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QSFP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931发布日期:2019-04-16 22:3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QSFP线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通信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QSFP线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市场对功能和数据传输速率要求的日益提高,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正向光电网络发展,光电通信成为现代信息网络的主要传输手段,为此,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连接器应运而生。QSFP是四通道SFP接口的简称,是将千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接口器件,QSFP是为了满足市场对更高密度的高速可插拔解决方案的需求而诞生的。QSFP具有热插拔、便于维护更换、小巧耐用等优点,可与通讯系统上的对应接口座之间实现快速扣合、快速解扣连接等功能。

现有的QSFP线缆,其线缆与PCB板之间的接线排布不够合理,容易造成线缆内部的分线扭曲过大,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阻抗不连续,各分线之间串扰较多,且接线方式没有统一标准,不便于作业员理线操作,同时,分线之间容易出现干扰信号,使信号传输稳定性和准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QSFP线缆,通过对QSFP线缆的理线方式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固定连接,使线缆内的分线之间的扭曲交叉最小,避免线缆因扭曲交叉过大产生结构变化而使其阻抗不连续,提高信号传输稳定性,便于作业员理线操作,同时,QSFP线缆采用差分电路,具有抗共模干扰的优点,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QSFP线缆,包括两个QSFP连接器、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线缆,线缆的一端与第一PCB板相焊接且电导通,线缆的另一端与第二PCB板相焊接且电导通,第一PCB板及第二PCB板分别嵌设在两个QSFP连接器内,线缆包括第一分线、第二分线、第三分线、第四分线、第五分线、第六分线、第七分线、以及第八分线,第一分线、第二分线、第三分线及第四分线的第一端分别依次按逆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一PCB板的上层,第四分线、第三分线、第二分线及第一分线的第二端分别依次按顺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二PCB板的下层,第七分线、第六分线、第五分线及第八分线的第一端分别依次按逆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一PCB板的下层,第八分线、第五分线、第六分线及第七分线的第二端分别依次按顺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二PCB板的上层。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一分线包括第一负极线、以及第一正极线,第一负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2N接头,第一负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2N接头,第一正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2P接头,第一正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2P接头,第一PCB板的上表面包括P1第二引脚、以及P1第三引脚,第二PCB板的下表面包括P2第二十一引脚、以及P2第二十二引脚,第一TX2N接头与P1第二引脚电性连接,第一RX2N接头与P2第二十一引脚电性连接,第一TX2P接头与P1第三引脚电性连接,第一RX2P接头与P2第二十二引脚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二分线包括第二负极线、以及第二正极线,第二负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4N接头,第二负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4N接头,第二正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4P接头,第二正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4P接头,第一PCB板的上表面包括P1第五引脚、以及P1第六引脚,第二PCB板的下表面包括P2第二十四引脚、以及P2第二十五引脚,第一TX4N接头与P1第五引脚电性连接,第一RX4N接头与P2第二十四引脚电性连接,第一TX4P接头与P1第六引脚电性连接,第一RX4P接头与P2第二十五引脚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三分线包括第三负极线、以及第三正极线,第三负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3N接头,第三负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3N接头,第三正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3P接头,第三正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3P接头,第一PCB板的上表面包括P1第十四引脚、以及P1第十五引脚,第二PCB板的下表面包括P2第三十三引脚、以及P2第三十四引脚,第一TX3N接头与P2第三十四引脚电性连接,第一RX3N接头与P1第十五引脚电性连接,第一TX