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线交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7138发布日期:2019-03-27 09:36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色线交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色线交织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方便对电线的铺设和安装,需要对电线进行有效区分。常规进行区分电线的方法为每一条电线的绝缘层采用一种颜色,然后将两种电线交织在一起,即为双色线。

在进行双色线交织操作时,两股不同颜色的电线均从空心轴中穿出,再通过并线模的旋转进行交织操作,在并线模进行旋转时,为进行交织的装线架需要随着并线模联动,电线在空心轴内的部分不能及时随之转动,从而发生缠绕而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线交织设备,以解决现有双色线交织过程中会在空心轴中发生缠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色线交织设备,包括:交织装置以及驱动装置;

交织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机座、设于两个机座之间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

两个机座上分别设有第一空心转轴和第二空心转轴,第一空心转轴和第二空心转轴间隔设置并且轴线重合;第一空心转轴的侧壁和第二空心转轴的侧壁均设有导线孔;第一空心转轴远离第二空心转轴的一端设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传动轮,传动轮的端面设有并线模,并线模上设有至少两个穿线孔;第二空心转轴远离第一空心转轴的一端的外侧设有第二装线架;

第一支撑架与第一空心转轴和第二空心转轴均旋转连接;第二支撑架与第一空心转轴和第二空心转轴均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位于第二支撑架的内侧,第一支撑架的内部设有第一装线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空心转轴和第二空心转轴设置在机座上,能够在机座上做旋转运动。第二支撑架与第一空心转轴和第二空心转轴均固定连接,第一空心转轴转动可以带动第二空心转轴转动。第一装线架上的电线从第一空心转轴的内腔穿出,并穿过并线模;第二装线架上的电线首先从第二空心转轴的内腔伸入,从第二空心转轴的导线孔中穿出,再经过第二支撑架的边缘,进入第一空心转轴的导线孔,然后从第一空心转轴的内腔穿出,最后穿过并线模。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轮旋转,使随之并线模旋转,双色线开始交织,对双色线施加拉力,实现双色线的连续交织。第二支撑架随着传动轮的转动而转动,使第二装线架上的电线能够随之转动。第一装线架上的电线随着双色线的拉伸而拉动第一装线架旋转而实现放线,而第一支撑架不会随着传动轮的转动而转动,只会随着电线的拉力而进行联动。由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不会一起随着传动轮的转动而转动,由第二支撑架随传动轮旋转实现解除缠绕,避免了双色线交织过程中会在空心轴中发生缠绕的问题。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以及牵引件;

电机的转轴上设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传动轮连接;

减速器上设有第三带轮以及与第三带轮垂直设置的第四带轮,第三带轮与第二带轮连接;

牵引件包括牵引轮以及与牵引轮连接的至少一个调节轮,牵引轮的外缘与穿线孔相对设置,调节轮与第四带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轮用于对双色线产生拉力,使双色线产生轴向位移。电机转轴上第一带轮为传动轮提供动力,第一带轮经过减速器后为牵引轮提供动力,使用一台电机即可实现双色线的交织和双色线的牵引同步工作,保证了双色线的质量,并且可以避免使用不同的动力输出设备提供这两种动力时双色线的出线速度以及双色线的交织速度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多个调节轮可以调节双色线的出线速度,以保证双色线的出线速度和双色线的交织速度具有所需要的比值。

进一步地,上述调节轮的直径彼此不相同。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支撑架的边缘设有多个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滚轮可以对电线进行定位和导向,使电线可以从第二支撑架的边缘进行走线。

