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8897发布日期:2019-01-29 17:35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开关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安装的开关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力开关面板也已从开始的只有开/关两种功能的操作方式发展到了现在的智能开关面板,所谓智能开关面板就是集成有控制电路的开关面板,控制电路可以控制负载完成一些除了开/关功能外的其他功能,如用在灯具上的智能开关面板,可以实现亮度调节,色温调节,区域照明控制等。由于开关面板中的控制电路大都是由一些精密芯片和印刷电路板组成,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智能开关面板在安装时容易损坏控制电路,而且不易维修,如附图11所示的开关面板为一种触摸操作控制的智能开关面板,包括前壳210' 和后壳211',触控板6设置在前壳210'上,电源板3设置在后壳211'上,前壳 210'和后壳211'之间通过一根排线4连接,电源板3给触控板6提供数据和电力,后壳211'上设置有安装孔5,安装时,打开前壳210'和后壳211',露出位于后壳211'上的安装孔5,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前壳210'和后壳211'处于打开状态,将电源板3和触控板6裸露出来,这就很容易碰到排线4、电源板3以及触控板6上的元器件,造成安装损坏,而且,在需要维修时,也要先打开前壳 210'和后壳211',将位于后壳211'上的安装孔5中的螺栓松开,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面板,以提高安装时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面板,包括主控板和安装板;所述主控板用于控制调节负载的电源接入参数,所述主控板包括壳体和封闭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控组件,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裸露于所述壳体的接线端,所述接线端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固定所述主控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主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可供所述接线端通过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开关面板的主控板和安装板采用分离式设计,在主控板中,电控组件均封闭于壳体内,安装时,首先将安装板固定在附着物,例如墙壁上,然后将墙壁预留孔内的电源线从安装板的通孔引出,与裸露于壳体外的接线端连接,然后将主控板上的接线端插入安装板的通孔内,然后将主控板与安装板固定即可,由此可知,整个安装过程,电控组件均被封闭在壳体内,只要壳体不破,无须担心安装动作触碰到电控组件,有效保护电控组件的安全,而且不用担心手触碰到电控组件而触电,从而提高了开关面板的安全性;另外,由于主控板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

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呈盒体结构,所述后壳盖合于所述前壳上,所述接线端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外壁上。

较佳地,所述前壳分别与所述后壳和所述安装板通过卡合结构卡接。

较佳地,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电源驱动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前壳的内壁上,所述电源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后壳的内壁,所述控制电路模块与所述电源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后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外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外壁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形成一凸起,所述电源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接线端设置于所述凸起上,所述安装板上的通孔被配置为可供所述凸起通过。

较佳地,还包括一高压外壳,所述高压外壳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凸起上,将所述接线端罩在所述高压外壳和所述凸起之间的空间内,所述高压外壳内设置有高压转换板,所述高压转换板用于将高压转换为低压,所述高压转换板与所述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高压外壳上设置有接线孔。

较佳地,所述前壳的侧壁上设有缺口,借由该缺口,可将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前壳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面板其中一实施例之安装板与主控板的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面板另一实施例之安装板与主控板的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安装板与主控板结合在一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关面板之主控板其中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关面板之主控板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关面板之前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关面板之后壳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关面板之后壳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关面板之安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开关面板之带有操作旋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开关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结构特征、实现原理及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面板,包括主控板2和与主控板2分离的安装板1。主控板2用于控制调节负载的电源接入参数,例如,用于调节灯的开/关、亮度、色温等,主控板2包括壳体21和封闭设置于壳体21内的电控组件,壳体21的底部设置有裸露于壳体21的接线端22,接线端22与电控组件电性连接。安装板1用于安装固定主控板2,安装板1与主控板2可拆卸连接,安装板1上设置有可供接线端22通过的通孔10。

本实用新型开关面板的主控板2和安装板1采用分离式设计,在主控板2 中,电控组件均封闭于壳体21内,安装时,首先将安装板1固定在附着物,例如墙壁上,然后将墙壁预留孔内的电源线从安装板1的通孔10引出,与裸露于壳体21外的接线端22连接,然后将主控板2上的接线端22插入安装板1的通孔10内,最后将主控板2与安装板1固定即可,由此可知,整个安装过程,电控组件均被封闭在壳体21内,无须担心安装动作触碰到电控组件,有效保护电控组件的安全,而且不用担心手触碰到电控组件而触电,从而提高了开关面板的安全性。另外,由于主控板2与安装板1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进一步改进,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8,壳体2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210和后壳211,前壳210呈盒体结构,后壳211盖合于前壳210上,接线端22设置于后壳211 的外壁上。电控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模块200和电源驱动模块201,控制电路模块 200设置在前壳210的内壁上,电源驱动模块201设置在后壳211的内壁上,控制电路模块200通过电源线(图未示)与电源驱动模块201电性连接。另外,为了使得控制电路模块200与电源驱动模块201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本实施例中,后壳211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外凹陷的凹槽2110(参阅图7),凹槽2110 的外壁在壳体21的外部形成一凸起2111(参阅图8),电源驱动模块201设置于凹槽2110内,接线端22设置于凸起2111上,安装板1上的通孔10被配置为可供凸起2111通过。安装时,后壳211上的凸起2111穿过安装板1上的通孔10进入墙壁上的预留孔内。

本实用新型开关面板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前壳210分别与后壳211和安装板1通过卡合结构卡接。具体的,前壳210的侧壁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槽 2100和若干第一卡凸2101,第一卡凸2101位于第一卡槽2100的上方,后壳211 的边沿处设置有与第一卡槽2100配合的第二卡凸2112,安装板1的边沿处设置有与第一卡凸2101配合的第二卡槽11(参阅图9),借由第一卡槽2100和第二卡凸2112的配合,将后壳211卡固在前壳210上,再借由第一卡凸2101和第二卡槽11的配合,将安装板1固定在前壳210上,固定板位于后壳211的上方,借由上述卡接结构,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较佳地,前壳210的侧壁上还设有缺口2102,借由该缺口2102,可将安装板1与前壳210分离。当需要拆卸时,使用螺丝刀等工具插入缺口2102中,将安装板1翘起,实现安装板1与前壳210 的分离,拆卸方便。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开关面板在高压场合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改进,凸起2111上可拆卸的盖合有一高压外壳23,将接线端22罩在高压外壳23和凸起 2111之间的空间内,高压外壳23内设置有高压转换板(图未示),高压转换板用于将高压转换为低压,高压转换板与接线端22电性连接,高压外壳23上设置有接线孔230,该高压外壳23可穿过安装板1上的通孔10。本实施例中,该高压外壳23为绝缘性能良好的塑胶壳,借由该高压外壳23,本实用新型开关面板可同时兼容低压环境和高压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关面板并不对主控板2的控制类型作一限制,可为触摸型也可为旋钮型,当采用触摸型时,如图4所示,在前壳210上设置有与电控组件电性连接的触摸面板2103。采用旋钮型时,如图10 所示,在前壳210上设置有与电控组件电性连接的操作旋钮2104。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