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电源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5088发布日期:2019-02-01 19:49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形电源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形电源变压器生产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环形电源变压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变压器的应用上,环型变压器主要作为电源变压器和隔离变压器使用。环型变压器以其良好的输出特性和抗干扰能力,应用于家电设备和其它技术要求较高的电子设备中。尽管环型变压器的性能好,但是其造价较高,绕制环型变压器所用的铁芯即环型铁芯,是变压器造价高的重要原因。本案申请人于2017年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名称为“一种环型铁芯”、专利号为“201720350580.6”的实用新型专利完美解决了铁芯造价高的问题,该技术方案通过对废旧硅钢带料、角料进行回收加工,制作复合式的双层卷绕带,卷绕形成环型铁芯,大幅降低了环型变压器的成本。

除了成本问题之外,如何提高环型电源变压器的安全性能成为本行业和本案申请人下一步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安全问题,本案申请人于2017年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名称为“一种耐短路、防雷击电源变压器”、专利号为“201720320574.0”的实用新型专利中,通过在变压器的外层设置过流保护片,将过流保护片串连在初级和/或次级绕组上,借助过流保护片的过流保护、自复位、耐大电流的和防雷击优点,当出现线路短路或雷击时,能对被保护的变压器绕组瞬间限流,从而避免了过流损害,实现了耐短路和防雷击的目的,在故障清除后,变压器可自动恢复工作常态,从而实现了循环保护。

尽管通过串接过流保护片能在绕组“过流”时对变压器进行充分保护,但是,并不能解决环型变压器铁芯与相邻绕组的抗电强度(横向绝缘)和初级绕组层与层、匝与匝之间(纵向绝缘)的问题。绕组匝间、层间放电飞弧会破坏绕组与铁芯之间的绝缘层,出现抗电强度(横向绝缘)下降甚至短路。更为严重的是,当绕组匝数较多,短路匝数在合理圈数之内时,变压器电性能仍能正常工作,即绕组少部分匝数短路时并不影响变压器的整体性能和使用。但是,变压器的绕组与铁芯或相邻绕组之间的绝缘层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遭到破坏,此时变压器在极大的隐患中继续运行,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从变压器的制造工艺着手。

传统工艺中,为了满足变压器抗电强度的要求,一般将变压器铁芯浸漆烘干后,然后再按照UL'VDE'GB等国家标准要求的绝缘层数和爬电距离,在铁芯外包覆相应绝缘层,之后再绕制线圈绕组。传统工艺很好的执行了各国国标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有很多用于整机设备后,带载工作以后随着时间延长陆续落机的不良品,经解剖表现的故障原因为:层间或匝间短路飞狐产生的热量,烧穿包覆的绝缘层,从而导致绕组与绕组或铁芯抗电不良,严重时导致绕组自身短路烧毁变压器。

传统工艺只能从理论设计上解决绕组与铁芯之间抗电强度(横向绝缘)的问题,但是,由于环型变压器结构的特殊性,铁芯是在绕组的里面,无法像其它形状的变压器一样,用耐压仪器将耐压不合格的产品检测出来。

另外,更由于现有的绕线工艺和方法仍然会不可避免的在制造过程中(例如:储线、放线、涨力等原因)造成绕组线绝缘膜损伤,因此当变压器工作时,出现邻近铁芯的绕组电磁线层间或匝间短路放电飞弧,从而破坏绕组与铁芯的绝缘问题。也即,传统工艺针对变压器的铁芯绝缘层数来解决问题,但是实践证明,问题往往发生在与铁芯相邻的外层绕组的层间、匝间的纵向绝缘上。因此,除了保证铁芯的绝缘层数外,彻底解决环型变压器这一问题的核心,还需要从绕组的绕制工艺上着手。

