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数据线接头及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8898发布日期:2019-05-24 20:49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吸数据线接头及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数据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数据线接头及数据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大,由于移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数据线对其充电或者进行数据传输,因此,随着移动设备的数量逐渐增加,人们对数据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现有的数据线通常只能对具有相同型号接口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或者进行数据传输,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数据线接头及数据线,旨在解决现有的数据线通常只能对具有相同型号接口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或者进行数据传输,降低了用户体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吸数据线接头,包括:

与USB接头连接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包括转接磁吸件和设于所述转接磁吸件内的转接印刷电路板,所述转接印刷电路板上设有转接电路;和

与所述转接头磁性吸合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磁性插接件和设于所述磁性插接件内的插接印刷电路板,所述插接印刷电路板上设有插接电路,所述插接电路用于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转接头吸合时与所述转接电路进行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接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

转接电路第一输入端,所述转接电路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转接电路的转接电路第一输出端连接;

转接电路第二输入端,所述转接电路第二输入端悬空;

转接电路第三输入端,所述转接电路第三输入端与所述转接电路的转接电路第三输出端连接;

转接电路第四输入端,所述转接电路第四输入端、所述转接电路的转接电路第四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共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转接电路的转接电路第二输出端连接;

转接电路第五输入端,所述转接电路第五输入端与所述转接电路的转接电路第五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接电路第一输出端、所述转接电路第二输出端、所述转接电路第三输出端、所述转接电路第四输出端以及所述转接电路第五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转接头的第一电极触点、第二电极触点、第三电极触点、第四电极触点以及第五电极触点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触点、所述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三电极触点、所述第四电极触点以及所述第五电极触点呈“一”字型排列。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50K欧姆-60K欧姆。

可选的,所述插接电路包括:

用于识别充电设备的前置芯片;

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前置芯片的接地端连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与所述前置芯片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共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所述前置芯片的第一电源输出端以及所述前置芯片的第二电源输出端共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与所述前置芯片的数据端连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六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六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七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七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八输出端;

第一插接电路第九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九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八输出端连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一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二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三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三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四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四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五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五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连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六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六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七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七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八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八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磁性插接件的第一插接触点、第二插接触点、第三插接触点、第四电插接触点以及第五插接触点连接。

可选的,所述插接电路包括:

第二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

第二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

第二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

第二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

第二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

第二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六输出端,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六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七输出端,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七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插接电路包括:

第三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

第三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悬空;

第三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

第三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

第三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

第三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连接;

第三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悬空;

第三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连接;

第三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连接;

第三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

USB接头;

与所述USB接头连接的线材;以及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磁吸数据线接头,所述磁吸数据线接头通过所述线材与所述USB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吸数据线接头,通过提供与USB接头连接的转接头以及与所述转接头磁性吸合的插接部,其中,所述插接部包括磁性插接件和设于所述磁性插接件内的插接印刷电路板,所述插接印刷电路板上设有插接电路,所述插接电路用于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转接头吸合时与所述转接电路进行电性连接。通过调整不同的插接部,实现使用同一数据线对不同型号接口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的目的,同时,通过磁性吸合避免了用户在对不同移动设备充电时需要不断拔插数据线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数据线通常只能对具有相同型号接口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或者进行数据传输,降低了用户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磁吸数据线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磁吸数据线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磁吸数据线接头10包括:

与USB接头连接的转接头11,所述转接头11包括转接磁吸件111和设于所述转接磁吸件111内的转接印刷电路板112,所述转接印刷电路板112上设有转接电路113;和

与所述转接头11磁性吸合的插接部12,所述插接部12包括磁性插接件121和设于所述磁性插接件121内的插接印刷电路板122,所述插接印刷电路板122上设有插接电路123,所述插接电路123用于所述插接部12与所述转接头11吸合时与所述转接电路113进行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电路113通过线材与USB接头连接,插接部12的一端与转接头11磁性吸合,插接部12的另一端与移动设备的充电端口匹配,具体的,插接部12的另一端的形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接部12包括lighting接头、type C接头以及micro USB接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USB接头为USB公插头。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转接电路113包括:

第一电阻R1;

转接电路第一输入端GND1,所述转接电路第一输入端GND1与所述转接电路113的转接电路第一输出端GND2连接;

转接电路第二输入端ID1,所述转接电路第二输入端ID1悬空;

转接电路第三输入端D1+,所述转接电路第三输入端D1+与所述转接电路113的转接电路第三输出端D2+连接;

