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4244发布日期:2019-02-22 21:2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进行电连接的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总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及高密度化,亦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兴起,如在手机或平板有限内部空间内,如何应用有限空间并适应电连接器小型化改变需求。

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有一插座连接器和一插头连接器,插座、插头连接器二端之外侧壁面上均设有进行固定的保持金属件,该保持金属件包含:沿该外壳的外壁面露出的板状主体部、藉由使该主体部折弯以卡入该外壳内而形成的锚定部、及从该主体部向该外壳的外侧突出而固定在该电路基板上的安装片部。

然而透过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相互嵌合结合,上述保持金属件可固定插座、插头连接器于彼此电路板上与导通该插座、插头连接器于彼此电路板上之导电图案,然上述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由于微型化之因素,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塑料外壳上须乘载各该端子组,但由于本身微型化之故,其嵌合时可能造成端子组之端子变形,导致端子造成正向力不足,塑料外壳之二端为更为脆弱容易断裂或变形。

一般而言,为使电连接器能在所设置的电子产品中发挥作用,在业界电连接器的形体尺寸都会被严格要求,以确保电连接器能够在不干涉其他零组件的情况下设置于电子产品中,电连接器的形体尺寸若无法缩小将导致可应用的情境受到限制。

因此,要如何解决结构强度及缩小电连接器的形体尺寸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业界亟欲挑战克服的技术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而使各个导电端子彼此互相连接的连接器之技术领域,其中插座连接器以弹夹臂夹持该第二导电嵌合件,藉此提升结构强度与耐插拔性能,可尽量缩小形体尺寸的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包含有第一绝缘本体、复数插座导电端子及二第一导电嵌合件,第一绝缘本体形成有一容置凹部,该容置凹部内凸伸有一供插头连接器定位的一定位凸部;复数插座导电端子朝第一绝缘本体长轴方向延伸并被第一绝缘本体的侧壁所保持,第一绝缘本体于二端处外侧壁形成一第一嵌置部,该第一导电嵌合件嵌合于第一嵌置部,其特征在于:各第一导电嵌合件包含有一基部、二侧臂及一弹夹部,该基部与二侧臂嵌合于该第一绝缘本体长轴二端处的外侧壁面,而该基部跨设于侧壁朝内侧壁面延伸的弹夹部设于容置凹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夹部设于容置凹部局部凹陷所形成的一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夹部的二侧缘朝上延伸有至少一弹夹臂。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本体长轴二端处内侧壁面局部凹陷形成至少一让位槽连通外侧壁面与内侧壁面。

进一步地,位于二端处的端部内侧壁面所设的让位槽用以供基部延伸跨设弹夹部进入容置槽,而该第一绝缘本体于相邻端部内侧壁面所设的端部左、右二内侧壁面处设有一让位槽供弹夹臂收纳。

进一步地,设于弹夹部二侧缘的弹夹臂之间的前侧缘朝上延伸一保护部。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本体长轴二端处的外周壁面分别设有至少一限位部,用以供第一导电嵌合件的二侧臂相对所设的限位槽卡合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本体的长轴二端处的外侧壁面分别设有一挡止部,用以供第一导电嵌合件的基部靠抵以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嵌合件的二侧臂下侧缘分别设有一焊接部。

一种电连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一插座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绝缘本体、复数插座导电端子及二第一导电嵌合件,该第一绝缘本体形成有一容置凹部,该容置凹部内凸伸有一供插头连接器定位的一定位凸部,复数插座导电端子朝第一绝缘本体长轴方向延伸并被第一绝缘本体的侧壁所保持;第一绝缘本体于二端处外侧壁形成一第一嵌置部,第一导电嵌合件嵌合于第一嵌置部;各第一导电嵌合件包含一基部、二侧臂及一弹夹部,该基部与二侧臂嵌合于第一绝缘本体长轴二端处的外侧壁面,而该基部跨设侧壁朝内侧壁面延伸的弹夹部设于容置凹部内;以及一插头连接器,其包含一第二绝缘本体、复数插头导电端子及二第二导电嵌合件,第二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收纳槽,该收纳槽用以收纳定位凸部,而复数插头导电端子朝第二绝缘本体长轴方向延伸并被第二绝缘本体的侧壁所保持,而插头导电端子与插座导电端子相互卡设后导接;第二绝缘本体长轴二端处侧壁形成第二嵌置部,第二导电嵌合件嵌合于第二嵌置部,而第二绝缘本体侧壁及第二嵌置部嵌固收纳于容置凹部,容置凹部内的第一导电嵌合件的弹夹部夹持第二导电嵌合件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弹夹部设于容置凹部局部凹陷所形成的一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弹夹部二侧缘朝上延伸有至少一弹夹臂。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本体长轴二端处内侧壁面局部凹陷形成至少一让位槽连通外侧壁面与内侧壁面。

