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黑色双玻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9499发布日期:2019-04-16 22:2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黑色双玻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黑色双玻组件。



背景技术:

在光伏领域,现有采用双玻玻璃对光伏组件进行封装的结构,现有的双玻玻璃为透明色,其可能造成光的直接反射,从而形成眩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黑色双玻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黑色双玻组件,双玻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

正面双玻玻璃,正面双玻玻璃的背面为粗糙面;

正面封装胶膜,正面封装胶膜为透明,用于进行正面封装;

电池片组件,用于实现太阳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

黑色背面组件,黑色背面组件包括:呈黑色的背面封装胶膜以及背面双玻玻璃或呈透明的背面封装胶膜以及附有镀釉层的背面双玻玻璃。

本实用新型一种全黑色双玻组件采用黑色背面组件可以有效实现防眩光,黑色相较白色更容易产生热量,同时双玻相较单玻更安全可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电池片组件包括:多个黑色电池片以及设置于黑色电池片上的贴膜焊带或黑色焊带。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组件内电池片采用全黑工艺,保证外观的美观外也达到了内部材料减弱反光效果。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背面双玻玻璃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镀釉玻璃区和非镀釉玻璃区,在镀釉玻璃区上附有镀釉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在背面双玻玻璃上设置镀釉玻璃区和非镀釉玻璃区,镀釉玻璃区上附有镀釉层,镀釉层可以有效对双玻组件内汇流条等非黑色的零部件进行遮盖,从而使得双玻组件形成整体黑色效果,更美观,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镀釉玻璃区和非镀釉玻璃区之间设有分隔槽,且在镀釉玻璃区表面设有锯齿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镀釉玻璃区和非镀釉玻璃区之间的分隔更清楚,锯齿面的设置使得背面双玻玻璃与镀釉层的连接强度更佳,不易脱落。

作为优选的方案,锯齿面的齿条沿镀釉玻璃区的宽度方向设置,锯齿面的齿峰数量2-15个之间。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连接更牢固。

作为优选的方案,正面双玻玻璃的正面为粗糙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更简单,可以有效实现防眩光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正面双玻玻璃的正面设有多个颗粒块状花纹单元或平面性花纹单元。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美观,防眩光的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的方案,花纹单元包括多个连续或非连续的花纹块。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的方案,花纹块包括: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第三花纹块和第四花纹块;

第一花纹块呈V型,且沿正面双玻玻璃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三花纹块呈“八”字型,设置于第一花纹块的上方或下方;

第二花纹块设置于第一花纹块与第三花纹块之间;

第四花纹块与第一花纹块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美观,且防眩光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的方案,花纹块包括:第五花纹块、第六花纹块和第七花纹块;

第五花纹块呈V型,且沿正面双玻玻璃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六花纹块呈“*”型,第六花纹块设置于第五花纹块的上方或下方;

第七花纹块沿正面双玻玻璃的宽度方向连续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美观,且防眩光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黑色双玻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面双玻玻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面双玻玻璃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面双玻玻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面双玻玻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正面双玻玻璃、2正面封装胶膜、3电池片组件、4背面封装胶膜、5背面双玻玻璃、6花纹块、61第一花纹块、62第二花纹块、63第三花纹块、64第四花纹块、65第五花纹块、66第六花纹块、67第七花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全黑色双玻组件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黑色双玻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黑色双玻组件,双玻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

正面双玻玻璃1,正面双玻玻璃1的背面为粗糙面;

正面封装胶膜2,正面封装胶膜2为透明,用于进行正面封装;

电池片组件3,用于实现太阳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

黑色背面组件,黑色背面组件包括:呈黑色的背面封装胶膜4以及背面双玻玻璃5。

本实用新型一种全黑色双玻组件采用黑色背面组件可以有效实现防眩光,黑色相较白色更容易产生热量,同时双玻相较单玻更安全可靠。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池片组件3包括:多个黑色电池片以及设置于黑色电池片上的贴膜焊带或黑色焊带。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组件内电池片采用全黑工艺,保证外观的美观外也达到了内部材料减弱反光效果。

如图2-3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背面双玻玻璃5的正面和设有镀釉玻璃区51和非镀釉玻璃区52,在镀釉玻璃区51上附有镀釉层53。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在背面双玻玻璃5上设置镀釉玻璃区51和非镀釉玻璃区52,镀釉玻璃区51上附有镀釉层53,镀釉层53可以有效对双玻组件内汇流条等非黑色的零部件进行遮盖,从而使得双玻组件形成整体黑色效果,更美观,效果更佳。

进一步,在镀釉玻璃区51和非镀釉玻璃区52之间设有分隔槽54,且在镀釉玻璃区表面设有锯齿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镀釉玻璃区51和非镀釉玻璃区52之间的分隔更清楚,锯齿面的设置使得背面双玻玻璃的镀釉玻璃区51与镀釉层53的连接强度更佳,不易脱落。

进一步,锯齿面的齿条沿镀釉玻璃区的宽度方向设置,锯齿面的齿峰数量2-15个之间。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连接更牢固。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正面双玻玻璃1的正面为粗糙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更简单,可以有效实现防眩光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正面双玻玻璃1的正面设有多个颗粒块状花纹单元或平面性花纹单元。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美观,防眩光的效果更佳。

进一步,花纹单元包括多个连续或非连续的花纹块。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

如图4所示,进一步,花纹块6包括:第一花纹块61、第二花纹块62、第三花纹块63和第四花纹块64;

第一花纹块61呈V型,且沿正面双玻玻璃1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三花纹块63呈“八”字型,设置于第一花纹块61的上方或下方;

第二花纹块62设置于第一花纹块61与第三花纹块63之间;

第四花纹块64与第一花纹块61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美观,且防眩光效果更佳。

如图5所示,进一步,与上述花纹块结构不同,在该实施例里,花纹块包括:第五花纹块65、第六花纹块66和第七花纹块67;

第五花纹块65呈V型,且沿正面双玻玻璃1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六花纹块66呈“*”型,第六花纹块66设置于第五花纹块65的上方或下方;

第七花纹块67沿正面双玻玻璃1的宽度方向连续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美观,且防眩光效果更佳。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黑色背面组件包括:呈透明的背面封装胶膜4以及附有镀釉层的背面双玻玻璃5。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