转接电路第四输入端D1-,所述转接电路第四输入端D1-、所述转接电路的转接电路第四输出端D2-以及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共接;

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转接电路113的转接电路第二输出端ID2连接;

转接电路第五输入端V1+,所述转接电路第五输入端V1+与所述转接电路113的转接电路第五输出端连接V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电路第一输出端GND2、所述转接电路第二输出端ID2、所述转接电路第三输出端D2+、所述转接电路第四输出端D2-以及所述转接电路第五输出端V2+分别与所述转接头11的第一电极触点、第二电极触点、第三电极触点、第四电极触点以及第五电极触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触点、所述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三电极触点、所述第四电极触点以及所述第五电极触点呈“一”字型排列。

具体的,第一电极触点、第二电极触点、第三电极触点、第四电极触点以及第五电极触点呈“一”字型排列,可以使得插接部12与转接头11实现正反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50K欧姆-60K欧姆。

具体的,通过在转接电路第二输出端ID2与转接电路第四输入端D1-设置第一电阻R1,可以使得转接电路113通过大电流,并且同时可以传输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56K欧姆,转接电路113可以通过3A的电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接电路123包括:

用于识别充电设备的前置芯片;

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GND3,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GND3与所述前置芯片的接地端连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ID3,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ID3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D3+,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D3+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D3-,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D3-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V3+,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V3+与所述前置芯片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共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V41+,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V41+、所述前置芯片的第一电源输出端以及所述前置芯片的第二电源输出端共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ID41,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ID41与所述前置芯片的数据端连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六输出端D41-,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六输出端D41-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七输出端D41+,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七输出端D41+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八输出端GND41;

第一插接电路第九输出端GND42,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九输出端GND42悬空与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八输出端GND41连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一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二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三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三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四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四输出端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五输出端V42+,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五输出端V42+与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V41+连接;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六输出端V42-,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六输出端V42-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七输出端V42+,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七输出端V42+悬空;

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八输出端ID42,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八输出端ID42与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ID41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V41+、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ID41、第一插接电路第六输出端D41-、第一插接电路第七输出端D41+、第一插接电路第八输出端GND41、第一插接电路第九输出端GND42、第一插接电路第十输出端、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一输出端、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二输出端悬空、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三输出端、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四输出端、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五输出端V42+、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六输出端V42-,第一插接电路第十七输出端V42+以及第一插接电路第十八输出端ID42依次排列在插接印刷电路板122的输出端口,并分别与印刷电路板122的输出端口设置的18个输出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122的输出端口设置的18个输出电极与插接部12设置的输出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并且通过插接部12设置的输出引脚与移动设备的充电端口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置芯片的型号为ASB-206。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GND3、第一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ID3、第一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D3+、第一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D3-、第一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V3+分别与所述磁性插接件121的第一插接触点、第二插接触点、第三插接触点、第四电插接触点以及第五插接触点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接电路123包括:

第二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GND5;

第二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ID5;

第二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D5+;

第二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D5-;

第二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V5+;

第二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GND61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GND5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V61+,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V61+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V5+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ID6,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ID6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ID5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D6+,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D6+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D5+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D6-,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D6-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D5-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六输出端V62+,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六输出端V62+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V5+连接;

第二插接电路第七输出端GND62,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七输出端GND62与所述第二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GND5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接电路123包括:

第三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GND7;

第三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ID7,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二输入端ID7悬空;

第三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D7+;

第三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D7-;

第三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V7+;

第三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GND8,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一输出端GND8与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一输入端GND7连接;

第三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ID8,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二输出端ID8悬空;

第三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D8+,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三输出端D8+与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三输入端D7+连接;

第三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D8-,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四输出端D8-与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四输入端D7-连接;

第三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V8+,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五输出端V8+与所述第三插接电路第五输入端V7+连接。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线包括:

USB接头20;

与所述USB接头连接的线材30;以及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磁吸数据线接头10,所述磁吸数据线接头10通过所述线材30与所述USB接头20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吸数据线接头,通过提供与USB接头连接的转接头以及与所述转接头磁性吸合的插接部,其中,所述插接部包括磁性插接件和设于所述磁性插接件内的插接印刷电路板,所述插接印刷电路板上设有插接电路,所述插接电路用于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转接头吸合时与所述转接电路进行电性连接。通过调整不同的插接部,实现使用同一数据线对不同型号接口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的目的,同时,通过磁性吸合避免了用户在对不同移动设备充电时需要不断拔插数据线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数据线通常只能对具有相同型号接口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或者进行数据传输,降低了用户体验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