进一步地,位于二端处的端部内侧壁面所设的让位槽用以供基部延伸跨设弹夹部进入容置槽,而该第一绝缘本体于相邻端部内侧壁面所设的端部左、右二内侧壁面处设有一让位槽供该弹夹臂收纳。

进一步地,设于二侧缘的该弹夹臂之间的前侧缘朝上延伸一保护部。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本体长轴二端处的外侧壁面分别设有至少一限位部,用以供第一导电嵌合件的二侧臂相对所设的限位槽卡合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本体长轴二端处的外侧壁面分别设有一挡止部,用以供第一导电嵌合件的基部靠抵以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嵌合件的二侧臂下侧缘分别设有一焊接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定位凸部进入收纳槽定位,以确保在插头导电端子与插座导电端子之间电源或讯号的传导能符合预期,而第一导电嵌合件与第二导电嵌合件相互嵌设,从而可以达到缩小电连接器的形体尺寸、提高结构强度及提升导电性能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端子结构设计,以确保电源与讯号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之间的传递,能有效缩小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在电连接器总成中所占的体积,进一步达成缩小电连接器总成形体尺寸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沿A-A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2沿B-B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1沿C-C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1沿D-D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总成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总成组合示意图;

图12为图11沿E-E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

1电连接器总成

11插座连接器

111第一绝缘本体

1111容置凹部

11111容置槽

11112让位槽

1112定位凸部

1113第一嵌置部

1114限位部

1115挡止部

112插座导电端子

1121第一基部

1122搭接凸部

1123自由端

11231接触部

1124端子嵌合部

1125端子焊接部

113第一导电嵌合件

1131基部

1132侧臂

11321限位槽

11322焊接部

1133弹夹部

11331弹夹臂

11332保护部

12插头连接器

121第二绝缘本体

1211收纳槽

1212第二嵌置部

122插头导电端子

1221第二基部

1222搭接部

1223焊接部

123第二导电嵌合件

1231定位扣部

1232抵接部

1233本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9,所述电连接器总成1包括有插座连接器11与插头连接器12,插头连接器12用于插接插座连接器11。

于本实施例中,一插座连接器11具有一第一绝缘本体111,该第一绝缘本体111中间处朝内凹陷形成一容置凹部1111,该容置凹部1111于该第一绝缘本体111二端分别局部凹陷形成一容置槽11111用以收纳第一导电嵌合件113之弹夹部11331,并于该容置槽11111相邻的内侧壁局部凹陷形成有至少一让位槽11112,并于容置凹部1111中间处朝上凸伸有一定位凸部1112,定位凸部1112沿侧壁设有相对应复数插座导电端子112,而第一绝缘本体111长轴二端处外周壁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嵌置部1113,各相邻第一嵌置部1113的二外周壁分别设有至少一限位部1114,并于第一绝缘本体111二端处邻近第一嵌置部1113设有三个挡止部1115。

复数插座导电端子112,插座导电端子112朝第一绝缘本体111长轴方向延伸并被第一绝缘本体111的侧壁以埋入射出方式保持,且插座导电端子112一端所设一第一基部1121跨设侧壁二侧,第一基部1121朝另侧延伸具有一接触部11231的一自由端1123,该自由端1123与第一基部1121之间设有一端子嵌合部1124,该第一基部1121背离自由端1123的另侧朝外延伸有端子焊接部1125,及与自由端1123相对设置之搭接凸部1122。