进一步地,上述穿线孔按一字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穿线孔用于电线穿出并线模,两根电线从不同的穿线孔中穿出,在并线模的旋转作用下,交织在一起。调节两根电线穿出的导线孔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双色线的交织松紧程度。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空心转轴和第二空心转轴均通过轴套与机座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装线架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装线架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第一空心转轴的延伸方向。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架随传动轮旋转实现解除缠绕,避免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共同随传动轮旋转而使双色线交织过程中会在空心轴中发生缠绕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台电机即可实现双色线的交织和双色线的牵引同步工作,保证了双色线的质量,并且可以避免使用不同的动力输出设备提供这两种动力时双色线的出线速度以及双色线的交织速度不能进行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色线交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交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空心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空心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并线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交织装置;20-驱动装置;110-机座;111-第一空心转轴;112-第二空心转轴;113-导线孔;114-传动轮;115-并线模;116-穿线孔;120-第一支撑架;121-第一装线架;130-第二支撑架;131-滚轮;132-第二装线架;140-轴套;210-电机;211-第一带轮;212-第二带轮;220-减速器;221-第三带轮;222-第四带轮;230-牵引件;231-牵引轮;232-调节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双色线交织设备包括交织装置10和驱动装置20,交织装置10和驱动装置20通过皮带传动。双色线的交织和双色线的出线均由驱动装置20带动,双色线的交织和双色线的出线同步工作。

请参照图2,交织装置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机座110、设于两个机座110之间的第一支撑架120和第二支撑架130,第一支撑架120和第二支撑架130均呈矩形,第二支撑架130套设在第一支撑架120的外侧。

两个机座110上分别设有第一空心转轴111和第二空心转轴112,两个空心转轴间隔设置并且轴线重合,两个空心转轴分别通过轴套140固定在机座110上,空心转轴可以在轴套140内转动。第一空心转轴111远离第二空心转轴112的一端固定设有传动轮114,传动轮114可以带动第一空心转轴111转动,传动轮114端面通过支撑架固定设有并线模115。第二空心转轴112远离第一空心转轴111的一端的外侧设有用于缠绕电线的第二装线架132,第二装线架1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空心转轴111的延伸方向垂直。

第一支撑架120分别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一空心转轴111和第二空心转轴112旋转连接,使第一支撑架120不会随第一空心转轴111的转动而转动。第一支撑架120的内侧设有第一装线架121,第一装线架121通过旋转轴与第一支撑架120连接,第一装线架121在电线的带动下围绕旋转轴旋转,第一装线架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空心转轴11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支撑架130与第一空心转轴111和第二空心转轴112均固定连接,使第二支撑架130可以随第一空心转轴111的转动而转动。第二支撑架130的边缘还设有多个用于对电线导向的滚轮131,使电线可以从第二支撑架130的边缘进行走线。

请参照图3和图4,第一空心转轴111和第二空心转轴112的中腔用于电线的走线。第一空心转轴111的侧壁和第二空心转轴112的侧壁均设有导线孔113,导线孔113用于第二装线架132上电线的走线。

请参照图5,并线模115的中部设有至少连两个穿线孔116,两根电线从不同的穿线孔116穿出后,随着并线模115的转动而交织在一起。

请参照图6,驱动装置20包括电机210、减速器220以及牵引件230。电机210的转轴上设有第一带轮211和第二带轮212,第一带轮211和传动轮114通过皮带连接。减速器220上设有第三带轮221和第四带轮222,第三带轮221和第四带轮222的方向相互垂直,第三带轮221与第二带轮212通过皮带连接。牵引件230包括牵引轮231和3个中心连接的调节轮232,调节轮232的大小各不相同,用于调节牵引件230的转动速度。牵引轮231的外缘与穿线孔116相对设置,调节轮232与第四带轮222通过皮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1)第一装线架121上的电线从第一空心转轴111的内腔穿出,并穿过穿线孔116;(2)第二装线架132上的电线首先从第二空心转轴112的内腔伸入,从第二空心转轴112的导线孔113中穿出,再经过滚轮131,进入第一空心转轴111的导线孔113,然后从第一空心转轴111的内腔穿出,最后穿过穿线孔116,两根电线穿过的穿线孔116不同;(3)将两根电线合在一起并与牵引轮231连接;(4)启动电机210,电机210在带动并线模115旋转使两根电线交织,同时电机210带动牵引轮231旋转拉动两根电线;(5)第二支撑架130随着并线模115的转动而转动,即转动频率一致,由此可以解除第一空心转轴111内两根电线的交织状态,此时,第一支撑架120未随着并线模115的转动而转动,只会随着电线的牵引而旋转,方便放线。使第一空心转轴111内两根电线不容易缠绕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