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脱的线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743发布日期:2019-04-16 22:3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松脱的线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零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松脱的电线电路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代高层建筑和大型的车间需要巨大的电能,而面对这庞大负荷所需成百上千安培的强大电流就要选用可靠的传导设备,母线槽系统便是很好的选择。母线槽系统是一个高效输送电流的配电装置,尤其适合越来越高的建筑物和大规模工厂经济合理配线的需要。

为方便控制母线槽系统的长度以及安装方便,母线槽内的电线电缆一般采用多段接驳,实现较长距离的电能输送,多段电线电缆之间靠连接座接驳起来。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的电线电路连接座均包括公座和母座,公座和母座通常是通过常规的插接连接或嵌入式插接连接。但在母线槽系统中应用时,由于采用多段接驳,而且使用过程中电压电能巨大,容易由于高温高压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松脱,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导致供电中断,甚至有线路掉落的风险,安全隐患很大。

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防松脱性能的线路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松脱的线路连接器,尤其适用于高温高压等严苛的环境下、以及适用于长距离多段线路接驳使用的母线槽系统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松脱的线路连接器,包括呈拆分式设计的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所述连接公座内设有若干个插接端子,所述连接母座内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插接端子相配合的插接端口;特别地,所述连接公座内设有嵌接腔室,所述插接端子设置在所述嵌接腔室的底部;所述连接母座上设有嵌入所述嵌接腔室内的嵌合块,所述插接端口设置于所述嵌合块内并沿插接端子的轴向贯穿所述嵌合块;所述嵌合块两个相对的外侧壁上设有弹片,所述嵌接腔室与嵌合块设有弹片的外侧壁位置对应的侧壁上设有弹片槽;所述弹片槽所在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弹片槽的内部相连通的公座压扣块;所述公座压扣块的一端固定在弹片槽所在的侧壁上,另一端可离开弹片槽所在的侧壁弹性地进入弹片槽内部;所述弹片上还形成有凸起缘;当所述连接母座和连接公座互相对接时,所述弹片置于所述弹片槽中、且被公座压扣块挤压产生弹性而靠近所述嵌合块的外侧壁,所述弹片的凸起缘抵于所述公座压扣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首先,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通过嵌合块嵌入嵌接腔室中实现互相连接的;其次连接母座嵌入连接公座中的时候,所述弹片弹性地插入了弹片槽中,弹片被公座压扣块挤压往嵌合块的外侧壁的方向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因此弹片置于弹片槽中的时候,始终会朝向所述公座压扣块方向产生弹性压力。在没有朝向公座压扣块的压力抵抗弹片的弹性压力的情况下,弹片的弹性压力使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不容易互相松脱。需要将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互相拆分的时候,只需推压公座压扣块、并同时沿插接端子的轴向将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往相反方向拉开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槽的内侧于弹片插入方向的始端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凸起缘退出的弹片槽凸台部,所述弹片槽凸台部是向弹片槽内侧延伸而形成的。当弹片插入弹片槽内时,弹片的凸起缘与弹片槽凸台部的边缘所在的平面是互相错开的,即使在沿插接端子轴向的方向上存在致使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分离的外力的情况下,若没有外力挤压弹片使其往嵌合块的外侧壁方向缩入,弹片槽凸台部则还具有防止弹片的凸起缘退出弹片槽的作用。

所述弹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嵌合块的外侧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为了防止弹片被过硬挤压而容易折断,在所述嵌合块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用于限制弹片被过度挤压的弹片挡块;所述弹片挡块位于与所述弹片的自由端内侧对应的位置,尤其优选地将弹片挡块设置在与所述弹片的凸起缘对应的位置。所述弹片的凸起缘优选位于所述靠近自由端的一侧。

为了便于推压所述公座压扣块,所述公座压扣块的表面还设有突出于弹片槽所在的侧壁的压扣凸起部。

所述插接端口包括用于包裹所述插接端子的端口块,进一步地,为提高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的插接稳定性,所述端口块采用膨胀化设计。即所述端口块由若干块弹性电接触片围绕而成,相邻弹性电接触片之间设有间隙;非插接状态下,所述端口块的内径小于所述插接端子的外径;当所述插接端子与插接端口互相对接时,所述插接端子将与其对接的端口块内的弹性电接触片周向地弹性推开,形成弹性过盈配合。

为方便该连接器可搭配在任意基座/底座/保护壳上使用,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母座的任意侧壁上还设有母座卡扣块。所述母座卡扣块所在位置的内侧凹陷形成卡扣槽;所述母座卡扣块的一端固定其所在的侧壁上,另一端与其所在的侧壁分离且可弹性地进入所述卡扣槽内。更进一步地,为方便推压所述母座卡扣块,所述母座卡扣块的表面形成突出于其所述在侧壁表面的卡扣凸起部。此时,可在该连接器的基座/底座/保护壳上设置与母座卡扣块、公座压扣块互相配合的卡扣孔,使母座卡扣块和公座压扣块分别与其对应的基座/底座/保护壳上的卡扣孔卡扣连接,即可。