3P接头与P2第三十三引脚电性连接,第一RX3P接头与P1第十四引脚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四分线包括第四负极线、以及第四正极线,第四负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1N接头,第四负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1N接头,第四正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1P接头,第四正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1P接头,第一PCB板的上表面包括P1第十七引脚、以及P1第十八引脚,第二PCB板的下表面包括P2第三十六引脚、以及P2第三十七引脚,第一TX1N接头与P2第三十七引脚电性连接,第一RX1N接头与P1第十八引脚电性连接,第一TX1P接头与P2第三十六引脚电性连接,第一RX1P接头与P1第十七引脚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五分线包括第五负极线、以及第五正极线,第五负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2N接头,第五负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2N接头,第五正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2P接头,第五正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2P接头,第一PCB板的下表面包括P1第二十一引脚、以及P1第二十二引脚,第二PCB板的上表面包括P2第二引脚、以及P2第三引脚,第二TX2N接头与P2第二引脚电性连接,第二RX2N接头与P1第二十一引脚电性连接,第二TX2P接头与P2第三引脚电性连接,第二RX2P接头与P1第二十二引脚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六分线包括第六负极线、以及第六正极线,第六负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4N接头,第六负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4N接头,第六正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4P接头,第六正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4P接头,第一PCB板的下表面包括P1第二十四引脚、以及P1第二十五引脚,第二PCB板的上表面包括P2第五引脚、以及P2第六引脚,第二TX4N接头与P2第五引脚电性连接,第二RX4N接头与P1第二十四引脚电性连接,第二TX4P接头与P2第六引脚电性连接,第二RX4P接头与P1第二十五引脚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七分线包括第七负极线、以及第七正极线,第七负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3N接头,第七负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3N接头,第七正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3P接头,第七正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3P接头,第一PCB板的下表面包括P1第三十三引脚、以及P1第三十四引脚,第二PCB板的上表面包括P2第十四引脚、以及P2第十五引脚,第二TX3N接头与P1第三十四引脚电性连接,第二RX3N接头与P2第十五引脚电性连接,第二TX3P接头与P1第三十三引脚电性连接,第二RX3P接头与P2第十四引脚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八分线包括第八负极线、以及第八正极线,第八负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1N接头,第八负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1N接头,第八正极线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1P接头,第八正极线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1P接头,第一PCB板的下表面包括P1第三十六引脚、以及P1第三十七引脚,第二PCB板的上表面包括P2第十七引脚、以及P2第十八引脚,第二TX1N接头与P1第三十七引脚电性连接,第二RX1N接头与P2第十八引脚电性连接,第二TX1P接头与P1第三十六引脚电性连接,第二RX1P接头与P2第十七引脚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QSFP线缆,通过对QSFP线缆的理线方式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固定连接,使线缆内的分线之间的扭曲交叉最小,避免线缆因扭曲交叉过大产生结构变化而使其阻抗不连续,提高信号传输稳定性,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接线,便于作业员理线操作,同时,QSFP线缆的各分线采用差分电路,具有抗共模干扰的优点,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QSFP线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QSFP线缆的线缆分线与PCB板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C-C方向的QSFP线缆内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QSFP线缆的线缆分线与第一PCB板相连接的右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QSFP线缆的线缆分线与第二PCB板相连接的左视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QSFP线缆的差分电路示意图。

