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导体过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3781发布日期:2019-04-03 00:0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导体过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线导体过粉机。



背景技术:

电线加工过程,需要对电线导体的表面进行绝缘皮包覆工序,在包覆前需要对电线导体的表面使用滑石粉进行过粉处理,保证电线导体表面光滑干燥,有利于包覆工序;在过粉过程中由于进线装置对电线导体拉力不足,出现电线导体松垮,另外现有的过粉机常采用将电线导体穿过滑石粉槽利用风机进行过粉,常造成滑石粉飞扬污染环境,这些方法容易造成过粉不均匀,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粉效率高、过粉均匀的电线导体过粉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线导体过粉机,包括待加工的电线导体依次经过的进线机构、整线机构、及对电线导体进行粉刷的过粉机构;所述进线机构包括壳体、缠绕有电线导体的导体辊筒、转盘、及支撑所述壳体的支撑架,所述壳体包括圆柱形的进线部和圆锥形的出线部,所述出线部的端部开有出线口;所述支撑架设有与所述壳体同轴线的端部可转动的支撑轴、及驱动所述支撑轴的端部转动的第一驱动器,所述导体辊筒固连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转盘固连在所述支撑轴端部,所述转盘上设有通孔;所述整线机构包括电线导体依次经过的导向装置和滑轮组,所述导向装置设有导向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轮组分为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多个等轴径的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组延伸方向的第二滑轮、及两个等轴径的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分为主动轮与从动轮,所述第二滑轮组还包括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三滑轮的轴径比第二滑轮的轴径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粉机构包括过粉箱,所述过粉箱内部设有多个过粉腔,每个所述过粉腔之间设有带有U型槽口的隔板间隔,在第一个所述过粉腔设有螺旋杆和发热装置,在第二个所述过粉腔内设有毛刷,所述过粉机构还包括通过链传动方式驱动所述螺旋杆转动的第三驱动器。

进一步,在第二个所述过粉腔底部设有中空管道,过粉箱底部设有接粉盒,所述中空管道通向所述接粉盒。

进一步,所述过粉箱顶部设有箱盖。

进一步,所述电线导体过粉机设置有两个所述进线机构,两个所述进线机构的出线口均朝向所述导向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轮设为上下两排,且上排与下排的第一滑轮错位分布。

进一步,所述第三滑轮上设有多个滑轮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电线导体过粉机,包括待加工的电线导体依次经过的进线机构、整线机构、及对电线导体进行粉刷的过粉机构;进线机构包括壳体、缠绕有电线导体的导体辊筒、转盘、及支撑壳体的支撑架,转盘与导体辊筒上的导体缠绕的相反方向进行转动,缠绕的电线导体被转盘上的通孔带动从导体辊筒上一圈圈地松脱,同时电线导体往出线口方向被牵引出去,此出线方式保证了电线导体在出线时处于半拉紧状态,不会因为在进线机构过于松脱导致其在后续工位上由于松动影响过粉效果;整线机构包括电线导体依次经过的导向装置和滑轮组,整线机构保证电线导体在拉紧且稳定的状体下运输,过粉装置内设有螺旋杆、加热装置及毛刷,提高过粉效果及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线机构结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粉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电线导体过粉机,包括待加工的电线导体依次经过的进线机构1、整线机构2、及对电线导体进行粉刷的过粉机构3;所述进线机构1包括壳体11、缠绕有电线导体的导体辊筒12、转盘14、及支撑所述壳体11的支撑架13,所述壳体11包括圆柱形的进线部111和圆锥形的出线部112,所述出线部112的端部开有出线口113;所述支撑架13设有与所述壳体11同轴线的端部可转动的支撑轴131、及驱动所述支撑轴131的端部转动的第一驱动器132,所述导体辊筒12固连在所述支撑轴131上,所述转盘14固连在所述支撑轴131端部,所述转盘14上设有通孔141;所述整线机构2包括电线导体依次经过的导向装置21和滑轮组,所述导向装置21设有导向孔。工作时,电线导体牵引依次通过通孔141、出线口113、导向装置21、滑轮组、过粉机构3,在进线机构1中,导体辊筒12固定放置在支撑轴131上,开启第一驱动器132带动连接在支撑轴131的端部的转盘14转动,转盘14与导体辊筒12上的导体缠绕的相反方向进行转动,缠绕的电线导体被转盘14上的通孔141带动从导体辊筒12上一圈圈地松脱,同时电线导体往出线口113方向被牵引出去,此出线方式保证了电线导体在出线时处于半拉紧状态,不会因为在进线机构1过于松脱导致其在后续工位上由于松动影响过粉效果;电线导体被牵引出出线口113后,通过导向装置21的通孔141,本实施例中,电线导体在整线机构2和过粉机构3的线路在同一垂直面上,而出线机构难以保证电线导体出线时也在同一垂直面上,因此导向装置21主要是用于将电线导体进行定向到后续线路的垂直面上,若电线导体从出线机构出来后直接连接到滑轮组上,由于位置偏移导致电线导体脱落,严重影响生产;电线导体通过滑轮组时,滑轮组一方面对电线导体进行变向,另一方便通过不同的滑轮使电线导体处于拉紧状态;电线导体最后在过粉机构3中进行刷粉处理;电线导体引出过粉机构3后,过粉后的电线导体直接接到外置的绝缘皮包覆设备,外置的绝缘皮包覆设备带有牵引电线导体的装置,整个工作流程保证了电线导体的正常运送。

