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0448发布日期:2019-02-10 22:43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挂接地线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线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重要工具。

挂接地线是一项重要的电气安全技术措施,可以避免突然来电对正在操作的人员造成伤害。

目前,在挂接地线的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人员大多都需要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靴以及脚扣在绝缘杆上作业。操作人员在绝缘杆上作业,特别是在某些特殊站位时,操作人员的手会使不上力,或者由于长时间的作业造成工作疲劳,影响了操作人员挂接地线的工作,导致操作人员挂接地线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接地线辅助工具,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能用于辅助操作人员挂接地线,接地线的操作杆可安装于第一转动轴上的安装位,操作人员可通过转动旋转件带动接地线转动,进行挂接地线的工作,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为操作人员挂接地线的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提高了操作人员挂接地线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挂接地线辅助工具,包括装配壳体,所述装配壳体包括装配底部及第一装配侧部;

所述装配壳体的装配底部上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有安装位;

所述装配壳体的第一装配侧部上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及旋转件,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

作为上述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装配壳体还包括第二装配侧部,

所述装配壳体的第二装配侧部上设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

作为上述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旋转件为旋转轮盘。

作为上述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旋转轮盘上设有旋转把手。

作为上述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旋转轮盘上设有第一通孔。

作为上述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安装位处设有螺纹。

作为上述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装配壳体的装配底部与第一装配侧部之间与所述装配壳体的装配底部与第二装配侧部之间均设有第二通孔。

作为上述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通孔为长条形的通孔。

作为上述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装配壳体的装配底部上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位置向外侧凸出,所述装配壳体的装配底部上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位置呈圆形。

作为上述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装配壳体的第一装配侧部上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位置及所述装配壳体的第二装配侧部上设置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位置均呈圆形。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挂接地线辅助工具,能用于辅助操作人员挂接地线,接地线的操作杆可安装于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第一转动轴上的安装位,接地线的操作杆安装好后,操作人员可转动旋转件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第二锥形齿轮转动后会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会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接地线转动,操作人员可以此进行挂接地线的工作;

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接地线操作杆的安装和拆卸,并且便于携带,省时省力,为操作人员挂接地线的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提高了操作人员挂接地线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轮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装配壳体;111-第二通孔;12-第一转动轴;121-安装位;13-第一锥形齿轮;14-第二转动轴;15-旋转轮盘;151-第一通孔;16-旋转把手;17-第三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轮盘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接地线辅助工具,包括装配壳体11,装配壳体11包括装配底部及第一装配侧部。

装配壳体11的装配底部上设有第一转动轴12,第一转动轴12上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13,第一转动轴12上设有安装位121。

装配壳体11的第一装配侧部上设有第二转动轴14,第二转动轴14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图中未示出)及旋转件,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13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接地线辅助工具,能用于辅助操作人员挂接地线,接地线的操作杆可安装于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接地线的操作杆安装好后,操作人员可转动旋转件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13相啮合,第二锥形齿轮转动后会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3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3会带动第一转动轴12转动,进而带动接地线转动,操作人员可以此进行挂接地线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接地线操作杆的安装和拆卸,并且便于携带,省时省力,为操作人员挂接地线的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提高了操作人员挂接地线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壳体11还包括第二装配侧部,装配壳体11的第二装配侧部上设有第三转动轴17,第三转动轴17上固定有第三锥形齿轮(图中未示出),第三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13相啮合。

第二装配侧部、第三转动轴17及第三锥形齿轮的设置,能使得第一锥形齿轮13的转动和传动更为稳固,进而提高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也更便于操作人员挂接地线的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壳体11的装配底部、第一装配侧部及第二装配侧部为一体成型,即装配壳体11为一体成型。

装配壳体11为一体成型能便于装配壳体11的生产或制作,能降低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壳体11的第一装配侧部及第二装配侧部均与装配壳体11的装配底部垂直设置,装配壳体11的第一装配侧部与第二装配侧部平行设置。

第二锥形齿轮及第三锥形齿轮均与第一转动轴12垂直设置,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相对设置。