图中:

1、QSFP连接器;2、第一PCB板;202、P1第二引脚;203、P1第三引脚;205、P1第五引脚;206、P1第六引脚;214、P1第十四引脚;215、P1第十五引脚;217、P1第十七引脚;218、P1第十八引脚;221、P1第二十一引脚;222、P1第二十二引脚;224、P1第二十四引脚;225、P1第二十五引脚;233、P1第三十三引脚;234、P1第三十四引脚;236、P1第三十六引脚;237、P1第三十七引脚;3、第二PCB板;302、P2第二引脚;303、P2第三引脚;305、P2第五引脚;306、P2第六引脚;314、P2第十四引脚;315、P2第十五引脚;317、P2第十七引脚;318、P2第十八引脚;321、P2第二十一引脚;322、P2第二十二引脚;324、P2第二十四引脚;325、P2第二十五引脚;333、P2第三十三引脚;334、P2第三十四引脚;336、P2第三十六引脚;337、P2第三十七引脚;4、线缆;41、第一分线;411、第一负极线;413、第一TX2N接头;414、第一RX2N接头;412、第一正极线;415、第一TX2P接头;416、第一RX2P接头;42、第二分线;421、第二负极线;423、第一TX4N接头;424、第一RX4N接头;422、第二正极线;425、第一TX4P接头;426、第一RX4P接头;43、第三分线;431、第三负极线;433、第一TX3N接头;434、第一RX3N接头;432、第三正极线;435、第一TX3P接头;436、第一RX3P接头;44、第四分线;441、第四负极线;443、第一TX1N接头;444、第一RX1N接头;442、第四正极线;445、第一TX1P接头;446、第一RX1P接头;45、第五分线;451、第五负极线;453、第二TX2N接头;454、第二RX2N接头;452、第五正极线;455、第二TX2P接头;456、第二RX2P接头;46、第六分线;461、第六负极线;463、第二TX4N接头;464、第二RX4N接头;462、第六正极线;465、第二TX4P接头;466、第二RX4P接头;47、第七分线;471、第七负极线;473、第二TX3N接头;474、第二RX3N接头;472、第七正极线;475、第二TX3P接头;476、第二RX3P接头;48、第八分线;481、第八负极线;483、第二TX1N接头;484、第二RX1N接头;482、第八正极线;485、第二TX1P接头;486、第二RX1P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QSFP线缆,包括两个QSFP连接器1、第一PCB板2、第二PCB板3、以及线缆4,线缆4的一端与第一PCB板2相焊接且电导通,线缆4的另一端与第二PCB板3相焊接且电导通,第一PCB板2及第二PCB板3分别嵌设在两个QSFP连接器1内,线缆4包括第一分线41、第二分线42、第三分线43、第四分线44、第五分线45、第六分线46、第七分线47、以及第八分线48,第一分线41、第二分线42、第三分线43及第四分线44的第一端分别依次按逆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一PCB板2的上层,第四分线44、第三分线43、第二分线42及第一分线41的第二端分别依次按顺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二PCB板3的下层,第七分线47、第六分线46、第五分线45及第八分线48的第一端分别依次按逆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一PCB板2的下层,第八分线48、第五分线45、第六分线46及第七分线47的第二端分别依次按顺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二PCB板3的上层。为了减少QSFP线缆的线材的扭曲,避免线材因为扭曲,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阻抗不连续。进一步地,第一分线41、第二分线42、第三分线43及第四分线44的第一端分别依次按1、2、3、4号线的顺序以逆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一PCB板2的上层,其第二端分别依次按4、3、2、1号线的顺序以顺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二PCB板3的下层,此时这四条分线之间的线材扭曲交叉最小,第七分线47、第六分线46、第五分线45及第八分线48的第一端分别依次按7、6、5、8号线的顺序以逆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一PCB板2的下层,其第二端分别依次按8、5、6、7号线的顺序以顺时针的方向焊接在第二PCB板3的上层,此时这四条分线之间的线材扭曲交叉最小,通过上述过程,减少了QSFP线缆的线材的扭曲,避免线材因为扭曲交叉过大,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阻抗不连续,且便于作业员理线操作,同时,通过减少线材绕曲,可以使各分线的串扰减少。

为了使第一分线41与PCB板之间可以形成差分电路,平稳传递信号。进一步地,第一分线41包括第一负极线411、以及第一正极线412,第一负极线411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2N接头413,第一负极线411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2N接头414,第一正极线412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2P接头415,第一正极线412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2P接头416,第一PCB板2的上表面包括P1第二引脚202、以及P1第三引脚203,第二PCB板3的下表面包括P2第二十一引脚321、以及P2第二十二引脚322,第一TX2N接头413与P1第二引脚202电性连接,第一RX2N接头414与P2第二十一引脚321电性连接,第一TX2P接头415与P1第三引脚203电性连接,第一RX2P接头416与P2第二十二引脚322电性连接。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二引脚202将信号发送给第一TX2N接头413,第一TX2N接头413将信号发送给第一负极线411,第一负极线411将信号传送给第一RX2N接头414,第一RX2N接头414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2第二十一引脚321,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二十一引脚321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一负极线411与PCB板之间的负电压极信号,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三引脚203将信号发送给第一TX2P接头415,第一TX2P接头415将信号发送给第一正极线412,第一正极线412将信号传送给第一RX2P接头416,第一RX2P接头416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2第二十二引脚322,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二十二引脚322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一正极线412与PCB板之间的正电压极信号,其中,第一负极线411与第一正极线412之间形成一对差分线路,即TX2N-RX2N和TX2P-RX2P这一对差分线路,通过差分线路可以抵消两个信号之间存在的干扰信号,达到抗共模干扰的目的,使信号传输更平稳准确。

