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461发布日期:2019-06-26 01:1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功率继电器是一种高压、大功率的电源的开断装置,低压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电磁力,动铁芯带动推动杆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高压接通,低压线圈断电后,推动杆在复位弹性件的反作用力下、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通过频繁的上述运动过程,实现线路的频繁通断控制。

在动触点与静触点的频繁通断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电弧具有高温,造成安全隐患,且大大降低了触点的寿命,当负载提升时,将难以实现断开。

有效地灭弧或减小电弧影响是在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在能有效灭弧或减小电弧影响的继电器,包括壳体、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动触板以及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间隔开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动触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动触板在所述容纳腔内活动以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之间的电导通,所述第一接线柱设有用于向所述容纳腔内充气的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柱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设有与所述充气通道连通的辅助通道,所述充气管远离所述第一接线柱的一端形成用于向所述容纳腔内充气的充气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管由所述第一接线柱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管的充气口处为易变形的薄壁结构,使得充气完成后可挤压所述充气管以封堵所述充气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由第一接线柱的顶端沿着第一接线柱的轴线向第一接线柱的底端延伸,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交并在所述第一接线柱的侧面形成出气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通道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通道相交的第二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垂直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底端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线柱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两端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接线柱的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氢气或氮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触点组件将充气管与第一接线柱一体加工形成,通过在第一接线柱内形成充气通道节省充气管占用的空间,并且在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靠近底端的位置形成横向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在具有该触点组件的继电器中,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可以增加产生电弧时氢气的流动性,加快电弧的分段、熄灭,达到更快的灭弧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继电器的剖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继电器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继电器的第一接线柱的剖面图。

图4为图3所示第一接线柱封装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继电器99,

顶板11、底板20、侧板113、容纳腔21、第一接线柱13、辅助通道131、第一通道133、第二通道135、第一接线柱出气口138、充气管139、第二接线柱14、第三通道145、第三通道开口148,

动触板30,

驱动轴51、铁芯513、缓冲弹簧517、驱动机构53、限位柱533、复位弹簧534、套筒535、底套部5351、侧套部5353、套翼5355、线圈5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他方式实现的实施例。并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99包括壳体、第一接线柱13、第二接线柱14、动触板30以及驱动组件。

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11和底板20、及垂直设置于顶板11和底板20之间的侧板,壳体内形成密封的容纳腔。在本实施例中,壳体为陶瓷件,应当理解的是,壳体为陶瓷件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壳体的材质,只要在内部形成密封的容纳腔即可。

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间隔开地固定于壳体上,更具体地,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贯穿顶板11并密封设置于壳体上,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呈圆柱状,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具有相反的顶端和底端,其中,顶端定义为第一接线柱13或第二接线柱14背离侧板延伸方向的一端,即如图1所示朝向上方的一端,底端为与顶端相反的一端,即如图1所示朝向下方的一端。

用于实现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之间电导通或断开的动触板30设置于容纳腔内。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51和驱动机构53,驱动轴51穿过底板20伸入容纳腔内,驱动轴51伸入的一端与动触板30连接,驱动机构53驱动驱动轴51上下(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运动,动触板30随着驱动轴51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动触板30在第一位置时,动触板30与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的底端接触,使得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之间电导通;当动触板30在第二位置时,动触板30与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分离,从而断开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之间的电导通。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继电器99为电磁继电器,其通过驱动机构53与驱动轴51之间的电磁作用实现动触板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驱动轴51伸入容纳腔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未标号),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防止套设于驱动轴51上的动触板30脱离驱动轴51。驱动轴51的另一端设有铁芯513,铁芯513可以是通过激光焊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与驱动轴51固定。第二限位结构(未标号)设置于第一限位结构和铁芯513之间,动触板30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套设有缓冲弹簧517,缓冲弹簧517总朝向第一限位结构的方向抵顶动触板30。驱动机构53还包括限位柱533、复位弹簧534、套筒535以及线圈537,限位柱533设置于底板20的中部,驱动轴51穿过限位柱533伸入容纳腔内,限位柱533对铁芯513上升的最大距离进行限制,复位弹簧534套设于限位柱533和铁芯513之间并向下抵顶铁芯513。