所述滑轮组分为第一滑轮组22和第二滑轮组23,所述第一滑轮组22包括多个等轴径的第一滑轮221,所述第二滑轮组2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组22延伸方向的第二滑轮231、及两个等轴径的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分为主动轮232与从动轮233,所述第二滑轮组23还包括驱动所述主动轮232转动的第二驱动器234,所述第三滑轮的轴径比第二滑轮231的轴径大;电线导体首先通过第一滑轮组22进行缓冲拉紧过程,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轮221设为上下两排,且上排与下排的第一滑轮221错位分布,电线导体依次轮流经过上排的第一滑轮221和下排的第一滑轮221,所述第二滑轮231作为第一滑轮221和第三滑轮的过渡滑轮,第三滑轮的主动轮232在电线导体的线路中起中段牵引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三滑轮上设有多个滑轮槽,电线导体可围绕第三滑轮转多圈后再进入过粉机构3,所述第三滑轮的轴径比第二滑轮231的轴径大,即可保证此段线路中的电线导体出拉紧状态。

参照图1和图3,所述过粉机构3包括过粉箱31,所述过粉箱31内部设有多个过粉腔311,每个所述过粉腔311之间设有带有U型槽口的隔板间隔312,在第一个所述过粉腔311设有螺旋杆32和发热装置,在第二个所述过粉腔311内设有毛刷33,所述过粉机构3还包括通过链传动方式驱动所述螺旋杆32转动的第三驱动器34;本实施例中,过粉箱31内使用滑石粉,发热装置安装在螺旋杆32下方,电线导体则在螺旋杆32上方通过,发热装置将滑石粉进行加热,第三驱动器34驱动螺旋杆32转动,螺旋杆32对滑石粉起搅拌作用,一方面能使滑石粉受热均匀,另一方面能够即时补充电线导体过粉后留下的间隙;电线导体在第一个过粉腔311中过粉后,其表面可能会出现粉堆,通过第二个过粉腔311时毛刷33对电线导体进行粉刷,使其表面过粉均匀,保证过粉效果。

优选的,在第二个所述过粉腔311底部设有中空管道35,过粉箱31底部设有接粉盒36,所述中空管道35通向所述接粉盒36,由于毛刷33对电线导体进行粉刷时会有滑石粉掉落,掉落的滑石粉则通过中空管道35落到接粉盒36中进行回收使用。

所述过粉箱31顶部设有箱盖37,能防止过粉箱31中的滑石粉飘散到空气中。

所述电线导体过粉机设置有两个所述进线机构1,两个所述进线机构1的出线口113均朝向所述导向装置21,一个进线机构1作为备用,当正在使用的进线机构1中的导线辊筒的电线导体使用完后,可立即使用作为备用的进线机构1,从而减少因更换导线辊筒所消耗的时间。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