为了使第二分线42与PCB板之间可以形成差分电路,平稳传递信号。进一步地,第二分线42包括第二负极线421、以及第二正极线422,第二负极线421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4N接头423,第二负极线421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4N接头424,第二正极线422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4P接头425,第二正极线422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4P接头426,第一PCB板2的上表面包括P1第五引脚205、以及P1第六引脚206,第二PCB板3的下表面包括P2第二十四引脚324、以及P2第二十五引脚325,第一TX4N接头423与P1第五引脚205电性连接,第一RX4N接头424与P2第二十四引脚324电性连接,第一TX4P接头425与P1第六引脚206电性连接,第一RX4P接头426与P2第二十五引脚325电性连接。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五引脚205将信号发送给第一TX4N接头423,第一TX4N接头423将信号发送给第二负极线421,第二负极线421将信号传送给第一RX4N接头424,第一RX4N接头424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2第二十四引脚324,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二十四引脚324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二负极线421与PCB板之间的负电压极信号,第一PCB板2通过P1第六引脚206将信号发送给第一TX4P接头425,第一TX4P接头425将信号发送给第二正极线422,第二正极线422将信号传送给第一RX4P接头426,第一RX4P接头426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2第二十五引脚325,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二十五引脚325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二正极线422与PCB板之间的正电压极信号,其中,第二负极线421与第二正极线422之间形成一对差分线路,即TX4N-RX4N和TX4P-RX4P这一对差分线路,通过差分线路可以抵消两个信号之间存在的干扰信号,达到抗共模干扰的目的,使信号传输更平稳准确。

为了使第三分线43与PCB板之间可以形成差分电路,平稳传递信号。进一步地,第三分线43包括第三负极线431、以及第三正极线432,第三负极线431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3N接头433,第三负极线431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3N接头434,第三正极线432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3P接头435,第三正极线432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3P接头436,第一PCB板2的上表面包括P1第十四引脚214、以及P1第十五引脚215,第二PCB板3的下表面包括P2第三十三引脚333、以及P2第三十四引脚334,第一TX3N接头433与P2第三十四引脚334电性连接,第一RX3N接头434与P1第十五引脚215电性连接,第一TX3P接头435与P2第三十三引脚333电性连接,第一RX3P接头436与P1第十四引脚214电性连接。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三十四引脚334将信号发送给第一TX4N接头423,第一TX4N接头423将信号发送给第三负极线431,第三负极线431将信号传送给第一RX3N接头434,第一RX3N接头434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1第十五引脚215,第一PCB板2通过P1第十五引脚215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三负极线431与PCB板之间的负电压极信号,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三十三引脚333将信号发送给第一TX3P接头435,第一TX3P接头435将信号发送给第三正极线432,第三正极线432将信号传送给第一RX3P接头436,第一RX3P接头436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1第十四引脚214,第一PCB板2通过P1第十四引脚214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三正极线432与PCB板之间的正电压极信号,其中,第三负极线431与第三正极线432之间形成一对差分线路,即TX3N-RX3N和TX3P-RX3P这一对差分线路,通过差分线路可以抵消两个信号之间存在的干扰信号,达到抗共模干扰的目的,使信号传输更平稳准确。

