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及其双旁路功能的三段位指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0694发布日期:2019-07-13 08:2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及其双旁路功能的三段位指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及其双旁路功能的三段位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转换开关电器是一种常见的低压电器,常用于重要配电场合(如医院供电系统),用于两路电源的切换,在供电过程中常用电源出现故障时,迅速切换至备用电源,保证负载端的正常供电。

在现有市场流通的带双旁路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中,往往只有开关本体带有指示I、II电源的功能,旁路功能部分的I、II电源无明确利用机械的方法指示或仅通过控制器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旁路结构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三段位指示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双旁路功能的三段位指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双旁路功能的三段位指示装置,安装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上,所述三段位指示装置包括与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I电源转轴连接的第一连杆、与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II电源转轴连接的第二连杆、可转动安装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侧板上的第一指示杆和第二指示杆、对应第一指示杆和第二指示杆连接在侧板一侧的指示板;

所述指示板上设有第一指示位和第二指示位;所述第一指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第二端配合在所述指示板的第一指示位中;所述第一指示杆随所述第一连杆转动,带动其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指示位中移动指示I 电源合闸或分闸状态;

所述第二指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第二端配合在所述指示板的第二指示位中;所述第二指示杆随所述第二连杆转动,带动其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指示位中移动指示II电源合闸或分闸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I电源转轴上,另一端通过轴与第一腰形孔的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指示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腰形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指示杆的第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腰形孔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指示杆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II电源转轴上,另一端通过轴与第二腰形孔的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指示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腰形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指示杆的第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腰形孔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指示杆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位和第二指示位分别为开设在所述指示板上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指示杆的第二端设有相接且分别用于指示合闸和分闸状态的两个指示部,所述第一指示杆随I电源转轴转动带动其中一个指示部配合并露出在对应的通孔中;

所述第二指示杆的第二端设有相接且分别用于指示合闸和分闸状态的两个指示部,所述第二指示杆随II电源转轴转动带动其中一个指示部配合并露出在对应的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指示杆通过第一轴体连接所述侧板,且所述第一轴体上套设有第一垫片和第一卡簧,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指示板和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卡簧位于所述第一指示板背向所述侧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指示杆通过第二轴体连接所述侧板,且所述第二轴体上套设有第二垫片和第二卡簧,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指示板和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卡簧位于所述第二指示板背向所述侧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呈门字形,所述第一指示板呈一字形;所述第二连杆呈门字形,所述第二指示板呈一字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本体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三段位指示装置;所述三段位指示装置安装在所述本体上并与本体的I 电源转轴及II电源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三段位指示装置,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与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I电源转轴和II电源转轴连接,从而可同步转动,实现对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双旁路功能的三段位指示,指示电源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在另一方向上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I电源转轴与第一连杆、第一指示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II电源转轴与第二连杆、第二指示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本体1 以及安装在本体1上的三段位指示装置2。本体1带有双旁路功能,三段位指示装置2用于对该双旁路功能的三段位(I电源合闸、II电源合闸和双分闸) 进行指示。

本体1包括有I电源(常用电源)和II电源(备用电源),对应两种电源包括有I电源转轴11和II电源转轴12。三段位指示装置2可包括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一指示杆31、第二指示杆32以及指示板30。

其中,第一连杆21与I电源转轴11连接。第一连杆21的一端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I电源转轴11固定连接,在I电源转轴11转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杆21转动。

第一指示杆31可转动安装在本体1的侧板13上,该侧板13与I电源转轴11和II电源转轴12相对。为实现可转动安装,如图3所示,第一指示杆 31通过第一轴体311连接侧板13,且第一轴体311上套设有第一垫片312和第一卡簧313,第一垫片312位于第一指示杆31和侧板13之间,避免第一指示板31直接与侧板13转动接触造成磨损;第一卡簧313位于第一指示杆31 背向侧板13的一侧,对第一轴体311进行限位,确保第一指示杆31可相对第一轴体311旋转。

第一指示杆3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指示杆3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21连接,从而第一指示杆31可随第一连杆21转动。第一指示杆31 的第二端与指示板30配合。

第二连杆22与II电源转轴12连接。第二连杆22的一端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II电源转轴12固定连接,在II电源转轴12转动同时带动第二连杆22转动。

第二指示杆32可转动安装在本体1的侧板13上,该侧板13与I电源转轴11和II电源转轴12相对。为实现可转动安装,如图4所示,第二指示杆 32通过第二轴体321连接侧板13,且第二轴体321上套设有第二垫片322和第二卡簧323,第二垫片322位于第二指示杆32和侧板13之间,避免第二指示杆32直接与侧板13转动接触造成磨损;第二卡簧323位于第二指示杆32 背向侧板13的一侧,对第二轴体321进行限位,确保第二指示杆32可相对第二轴体321旋转。