结合图2,套筒535包括底套部5351以及沿底套部5351垂直延伸的侧套部5353,侧套部5353远离底套部5351的一侧沿周向延伸出套翼5355,套筒535通过套翼5355密封连接于底板20下侧,使得容纳腔与套筒535内的空间形成继电器内部密封空间,限位柱533和铁芯513容置于套筒535内。

线圈537环绕套筒535设置,线圈537外接电源。线圈537通电后产生电磁场,铁芯513在电磁力作用下克服重力和复位弹簧534的弹力而带动驱动轴51向上移动,动触板30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当动触板30移动至第一位置,铁芯513抵靠限位柱533,缓冲弹簧517即保证动触板30接触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又避免动触板30撞击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防止第一接线柱13、第二接线柱14以及动触板30由于撞击产生变形,动触板30在线圈537产生电磁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于第一位置而电导通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断开线圈537的电源,线圈537的电磁场消失,铁芯513失去电磁力的作用,在复位弹簧534的作用下带动驱动轴51向下复位移动,动触板30随驱动轴51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而断开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之间的电导通。

在动触板30与第一接线柱13和第二接线柱14通断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电弧具有高温,特别是在大负载的情况下,具有安全隐患,且大大降低了继电器99的寿命,甚至无法实现断开。

如图3所示,第一接线柱13设有用于向容纳腔内充入灭弧气体的充气通道,充气通道由第一接线柱13的顶端朝向第一接线柱13的底端开设,充气通道与容纳腔连通。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线柱13设有充气管139,充气管139由第一接线柱13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充气管139设有与充气通道连通的辅助通道131,充气管139远离第一接线柱13的一端形成用于向容纳腔内充气的充气口,充气管139方便连接充气设备对容纳腔进行充气。

充气完成后,需要封堵充气口对继电器99内部密封空间进行密封,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充气管139的充气口处为易变形的薄壁结构,充气完成后,通过挤压将充气管139的充气口处压扁以封堵充气口,无需额外配置封装元件,但是这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密封塞等封装元件封堵充气口而实现继电器99内部密封空间的封装,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内填充的是氢气,应当理解的是,这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填充其他难电离且比热容高的灭弧气体,例如氮气,本实用新型对容纳腔内填充的灭弧气体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更具体地,充气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第一通道133和第二通道135,第一通道133由第一接线柱13的顶端沿第一接线柱13的轴线向第一接线柱13的底端延伸,直至与第二通道135相交,而并非由第一接线柱13的顶端贯穿至底端。第二通道135靠近第一接线柱13的底端设置,第二通道135与第一通道133相交并朝向第一接线柱13的侧面137延伸,并于第一接线柱13的侧面137上形成出气口138。充气时灭弧气体的流动方向如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灭弧气体由第一接线柱13顶端的充气口进入第一通道133,再通过第二通道135,最后由出气口138将灭弧气体排进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第二通道135的设置数量,充气通道13可包括多条与第一通道133相交的第二通道13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35与第一通道133垂直设置,即第二通道平行于第一接线柱13的顶端端面和底端端面,应当理解的是,这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35也可以倾斜于第一通道133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第二接线柱14设有与第一接线柱13的第二通道135相类似的第三通道145,第三通道145靠近第二接线柱14的底端设置,第三通道145沿着第二接线柱14的周向贯穿第二接线柱14,第三通道145的两端开口148开设于第二接线柱14的侧面。在本实用新型中,亦不限定第三通道145的设置角度、设置数量以及形成开口148的数量。

当动触板30由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切断电路会产生电弧,电弧具有高温而对电弧周围的氢气进行加热,电弧周围的氢气温度升高而与其他部分氢气之间存在温度差,因为温度差的存在,容纳腔内的氢气将产生流动,进而产生拉弧效果,进一步加快灭弧。第二通道135和第三通道145可以增加拉弧时氢气的流动性,切断电弧。通过增加设置第二通道135和第三通道145的数量可以加快电弧的分段、熄灭,达到更快的灭弧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触点组件以及具有该触点组件的继电器,该触点组件将充气管与第一接线柱一体加工形成,通过在第一接线柱内形成充气通道节省充气管占用的空间,并且在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靠近底端的位置形成横向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在具有该触点组件的继电器中,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可以增加产生电弧时氢气的流动性,加快电弧的分段、熄灭,达到更快的灭弧效果。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