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310发布日期:2019-08-13 20:5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有线缆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等信息处理装置,具备:壳体;设于壳体的内部的打印布线基板;以及安装于打印布线基板,且连接有线缆侧的连接器的基板侧的连接器。在这样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基板侧的连接器在连接有线缆时,设于线缆壳体不从壳体的外形向外侧突出的位置,线缆壳体构成为由形成壳体的外形的一部分的罩覆盖。罩将线缆壳体从基板侧的连接器与线缆的连接方向的一侧按压,防止线缆从基板侧的连接器脱离。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由于前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是将线缆壳体由形成壳体的一部分的罩从连接方向的一侧按压的结构,根据打印布线基板及壳体具有的尺寸公差的大小,安装于打印布线基板的连接器相对于罩的位置较大程度地偏离。例如,在基板侧的连接器的位置向远离罩的方向偏离的情况下,不能通过罩对线缆壳体充分按压,线缆有可能从基板侧的连接器脱离。

解决上述课题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基板,该基板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护罩部件,该护罩部件具有与所述基板的平面平行的面并覆盖所述基板;线缆,该线缆具有第一端子及第一端子保持部,该第一端子保持部对所述第一端子进行保持且在与所述第一端子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一面;以及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第二端子及第二端子保持部,该第二端子保持部对所述第二端子进行保持且在与所述第二端子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二面,该连接器通过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嵌合而与所述线缆连接,该连接器以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嵌合的方向成为与所述基板的平面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护罩部件具有从所述护罩部件的所述平行的面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从所述护罩部件的所述平行的面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且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的所述第一面抵接,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端子保持部的所述第二面抵接,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至少任一方是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嵌合的方向上施加作用力的弹性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开闭罩移位至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开闭罩移位至打开位置、且增设基板与护罩部件安装于装置主体的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开闭罩移位至打开位置、增设基板安装于装置主体,且护罩部件被从装置主体取下的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开闭罩移位至打开位置、且从装置主体拆下增设基板及护罩部件的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左端侧后部的底面剖视图。

图6是表示开闭罩移位至打开位置的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左端侧后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护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护罩部件的左视图。

图9是表示护罩部件的底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安装于装置主体,且由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夹入第一端子保持部及第二端子保持部的状态的护罩部件的底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以使图像形成装置1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为基准,设定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

如图1~图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2;收容片材的片材盒3;以及将图像形成于片材的图像形成部6。装置主体2收容片材盒3以及图像形成部6。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左侧面罩21、右侧面罩22、上面罩23、前面罩24、以及后面罩25。左侧面罩21覆盖装置主体2的左侧面,右侧面罩22覆盖装置主体2的右侧面,上面罩23覆盖装置主体2的上面,前面罩24覆盖装置主体2的前面,后面罩25覆盖装置主体2的后面。左侧面罩21是壳体罩的一例。

在上面罩23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排纸托盘23a,该排纸托盘排出由图像形成部6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在上面罩23的左侧的前部设有对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4。在装置主体2的下部配置有片材盒3,在片材盒3的上方配置有图像形成部6。图像形成部6的图像形成方式不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采用激光打印方式、喷墨打印方式。

左侧面罩21具有开口部21a。能够在将开口部21a封闭的关闭位置与将开口部21a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位的开闭罩28可摆动地支承于左侧面罩21。当开闭罩28位于打开位置时,开口部21a配置在支承于装置主体2的钣金框架27从开口部21a露出的位置,能够将增设基板33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通过开口部21a而安装于钣金框架27。

即,左侧面罩21的开口部21a构成为能够使增设基板33通过。这样一来,左侧面罩21具有能够使增设基板33通过并由开闭罩28开闭的开口部21a。增设基板33是安装于装置主体2的基板的一例。