装配壳体11的装配底部、第一装配侧部及第二装配侧部的设置较为合理、科学,使得第二锥形齿轮及第三锥形齿轮与第一转动轴12的传动更为稳固,同时也能更便于操作人员转动旋转件,达到更好的省力效果,进一步地提高了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件为旋转轮盘15。旋转轮盘15便于操作人员施力,带动第一转动轴12转动,能使得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更为易于使用,进一步地提高了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旋转把柄,在此,不对旋转件的其他可能结构做列举,只要施力于旋转件,旋转件能带动第一转动轴12转动,其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要求的保护范围。

作为优选的,旋转轮盘15上设有旋转把手16。旋转把手16的设置能更便于操作人员转动旋转轮盘15,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使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旋转轮盘15上也可设置其他能用于辅助转动旋转轮盘15的部件和结构,在此,不对旋转轮盘15上设置的其他能用于辅助转动旋转轮盘15的部件和结构做列举。

参见图4,作为优选的,旋转轮盘15上设有第一通孔151。旋转轮盘15上第一通孔151的设置能减轻旋转轮盘15的重量,进而减轻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重量,使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更为便于携带,同时,还能便于操作人员转动旋转轮盘15,使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更为易于使用,进一步地提高了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实用性。

具体地,旋转轮盘15上设置的第一通孔151为多个。第一通孔151为多个能更便于旋转轮盘15上第一通孔151的设置,从而利于旋转轮盘15的制作与生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51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多样,多个第一通孔151的形状可统一,也可不统一,第一通孔151的形状不限于图4的形状,第一通孔15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常规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再对第一通孔151的形状做列举,只要第一通孔151的设置能减轻旋转轮盘15的重量即可。

参见图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处设有螺纹(图中未示出)。

接地线操作杆的安装部可设置螺纹,将接地线的操作杆安装于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时,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处设有螺纹,接地线的操作杆能更稳固的安装于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上,能更利于操作人员挂接地线的工作,提高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处还可设置其他稳固结构,例如,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处可设置稳固凸条,对应地,接地线操作杆的安装部可设置稳固凹部,稳固凹部与稳固凸条相配合,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处稳固凸条的设置也可使接地线的操作杆更稳固的安装于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上,还能有利于接地线操作杆的安装和拆卸。在此,不对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处可设置的其他稳固结构做列举,只要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处设置的其他稳固结构能利于接地线的操作杆更稳固的安装于第一转动轴12上的安装位121上即可。

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壳体11的装配底部与第一装配侧部之间与装配壳体11的装配底部与第二装配侧部之间均设有第二通孔111。

装配壳体11上第二通孔111的设置能减轻装配壳体11的重量,进而减轻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重量,使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更为便于携带。

具体地,第二通孔111为长条形的通孔。装配壳体11上设置的第二通孔111为长条形的通孔,能有利于装配壳体11的制作和生产,同时,还能起到较为良好地减轻装配壳体11重量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结构,例如,圆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对第二通孔111的其他可能形状结构做列举,只要第二通孔111的其他形状结构同样能起到减轻装配壳体11重量的作用,其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要求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壳体11的装配底部上设置第一转动轴12的位置向外侧凸出,装配壳体11的装配底部上设置第一转动轴12的位置呈圆形。

装配壳体11装配底部形状的限定能便于操作人员对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抓持和使用,进一步地提高了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实用性。

参见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壳体11的第一装配侧部上设置第二转动轴14的位置及装配壳体11的第二装配侧部上设置第三转动轴17的位置均呈圆形。

装配壳体11第一装配侧部及第二装配侧部形状的限定能与第二锥形齿轮及第三锥形齿轮相匹配,使该挂接地线辅助工具整体显得更为美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挂接地线辅助工具的零部件均可为塑胶制品。

塑胶制品的挂接地线辅助工具能有较轻的重量,更为易于操作人员携带,并且生产成本也较低。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上”、“下”是相对而言的,对此类相对用语的表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多加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