为了使第四分线44与PCB板之间可以形成差分电路,平稳传递信号。进一步地,第四分线44包括第四负极线441、以及第四正极线442,第四负极线441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1N接头443,第四负极线441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1N接头444,第四正极线442的发送端具有第一TX1P接头445,第四正极线442的接收端具有第一RX1P接头446,第一PCB板2的上表面包括P1第十七引脚217、以及P1第十八引脚218,第二PCB板3的下表面包括P2第三十六引脚336、以及P2第三十七引脚337,第一TX1N接头443与P2第三十七引脚337电性连接,第一RX1N接头444与P1第十八引脚218电性连接,第一TX1P接头445与P2第三十六引脚336电性连接,第一RX1P接头446与P1第十七引脚217电性连接。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三十七引脚337将信号发送给第一TX1N接头443,第一TX1N接头443将信号发送给第四负极线441,第四负极线441将信号传送给第一RX1N接头444,第一RX1N接头444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1第十八引脚218,第一PCB板2通过P1第十八引脚218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四负极线441与PCB板之间的负电压极信号,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三十六引脚336将信号发送给第一TX1P接头445,第一TX1P接头445将信号发送给第四正极线442,第四正极线442将信号传送给第一RX1P接头446,第一RX1P接头446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1第十七引脚217,第一PCB板2通过P1第十七引脚217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四正极线442与PCB板之间的正电压极信号,其中,第四负极线441与第四正极线442之间形成一对差分线路,即TX1N-RX1N和TX1P-RX1P这一对差分线路,通过差分线路可以抵消两个信号之间存在的干扰信号,达到抗共模干扰的目的,使信号传输更平稳准确。

为了使第五分线45与PCB板之间可以形成差分电路,平稳传递信号。进一步地,第五分线45包括第五负极线451、以及第五正极线452,第五负极线451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2N接头453,第五负极线451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2N接头454,第五正极线452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2P接头455,第五正极线452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2P接头456,第一PCB板2的下表面包括P1第二十一引脚221、以及P1第二十二引脚222,第二PCB板3的上表面包括P2第二引脚302、以及P2第三引脚303,第二TX2N接头453与P2第二引脚302电性连接,第二RX2N接头454与P1第二十一引脚221电性连接,第二TX2P接头455与P2第三引脚303电性连接,第二RX2P接头456与P1第二十二引脚222电性连接。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二引脚302将信号发送给第二TX2N接头453,第二TX2N接头453将信号发送给第五负极线451,第五负极线451将信号传送给第二RX2N接头454,第二RX2N接头454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1第二十一引脚221,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二十一引脚221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五负极线451与PCB板之间的负电压极信号,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三引脚303将信号发送给第二TX2P接头455,第二TX2P接头455将信号发送给第五正极线452,第五正极线452将信号传送给第二RX2P接头456,第二RX2P接头456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1第二十二引脚222,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二十二引脚222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五正极线452与PCB板之间的正电压极信号,其中,第五负极线451与第五正极线452之间形成一对差分线路,即TX2N-RX2N和TX2P-RX2P这一对差分线路,通过差分线路可以抵消两个信号之间存在的干扰信号,达到抗共模干扰的目的,使信号传输更平稳准确。

为了使第六分线46与PCB板之间可以形成差分电路,平稳传递信号。进一步地,第六分线46包括第六负极线461、以及第六正极线462,第六负极线461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4N接头463,第六负极线461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4N接头464,第六正极线462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4P接头465,第六正极线462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4P接头466,第一PCB板2的下表面包括P1第二十四引脚224、以及P1第二十五引脚225,第二PCB板3的上表面包括P2第五引脚305、以及P2第六引脚306,第二TX4N接头463与P2第五引脚305电性连接,第二RX4N接头464与P1第二十四引脚224电性连接,第二TX4P接头465与P2第六引脚306电性连接,第二RX4P接头466与P1第二十五引脚225电性连接。第二PCB板3通过P2第五引脚305将信号发送给第二TX4N接头463,第二TX4N接头463将信号发送给第六负极线461,第六负极线461将信号传送给第二RX4N接头464,第二RX4N接头464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1第二十四引脚224,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二十四引脚224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六负极线461与PCB板之间的负电压极信号,第二PCB板3通过P2第六引脚306将信号发送给第二TX4P接头465,第二TX4P接头465将信号发送给第六正极线462,第六正极线462将信号传送给第二RX4P接头466,第二RX4P接头466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1第二十五引脚225,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二十五引脚225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六正极线462与PCB板之间的正电压极信号,其中,第六负极线461与第六正极线462之间形成一对差分线路,即TX4N-RX4N和TX4P-RX4P这一对差分线路,通过差分线路可以抵消两个信号之间存在的干扰信号,达到抗共模干扰的目的,使信号传输更平稳准确。