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支承于装置主体2的主体框架26的主基板31。主基板31预先安装于装置主体2。在主基板31安装有第一USB连接器32,该第一USB连接器构成用于将来自外部的信息经由USB向图像形成装置1内输入的第一USB端口。并且,在主基板31搭载有控制部ASIC,该控制部对经由第一USB连接器32发送的数据的处理以及图像形成部6进行控制。第一USB连接器32由具有凹侧端子的凹侧连接器构成。左侧面罩21具有面向后方的后表面211,且在后表面211形成有第一端口开口部21b。第一USB连接器32从第一端口开口部21b露出。

增设基板33是具有存储器、LAN端口、或者安全端口等规定的功能、且能够增设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板。在增设基板33安装有第二USB连接器34、LAN连接器35、以及第三USB连接器36。

第二USB连接器34是构成第二USB端口的连接器,该第二USB端口用于将来自外部的信息经由USB向增设基板33输入。第二USB连接器34由具有凹侧端子的凹侧连接器构成。LAN连接器35是构成LAN端口的连接器,LAN端口用于将来自外部的信息经由LAN向增设基板33输入。LAN连接器35由具有凹侧端子的凹侧连接器构成。

在左侧面罩21的后表面211形成有第二端口开口部21c以及第三端口开口部21d。在增设基板33安装于钣金框架27的状态下,第二USB连接器34从第二端口开口部21c露出,LAN连接器35从第三端口开口部21d露出。

第三USB连接器36是构成第三USB端口的连接器,该第三USB端口用于将被输入增设基板33并由增设基板33处理的信息经由USB向增设基板33的外部输出。第三USB连接器36是设于基板上的连接器的一例。

如图5所示,第三USB连接器36具有:第二端子36b;以及第二端子保持部36c,该第二端子保持部保持第二端子36b,且在与第二端子36b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二面36a。第二端子36b由凹侧端子构成。第三USB连接器36由凹侧连接器构成。第二端子保持部36c是所谓连接器壳体。第二面36a与第二端子36b在前后方向相对,且第二面36a配置于第二端子36b的后方。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在其一端设有第一端子保持部37并在其另一端设有第三端子保持部39的USB线缆38。USB线缆38是具有第一端子保持部的线缆的一例。

如图5所示,USB线缆38具有第一端子37b。第一端子保持部37保持第一端子37b,且在与第一端子37b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一面37a。第一面37a与第一端子37b在前后方向相对,第一面37a配置于第一端子37b的前方。第一端子37b由凸侧端子构成。USB线缆38具有第三端子(未图示)。第三端子由第三端子保持部39保持。

第一端子保持部37以及第三端子保持部39是所谓线缆壳体。第一端子保持部37连接于第三USB连接器36,第三端子保持部39连接于第一USB连接器32。

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端子37b与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36b构成为能够相互嵌合,通过将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使USB线缆38与第三USB连接器36连接。

在使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情况下,第三USB连接器36以使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成为与增设基板33的平面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设于增设基板3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一端子37b相对于第二端子36b从前方向后方嵌合。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例如向第二USB连接器34输入的信息由增设基板33处理后从第三USB连接器36输出,从第三USB连接器36输出的信息通过USB线缆38向第一USB连接器32输入。

第一USB连接器32、第二USB连接器34、以及第三USB连接器36是遵照USB规格的连接器。设有第一端子保持部37以及第三端子保持部39的USB线缆38是遵照USB规格的线缆。第一USB连接器32、第二USB连接器34、第三USB连接器36、以及USB线缆38能够经由USB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与增设基板33进行信息的输入输出。

在钣金框架27安装有护罩部件60,该护罩部件安装于增设基板33与左侧面罩21的开闭罩28之间。护罩部件60具有与增设基板33的平面平行的面,从而覆盖增设基板33。左侧面罩21的开口部21a构成为使护罩部件60能够通过,从而能够将护罩部件60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通过开口部21a而安装于钣金框架27。

