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062发布日期:2019-04-16 22:2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智能农机及储能装置的电池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智能农机以及储能系统的能量储存介质一般采用电池系统,而电池管理系统是现代电池系统不可或缺的控制核心。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分体式设计时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根据电池系统的串联数量在每个电池系统中存在多个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随着对电池系统的技术要求的提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及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电池系统的一部分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的空间占比(部件尺寸)的紧凑化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轻量化性能也急需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以满足电池系统的空间设计要求及轻量化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包括上盖、下壳体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除发热区域外的绝缘敏感区域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绝缘片,以拉近所述下壳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减小采集板整体厚度;所述电路板的发热区域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绝缘导热垫,以减少所述绝缘片的尺寸从而降低重量;所述电路板、上盖、下壳体之间通过安装定位结构相连接,并从同一方向通过螺栓将所述电路板、上盖、下壳体固定紧固,以减少螺栓的数量从而降低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以拉近所述上盖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减小采集板整体厚度的同时降低重量。

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插件最高位置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采用铝制薄板制成。

进一步的,用于固定采集板的安装点内收到所述上盖、下壳体的四角内,以减小采集板整体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定位结构包括所述下壳体外部螺栓安装孔周围设置的沉孔结构,和所述电路板上开设的导向孔;所述沉孔结构形成向内的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导向孔相配合对所述电路板进行定位和支撑,从而减少采集板的整体高度。

其中,所述螺栓的螺栓头部嵌入至所述下壳体的沉孔结构内,从而使得采集板底面完全平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减小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三维尺寸,进而减少其在整个电池系统中所占空间,增加电芯能使用的空间,进而提升电池系统整体能量密度,对提升整车性能和增加续驶里程做出贡献。

2、降低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整体重量,进而降低整个电池系统重量。当应用到电动汽车和智能农机时可有效降低能耗和增加续驶里程。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的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的左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注:1-螺栓;2-下壳体;3-绝缘片;4-绝缘导热垫;5-电路板;6-上盖;7-安装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附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包括上盖6、下壳体2、电路板5、绝缘片3、绝缘导热垫4、螺栓1等。

(1)轻量化的上盖6和下壳体2

所述上盖6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非金属材料为ABS、PC、PA66、玻璃纤维等绝缘材料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下壳体2采用铝制薄板制成。采用非金属上盖6接合铝制薄板下壳体2的形式:非金属上盖6能满足功能和性能要求并较金属材料轻量化性能出色;铝制薄板下壳体2在满足功能和性能需求基础上进行减薄处理。经过此项轻量化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全金属压铸壳体可降低电池管理系统整体重量>25%。

(2)采用非金属上盖6拉近上盖6与电路板5距离

除降低重量之外,非金属上盖6本身具备绝缘性能,免去了上盖6与电路板5之间的绝缘机构或绝缘零件,使得上盖6可以与电路板5上的接插件最高位置齐平,可以大幅减少上盖6与电路板5之间的距离,有效减小采集板整体厚度。

(3)电路板5除发热区域外的其他绝缘敏感区域与金属下壳体2之间垫绝缘片3拉近下壳体2与电路板5距离

电路板5与金属下壳体2之间需要进行绝缘处理。将电路板5与下壳体2之间采用垫绝缘片3的形式拉近间距,有效减小采集板整体厚度。

(4)导热片同时具备绝缘性能

电路板5在工作时需要通过金属壳体进行散热,在电路板5的发热区域与金属壳体之间垫绝缘导热垫4,所述绝缘导热垫4具有高绝缘性能,可减少原有的绝缘片的尺寸,从而降低重量。

(5)下壳体2固定螺栓孔周围沉孔设计

通过对下壳体2上的螺栓1安装孔周围进行沉孔设计,此结构在背面会形成凸起,此凸起与电路板5上开设的导向孔相配合,具备对电路板5定位和支撑功能,无需再增加其他结构或零部件对电路板5进行定位和支撑,有效减少采集板整体厚度。

(6)壳体与电路板5一步组装完成

电路板5与上盖6、下壳体2通过上述(5)所示的安装定位结构(沉孔结构和导向孔结构)连接好后,使用多条螺栓1从同一安装角度将电路板5、上盖6、下壳体2固定紧固,完成一步组装。相对于传统的将电路板5先安装在下壳体2上再将上盖6与下壳体2进行螺栓固定的形式减少总安装螺栓的数量50%,有效降低整体重量。

(7)固定螺栓1的螺栓头隐藏式设计

通过对下壳体2上的螺栓1安装孔周围进行沉孔设计,使采集板在完成组装后螺栓1的螺栓头部隐藏在下壳体2的沉孔内,使采集板底部面纯平,螺栓1的螺栓头部位置无凸起,有效减小采集板整体厚度。

(8)外安装点内收式设计

通过对多个零部件的结构处理,将用于固定采集板的安装点7内收到所述上盖6、下壳体2的四角内(即主立面之内,如图2所示),不占用额外空间,可以有效减小采集板整体宽度。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