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A型极细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8868发布日期:2019-05-24 20:4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SMA型极细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转接器,具体涉及一种SMA型极细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机箱机柜、测试仪器仪表也向着高频率,密集化,小型化发展,SMA型极细同轴组件柔性高、线径小、弯曲半径小等特点在密集化、小型化的机箱机柜等场合得到了更多的应用。SMA型连接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小型螺纹连接的同轴连接器,适用频率范围直流至26.5GHz的微波领域。应用范围如电信通讯、网络、无线通讯以及检测和测量仪器。它具有频带宽、性能优、高可靠、寿命长的特点。SMA型连接器技术指标:温度范围:-65~+165℃(PE Cable-40~+85℃);频率范围:DC~26.5GHz;工作电压:335V max(有效值);耐压:1000Vrms(海平面最小值);内导体之间接触电阻:≤3mΩ;外导体之间接触电阻:≤2mΩ;绝缘电阻:≥5000MΩ。

目前市场上适配极细同轴电缆的SMA型连接器类型较少,主要使用频率多数是DC~6GHz之间,主要结构有以下两种:

如图1所示,第一种结构为绝缘子3′压入壳体2′内,通过过盈配合实现紧配,螺套1′套接于壳体2′外;连接器的中心针4′与电缆中心导体焊接,插入中空贯穿的绝缘子孔内,在对连接器壳体尾部加热,从加锡孔5′处送锡,使壳体能与电缆的外导体(编织丝)紧密配接,;该结构经济简单,至6GHz都能提供一个优秀的电气性能;缺陷在于加温温度与时间的问题都容易使连接器绝缘子膨胀、形变,导致该段腔体的特征阻抗变化,影响连接器的整体性能;该结构返修容易导致过盈配合的绝缘子受热后剥离,影响了该结构在更高频段(6GHz~26.5GHz)的使用;

如图2所示,第二种结构为绝缘子3″压入壳体2″内,通过过盈配合实现紧配,螺套1′套接于壳体2′外;连接器的中心针4″与电缆中心导体焊接,插入中空贯穿的绝缘子孔内,用专业的压接钳对压接环5″进行压接,使电缆外导体(编织丝)与连接器壳体连接紧固;该结构简单,生产以及安装较快,至6GHz都能提供一个良好的电气性能,缺点是屏蔽效果较差、绝缘子容易发生脱离、容易发生压接倾斜、偏心,影响产品同轴度,使得更高频段的性能无法能到保证;更之,压接是一种不可逆的加工方式,异常发生时无法对产品进行返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MA型极细射频同轴连接器,不需要采用压接方式进行装配,充分保证了产品的同轴度,并能够对产品进行返修,且返修时不会对产品产生性能的影响。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沿轴向贯穿的空腔,所述壳体还具有沿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壳体的外侧套接有螺套,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螺套内,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螺套的端部间距设置,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螺套,所述壳体的空腔内固定插接有第一绝缘子,所述第一绝缘子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子具有沿轴向的通孔,所述第一绝缘子的通孔内固定插接有中心针,且所述中心针的前端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延伸出,所述中心针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子的通孔内,所述中心针的后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电缆的内导体的插孔,所述壳体的空腔内还插接有焊接杯,所述焊接杯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绝缘子,所述焊接杯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焊接杯具有用于电缆伸入的安装孔,电缆的外导体能够固定于安装孔的内壁,所述焊接杯的安装孔与所述中心针的插孔连通。

还包括尾管,所述尾管的内端固定插接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空腔,所述尾管的外端延伸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尾管的内端套接于所述焊接杯,且所述尾管的内端部抵接于所述焊接杯,所述尾管具有用于电缆伸入的通孔,所述尾管的通孔、所述焊接杯的安装孔和所述中心针的插孔依次同轴连通。

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空腔内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尾管的内端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尾管和所述壳体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接。

所述焊接杯上具有凸起,所述尾管的内端部抵接于所述凸起。

所述壳体的空腔内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子,所述第二绝缘子位于所述中心针和所述焊接杯之间,且所述第二绝缘子的一端抵接于所述中心针和所述第一绝缘子,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焊接杯,所述第二绝缘子具有通孔,所述尾管的通孔、所述焊接杯的安装孔、所述第二绝缘子的通孔和所述中心针的插孔依次同轴连通。