二第一导电嵌合件113,包括有一基部1131及与其二侧相连的二侧臂1132,基部1131朝外跨设第一嵌置部1113所设的端部侧壁,基部1131内朝内延伸为具有一弹夹部1133,弹夹部1133相对二侧朝上弯折分别延伸有二弹夹臂11331,并于二侧臂1132及基部1131下侧设有焊接部11322与限位部1114相对设置的限位槽11321。

一插头连接器12,具有一第二绝缘本体121,该第二绝缘本体121中间处朝内凹陷有一收纳槽1211,并于第二绝缘本体121长轴二端处外周壁形成第二嵌置部1212。

复数插头导电端子122,插头导电端子122具有第二基部1221,第二基部1221跨设于收纳槽1211的侧壁处,其中插头导电端子122分别朝二侧延伸有与所述第二基部1221相连的一搭接部1222与一焊接部1223。

二第二导电嵌合件123,其包括一本体部1233朝外延伸弯折有三个抵接部1232,其中朝左、右二侧弯折的抵接部1232中间处分别设有一朝内陷的定位扣部1231。

参照图2-图6,插座连接器11组装时,第一绝缘本体111中间的二侧侧壁沿长轴方向以埋入射出方式将插座导电端子112定位于内,其中第一基部1121跨越侧壁分别朝前后延伸有供焊接于默认电路板(图面未示)的焊接部1125及用以与插头导电端子122进行嵌设导接的端子嵌合部1124与自由端1123,其中该自由端1123朝第一基部1121方向凸伸有接触部11231,而与接触部11231相对之位置第一基部1121设有搭接凸部1122,于第一绝缘本体111长轴方向的二端处外周壁形成第一嵌置部1113,该第一嵌置部1113与容置凹部1111的二端为朝内凹陷形成容置槽11111供第一导电嵌合件113收纳,其中该第一导电嵌合件113之二侧臂1132及第一基部1121定位相邻第一嵌置区1113侧壁面的挡止部1115,弹夹部1133为容置槽11111所收纳,弹夹部1133朝二侧所延伸之复数弹夹臂11331。

插头连接器12组装时,第二绝缘本体121中间的二侧侧壁沿长轴方向以埋入射出方式将插头导电端子122定位于内,而位于第二绝缘本体121二端处的第二嵌置部1212亦以埋入射出方式设有第二导电嵌合件123。

参照图2-图8,电连接器总成1于组设时,所述插座连接器11的容置凹部1111与插头连接器12的第二绝缘本体121相对应并收纳,于第一绝缘本体111侧壁的插座导电端子112对应第二绝缘本体121侧壁的插头导电端子122,第一导电嵌合件1113与第二导电嵌合件123相对应设置,当插座连接器11与插头连接器12接合时,插头连接器12的插头导电端子122的第二基部1221由插座导电端子112端子嵌合部114所收纳,其中插座导电端子112具有接触部11231的自由端1123靠抵于插头导电端子122的第二基部1221处,而相对另侧的搭接区1222与第二基部1221呈阶梯状,当插座导电端子112的搭接凸部1122位于搭接区1222其阶梯状使得插座连接器11与插头连接器12不易脱离彼此。

再者,当插座导电端子112的自由端1123受插头导电端子122推挤造成弹性变形,提供插座导电端子112可将插头导电端子122夹紧的正向力。

参照图1-图9,第一导电嵌合件113与第二导电嵌合件123相对应设置,当插座连接器11与插头连接器12彼此装设时,第一导电嵌合件113所设复数弹夹臂11321搭接于与所述第二导电嵌合件123所设的定位扣部1231,而第二导电嵌合件123搭接于第一导电嵌合件113的导接板11322为一较佳实施例的接地结构。

参照图10-图12,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嵌合件113的弹夹部1133两边侧缘的弹夹臂11331之间的前侧缘朝上延伸有一保护部11332,该保护部11332于插头连接器12组合插座连接器11导引收纳槽1211的侧壁使得定位凸部1112能顺利进入收纳槽1211内定位。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