护罩部件60在开闭罩28位于打开位置时从开口部21a露出,在开闭罩28位于关闭位置时被开闭罩28覆盖。即,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开闭罩28移位至打开位置时,护罩部件60从开口部21a露出,当开闭罩28移位至关闭位置时,护罩部件60被开闭罩28覆盖。这样一来,通过由移位至关闭位置的开闭罩28覆盖护罩部件60,从而能够通过开闭罩28来保护护罩部件60免受外力等的影响。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安装增设基板33与护罩部件60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使开闭罩28移位至打开位置后,如图3所示将增设基板33安装于钣金框架27。安装增设基板33后,将USB线缆38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连接于第三USB连接器36,并将USB线缆38的第三端子保持部39连接于第一USB连接器32。之后,如图2所示,将护罩部件60安装于钣金框架27,从而由护罩部件60覆盖增设基板33。此外,如图1所示,使开闭罩28移位至关闭位置,由开闭罩28覆盖护罩部件60。

[护罩部件]

如图5~图8所示,护罩部件60由板金部件形成,该板金部件是由金属构成的板状部件,且护罩部件60具有包覆部61、第一延伸部62、第二延伸部63、第一脚部64,第二脚部65、以及第三脚部66。包覆部61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平板状,配置为使作为增设基板33的基板面的平面与包覆部61的板面相对。包覆部61的板面是与增设基板33的平面平行的面。即,包覆部61具有与增设基板33的平面平行的面,从而覆盖增设基板33。

包覆部61在板面具有孔部61a。孔部61a形成为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孔部61a位于与相互连接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以及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相对的部位。孔部61a是第二孔部的一例。

第一脚部64是从包覆部61的下端向增设基板33侧延伸的板状部件。第一脚部64形成于包覆部61的下边的大致整个区域。在第一脚部64的增设基板33侧的端部形成有固定部64a。固定部64a从第一脚部64的增设基板33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

在固定部64a形成有固定用孔64b,该固定用孔形成为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椭圆形状,通过将螺钉等连结部件插通于固定用孔64b并紧固于钣金框架27,从而使固定部64a固定于钣金框架27。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64a形成于第一脚部64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两个部位。

第二脚部65是从包覆部61的上端向增设基板33侧延伸的板状部件。第二脚部65形成于包覆部61的上边的大致整个区域。在第二脚部65的增设基板33侧的端部形成有固定部65a。固定部65a从第二脚部65的增设基板33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

在固定部65a形成有固定用孔65b,该固定用孔形成为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椭圆形状,通过将螺钉等连结部件插通于固定用孔65b并紧固于钣金框架27,从而使固定部65a固定于钣金框架27。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65a形成于第二脚部65的后端部的一个部位。

第三脚部66是从包覆部61的前端向增设基板33侧延伸的板状部件。第三脚部66形成于包覆部61的前边的上端部。在第三脚部66的增设基板33侧的端部形成有固定部66a。固定部66a从第三脚部66的增设基板33侧的端部向前方延伸。

在固定部66a形成有固定用孔66b,该固定用孔形成为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椭圆形状,通过将螺钉等连结部件插通于固定用孔66b并固定于钣金框架27,从而使固定部66a固定于钣金框架27。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66a形成于第三脚部66的一个部位。

第一延伸部62是从包覆部61的板面向增设基板33侧延伸的第一板状部件。第一延伸部62形成为将与包覆部61的孔部61a对应的部分的前侧的一部分,在孔部61a的前侧缘部处向增设基板33侧弯曲。此处,与包覆部61的孔部61a对应的部分的“前侧的一部分”为“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上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侧的一部分”。并且,孔部61a的“前侧缘部”为“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上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侧的缘部”。

第一延伸部62具有:抵接部62a,从孔部61a的前侧缘部朝向增设基板33侧与包覆部61的板面垂直地延伸;以及折返部62b,通过使所述第一板状部在抵接部62a的增设基板33侧端部向前方弯曲而形成。抵接部62a的板面形成为与第一端子37b和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正交的面。折返部62b在相对于与增设基板33的板面正交的方向,向随着从包覆部61侧到增设基板33侧而朝向前方的方向倾斜。

