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762发布日期:2019-04-16 22:3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零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插座是用电设备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连接装置,其能够实现用电设备连接电源,且连接过程快速,操作方便使用简单,但是当电插座安装在母线槽内时,常遇到电插座安装不稳的情况,同时,母线槽内部的电线电压较高,电插头与电插座的连接容易造成漏电,引发触电危险,不利于用电安全,而且在涉及到信号传输监控时,电插头的插脚表面氧化造成插脚与电插座的夹扣接触不良,造成信号传输失常。

其内部的连接端处于裸露状态,因此使得插座的插孔在插入异物时容易造成触电,引发触电危险,不利于用电安全。

为此,有必要提出了对现有的电插座结构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母线槽内且不易造成漏电、可保证信号传输的电插座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插座结构,特别的,包括座体,该座体内设有若干个电插孔和至少一个接地插孔,该电插孔与接地插孔于座体的同一端面均设有开口,且电插孔内设有用于与电线连通的电线夹扣;该接地插孔靠近座体的周测设置,且于接地插孔的周测,该接地插孔朝向座体外侧的一端形成有安装开口;该安装开口内设有可朝接地插孔内弹性恢复并用于与地线连通的地线夹块,该地线夹块经安装开口往座体外侧延伸形成有弹性连接于地线夹块的弹片块。

上述座体的周测是指座体上围绕设有开口的座体端面的周向侧面。

上述接地插孔的周测是指围绕接地插孔的开口的周向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本电插座结构适用于金属母线槽内,座体内的电插孔数量可根据电插头的插脚数量对应设置。本电插座安装于母线槽内后,电插头插入本电插座内,会使电插头对接地插孔的插脚插入接地插孔内,该插脚会对地线夹块形成挤压,使地线夹块经安装开口往远离接地插孔的方向摆动,从而使弹片块往线槽内壁移动并最终与线槽内壁贴合,实现线路于母线槽内部接地,防止线路漏电。同时,由于地线夹块可朝接地插孔内弹性恢复,其会继续对位于接地插孔内的插脚施加作用力,保证插脚与地线夹块的紧密连接。而在电插头拔离电插座,地线夹块失去插脚对其的挤压后,地线夹块在其弹性作用下,会朝接地插孔内移动,恢复至原有状态。

为保证地线夹块的弹力,座体上可设有位于安装开口内的摆动基块,该摆动基块往座体的底部延伸形成有卡扣块;该地线夹块于最远离地线夹块与弹片块连接位置的一端设有与摆动基块相配合的摆动通孔,该摆动基块穿入摆动通孔内;该弹片块往摆动基块一侧延伸,且弹片块于最远离地线夹块与弹片块连接位置的一端设有扣合块,该扣合块与卡扣块相互扣合。此外,安装开口内还可以设有限位挡块,以限制地线夹块的摆动幅度,避免地线夹块脱落,而弹片块上对应限位挡块的位置可以设有避空位,保证弹片块不被限位挡块阻挡。

为确保电插头的插脚与地线夹块的紧密连接,该地线夹块可包括本体部、连接部与卡扣部,该本体部的一端与弹片块弹性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相连;该连接部的一端与本体部相连,另一端与卡扣部相连;该卡扣部与本体部相互错开并形成有间隙,该摆动通孔形成于连接部与卡扣部上。这样,借由本体部与卡扣部相互错开的设计,卡扣部与摆动基块连接,而本体部则被置入接地插孔内,与插脚相抵接。

为了便利地线夹扣与电线夹扣的安装,该座体可包括呈拆分式设计的底座和底盖,该底座的底部与底盖相连,开口形成于底座的顶部。底座内还可设有若干条与电插孔相配合的走线通道,底盖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凸块,该固定凸块的分布位置与走线通道相对应,且底座与底盖盖合后,该固定凸块嵌入走线通道内。这样,底座与底盖可以通过固定凸块嵌入走线通道内,实现连接固定,便于底座与底盖的组装。

为保证本电插座可稳固固定于母线槽内,座体的旁侧可以设有若干条往座体外延伸的固定缘,该固定缘沿座体的高度方向布置;座体的底部则设有若干个凸起于座体的固定块。通过固定缘与固定块的设置,座体可以嵌入母线槽内并与母线槽压紧固定。此外,座体的顶部可设有凸起于座体的定位块,开口可布置于该定位块内。定位块可与母线槽的顶盖相配合,固定本电插座的位置。