目前,环型变压器绕组的绕制一般使用环型的绕线机,除了电磁线的绝缘膜自身针孔客观存在之外,绕线机在储线过程中和绕制过程中均容易对绕组线的绝缘膜造成划伤、拉伤等损伤,给变压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但是在线圈绕线过程中出现对电磁线绝缘膜磨损或拉伤是不可避免的,解决环型变压器的绕组层间匝间短路问题,需要找到更进一步的原因,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对于环型电源变压器,其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依次分层缠绕在环型铁芯上,一般情况下先绕初级绕组,然后再将次级绕组直接绕制在初级绕组的外层。以次级绕组的其中一层为例,如附图1所示,起始头从环型的其中一个位置开始缠绕,即从附图1中的A点开始,随着在该层上绕制匝数的增加,在工作时绕组上的感应电压逐渐增大,在同一层上,起始头和结束头之间的压差最大,也即附图中D1点和D2点之间的压差最大,需要绕制多层时,该层的结束头会作为下一层的开始头,即下一层的起始头直接绕在上一层的起始头上,也即D2点直接覆盖在D1点上进行下一层的绕制,显然的,当变压器通电时,D2点和D1点的压差大,当绕组线两个绝缘破坏点压差大造成飞狐时,极其容易出现绝缘击穿、绕组短路的现象。经过理论验证和实践检验,上述问题是造成环型变压器绕组层间或匝间短路和烧毁的根本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形电源变压器,该变压器从根本上解决了绕组层间匝间短路问题,大幅减少了制造过程中的不良率,提高了变压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环形电源变压器包括环形铁芯、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其结构特点是初级绕组每层上线圈起始点的位置相同、每层上线圈结束点的位置相同,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大小依据绕组第一层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的电压,根据抗电强度试验电压值的要求,以每AC1000V/50Hz间隙不小于1mm为准;初级绕组每层上均包覆绝缘材料并形成层间绝缘层,各层上初级线圈首尾依次串接并引出初级输入线和初级输出线;次级绕组每层上线圈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位置与初级绕组相同,次级绕组的每层上均包覆绝缘材料并形成层间绝缘层,各层上次级线圈首尾依次串接并引出次级输入线和次级输出线。

所述环形铁芯由复合式卷绕带卷绕而成,该复合式卷绕带为双层结构,底层为一整条宽型带料、顶层为由碎料拼接而成的拼接料层,拼接料层由多块片状角料拼接成、或者由多条窄型带料拼接成又或者由两条窄型带料和多块片状角料拼接成。

对于铁芯的绝缘处理,所述环形铁芯的棱角部位均为弧形倒角且棱角部位包覆有档墙胶带,环形铁芯上在档墙胶带的外层还依次包覆有绝缘薄膜层和宽绝缘胶带层。或者,所述环形铁芯的上部和下部均套设有环形护罩,环形铁芯上在环形护罩的外层还依次包覆有绝缘薄膜层和宽绝缘胶带层。

层间绝缘层用于对每层绕组进行防护,保证绕组层间绝缘性能,具体的,所述层间绝缘层为绝缘薄膜层或者为包覆在绕组棱角部位上的档墙胶带层和包覆在档墙胶带层外的绝缘薄膜层。

变压器本体的最外层额外再设附加绝缘层,附加绝缘层内敷设可复位式的过流保护片且过流保护片设置在各层绕组留出的间隙位置处;过流保护片串联在初级绕组上或者串联在次级绕组上;绝缘层包括内、外两层绝缘纸以及包覆在最外层的绝缘包覆层,过流保护片设置在两层环形绝缘纸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工艺和环形电源变压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改变了环型变压器传统的逐层依次满绕的绕线方式,在绕组每层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均留出足够的间隙,在铁芯上形成扇形间隔,保证了每层上压差最大的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在每层的外部均设置层间绝缘,更进一步避免了层间短路;从根本上解决了绕组层间匝间短路问题;

2)利用复合式卷绕带制作环形铁芯,充分有效的利用了废旧硅钢材料,大幅降低了成本;宽型带料作为卷绕的基带,拼接料层可单独包括片状角料或单独包括窄型带料,或者由两条窄型带料在基带正面的两侧形成围沿,中部使用不同形状的角料拼接形成带状的角料拼接区,三种方式可灵活选用,通过该种双层逐层卷绕的方式而最终得到需要规格的环形铁芯;宽型带料和窄型带料均可由废旧硅钢带加工后得到,片状角料则可由废旧角料通过简单裁切后而直接得到;