优选地,所述嵌接腔室内设有用于引导嵌合块嵌入的引导槽,所述嵌合块上设有与所述引导槽相匹配的嵌入导轨。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对接时,通过嵌入导轨和引导槽的对位配合实现更准确快捷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嵌接腔室及嵌合块的截面均呈方形,即方便对接方位的识别也便于提供更稳定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之间的接合是同时采用了嵌入式连接、卡扣式连接、和弹性过盈配合等方式原理实现的,使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接合后在横向和纵向、外部(即侧壁之间的连接)和内部(即插接端子和插接端口之间的连接)均有加固连接稳定性的压力存在,使得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在单一方向的外力左右下、以及较小的外力的作用下不容易互相松脱。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连接公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连接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插接端口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的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插接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公座;10-嵌接腔室;11-插接端子;12-弹片槽;121-弹片槽凸台部;13-公座压扣块;131-压扣凸起部;14-引导槽;

2-连接母座;20-嵌合块;21-插接端口;211-端口块;212-弹性电接触片;22-弹片;221-凸起缘;23-弹片挡块;24-母座卡扣块;241-卡扣凸起部;25-嵌入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5和6所示,一种防松脱的线路连接器,是有呈拆分式设计的连接公座1和连接母座2对接而成的。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公座1内设有若干个插接端子11,所述连接母座2内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插接端子11相配合的插接端口21。所述连接公座1内设有嵌接腔室10,所述插接端子11设置在所述嵌接腔室10的底部;所述连接母座2上设有嵌入所述嵌接腔室10内的嵌合块20,所述插接端口21设置于所述嵌合块20内并沿插接端子11的轴向贯穿所述嵌合块20。所述嵌接腔室10及嵌合块20的截面均呈方形,所述嵌接腔室10内设有用于引导嵌合块20嵌入的引导槽14,所述嵌合块20上设有与所述引导槽14相匹配的嵌入导轨25。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嵌合块20的两个相对的外侧壁上设有弹片22,所述嵌接腔室10与嵌合块20设有弹片22的外侧壁位置对应的侧壁上设有弹片槽12。所述弹片槽12所在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弹片槽12的内部相连通的公座压扣块13;所述公座压扣块13的一端固定在弹片槽12所在的侧壁上,另一端可离开弹片槽12所在的侧壁弹性地进入弹片槽12内部。所述公座压扣块13的表面还设有突出于弹片槽12所在的侧壁的压扣凸起部131。所述弹片22上还形成有凸起缘221;当所述连接母座2和连接公座1互相对接时,所述弹片22置于所述弹片槽12中、且被公座压扣块13挤压产生弹性而靠近所述嵌合块20的外侧壁,此时,所述弹片22的凸起缘221抵于所述公座压扣块13上,即弹片22与弹片槽12形成弹性过盈配合。所述弹片槽12的内侧于弹片22插入方向的始端,还设有向弹片槽12内侧延伸而形成的弹片槽凸台部121;所述弹片槽凸台部121是用于限制所述凸起缘221退出弹片槽12的。当弹片22插入弹片槽12内时,凸起缘221所在平面与弹片槽凸台部121的边缘所在平面是互相错开的。所述弹片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嵌合块20的外侧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为了防止弹片22被过硬挤压而容易折断,在所述嵌合块20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用于限制弹片22被过度挤压的弹片挡块23;所述弹片挡块23位于与所述弹片的自由端内侧对应的位置,尤其是位于与所述凸起缘221对应的位置附近。

如图4所示,所述插接端口21包括用于包裹所述插接端子11的端口块211,所述端口块211采用了膨胀化设计,即端口块211由若干块弹性电接触片212围绕而成的,相邻的弹性电接触片212之间设有间隙。在非插接状态下,所述端口块211的内径小于所述插接端子11的外径;当所述插接端子11与插接端口21互相对接时,所述插接端子11将与其对接的端口块211内的弹性电接触片212周向地弹性推开,形成弹性过盈配合。

如图3,在所述连接母座2的两个相对侧壁上还设有母座卡扣块24。母座卡扣块24所在位置的内侧凹陷形成卡扣槽(图未指出);所述母座卡扣块24的一端固定其所在的侧壁上,另一端与其所在的侧壁分离且可弹性地进入所述卡扣槽内。所述母座卡扣块24的表面形成突出于其所述在侧壁表面的卡扣凸起部241。

连接公座1和连接母座2插接时,首先通过嵌合块20和嵌接腔室10的嵌合固定,其次通过弹片22弹性插入弹片槽12中过盈配合加强连接稳定性,再者插接端子11和端口块211也形成过盈配合加强连接稳定性。拆分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时,只需从公座压扣块13的外侧推压公座压扣块13,并同时沿插接端子的轴向将连接公座1和连接母座2往相反方向拉开即可。此外,连接公座1和连接母座2还可分别通过公座压扣块13、母座卡扣块24分别与其基座/底座/保护壳上设置的卡扣孔形成卡扣连接,实现其自身的固定稳定性。

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