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0314发布日期:2019-05-17 19:4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多道程序来检测组件产品是否合格,最终检测合格后才会打包运输到下游销售商、消费者手中使用,而在组件生产过程中,虽然工厂有各道工序保存产品,但仍有加工过程中出现已经装框后的组件出现内部电池片隐裂、电池片上有异物、组件外观划伤等原因,需要对已经装框的组件进行拆框,重新返修加工。目前每次产线员工对于此类组件通常进行人工拆卸,需要使用橡胶锤,木槌等工具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强度,而且在拆框过程中易造成组件的破碎,故在生产中带来的不必要人工浪费和作业强度。

在现实生活中,为避免拆框返修工序造成对组件的进一步伤害,人们对拆框技术不断改进,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9941433,申请日:2016年8月3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光伏组件返修拆框专用工装,该申请案包括底座,底座顶部为水平的托盘;托盘上固定设置两个支点,支点宽度与光伏组件的边框相当。该申请案两个支点夹住边框,利用杠杆原理就能轻易的将边框拆下,省时省力。但该申请案需要配合使用开口定位工装先将边框开口,然后才能放置到托盘上进行拆装,使用过程较为繁琐。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5917571,申请日:2017年5月2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可调节式简易光伏组件拆框装置,该申请案本包括水平设置的面板,面板通过若干个支腿支撑,面板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固定凸台和移动凸台,面板上设置有腰形的移动孔,其中移动凸台通过移动孔固定在面板上;移动凸台通过移动孔可以移动,调节移动凸台和固定凸台之间的距离,针对不同大小的光伏组件进行拆卸。该申请案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对不同大小的组件进行拆框的问题,但在使用过程中其便捷性和安全性仍有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拆框操作不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便于对电池组件边框进行快速拆除,使用较为便利,适宜推广应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包括平台和支撑单元,平台上设置有第一支点台和第二支点台,且第一支点台和第二支点台底部与平台之间有高度间隙;支撑单元包括移动滑槽和支撑台,移动滑槽开设于平台一侧,支撑台下方设置有连接柱,该连接柱向下穿过移动滑槽并被紧固。

更进一步地,支撑单元还包括支撑臂,支撑臂纵向设置于支撑台的外侧上方,且支撑台和支撑臂呈L形分布。

更进一步地,平台上设置有贯穿的调节槽,第一支点台和第二支点台下方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分别穿过调节槽并紧固,第一支点台和第二支点台的宽度分别大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

更进一步地,平台下方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底部分别对应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相连。

更进一步地,调节槽为上部宽、下部窄的阶梯槽,调节槽上部宽槽的两侧底壁为轨道,第一固定杆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轨道上方。

更进一步地,支撑板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滚珠,滚珠在轨道上配合滑动。

更进一步地,平台下方设置有多根支腿。

更进一步地,相邻两根支腿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更进一步地,支腿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固定孔,紧固螺栓穿过该固定孔并紧固在地面上。

更进一步地,底座下方设置有防震垫。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包括平台和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移动滑槽、支撑台和支撑臂,支撑台用于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支撑,支撑臂则能从外侧向内卡紧光伏组件,使得在拆框操作时,能够对整体的光伏组件进行有效支撑锁紧,保障其位置稳定性,即使铝框脱离也能够对剩余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支撑,防止拆框操作时太阳能电池片出现损伤,提高拆框操作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第一支点台和第二支点台底部与平台之间有高度间隙,高度间隙与压嵌部的厚度相配合,使压嵌部能够嵌入。拆框操作时将铝框插入第一支点台和第二支点台之间,且使压嵌部嵌入某一支点台下方的间隙内,且抵靠部的外侧抵靠住另一支点台,利用第二固定杆和第一支点台提供的两个支点,操作人员向外扳动铝框即可使铝框与太阳能电池片脱离,使用较为便利,且结构简单,适宜推广应用。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第一支点台和第二支点台底部与平台之间有高度间隙,高度间隙与压嵌部的厚度相配合,使压嵌部能够嵌入,操作过程中压嵌部的嵌入放置还有助于防止在拆框过程中出现一端翘起现象,保障拆框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平台上设置有贯穿的调节槽,使得第一支点台和第二支点台之间的间距可以灵活调节,从而可以调节两个支点间的距离,便于根据铝框的长度调节,并可以控制操作人员扳动铝框时的力臂,从而有助于降低劳动强度,快速拆框。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调节槽为上部宽、下部窄的阶梯槽,调节槽上部宽槽的两侧底壁为轨道,第一固定杆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滚珠,滚珠在轨道上配合滑动;滚珠与轨道的配合设置为第一支点台和第二支点台的位置移动提供稳定导向,并有助于降低摩擦阻力。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底座下方设置有防震垫,具体可在底座和地面之间设置橡胶垫等,减小操作过程中对地面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平台;110、支腿;120、连接杆;130、底座;140、调节槽;141、轨道;

210、第一支点台;211、第一固定杆;212、支撑板;213、滚珠;220、第二支点台;221、第二固定杆;

310、第一气缸;320、第二气缸;

400、铝框;410、抵靠部;420、压嵌部;

500、操作单元;510、活动槽;520、活动杆;521、夹持托盘;

