧螺母56分别设于连接销52的两端。通过设置辊子组件50,轴承54与环状体44的外壁紧贴,用于限定外齿轮42窜动,同时可减少外齿轮42的转动摩擦力。连接销52下端带有螺纹,螺纹拧入锁紧螺母56内,锁紧螺母56四边宽度比第二凹槽16的“工”字槽稍小,因此连接销52时锁紧螺母56不会跟着转动,通过拧紧连接销52可以将辊子组件50安装在卡座10的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8,辊子组件50还包括第一平垫圈51、第二平垫圈55和弹性垫圈53。第一平垫圈51设于轴承54和第二凹槽的壁面之间,弹性垫圈53设于第二平垫圈55和锁紧螺母56之间,第二平垫圈55设于弹性垫圈53和第二凹槽的壁面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平垫圈51、第二平垫圈55和弹性垫圈53,可以增加轴承54、锁紧螺母56和第二凹槽的壁面之间的缓冲力。

上述接电极装置100工作时,电极穿设于外齿轮42和环状体44内,驱动装置驱动外齿轮42和环状体44在铜垫26上旋转,转动外齿轮42,首先会带动3个卡子34同步绕转轴36旋转,卡子34卡齿端向中间旋转接触电极外圆,外齿轮42继续旋转会使卡子34咬合在电极外圆表面,而且随着外齿轮42转动力增大,卡子34与电极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并远大于带动电极旋转所需要的力,从而在卡子34和电极之间形成自锁,继续转动外齿轮42,外齿轮42可带动电极旋转拧入工作电极螺纹孔。当外齿轮42反转时,驱动三个卡子34收缩松开电极。电极锁紧旋转拧入工作电极螺纹孔时,卡子34与电极之间存在轴向的咬合摩擦力,因此,电极和支撑单元、卡盘组件30、外齿轮42和环状体44会一起旋转下降压缩弹簧24,松开电极后,弹簧24的弹性力驱动支撑单元上升,支撑单元带外齿轮42、环状体44和卡盘组件30上升归位。

上述接电极装置100可有效、可靠的实现自动锁紧旋转,进行自动接电极工作,具有自动化、简单实用、方便维护、设备成本较低等优点。与传统的接电极方式相比,只需一个减速电机驱动设备即可满足装置动力需求,操作简单,易维护。锁紧采用自锁原理,驱动力越大锁紧力越大,不易打滑。主要采用机械结构,易加工,成本低,耐高温。可补偿轴向移动行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