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池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4222发布日期:2019-02-22 21:2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新型电池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线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电池连接线。



背景技术:

电池连接线用于将蓄电池桩头和其他电力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将蓄电池的电能自蓄电池桩头传输至电力系统的导线。

然而现有的电池连接线,其连接线插头部位仅经由塑胶壳包裹,插头在安装时易受设备及工作环境中产生的震动,轻则导致插头松动导致电路断开、短路,重则使连接线内部与插头接口处正负极受压连通,在造成电阻值增大时易使电流自正负极相冲经过线缆造成电路及电力系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电池连接线,具备结构稳固可靠,接插方便及内部线路传输稳定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池连接线接插方式较差,接插方式不牢固,易受外力影响导致内部电路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结构稳固可靠,接插方便及内部线路传输稳定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电池连接线,包括接插头与基板,所述基板嵌接于接插头底端,所述接插头正面开槽设置有插槽口,所述接插头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固定有卡块,所述接插头上端固定有T型板;所述插槽口内横向分布有三块线缆夹板,所述线缆夹板内壁卡接有铝壳,所述接插头背面嵌接有焊盘,所述焊盘中部贯穿有三根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插接于线缆夹板内,所述连接线缆前端焊接有铜片,所述铜片与连接线缆连接处设有引脚铜芯,所述铜片中部套接有套环,所述铜片与线缆夹板连接处焊接有焊锡,所述焊锡通过铜片与引脚铜芯电性连接。

进一步优点,所述T型板为一种塑胶模板,且T型板左右两端各开槽有凹槽,并且T型板左右两端凹槽表面光滑。

进一步优点,所述线缆夹板开槽为一种内凹型槽,且线缆夹板为绝缘外壳,所述线缆夹板与接插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点,所述线缆夹板凹槽壁上端固定有触头,且触头与铜片紧密连接。

进一步优点,所述连接线缆与铜片焊接处内侧均匀分布有引脚铜芯,且引脚铜芯表面经过镀金处理,且引脚铜芯的镀金规格为1U。

进一步优点,所述线缆夹板外侧嵌接有胶圈,且胶圈与连接线缆套接,所述胶圈填充于连接线缆与线缆夹板之间缝隙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电池连接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新型电池连接线,相比于传统电池连接线的接插接口方式,在接插时通过线缆接插头外侧开槽有的滑槽滑动插入,并经由滑槽末端设有的卡块与接口相契合,通过卡接固定方便接插头的插接,且过程中以上端T型板左右两端凹槽,与T型板左右两端内T型口配合接插头滑插固定,从而通过多方向的凹槽滑插来固定接插头的接入电路,保证接插头的接插结构稳定,同时以内部与线缆处套接有的胶圈及铜片处套接有的套环,来以胶圈绝缘材质填充连接线缆与接插头固定处的缝隙,保证线缆与接插头的结构强度,并以铜片处套环保证铜片与接插头之间的相隔间距,避免接插头震动时铜片与接插头的物理接触,影响电通路局部结构,避免连接线短路,进一步保证了连接线的结构稳定;

2、并且该种电池连接线相比传统连接线线缆与接插头的接插方式,在线缆与导电用铜片接触端不仅经由引脚铜芯的焊接来加固铜片与连接线缆的连接,通过内部引脚铜芯来进行变径后的二次电性连通,避免传统连接结构在铜片表面氧化后电阻值的增大,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线的连接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夹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插头、2插槽口、3基板、4线缆夹板、5滑槽、6T型板、7连接线缆、8卡块、9焊盘、10铜片、11铝壳、12焊锡、13触头、14引脚铜芯、15胶圈、16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新型电池连接线,包括接插头1与基板3,所述基板3嵌接于接插头1底端,所述接插头1正面开槽设置有插槽口2,所述接插头1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有滑槽5,所述滑槽5内壁固定有卡块8,所述接插头1上端固定有T型板6,接插时,通过将接插头1对于插口中,通过左右两端滑槽5与插口滑动进行插入,并通过卡块8与插口卡接完成固定;所述插槽口2内横向分布有三块线缆夹板4,所述线缆夹板4内壁卡接有铝壳11,所述接插头1背面嵌接有焊盘9,所述焊盘9中部贯穿有三根连接线缆7,所述连接线缆7插接于线缆夹板4内,所述连接线缆7前端焊接有铜片10,所述铜片10与连接线缆7连接处设有引脚铜芯14,所述铜片10中部套接有套环16,所述铜片10与线缆夹板4连接处焊接有焊锡12,所述焊锡12通过铜片10与引脚铜芯14电性连接,完成插入后电流自连接线缆7前端流入铜片10处,而后经过铜片10表面传导至前端焊锡处12,最后通过前端焊锡12传送至接插插口处。

综上所述,所述T型板6为一种塑胶模板,且T型板6左右两端各开槽有凹槽,并且T型板6左右两端凹槽表面光滑,在接插头1进行滑动接插时,可通过T型板6左右两端凹槽与接口滑动插入,并以T型板6内壁进行固定,保证接插头1插入后纵向结构的稳定。

所述线缆夹板4开槽为一种内凹型槽,且线缆夹板4为绝缘外壳,所述线缆夹板4与接插头1固定连接,接插头1插入时,通过线缆夹板4与插口位置插头对接,来使插口处的插头与线缆夹板4内焊锡紧密连接固定。

所述线缆夹板4凹槽壁上端固定有触头13,且触头13与铜片10紧密连接,通过触头13来压合铜片10与线缆夹板4下端,保证铜片10与线缆夹板4之间间距,避免铜片10受外力压合后与线缆夹板4硬性接触导致铜片10弯曲。

所述连接线缆7与铜片10焊接处内侧均匀分布有引脚铜芯14,且引脚铜芯14表面经过镀金处理,且引脚铜芯14的镀金规格为1U,通过引脚铜芯14来在连接线缆7向铜片10处传输电流时,通过引脚铜芯14转输电流至铜片10,经过电流可由引脚铜芯14完成传输。

所述线缆夹板4外侧嵌接有胶圈15,且胶圈15与连接线缆7套接,所述胶圈15填充于连接线缆7与线缆夹板4之间缝隙处,通过胶圈15来隔离连接线缆7与线缆夹板4之间,避免连接线缆7头受拉伸弯曲等外力影响导致内部与线缆夹板4之间扭曲,致使内部连接部件与线缆夹板4内壁硬性接触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运用的1接插头、2插槽口、3基板、4线缆夹板、5滑槽、6T型板、7连接线缆、8卡块、9焊盘、10铜片、11铝壳、12焊锡、13触头、14引脚铜芯、15胶圈、16套环均可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定制获得。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