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1232发布日期:2019-08-09 21:47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池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托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池托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池支架结构较为复杂,且支架将电池包裹,当电池工作产热时,热量不易散发,特别是电池与支架接触端,热量堆积,使得电池外端温度较高,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同时,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颠簸,传统的托架仅起到安装固定作用,减震效果较差,因此,设计一种新能源电池托架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托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池托架,包括底托、滑槽、减震机构、散热铝板、散热槽、导热垫、散热孔、电池主体、吊耳、螺栓、安装孔、滑轨和橡胶套,所述底托包括边框、凹槽、支脚块、槽孔和托板,所述边框下端对称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一侧设置有支脚块,所述支脚块一端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内部插接有托板,所述底托上端相对于托板上端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板、铰接座、连接杆、滑块、缓冲筒、受力块、减震弹簧、缓冲杆和复位弹簧,所述减震板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两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转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滑槽内部中端设置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两端均通过复位弹簧与滑块连接,所述缓冲筒内部滑动连接有受力块,所述受力块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下端与缓冲筒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上端与受力块连接,所述受力块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且缓冲杆上端延伸至缓冲筒外部,所述缓冲杆上端与铰接座下端中部连接,所述减震机构相对于减震板上端设置有散热铝板,且散热铝板上端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铝板上端设置有导热垫,且导热垫上端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导热垫上端设置有电池主体,所述底托外端相对于凹槽上壁固定连接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铝板和导热垫面积相同,所述散热槽和散热孔均为U型循环设置,且散热孔位于散热槽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吊耳通过螺栓与凹槽固定连接,且吊耳上端开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部相对于缓冲筒两端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吊耳上端套接有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导热垫和散热铝板的设置,电池主体产生的热量向导热垫传递,再经过散热铝板的共同作用散热,将热量散发,同时,通过散热孔和散热槽的设置,外部气流从散热槽向散热孔流动,加快热量的散发,有效的增强了散热效率;

2.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当电池主体受到震动时,力作用在减震板上,使得减震板上下运动,进而力通过连接杆向滑块传递,使得滑块相向运动,同时,缓冲杆沿缓冲筒内壁上下运动,在减震弹簧和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对力进行缓冲,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有效的保护电池主体不受损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垫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铝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托;2、边框;3、凹槽;4、支脚块;5、槽孔;6、托板;7、滑槽;8、减震机构;9、减震板;10、铰接座;11、连接杆;12、滑块;13、缓冲筒;14、受力块; 15、减震弹簧;16、缓冲杆;17、散热铝板;18、散热槽;19、导热垫;20、散热孔;21、电池主体;22、吊耳;23、螺栓;24、安装孔;25、滑轨;26、橡胶套;27、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池托架,包括底托1、滑槽7、减震机构8、散热铝板17、散热槽18、导热垫19、散热孔20、电池主体21、吊耳22、螺栓23、安装孔24、滑轨25和橡胶套26,底托1包括边框2、凹槽3、支脚块4、槽孔5和托板6,边框2下端对称开设有凹槽3,且凹槽3一侧设置有支脚块4,支脚块4 一端开设有槽孔5,槽孔5内部插接有托板6,底托1上端相对于托板6上端中部开设有滑槽7,滑槽7内部相对于缓冲筒13两端均设置有滑轨25,滑块12与滑轨25滑动连接,便于滑块12沿滑轨25相向移动,滑槽7内部设置有减震机构8,减震机构8包括减震板 9、铰接座10、连接杆11、滑块12、缓冲筒13、受力块14、减震弹簧15、缓冲杆16和复位弹簧27,减震板9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铰接座10,铰接座10两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 11,连接杆11下端转动连接有滑块12,且滑块12位于滑槽7内,滑槽7内部中端设置有缓冲筒13,缓冲筒13两端均通过复位弹簧27与滑块12连接,缓冲筒13内部滑动连接有受力块14,受力块14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15,减震弹簧15下端与缓冲筒13连接,减震弹簧15上端与受力块14连接,受力块14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16,且缓冲杆 16上端延伸至缓冲筒13外部,缓冲杆16上端与铰接座10下端中部连接,减震机构8相对于减震板9上端设置有散热铝板17,且散热铝板17上端开设有散热槽18,散热铝板 17上端设置有导热垫19,且导热垫19上端开设有散热孔20,散热铝板17和导热垫19 面积相同,散热槽18和散热孔20均为U型循环设置,且散热孔20位于散热槽18上方,便于加快气流流动,使电池主体21散热效率提升,导热垫上端设置有电池主体21,底托 1外端相对于凹槽3上壁固定连接吊耳22,吊耳22通过螺栓23与凹槽3固定连接,且吊耳22上端开设有安装孔24,便于通过吊耳22将托架固定,吊耳22上端套接有橡胶套26,便于防止安装电池主体21时与吊耳22发生碰撞磨损,使用时,将电池主体21置于底托 1上相对于边框2和托板6组成的凹陷内,通过导热垫19和散热铝板17的设置,电池主体21产生的热量向导热垫19传递,再经过散热铝板17的共同作用散热,将热量散发,同时,通过散热孔20和散热槽18的设置,外部气流从散热槽18向散热孔20流动,加快热量的散发,有效的增强了散热效率,通过减震机构8的设置,当电池主体21受到震动时,力作用在减震板9上,使得减震板9上下运动,进而力通过连接杆11向滑块12传递,使得滑块12相向运动,同时,缓冲杆16沿缓冲筒13内壁上下运动,在减震弹簧15和复位弹簧27的作用力下,对力进行缓冲,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有效的保护电池主体21不受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