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端部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绝缘子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空腔内和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端部设置有台阶,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台阶抵接。

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位于所述螺套和所述壳体之间。

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外侧套设有防水垫圈。

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空腔内开设有台阶,所述焊接杯的端部抵接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台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壳体的第一端外侧套接螺套,壳体第一端的空腔内设置第一绝缘子,第一绝缘子的通孔内设置中心针,中心针的前端从壳体的第一端延伸出,中心针的后端位于第一绝缘子的通孔内,壳体的第二端的空腔内设置焊接杯,焊接杯的端部抵接于第一绝缘子,中心针的后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电缆的内导体的插孔,焊接杯设有用于电缆伸入的安装孔,焊接杯的安装孔与中心针的插孔连通,电缆的外导体能够固定于安装孔的内壁,利用中心针的插孔和焊接杯的安装孔分别连接电缆的内外导体,采用焊接杯与壳体的分离式结构,从而使焊接端面的平整度与焊接后产品的同心度可见且可调整,确保产品在高频段(6GHz~26.5GHz)的优秀性能表现,本实用新型利用焊接杯可实现对电缆的装配,不需要采用压接方式进行装配,充分保证了产品的同轴度,特别是焊接杯可相对壳体拆卸,发现异常情况时,只需拆卸焊接杯和电缆,不会对连接器的其他部件造成干涉影响,从而保证了返修时的产品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第二端设置尾管,尾管的内端套接于焊接杯,且尾管的内端部抵接于焊接杯,电缆的外导体焊接于焊接杯的安装孔,利用尾管可充分的对焊点进行保护,避免了焊点处被折弯,充分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另外电缆的内导体和焊接杯完全被壳体和尾管包覆在密闭的空腔内,从而使产品的屏蔽性得到了优化。

进一步地,尾管和壳体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接,固定的更加牢靠,且便于尾管拆卸,方便操作,更有,尾管的内端部抵接于焊接杯的凸起,能够使焊接杯的位置稳固,避免焊接杯偏移,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绝缘子位于中心针和焊接杯之间,第二绝缘子的一端抵接于中心针和第一绝缘子,另一端抵接于焊接杯,利用第二绝缘子起到屏蔽中心针和焊接杯的作用,能够更加提高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可靠性,更进一步的,第二绝缘子卡设于第一绝缘子的卡槽内,使第二绝缘子固定的更加牢靠。

进一步地,壳体的第一端的空腔内和第一绝缘子的端部设置有台阶,利用台阶使第一绝缘子和壳体可靠的抵接,且避免了第一绝缘子脱离壳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第一种射频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的第二种射频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电缆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其中,1是螺套、2是防水垫圈、3是壳体、31是台阶、32是凹槽、4是卡环、5是第一绝缘子、6是中心针、7是第二绝缘子、8是焊接杯、9是尾管、10是电缆、101是内导体、102是外导体、103是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解释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参见图3和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3,壳体3设有沿轴向贯穿的空腔,壳体3还具有沿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3的外侧套接有螺套1,壳体3的第一端位于螺套1内,且壳体3的第一端与螺套1的端部间距设置,壳体3的第二端延伸出螺套1,壳体3的空腔内固定插接有第一绝缘子5,第一绝缘子5靠近壳体3的第一端设置,第一绝缘子5具有沿轴向的通孔,第一绝缘子5的通孔内固定插接有中心针6,且中心针6的前端从壳体3的第一端延伸出,中心针6的后端位于第一绝缘子5的通孔内,中心针6的后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电缆10的内导体101的插孔,壳体3的空腔内还固定插接有焊接杯8,焊接杯8的端部抵接于第一绝缘子5,焊接杯8靠近壳体3的第二端设置,焊接杯8具有用于电缆伸入的安装孔,电缆的外导体102能够固定于安装孔的内壁,焊接杯8的安装孔与中心针6的插孔连通。利用中心针6的插孔和焊接杯8的安装孔分别连接电缆10的内外导体,采用焊接杯8与壳体3的分离式结构,从而使焊接端面的平整度与焊接后产品的同心度可见且可调整,焊接杯8与电缆的外导体102编织层焊接的结构,返修、焊接不再对连接器的绝缘子或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尾管9,尾管9的内端固定插接于壳体3的第二端的空腔,尾管9的外端延伸出壳体3的第二端,尾管9的内端套接于焊接杯8,且尾管9的内端部抵接于焊接杯8,尾管9具有用于电缆伸入的通孔,尾管9的通孔、焊接杯8的安装孔和中心针6的插孔依次同轴连通。

