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纹电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3900发布日期:2019-10-19 03:01阅读:8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波纹电阻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波纹电阻箱。



背景技术:

现有单个波纹电阻器,如专利号为ZL201420337043.4的一种高压波纹电阻器,其结构包括瓷管和绕在瓷管上的电阻丝,瓷管的两端固定有管箍,瓷管的中部穿有螺杆,螺杆从两端的管箍穿出后与支架固定,从而把瓷管架起来,支架贴住管箍,这样瓷管就不会沿轴向窜动。电阻箱一般是由多个波纹电阻器串并联组合而成,以箱体的相向的两面侧壁作为支架供螺杆固定,箱体侧壁与管箍贴住。然而在加工过程中,各条瓷管长度存在公差,多条瓷管长短不一,导致在装配使难以确保箱体侧壁贴住每条瓷管端部,导致较短的瓷管无法锁紧,较长的瓷管存在破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波纹电阻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波纹电阻箱,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内的相互串并联的多条电阻管,每条电阻管包括瓷管、螺旋缠绕在瓷管外的电阻丝、箍在瓷管两端的管箍和穿在瓷管中的螺杆,螺杆穿过管箍,螺杆套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轴向锁紧管箍,从而使得瓷管与螺杆在轴向上相互固定,螺杆的端部与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且箱体的侧壁与管箍之间留有冗余距离。

其中,箱体包括相互固定的底板、两块端板和ㄇ形的侧框,两块端板并列地立在底板上,底板和端板分别围住侧框的开口,每条电阻管的螺杆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两块端板上。

其中,底板和侧框分别开有多个散热孔。

其中,所述端板包括相互呈L形的横向段和纵向段,底板与纵向段固定连接。

其中,管箍设有散热片。

其中,所述电阻管有并列的四条。

其中,所述冗余距离为3~8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波纹电阻箱,螺杆套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轴向锁紧管箍,从而使得瓷管与螺杆在轴向上相互固定,螺杆的端部与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且箱体的侧壁与管箍之间留有冗余距离,因此装配时,螺杆的端部只需与箱体的侧壁固定即可,无需依靠箱体的侧壁来抵紧管箍和瓷管,即使不同电阻管的瓷管之间存在加工公差,瓷管长短不一致,也不会增加装配的难度,便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的一种波纹电阻箱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一种波纹电阻箱隐藏了侧框后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中的一种波纹电阻箱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箱体1、底板11、端板12、横向段121、纵向段122、侧框13、散热孔14;

电阻管2、瓷管21、电阻丝22、管箍23、螺杆24、限位螺母25、散热片2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波纹电阻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和位于箱体1内的相互串并联的四条电阻管2,四条电阻管2平行布置。箱体1包括相互固定的底板11、两块端板12和截面呈ㄇ形的侧框13,端板12包括相互呈L形的横向段121和纵向段122,底板11与纵向段12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底板11架起来。两块端板12并列地立在底板11上,底板11和端板12分别围住侧框13的开口,底板11和侧框13分别开有多个散热孔14。

结合图3所示,每条电阻管2包括瓷管21、螺旋缠绕在瓷管21外的电阻丝22、箍在瓷管21两端的管箍23和穿在瓷管21中的螺杆24,螺杆24穿过管箍23,螺杆24套有限位螺母25,管箍23和限位螺母25之间设有用于加快散热的散热片26,限位螺母25轴向抵住散热片26,进而轴向锁紧管箍23,从而使得瓷管21与螺杆24在轴向上相互固定。螺杆24的两端部分别通过锁定螺母来固定在两块端板12上,且端板12与管箍23之间留有3~8cm冗余距离,冗余距离越大,不同瓷管21之间允许的长度差就越大。装配时,螺杆24的端部只需与箱体1的侧壁固定即可,无需依靠箱体1的侧壁来抵紧管箍23和瓷管21,即使不同电阻管2的瓷管21之间存在加工公差,瓷管21长短不一致,也不会增加装配的难度,便于装配。而且箱体1的侧壁与管箍23分离,电阻管2可以在箱体1外组装完毕之后,再将整条电阻管2固定于箱体1内,简化了工艺。瓷管21与螺杆24之间的松紧程度完全取决于限位螺母25,不同电阻管2的限位螺母25是独立的,也即不同电阻管2的瓷管21的锁紧也是独立的,不会出现瓷管21锁得太紧导致破裂或者瓷管21松动的问题。传统瓷管21的管箍23依靠箱体1侧壁抵紧,当拆除某条电阻管2后,其它电阻管2的管箍23也跟着松动分离。而本实施例的电阻箱,当有某条电阻管2出现问题后,可以直接对某个出现问题的电阻管2进行更换,其它电阻管2的瓷管21不会松动分离。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