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热系统的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2982发布日期:2019-05-21 20:3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具有加热系统的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动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热系统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最重要的配件,电池包由多个电池模块组成,为了适应低温环境,电池包需要加热系统来满足需求。现有的大都是额外做一套加热系统放入箱体,这种加热系统对箱体空间要求较大,安装较为繁琐。因此,设计一款加热系统与模组一体化结构的电池模块,精简安装流程,减少需求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系统的电池模块,其加热系统与模组一体化结构的电池模块,精简安装流程,减少需求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加热系统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左盖板、右盖板、多个电芯、PCB板和加热板,所述前盖板、后盖板、左盖板和右盖板相互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具有上下开口的空腔,所述电芯相互堆叠置于各个盖板所形成的空腔内,并被各个盖板夹紧,所述PCB板与电芯电性连接,PCB板上设有线束接口,所述加热板安装于电池底部,所述线束接口与线束一端相连接,所述线束另一端与加热板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汇流板和固定支架,所述汇流板包括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所述第一汇流板和电芯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板和电芯负极相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空腔的上开口边沿,所述PCB板和汇流板均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呈具有矩形框形,固定支架的前、后、左、右边框分别对应前盖板、后盖板、左盖板和右盖板,所述固定支架的左右边框之间连接有一条形板,所述PCB板安装于条形板上。

可选地,所述条形板与前、后边框之间形成两个汇流板卡口,所述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分别限位于两个汇流板卡口内。

可选地,所述左盖板与电芯之间设有左夹板,所述右盖板与电芯之间设有右夹板,所述线束位于做盖板与左夹板之间,或者,所述线束位于又盖板与右夹板之间。

可选地,另设有连接件和连接栓,所述连接件包括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分别位于左、右盖板的下方,所述固定支架的左右边框与左右连接件通过连接栓和螺母配合固定连接,使得左盖板、右盖板以及前、后盖板的左右两侧侧边弯折部被夹紧于固定支架边框与连接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前盖板和后盖底部左右两边角处形成有缺口,左、右两侧连接件的两个边角分别位于所述缺口处。

可选地,左、右两侧的连接件分别与左、右盖板的底部相卡接,固定支架的左、右边框与左、右盖板的顶部相卡接,使得左、右盖板限位于固定支架边框与连接件之间。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使用新型的电池模块,其加热板放置于模组底部,接插件放置于PCB板上,中间用线束连接。这种设计,可使PCB板把采样和加热结合于一体,达到节省箱体空间、简化安装的效果,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加热系统与模组一体化结构,精简安装流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池模块去掉上盖板和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池模块爆炸图;

图4是电池模块底部示意图;

图5是左侧板示意图;

图6是固定支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前盖板;41、底部弯折部;42、侧边弯折部;100、卡扣; 2、后盖板;3、左夹板;4、前夹板;5、后夹板;6、左盖板;61、台阶状边沿;7、右盖板;8、电芯;9、发泡硅胶;10、上盖板;11、PCB板;111、电源接口; 112、线束接头;113、线束;12、汇流板;13、固定支架;131、条形板;132、汇流板卡口、133、插接口;14、加热板;15、连接件、16连接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块包括前盖板1、后盖板2、左盖板6、右盖板7、多个电芯8和发泡硅胶9、汇流板12和PCB板11,前盖板1、后盖板2、左盖板6和右盖板7相互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尺寸固定具有上下开口的空腔,所述电芯8相互堆叠,相邻的电芯8之间均填充有发泡硅胶9,各个电芯8和各个发泡硅胶9形成一个电池整体,所述电池整体置于各个盖板所形成的空腔内,并被各个盖板夹紧。所述汇流板12包括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第一汇流板与与各个电芯8 的正极相连接,第二汇流板12与各个电芯8的负极相连接,所述PCB板与各个电芯 8电性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发泡硅胶9仅为优选方案,还可以采用海绵垫等具有弹性的块状物代替发泡硅胶9。