3)将过流保护片设置在变压器的最外层,并与变压器制作成一体结构,设置双层绝缘纸夹层并配合绝缘包覆层对过流保护片进行绝缘和隔热防护,避免过流保护片在动作时产生的高温对相邻的绕组线造成影响,绝缘隔热和防护效果好;同时,过流保护片的设置在各层绕组留出的间隙的位置上,使得过流保护片与绕组之间留出了更大的安全距离,同时,过流保护片与铁芯之间存在多个层间绝缘层,也避免了其对铁芯的绝缘造成影响,可见,过流保护片的位置设置进一步保证了绝缘和隔热效果;在功能上,借助过流保护片的过流保护、自复位、耐大电流的和防雷击优点,当出现线路短路或雷击时,能对被保护的变压器绕组瞬间限流,从而避免了过流损害,实现了耐短路和防雷击的目的,在故障清除后,变压器可自动恢复工作常态,从而实现了循环保护,避免了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绕线方式,结合环形铁芯的制造工艺并增设过流保护片,使得环形电源变压器在制作成本、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上均得到了改善,尤其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绕组层间、匝间短路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环型变压器传统绕线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型变压器绕线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多层扇形绕线绕组第一层绕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多层扇形绕组层间绝缘处理后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两层扇形绕线绕组电磁线接线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多层扇形绕线绕组电磁线接线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环型变压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环形电源变压器包括环形铁芯、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初级绕组每层上线圈起始点A的位置相同、每层上线圈结束点B的位置相同,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大小依据绕组第一层起始点A与结束点B之间的电压,根据抗电强度试验电压值的要求,以每AC1000V/50Hz间隙不小于1mm为准;初级绕组每层上均包覆绝缘材料并形成层间绝缘层,各层上初级线圈首尾依次串接并引出初级输入线和初级输出线;次级绕组每层上线圈的起始点A和结束点B位置与初级绕组相同,次级绕组的每层上均包覆绝缘材料并形成层间绝缘层,各层上次级线圈首尾依次串接并引出次级输入线和次级输出线。

环形铁芯由复合式卷绕带卷绕而成,该复合式卷绕带为双层结构,底层为一整条宽型带料1、顶层为由碎料拼接而成的拼接料层,拼接料层由多块片状角料3拼接成、或者由多条窄型带料拼接成又或者由两条窄型带料2和多块片状角料3拼接成。

环形铁芯的棱角部位均为弧形倒角且棱角部位包覆有档墙胶带,环形铁芯上在档墙胶带的外层还依次包覆有绝缘薄膜层和宽绝缘胶带层。

环形铁芯的上部和下部均套设有环形护罩,环形铁芯上在环形护罩的外层还依次包覆有绝缘薄膜层和宽绝缘胶带层。

层间绝缘层为绝缘薄膜层或者为包覆在绕组棱角部位上的档墙胶带层和包覆在档墙胶带层外的绝缘薄膜层。

变压器本体的最外层额外再设附加绝缘层,附加绝缘层内敷设可复位式的过流保护片4且过流保护片4设置在各层绕组留出的间隙位置处;过流保护片4串联在初级绕组上或者串联在次级绕组上

附加绝缘层包括内、外两层绝缘纸5以及包覆在最外层的绝缘包覆层6,过流保护片4设置在两层环形绝缘纸5之间。

其中,对于环形铁芯的具体结构,在已授权的名称为“一种环型铁芯”、专利号为“201720350580.6”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于过流保护片4的具体线路连接关系,在已授权的名称为“一种耐短路、防雷击电源变压器”、专利号为“201720320574.0” 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制造工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电源变压器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造环型铁芯,对铁芯进行优化和绝缘处理。

步骤2)绕制初级绕组,如果初级绕组圈数较少时,初级绕组采用扇形单层绕线,取初级绕组用电磁线,在环型铁芯上选取第一层的起始点,围绕铁芯的环型轮廓均匀密绕,直至该层结束将电磁线剪断,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大小依据绕组第一层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的电压,根据抗电强度试验电压值的要求,以每AC1000V/50Hz间隙不小于1mm为准,初级线圈的起始头和结束头引出初级绕组输入线和输出线;