优选地,壳体3的第二端的空腔内开设有内螺纹,尾管9的内端外侧开设有外螺纹,尾管9和壳体3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尾管9和壳体3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如:弹性件卡接、螺栓连接等。优选地,焊接杯8上具有凸起,尾管9的内端部抵接于凸起。进一步优选地,尾管9采用不锈钢制成。电缆10的外导体102焊接于焊接杯8的安装孔,利用尾管9可充分的对焊点进行保护,避免了焊点处被折弯,充分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另外电缆10的内导体101和焊接杯8完全被壳体3和尾管9包覆在密闭的空腔内,从而使产品的屏蔽性得到了优化。

具体地,壳体3的空腔内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子7,第二绝缘子7位于中心针6和焊接杯8之间,且第二绝缘子7的一端抵接于中心针6和第一绝缘子5,另一端抵接于焊接杯8,第二绝缘子7具有通孔,尾管9的通孔、焊接杯8的安装孔、第二绝缘子7的通孔和中心针6的插孔依次同轴连通。优选地,第一绝缘子5的端部设置有卡槽,第二绝缘子7卡设于卡槽内。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绝缘子5和第二绝缘子7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聚四氟乙烯介电常数为ε=2.05,由于中心针直径采用了Φ0.9~0.93mm,聚四氟乙烯直径Φ3.0mm,根据截至频率公式:使用频率完全满足26.5GHz的要求,且成本较低,满足市场以及设计需求,可在行业领域内推广使用。

优选地,壳体3的第一端的空腔内和第一绝缘子5的端部设置有台阶31,第一绝缘子5和壳体3通过台阶31抵接。利用台阶使第一绝缘子和壳体可靠的抵接,且避免了第一绝缘子脱离壳体的风险。进一步优选地,壳体3的第二端的空腔内也开设有台阶,焊接杯8的端部抵接于壳体3的第二端的台阶,能够使焊接杯8可靠的定位固定。

优选地,壳体3的第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凹槽32,凹槽32内设置有卡环4,卡环4位于螺套1和壳体3之间,利用卡环4保证了螺套1和壳体3的可靠连接。进一步优选地,卡环4采用C型卡环。优选地,壳体3的第一端的外侧套设有防水垫圈2,且朝向第一端的方向,卡环4和防水垫圈2依次设置,防水垫圈2位于更外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结构的防水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法:

首先将防水垫圈2套在壳体3外侧,将卡环4卡入壳体3凹槽32处,然后把壳体3的第一端装入螺套1内,其次将中心针6放入第一绝缘子(5)内,将第二绝缘子7放入第一绝缘子(5)的卡槽内,再次将第一绝缘子(5)从壳体3的第二端放入壳体3内,最后将焊接杯8从第二端放入壳体3内,旋上尾管9,完成装配结束。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电缆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参见体4和图5,本实用新型与电缆装配的方法:

首先将尾管(9)套进电缆10的护套103上;然后将焊接杯8套在电缆10的外导体102(编织层)上焊接,修平焊接端面;其次将第二绝缘子7装在电缆10的内导体101上,将中心针6焊接在电缆10内导体101上;再次将焊接好的部分装上第一绝缘子5,并从第二端装入壳体3体内;最后将尾管9与壳体3旋紧,完成装配。

本实用新型采用前端台阶,避免了绝缘子脱离的风险,焊接杯与电缆编织层焊接的结构,返修、焊接不再对连接器绝缘子或其他部件造成影响,且焊接杯与外壳分离结构,使焊接端面的平整与焊接后产品的同心度可见可调整,确保了产品在高频段(6GHz~26.5GHz)的优秀性能表现,不锈钢尾管,增加了对焊点处的保护,避免了焊点处被弯折,电缆的内导体与焊焊杯完全被外壳、不锈钢尾管包覆在腔体内,产品的屏蔽性得到了优化,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优秀、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有效地节省安装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