如图3和图4所示,前盖板1与电芯8之间设有前夹板4,后盖板2与电芯8之间设有后夹板5、左盖板6与电芯8之间设有左夹板3,右盖板7与电芯8之间设有右夹板(图中未示出),前盖板1和后盖板2的的左右侧边均设有侧边弯折部42,前盖板1和后盖板2的底边均设有底部弯折部41,前夹板4和后夹板5的底边设有弯折部,电芯8支撑于前夹板4和后夹板5的弯折部上方,前夹板4和后夹板5的弯折部分别支撑于前盖板1和后盖板2的底部弯折部上方。如图3至图5所示,左盖板 6和右盖板7的外侧表面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台阶状边沿61,前盖板1和后盖板2的侧边弯折部42贴附于左盖板6和右盖板7的台阶状边沿,使得侧边弯折部42的外侧面与左、右盖板7的最外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便于电池模块定长。前盖板1、后盖板 2、左盖板6和右盖板7相互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形状固定的空腔,各个夹板和电池整体置于使得各个夹板可以夹紧电芯8和发泡硅胶。

如图1、2和图6所示,为了将各个盖板固定连接,另设有固定支架13和连接件件15,固定支架13安装于所述空腔的上开口边沿,连接件15包括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分别位于左、右盖板的下方。固定支架13呈具有矩形框形,固定支架的前、后、左、右边框分别对应前盖板1、后盖板2、左盖板6和右盖板7,固定支架 13的左右边框之间连接有一条形板131,条形板131与前、后边框之间形成两个汇流板卡口132,所述两个汇流板12分别限位于两个汇流板卡口132内,所述PCB板11 安装于条形板131上。前、后盖板2的上沿设有卡扣100,固定支架13的前、后边框设有对应的卡槽,前、后盖板2的上边沿的卡扣100分别与固定支架的前、后边框的开槽卡扣连接,左盖板6以及前、后盖板2的左侧的侧边弯折部限位于固定支架 13左侧边框与左侧连接件15之间,右盖板6以及前、后盖板2的右侧的侧边弯折部限位于固定支架13右侧边框与右侧连接件15之间。

如图4至6所示,另设有四个连接栓15,固定支架13的边框与左右连接件通过连接栓15和螺母配合固定连接,使得左盖板6、右盖板7以及前、后盖板的左右两侧侧边弯折部41被夹紧于固定支架边框与连接件15之间。具体地,固定支架13的左侧边框与左侧连接件1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栓以及第二连接配合栓螺母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栓依次贯穿固定支架13左边框其中一角、后盖板左侧弯折部41内侧以及左侧连接件15其中一角,第二连接栓依次贯穿固定支架13左边框另一角、前盖板左侧弯折部内侧以及左侧连接件15另一角,第三连接栓依次贯穿固定支架13右边框其中一角、后盖板右侧弯折部内侧以及右侧连接件15其中一角,第四连接栓依次贯穿固定支架13右边框另一角、前盖板右侧弯折部内侧以及右侧连接件15另一角。优选地,前、后盖底部左右两边角处形成有缺口,左、右两侧连接件15的两个边角分别位于所述缺口处。为了保证左、右盖板7可以稳固连接,左、右两侧的连接件15上设有凸出部,左、右盖板底部设有底部卡接口,所述凸出部与底部卡接口相配合使得左、右盖板卡接于连接件上,同时,固定支架13的左、右边框上设有插接口132,插接口132内设有插接件,左、右盖板的顶部设有顶部卡接口,所述插接件与顶部卡接口相配合,使得左、右盖板限位于固定支架边框与连接件15之间。

为了保证电池模块在寒冷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本电池模块还配备有加热系统, PCB板11上设有电源接口111和线束接口112,电源接口111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线束接口112与线束113相连接,线束113的另一端与加热板14相连接,所述加热板14与电芯8底部相接触,具体地所述加热板14可通过黏贴或固定的方式安装于电芯8的底部,所述线束112限位于左盖板与左夹板之间,或者线束112限位于右盖板和右夹板之间。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使用新型的电池模块,其加热板放置于模组底部,接插件放置于PCB板上,中间用线束连接。这种设计,可使PCB板把采样和加热结合于一体,达到节省箱体空间、简化安装的效果,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加热系统与模组一体化结构,精简安装流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电芯膨胀变形与电池模块外壳不匹配的情况,防止电池模块外壳爆裂,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用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所有正常公差范围内的电芯,不必针对各个电芯的公差单独设计电池模块外壳,保证了公差范围内的电芯可以紧固内置于电池模块的外壳内。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