600、支撑单元;610、移动滑槽;620、支撑台;630、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包括平台100和支撑单元600,平台100上设置有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且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底部与平台100之间有高度间隙;支撑单元600包括移动滑槽610和支撑台620,移动滑槽610开设于平台100一侧,支撑台620下方设置有连接柱,该连接柱向下穿过移动滑槽610并被紧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平台100可设置为圆形,平台100上设置有贯穿的调节槽140,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下方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杆211和第二固定杆221,第一固定杆211和第二固定杆221分别穿过调节槽140并紧固,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 的宽度分别大于第一固定杆211和第二固定杆221,且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底部与平台100之间有高度间隙。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底部与平台100的高度差为3-8mm。

本实施例使用时如3所示,光伏组件的铝框400通常包括呈L形分布的抵靠部410和压嵌部420,其中抵靠部410纵向设置在压嵌部420的一侧上方,太阳能电池片紧固在抵靠部 410的上端内部,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底部与平台100的高度间隙与压嵌部420 的厚度相配合,使压嵌部420能够嵌入。拆框操作时先将铝框400放置好,使太阳能电池片向上放置,将下方的铝框400插入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之间,且使压嵌部420 嵌入某一支点台下方的间隙内,且抵靠部410的外侧抵靠住另一支点台,具体如图3所示,压嵌部420嵌入在第二支点台220下方,并向内抵靠住第二固定杆221,抵靠部410的外侧则抵靠住第一支点台210,利用第二固定杆221和第一支点台210提供的两个支点,操作人员向外扳动铝框400即可使铝框400与太阳能电池片脱离,即扳动铝框400靠近第一支点台 210的一端,如图3方位所示,将铝框400的外端顺时针向左侧扳动即可将铝框400与太阳能电池片脱离,依次操作即可将光伏组件四周的铝框400依次拆除。且操作过程中压嵌部420 的嵌入放置还有助于防止在拆框过程中出现一端翘起现象,保障拆框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调节槽140的设置使得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之间的间距可以灵活调节,从而可以调节两个支点间的距离,便于根据铝框400的长度调节,并可以控制操作人员扳动铝框400时的力臂,从而有助于降低劳动强度,快速拆框。

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600还包括支撑臂630,支撑臂630纵向设置于支撑台620的外侧(远离调节槽140的一侧)上方,且支撑台620和支撑臂630呈L形分布,支撑台620下方设置有连接柱,该连接柱向下穿过移动滑槽610并被紧固,连接柱能够在移动滑槽610内灵活调节,从而能够控制支撑台620和支撑臂630的位置变化,支撑台620用于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支撑,支撑臂630则能从外侧向内卡紧光伏组件,使得在拆框操作时,能够对整体的光伏组件进行有效支撑锁紧,保障其位置稳定性,即使铝框400脱离也能够对剩余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支撑,防止拆框操作时太阳能电池片出现损伤,提高拆框操作的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平台100下方设置有第一气缸310和第二气缸320,第一固定杆211和第二固定杆 221底部分别对应与第一气缸310和第二气缸320的伸缩杆相连。通过第一气缸310和第二气缸320的伸缩杆伸缩实现对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的位置控制,使第一支点台 210和第二支点台220能够在调节槽140内进行位置移动,且通过气缸操作便捷省力。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调节槽140为上部宽、下部窄的阶梯槽,调节槽140上部宽槽的两侧底壁为轨道141,第一固定杆211上设置有支撑板212,支撑板212位于轨道141上方,且支撑板212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滚珠213,滚珠213在轨道141上配合滑动。支撑板212的宽度大于调节槽140的下部窄槽,并小于调节槽140的上部宽槽,且支撑板212的高度不高于平台100,不影响压嵌部420的正常伸入。滚珠213与轨道141的配合设置为第一支点台210 和第二支点台220的位置移动提供稳定导向,并有助于降低摩擦阻力。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平台100下方设置有多根支腿110,相邻两根支腿110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20,有助于加强整体结构强度,保障稳定性;支腿110底部设置有底座130,底座130上设置有固定孔,紧固螺栓穿过该固定孔并紧固在地面上,且底座130下方设置有防震垫,具体可在底座130和地面之间设置橡胶垫等,减小操作过程中对地面的磨损。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4,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操作单元500,具体地,操作单元500包括设置于平台100一侧的活动杆520,平台100的周向外壁内沿周向开设有活动槽510,活动槽510内部设置有固定轴,活动杆520的一端伸入活动槽510内并与固定轴铰接,使得活动杆520能够沿周向在活动槽510内转动,活动杆520的另一端则设置有用于托置铝框400的夹持托盘521,该夹持托盘521包括用于支撑铝框400的底盘,底盘的两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侧板,能够将铝框 400放置在侧板之内。侧板上还可设置有便于人手拉动的把手。

操作单元500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操作人员拆框操作的便利性,将铝框400在平台100 上放置好以后,将要扳动的铝框400的一端放置在夹持托盘521内,拆框时无需直接扳动铝框400,而是拉动把手使夹持托盘521在活动槽510内转动即可,夹持托盘521即可带动铝框400,夹持托盘521的设置能有有效避免人手直接扳动铝框400造成的各种不便,以及可能产生的误伤,而且通过设置夹持托盘521的长度可以进一步调节扳动操作的力臂,有助于降低劳动强度。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返修拆边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5,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点台210和第二支点台220的形状不同,第一支点台210截面为三角形,第二支点台220为圆柱形,使用时将压嵌部420嵌入第二支点台220下方间隙内,抵靠部410 的外侧抵靠住第一支点台210的某个尖角,使得抵靠部410的受力面积更小,更易扳动拆卸铝框400,使得拆卸劳动强度进一步降低。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