如果初级绕组圈数较多需绕制两层时,初级绕组采用两次扇形单层绕线,两层之间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取初级绕组用电磁线,电磁线起始头穿套绝缘管,预留一定长度,在环型铁芯上选取第一层的起始点,围绕铁芯的环型轮廓均匀密绕,直至该层结束将电磁线剪断,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大小标准同扇形单层绕线,电磁线结束头用绝缘胶带固定于留出间隙中间位置,使用宽绝缘胶带包扎一层,然后再用聚脂薄膜包扎一层,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后进行第二层绕线;第二层绕线采用和第一层相同位置的起始点和结束点,间隙大小标准同扇形单层绕线,初级线圈第一层绕线的结束头和第二层绕线起始头连接并焊锡后穿套套管绝缘处理,初级线圈的第一层起始头和第二层结束头引出初级绕组输入线和输出线;

如果初级绕组圈数多时需绕制多层,初级绕组采用多次扇形单层绕线,两层之间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取初级绕组用电磁线,电磁线起始头穿套绝缘管,预留一定长度,在环型铁芯上选取第一层的起始点,围绕铁芯的环型轮廓均匀密绕,直至该层结束将电磁线剪断,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大小标准同扇形单层绕线,电磁线结束头用绝缘胶带固定于留出间隙中间位置,使用宽绝缘胶带包扎一层,然后再用聚脂薄膜包扎一层,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后进行第二层绕线;第二层绕线采用和第一层相同位置的起始点和结束点,间隙大小标准同扇形单层绕线,初级线圈第一层绕线的结束头和第二层绕线起始头连接并焊锡后穿套管绝缘处理,用绝缘胶带固定于留出间隙中间位置,使用宽绝缘胶带包扎一层,然后再用聚脂薄膜包扎一层,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后进行第三层绕线;第三层绕线采用和第二层相同位置的起始点和结束点,间隙大小标准同扇形单层绕线,初级线圈第二层绕线的结束头和第三层绕线起始头连接并焊锡后穿套套管绝缘处理,用绝缘胶带固定于留出间隙中间位置,使用宽绝缘胶带包扎一层,依此方式进行第四层......第N层绕线,直至绕足变压器初级绕组设计圈数,第N-1层绕线的结束头和第N层绕线起始头连接并焊锡后穿套管绝缘处理,用绝缘胶带固定于留出间隙中间位置,初级线圈的第一层起始头和第N层结束头引出初级绕组输入线和输出线。

其中,根据环型变压器特殊的环形轮廓结构特点,相邻两匝线圈呈扇形排布,因此,本案中线圈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均以环形轮廓内圈上的位置为准,也即图2中以环形轮廓内侧的A点为起始点,环形轮廓内侧的B点为结束点。

步骤3)对初级绕组外层进行绝缘包覆处理。

步骤4)绕制次级绕组,如果次级绕组圈数较少时,次级绕组采用扇形单层绕线,取次级绕组用电磁线,在环型铁芯上选取第一层的起始点,围绕铁芯的环型轮廓均匀密绕,直至该层结束将电磁线剪断,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大小依据绕组第一层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的电压,根据抗电强度试验电压值的要求,以每AC1000V/50Hz间隙不小于1mm为准,次级线圈的起始头和结束头引出次级绕组输入线和输出线;

如果次级绕组圈数较多需绕制两层时,次级绕组采用两次扇形单层绕线,两层之间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取次级绕组用电磁线,电磁线起始头穿套绝缘管,预留一定长度,在环型铁芯上选取第一层的起始点,围绕铁芯的环型轮廓均匀密绕,直至该层结束将电磁线剪断,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大小标准同扇形单层绕线,电磁线结束头用绝缘胶带固定于留出间隙中间位置,使用宽绝缘胶带包扎一层,然后再用聚脂薄膜包扎一层,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后进行第二层绕线;第二层绕线采用和第一层相同位置的起始点和结束点,间隙大小标准同扇形单层绕线,次级线圈第一层绕线的结束头和第二层绕线起始头连接并焊锡后穿套管绝缘处理,次级线圈的第一层起始头和第二层结束头引出次级绕组输入线和输出线;