第二延伸部63是从包覆部61的板面向增设基板33侧延伸的第二板状部件。第二延伸部63形成为将与包覆部61的孔部61a对应的部分的后侧的一部分,在孔部61a的后侧缘部向增设基板33侧弯曲。此处,与包覆部61的孔部61a对应的部分的“后侧的一部分”为“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上的第二端子保持部36c侧的一部分”。并且,孔部61a的“后侧缘部”为“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上的第二端子保持部36c侧的缘部”。

第二延伸部63具有:支承部63a,从孔部61a的后侧缘部向增设基板33侧延伸;以及按压部63b,通过使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在支承部63a的增设基板33侧端部向包覆部61侧弯曲而形成;以及折返部63c,通过使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在按压部63b的包覆部61侧端部向支承部63a侧弯曲而形成。按压部63b以及折返部63c位于支承部63a的前方。

支承部63a相对于与增设基板33的板面正交的方向,随着从包覆部61侧到增设基板33侧向朝向前方的方向倾斜。按压部63b相对于与增设基板33的板面正交的方向,随着从增设基板33侧到包覆部61侧随着向朝向前方的方向倾斜。折返部63c相对于与增设基板33的板面正交的方向,随着从增设基板33侧到包覆部61侧向朝向后方的方向倾斜。

在支承部63a的板面形成有贯通支承部63a的板面的孔部63d。孔部63d形成于支承部63a的增设基板33侧的部分,且形成于从支承部63a的增设基板33侧的端部到包覆部61的部位。孔部63d是第一孔部的一例。

将板金部件弯曲而形成的第二延伸部63是弹性部件,具有使其在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发挥作用力的弹性。由于在第二延伸部63形成有孔部63d而成为第二延伸部63的板面的一部分被去除的状态,因此第二延伸部63与未形成孔部63d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如图9所示,在护罩部件60中,第一延伸部62以及第二延伸部63形成为使第二延伸部63的支承部63a的从包覆部61的板面起的延伸长度D2比第一延伸部62的抵接部62a的从包覆部61的板面起的延伸长度D1更大。并且,第一延伸部62以及第二延伸部63形成为在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前后方向)上,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之间的长度为L1。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相互连接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形成为使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面37a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之间的长度为L2。长度L2形成为比长度L1更大。并且,在护罩部件60安装于钣金框架27的状态下,成为利用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在前后方向将第一端子保持部37与第二端子保持部36夹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延伸部62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面37a抵接,第二延伸部63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抵接。

并且,夹入第一端子保持部37与第三USB连接器36的状态的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之间的长度为L2。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二延伸部63由弹性部件形成,因此将护罩部件60安装于钣金框架27时,当利用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夹入第一端子保持部37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时,第二延伸部63在后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且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之间的长度为L2。

这样一来,在利用向后方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夹入第一端子保持部37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状态下,第二延伸部63相对于前方具有作用力,第二延伸部63将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向前方即第一面37a侧按压。

在第二延伸部63中,按压部63b与折返部63c的边界部形成为向前侧凸出的形状,按压部63b与折返部63c的边界部对第二面36a进行按压。在第一延伸部62中,作为与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正交的面的抵接部62a的板面与第一面37a抵接。这样一来,由于在将护罩部件60安装于钣金框架27的状态下,利用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在前后方向将第一端子保持部37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夹入,因此防止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端子37b从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36b脱落。

此处,在将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36b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端子37b嵌合时,在第二端子36b与第一端子37b嵌合的方向上,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到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面37a的尺寸L2对于相互连接的每个第二端子保持部36c以及第一端子保持部37产生偏差。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将连接器固定于基板上,并从连接器与线缆嵌合的方向的一侧对线缆的线缆壳体进行按压,以确保线缆不会从该连接器脱离。但是,根据构成装置的各部件的公差,线缆壳体的按压部件的最佳位置对于相互嵌合的每个连接器以及线缆分别不同,有时不能通过按压部件对线缆壳体进行适当的按压。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过护罩部件60的第一延伸部62以及第二延伸部63,将相互连接的第二端子保持部36c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从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的两个方向夹入,并且,第二延伸部63相对于所述嵌合的方向上具有作用力。