第二指示杆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指示杆32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22连接,从而第二指示杆32可随第二连杆22转动。第二指示杆32 的第二端与指示板30配合。

又如图1、2所示,指示板30对应第一指示杆31和第二指示杆32连接在侧板13一侧;指示板30上设有第一指示位301和第二指示位302。

第一指示杆31的第二端配合在第一指示位301中。第一指示杆31随第一连杆21转动,带动其第二端在第一指示位301中移动,从而指示I电源合闸或分闸状态。

第二指示杆32的第二端配合在第二指示位302中。第二指示杆32随第二连杆22转动,带动其第二端在第二指示位302中移动,从而指示II电源合闸或分闸状态。

当第一指示杆31指示I电源合闸时,II电源分闸;当第二指示杆32指示II电源合闸时,I电源分闸;当I电源和II电源均分闸时,第一指示杆 31和第二指示杆32均指示分闸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位301和第二指示位302分别为开设在指示板30 上的通孔。

结合图2、图5,第一指示杆31的第二端设有相接且分别用于指示合闸和分闸状态的两个指示部314,第一指示杆31随I电源转轴11转动带动其中一个指示部314配合并露出在对应的通孔(第一指示位301)中。两个指示部 314上可通过丝印、粘贴等方式设有标记,如“I”和“O”,其中“O”代表合闸,“I”代表分闸。

结合图2、图6,第二指示杆32的第二端设有相接且分别用于指示合闸和分闸状态的两个指示部324,第二指示杆32随II电源转轴转动带动其中一个指示部324配合并露出在对应的通孔(第二指示位302)中。两个指示部 324上可通过丝印、粘贴等方式设有标记,如“I”和“O”,其中“O”代表合闸,“I”代表分闸。

在侧板13上,第一指示杆31和第二指示杆32相平行间隔。第一指示杆 31上代表合闸的指示部314与第二指示杆32上代表合闸的指示部324相对靠近,第一指示杆31上代表分闸的指示部314与第二指示杆32上代表分闸的指示部324相对远离。

另外,如图5所示,为使得第一连杆21转动能够带动第一指示杆31转动实现指示作用,避免第一指示杆31偏移,第一连杆21远离I电源转轴11 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211与第一腰形孔310的配合连接第一指示杆31的第一端。第一腰形孔310设置在第一指示杆31的第一端上,与第一腰形孔310配合的第一轴211设置在第一连杆21上并可在第一腰形孔310内来回移动。第一连杆21 呈门字形,第一指示杆31呈一字形。

同理,如图6所示,第二连杆22远离II电源转轴12的另一端通过轴与第二腰形孔320的配合连接第二指示杆32的第一端。第二腰形孔320设置在第二指示杆32的第一端上,与第二腰形孔320配合的轴第二221设置在第二连杆 22上并可在第二腰形孔320内来回移动。第二连杆22呈门字形,第二指示杆 32呈一字形。

第一腰形孔31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指示杆31的长度方向。第二腰形孔 32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指示杆32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中,本体1 设有进行双旁路转换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包括第一五连杆组件14、第二五连杆组件15、曲柄16以及把手17。

第一五连杆组件14和第二五连杆组件15分别与I电源转轴11和II电源转轴12连接,曲柄16与第一五连杆组件14和第二五连杆组件15连接,把手17与曲柄16连接,从而通过操作把手17,带动曲柄16转动,连动带动第一五连杆组件14或第二五连杆组件15动作,最后带动I电源转轴11或II 电源转轴12转动,进行I电源合闸或II电源合闸,或双分。

曲柄17呈扇形。曲柄17上两端分别设有供第一五连杆组件14和第二五连杆组件15配合的V形孔。把手17可与第一指示杆31和第二指示杆32相平行且位于两者之间。把手17的操作端可与指示板30位于同一侧且相对指示板30凸出,方便操作同时获得指示板30上对于I电源和II电源的指示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操作时:

操作把手17向上转动时,把手17通过曲柄16和第一五连杆组件14带动I电源转轴11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二五连杆15通过与对应的V形孔配合不进行连动;I电源转轴11转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杆21、第一指示杆31转动,第一指示杆31转动使其第二端上的代表合闸的指示部314移动至第一指示位 301中,指示了I电源合闸状态。

操作把手17向下转动时,把手17通过曲柄16和第二五连杆组件15带动II电源转轴12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五连杆14通过与对应的V形孔配合不进行连动;II电源转轴12转动同时带动第二连杆22、第二指示杆32转动,第二指示杆32转动使其第二端上的代表合闸的指示部324移动至第二指示位 302中,指示了II电源合闸状态。

当I电源和II电源均处于分闸状态时,第一指示杆31上代表分闸的指示部314位于第一指示位301中,第二指示杆32上代表分闸的指示部324位于第二指示位302中,指示了双分闸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