为了使第七分线47与PCB板之间可以形成差分电路,平稳传递信号。进一步地,第七分线47包括第七负极线471、以及第七正极线472,第七负极线471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3N接头473,第七负极线471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3N接头474,第七正极线472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3P接头475,第七正极线472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3P接头476,第一PCB板2的下表面包括P1第三十三引脚233、以及P1第三十四引脚234,第二PCB板3的上表面包括P2第十四引脚314、以及P2第十五引脚315,第二TX3N接头473与P1第三十四引脚234电性连接,第二RX3N接头474与P2第十五引脚315电性连接,第二TX3P接头475与P1第三十三引脚233电性连接,第二RX3P接头476与P2第十四引脚314电性连接。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三十四引脚234将信号发送给第二TX3N接头473,第二TX3N接头473将信号发送给第七负极线471,第七负极线471将信号传送给第二RX3N接头474,第二RX3N接头474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2第十五引脚315,第二PCB板3通过P2第十五引脚315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七负极线471与PCB板之间的负电压极信号,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三十三引脚233将信号发送给第二TX3P接头475,第二TX3P接头475将信号发送给第七正极线472,第七正极线472将信号传送给第二RX3P接头476,第二RX3P接头476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2第十四引脚314,第二PCB板3通过P2第十四引脚314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七正极线472与PCB板之间的正电压极信号,其中,第七负极线471与第七正极线472之间形成一对差分线路,即TX3N-RX3N和TX3P-RX3P这一对差分线路,通过差分线路可以抵消两个信号之间存在的干扰信号,达到抗共模干扰的目的,使信号传输更平稳准确。

为了使第八分线48与PCB板之间可以形成差分电路,平稳传递信号。进一步地,第八分线48包括第八负极线481、以及第八正极线482,第八负极线481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1N接头483,第八负极线481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1N接头484,第八正极线482的发送端具有第二TX1P接头485,第八正极线482的接收端具有第二RX1P接头486,第一PCB板2的下表面包括P1第三十六引脚236、以及P1第三十七引脚237,第二PCB板3的上表面包括P2第十七引脚317、以及P2第十八引脚318,第二TX1N接头483与P1第三十七引脚237电性连接,第二RX1N接头484与P2第十八引脚318电性连接,第二TX1P接头485与P1第三十六引脚236电性连接,第二RX1P接头486与P2第十七引脚317电性连接。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三十七引脚237将信号发送给第二TX1N接头483,第二TX1N接头483将信号发送给第八负极线481,第八负极线481将信号传送给第二RX1N接头484,第二RX1N接头484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2第十八引脚318,第二PCB板3通过P2第十八引脚318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八负极线481与PCB板之间的负电压极信号,第一PCB板2通过P1第三十六引脚236将信号发送给第二TX1P接头485,第二TX1P接头485将信号发送给第八正极线482,第八正极线482将信号传送给第二RX1P接头486,第二RX1P接头486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P2第十七引脚317,第二PCB板3通过P2第十七引脚317接收信号,通过上述过程传递第八正极线482与PCB板之间的正电压极信号,其中,第八负极线481与第八正极线482之间形成一对差分线路,即TX1N-RX1N和TX1P-RX1P这一对差分线路,通过差分线路可以抵消两个信号之间存在的干扰信号,达到抗共模干扰的目的,使信号传输更平稳准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