本电插座结构应用于线槽中时,为监控和调控线路状态,可在线槽内的电线中选择一条作为信号传输线,但由于电线插脚的表面一般会镀有涂层,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涂层容易氧化而导致电插头与电插座接触不良,影响信号传输,对此,本电插座的电线夹扣,至少一个电线夹扣可以是与用于信号传输的电线相配合的电线夹扣,其包括截面轮廓呈弧形的连接块,该连接块的两侧设有用于夹扣电线插脚的夹扣片,两夹扣片相对设置且两夹扣片之间形成有供电线插脚插入的间隙,连接块的弧形凸起方向朝向该间隙;至少一夹扣片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这样,在与用于信号传输的电线相对应的电线插脚插入该电线夹扣后,设置于夹扣片内壁的凸块可以划开电线插脚表面的涂层,使夹扣片能够与电线插脚的内金属层直接导通,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避免因接触不良而导致信号传输失效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具有不易造成漏电、可保证信号传输、组装便利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插座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盖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线夹扣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线夹扣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底盖;3-开口;4-电线夹扣;5-固定缘;6-固定块;7-定位块;8-外延块;9-通孔;10-弹片块;11-连接块;12-夹扣片;13-间隙;14-凸块;15-电插孔;16-接地插孔;17-安装开口;18-地线夹块;19-本体部;20-连接部;21-卡扣部;22-摆动通孔;23-摆动基块;24-扣合块;25-卡扣块;26-限位挡块;27-避空位;28-走线通道;29-固定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的电插座,其座体呈方柱状,其由呈拆分式设计的底座1和底盖2组成,该底座1的底部与底盖2相连,底座1内设有4个电插孔15和1个接地插孔16,4个电插孔15与1个接地插孔16呈阵列排布,且电插孔15与接地插孔16于底座1的顶部均设有开口3,以供电插头的插脚插入。各电插孔15内均安装有电线夹扣4。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接地插孔16靠近座体的右侧,且于接地插孔16的周测,该接地插孔16朝向座体外侧的一端形成有安装开口17。该安装开口17内安装有用于与地线连通的地线夹扣,该地线夹扣由相互弹性连接的地线夹块18与弹片块10组成,其中,地线夹块18包括本体部19、连接部20与卡扣部21,该本体部19的一端与弹片块10弹性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20相连;该连接部20的一端与本体部19相连,另一端与卡扣部21相连;该卡扣部21与本体部19相互错开并形成有间隙,连接部20与卡扣部21上形成有摆动通孔22;弹片块10连接于地线夹块18经安装开口17往座体外侧延伸的一端并往摆动基块23一侧延伸,弹片块10于最远离地线夹块18与弹片块10连接位置的一端设有扣合块24。本电插座安装于母线槽后,该弹片块10可在电插头插入本电插座后,被挤压贴合在线槽的内壁,从而形成接地设计。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座体上设有位于安装开口17内的摆动基块23,该摆动基块23往座体的底部延伸形成有卡扣块25。该摆动基块23穿入摆动通孔22,使地线夹扣可以摆动基块23以基点于安装开口17内相对座体摆动,而卡扣块25则与扣合块24相互扣合,使地线夹扣整体具备了朝接地插孔16内弹性恢复的弹力设计,确保地线夹扣可以压紧电插头的插脚。此外,安装开口17内还设有限位挡块26,以限制地线夹块18的摆动幅度,避免地线夹块18脱落,而弹片块10上对应限位挡块26的位置则设有避空位27,保证弹片块10不被限位挡块26阻挡。

本实施例中,座体的外轮廓呈方柱型,座体的旁侧,即座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多条往座体外延伸的固定缘5,该固定缘5沿座体的高度方向布置;座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凸起于座体的固定块6。通过固定缘5与固定块6的设置,座体可以嵌入母线槽内并与母线槽压紧固定。此外,座体的顶部设有凸起于座体的定位块7。该定位块7的截面呈方形,开口3布置于该定位块7内。定位块7可与母线槽的顶盖相配合,固定本电插座的位置。与定位块7的下方,座体上还可往外延伸形成有外延块8,该外延块8上设有一贯穿整个外延块8的通孔9,通孔9朝座体的底部布置。通孔9可预留给设置有卡扣结构的电插头配合使用,使电插座与电插头紧密相连。

此外,本实施例中,底座1内还设有4条与电插孔15相配合的走线通道28,底盖2上设有4个固定凸块29,该固定凸块29的分布位置与走线通道28相对应,且底座1与底盖2盖合后,该固定凸块29嵌入走线通道28内。这样,底座1与底盖2可以通过固定凸块29嵌入走线通道28内,实现连接固定,便于底座1与底盖2的组装。

本实施例中,安装于座体内4个电线夹扣4,其中之一为与用于信号传输的电线相配合的电线夹扣4。如图6所示,该电线夹扣4包括截面轮廓呈弧形的连接块11,该连接块11的两侧设有用于夹扣电线插脚的夹扣片12,两夹扣片12相对设置且两夹扣片12之间形成有供电线插脚插入的间隙13,连接块11的弧形凸起方向朝向该间隙13,而两夹扣片12中,其中一夹扣片1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14。这样,在与用于信号传输的电线相对应的电线插脚插入该电线夹扣4后,设置于夹扣片12内壁的凸块14可以划开电线插脚表面的涂层,使夹扣片12能够与电线插脚的内金属层直接导通,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避免因接触不良而导致信号传输失效的情况。

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