如果次级绕组圈数多时需绕制多层,次级绕组采用多次扇形单层绕线,两层之间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取次级绕组用电磁线,电磁线起始头穿套绝缘管,预留一定长度,在环型铁芯上选取第一层的起始点,围绕铁芯的环型轮廓均匀密绕,直至该层结束将电磁线剪断,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大小标准同扇形单层绕线,电磁线结束头用绝缘胶带固定于留出间隙中间位置,使用宽绝缘胶带包扎一层,然后再用聚脂薄膜包扎一层,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后进行第二层绕线;第二层绕线采用和第一层相同位置的起始点和结束点,间隙大小标准同扇形单层绕线,次级线圈第一层绕线的结束头和第二层绕线起始头连接并焊锡后穿套管绝缘处理,用绝缘胶带固定于留出间隙中间位置,使用宽绝缘胶带包扎一层,然后再用聚脂薄膜包扎一层,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后进行第三层绕线;第三层绕线采用和第二层相同位置的起始点和结束点,间隙大小标准同扇形单层绕线,次级线圈第二层绕线的结束头和第三层绕线起始头连接并焊锡后穿套管绝缘处理,用绝缘胶带固定于留出间隙中间位置,使用宽绝缘胶带包扎一层,依此方式进行第四层......第N层绕线,直至绕足变压器次级绕组设计圈数,第N-1层绕线的结束头和第N层绕线起始头连接并焊锡后穿套套管绝缘处理,用绝缘胶带固定于留出间隙中间位置, 次级线圈的第一层起始头和第N层结束头引出初级绕组输入线和输出线。

步骤5)对次级绕组外层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变压器绕线完成。

步骤1)中制造环形铁芯具体的包括:

步骤1.1.1)取硅钢废料,按照带料和角料分类,将带料分别加工成宽型带料和窄型带料、将角料加工成统一形状的片状角料,窄型带料与宽型带料长度一致,宽型带料的宽度与铁芯的厚度一致,窄型带料的宽度小于宽型带料宽度的四分之一;

步骤1.1.2)将各片状角料依次拼接并沿宽型带料的长度方向平铺在宽型带料正面的中部,形成带状的角料拼接区,两条窄型带料平铺在宽型带料正面靠近两侧边沿的位置上并在角料拼接区的两侧形成两条围沿,形成复合式卷绕带;

步骤1.1.3)取多段复合式卷绕带,利用卷绕机开始卷绕环形铁芯,卷完其中一条后再对接另一条,直至环形铁芯达到设计外径,此时用氩弧焊将卷绕带的起始端和末端焊接固定,环形铁芯制造完成。

步骤1)中对铁芯的优化处理具体的包括:

步骤1.2.1)去毛刺和倒角,用电磨工具磨去铁芯上的毛刺和倒角

步骤1.2.2)热处理,将卷绕好的环型铁芯进行热处理,去掉卷绕过程中的应力;

步骤1.2.3)浸漆并烘干,铁芯浸绝缘漆,滴晾后再烘干。

步骤1)中对铁芯的绝缘处理具体的包括:

步骤1.3.1)将铁芯的环形棱角用旋转挫打磨出半径为2mm的弧形倒角再使用档墙胶带护住铁芯的棱角;或者使用环形护罩将环形铁芯的上部和下部罩住;

步骤1.3.2)使用聚脂薄膜包扎1-2层,然后再用宽绝缘胶带包扎1层。

步骤2)和步骤4)中所述层间绝缘处理以及步骤3)和步骤5)中所述绝缘包覆处理的步骤相同,具体的为:包覆1-2层聚酯纤维膜;或者先使用档墙胶带护住绕组的棱角,然后再使用聚脂薄膜包扎1-2层。

