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频段平板式全向数字电视接收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3439发布日期:2019-02-22 21:24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新型双频段平板式全向数字电视接收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电视接收天线,特别是一种新型双频段平板式全向

数字电视接收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数字电视接收天线有八木天线、卫星锅天线、吸盘天线等,其中八木天线和卫星锅天线体积庞大,且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使用时,引向器与发射天线极化方向不一致时,接收效果很差,不便于安装使用;吸盘天线增益低且频带窄,也会影响接收效果。且上述天线均只能工作在国际频段Ⅴ -470MHz--862MHz,而对国际频段Ⅲ—174MHZ--230MHZ低频段电视信号则无法接收。

同时,随着地面数字电视天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天线的尺寸要求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型化、宽频带、高增益等方面,然而天线越小越不容易实现宽频带和高增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频带宽、增益高的新型双频段平板式全向数字电视接收天线。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双频段平板式全向数字电视接收天线,包括介质基板,附着在介质基板一侧面上的薄膜铜箔片和附着在介质基板另一侧面上的馈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在介质基板一侧面上的薄膜铜箔片为相邻的两付尺寸大小相同且绕向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两付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的螺旋中心分别与附着在介质基板另一侧面上的两块馈电板中心对应重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的螺旋宽度均自起始点至终点末端呈指数渐进增长,其中,在第一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自起始点后绕向170°±10°处设置馈电点,在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自起始点后绕向170°±10°处加载与等效馈电网络相连的假负载;所述第一和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的终点末端之间由一长条状铜箔片连接。

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附着在介质基板同一侧面上两付结构上对称,性能上具有互易性的第一和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构成一付天线,在较小的体积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拓展了天线臂长,使其在174MHZ--230MHZ、470MHZ--698MHZ双频段内的驻波比均在1.8以下,具有较高的增益和抗干扰性,提高了电视信号接收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且天线法向平面辐射方向图近似全向,意味着无论是采用水平接收方式还是垂直接收方式,均可以有效接收任何方向发射的电视信号,便于使用;另外,其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易加工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收天线方向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收天线的驻波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1、一种新型双频段平板式全向数字电视接收天线,包括介质基板1,附着在介质基板一侧面上的薄膜铜箔片2和附着在介质基板另一侧面上的馈电板3。所述附着在介质基板一侧面上的薄膜铜箔片2为相邻的两付尺寸大小相同且绕向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其中,第一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按逆时针绕向呈螺旋状附着在介质基板上,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按顺时针绕向呈螺旋状附着在介质基板上。两付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的螺旋中心分别与附着在介质基板1另一侧面上的两块馈电板3中心对应重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的螺旋宽度均自起始点至终点末端呈指数渐进增长,其起始宽度为0.15cm±0.01cm,终点末端宽度为10cm±0.5cm,螺旋增长率取0.1—0.2,两付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的绕向角度均为7×π±0.2×π。其中,在第一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自起始点后绕向170°±10°处设置馈电点(4),在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自起始点后绕向170°±10°处加载与等效馈电网络相连的假负载,5。馈电点之所以没有设置在第一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自起始点而是设置在距离该起始点后绕向170°±10°处,是因为馈电点位置的变化,会导致薄膜铜箔片上电波的相位、幅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可利用从该起始点到馈电点的这段铜箔片来吸收余下部分铜箔上的反射波,改善铜箔上接收到的电磁波的传输状态,降低天线的驻波比;而在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自起始点后绕向170°±10°处加载与等效馈电网络相连的假负载,目的是用来吸收整段铜箔上的反射波,削减因反向电流引起的反向圆极化辐射,改善天线在174MHZ--230MHZ低频段的性能。第一和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的终点末端之间由一长条状铜箔片6连接,构成一付天线。等效于:两付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互为其中的一部分,天线整体尺寸没有显著增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拓展了天线臂长,天线臂长越长,天线下限工作频率就越低,从而可提升天线在174MHZ--230MHZ低频段的性能。

为了改善天线低端的驻波比,在上述的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6×π±0.2×π处加设一段条状铜箔片7,该段条状铜箔片在174MHZ--230MHZ低频段产生的反射波,可与天线其它段上的反射波进行一定程度的抵消。

由于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的终点末端之间的长条状铜箔片6等效于电感、电容,因此,该长条状铜箔片的宽度和长度不同,其等效电感和电容也不同,进而还会影响整段铜箔的等效阻抗。为此,选取该长条状铜箔片的最佳宽度范围为:1.5cm ±0.2cm,长度范围为:25cm±2cm。

上述的馈电板3为矩形单面敷铜板,其面积大小与第一和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的主辐射场最大截面基本吻合。由于馈电板上的敷铜板与薄膜铜箔片间存在耦合电容和分布电容,为了实现阻抗匹配,便于有效馈电和利于激励出电磁场,使天线能够获得较大的能量传输,提高增益,减少因反射引起的反向圆极化辐射,提升高频端的极化率,故设定敷铜板的尺寸为5cm×4cm,敷铜板与薄膜铜箔片的间距(即介质基板的厚度)为0.4cm±0.1cm,以便进行电容补偿。

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单臂螺旋式薄膜铜箔片的螺旋外圈之间,最近处相距2cm~3cm。

上述的介质基板1可以采用普通的玻纤板、亚克力板或者PVC板,材料价格低廉易获得,且介质基板体积仅为40cm×*20cm×*0.4cm,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

经测试,本天线性能如下:

1、在174MHZ--230MHZ、470MHZ--698MHZ双频段内,天线法向平面辐射方向图近似为不规则圆形(见图3),该天线为全向接收天线,可以接收任何方向的发射信号;

2、在174MHZ--230MHZ、470MHZ--698MHZ双频段内,电压驻波比小于1.8,(见图4。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所测的实物产品驻波比图),说明入射波能量传输到天线输入端大部分被全部吸收,反射波很少,根据驻波比与反射功率换算表,电压驻波比小于1.8时,反射率小于8%,天线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3、天线尺寸为40cm*20cm*2cm,体积小,重量轻,全向性接收天线,水平接收方式和垂直接收方式均可,便于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