步骤2)和步骤4)中所述的接头绝缘处理具体的包括:在间隙的位置处,将线圈的起始头、结束头与线圈的输入线、输出线通过锡焊短接,然后套接绝缘套管,并埋覆在绝缘层中。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对于同一绕组的不同层上的线圈来说,以F1作为第一层的起始头,则E1为第一层的结束头,做好层间绝缘处理之后,由F2为第二层的起始头开始扇形单层绕制第二层线圈,则E2为第二层的结束头,第二层线圈绕线结束后,将E1与F2锡焊短接,然后套接绝缘套管,并埋覆在绝缘层中,做好层间绝缘之后,由F3为第三层的起始头开始扇形单层绕制第三层线圈,则E3为第三层的结束头,第三层线圈绕线结束后,将E2与F3锡焊短接,然后套接绝缘套管,并埋覆在绝缘层中,做好层间绝缘之后,依此方式进行第四层......第N层绕线,直至绕足变压器次级绕组设计圈数,第N-1层绕线的结束头EN-1和第N层绕线起始头FN锡焊连接,在接头部位套接绝缘套管可起到防护作用,使得同一绕组的每层上线圈首尾连接,实现线圈串连。同时,将接头部位设置在绕组的间隙位置上,能更远离线圈绕组,保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

步骤5)还包括在对次级绕组外层进行绝缘包覆处理之后,在最外层额外再设附加绝缘层,附加绝缘层内敷设可复位式的过流保护片且过流保护片设置在各层绕组留出的间隙位置处;过流保护片串联在初级绕组上或者串联在次级绕组上。其中,附加绝缘层包括内、外两层绝缘纸,先将内层绝缘纸环绕在变压器本体的外环面上,然后在绕组的间隙位置处敷设过流保护片,在过流保护片上焊接线路,再环绕外层绝缘纸,将过流保护片覆盖在内、外两层绝缘纸之间,再在最外层包扎1-2层绝缘薄膜,并引出初级输入线、初级输出线、次级输入线、次级输出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效果:

1)改变了环型变压器传统的逐层依次满绕的绕线方式,在绕组每层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均留出足够的间隙,在铁芯上形成扇形间隔,保证了每层上压差最大的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在每层的外部均设置层间绝缘,更进一步避免了层间短路;从根本上解决了绕组层间匝间短路问题;

2)利用复合式卷绕带制作环形铁芯,充分有效的利用了废旧硅钢材料,大幅降低了成本;宽型带料作为卷绕的基带,拼接料层可单独包括片状角料或单独包括窄型带料,或者由两条窄型带料在基带正面的两侧形成围沿,中部使用不同形状的角料拼接形成带状的角料拼接区,三种方式可灵活选用,通过该种双层逐层卷绕的方式而最终得到需要规格的环形铁芯;宽型带料和窄型带料均可由废旧硅钢带加工后得到,片状角料则可由废旧角料通过简单裁切后而直接得到;

3)将过流保护片设置在变压器的最外层,并与变压器制作成一体结构,设置双层绝缘纸夹层并配合绝缘包覆层对过流保护片进行绝缘和隔热防护,避免过流保护片在动作时产生的高温对相邻的绕组线造成影响,绝缘隔热和防护效果好;同时,过流保护片的设置在各层绕组留出的间隙的位置上,使得过流保护片与绕组之间留出了更大的安全距离,同时,过流保护片与铁芯之间存在多个层间绝缘层,也避免了其对铁芯的绝缘造成影响,可见,过流保护片的位置设置进一步保证了绝缘和隔热效果;在功能上,借助过流保护片的过流保护、自复位、耐大电流的和防雷击优点,当出现线路短路或雷击时,能对被保护的变压器绕组瞬间限流,从而避免了过流损害,实现了耐短路和防雷击的目的,在故障清除后,变压器可自动恢复工作常态,从而实现了循环保护,避免了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绕线方式,结合环形铁芯的制造工艺并增设过流保护片,使得环形电源变压器在制作成本、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上均得到了改善,尤其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绕组层间、匝间短路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或修饰。上述更改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