因此,能够使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吸收从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面37a到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的长度L2的偏差,并在适当的位置与第一面37a以及第二面36a抵接,从而能够防止USB线缆38从第三USB连接器36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延伸部62由具有与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部件形成,且将第二延伸部63由相对于所述嵌合的方向上具有作用力的弹性部件形成,但是也可以将第一延伸部62由相对于所述嵌合的方向上具有作用力的弹性部件形成,并将第二延伸部63由具有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部件形成。并且,即使将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的两方由相对于所述嵌合的方向上具有作用力的弹性部件形成,也能够防止第一端子保持部37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脱离。

但是,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使第一延伸部62由具有与第一端子37b和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部件形成,且使第二延伸部63由相对于所述嵌合的方向上具有作用力的弹性部件形成的情况下,能够发挥以下的效果。

即,第三USB连接器36因为固定于增设基板33上而稳定,但是由于USB线缆38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仅连接于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保持部36c而未固定于增设基板33上,因此会晃动。

但是,像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使第二延伸部63由弹性部件形成,并使第一延伸部62由具有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部件形成,能够抑制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晃动,并且能够对第二端子保持部36c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两方进行按压。并且,通过将第一延伸部62由具有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部件构成,且将该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的面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面37a抵接,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延伸部62对护罩部件60的增设基板33进行所述嵌合的方向上的定位。

另外,由于在护罩部件60中,第二延伸部63具有随着从增设基板33侧到包覆部61侧向朝向前方的方向倾斜的按压部63b,第一延伸部62具有随着从包覆部61侧到增设基板33侧向朝向前方的方向倾斜的折返部62b,因此第二延伸部63与第一延伸部62之间的间隔随着从包覆部61侧到增设基板33侧而变大。由此,在将护罩部件60安装于装置主体2时,能够将第二端子保持部36c及第一端子保持部37顺利地引导入第二延伸部63与第一延伸部62之间。

并且,由于在第二延伸部63中,折返部63c形成为在按压部63b的包覆部61侧端部连续,在按压部63b对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进行按压时,能够抑制按压部63b的包覆部61侧端部咬入第二面36a。

并且,由于在护罩部件60中,第二延伸部63的支承部63a的延伸长度D2形成为比第一延伸部62的抵接部62a的延伸长度D1更大,且在第二延伸部63的支承部63a形成有孔部63d,因此第二延伸部63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通过第二延伸部63对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进行按压时,按压力不过度地变大,就能够抑制施加于第三USB连接器36的负载。

并且,在护罩部件60中,例如利用冲压成型对板金部件进行冲孔并使其弯曲,从而形成有包覆部61、第一延伸部62、第二延伸部63、第一脚部64、第二脚部65以及第三脚部66。特别地,第一延伸部62由与包覆部61的孔部61a对应的部分的前侧的一部分在孔部61a的前侧缘部处向增设基板33侧弯曲而成的板状部件形成,第二延伸部63由与包覆部61的孔部61a对应的部分的后侧的一部分在孔部61a的后侧缘部处向增设基板33侧弯曲而成的板状部件形成。

这样一来,通过对护罩部件60的具有与增设基板33的平面平行的面的包覆部61进行冲孔并将其弯曲,从而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的相互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并且能够减少部品数量。

如图10所示,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保持部36c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至少第二面36a被金属板36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形成有第二端子36b的面以及安装于增设基板33的面均被金属板36m覆盖。金属板36m是至少覆盖第二面36a的金属的一例。并且,第一端子保持部37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至少第一面37a由树脂部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整个外周面由树脂形成。

这样一来,将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至少第二面36a由金属覆盖,从而能够使静电从第三USB连接器36侧向第二延伸部63侧流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延伸部63由弹性部件构成,因此第二延伸部63与覆盖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的金属板36m的接触性良好,从而能够提高从第三USB连接器36侧向护罩部件60侧的静电的流动。

另一方面,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至少第一面37a由树脂形成而不流动静电,因此也可以将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接触的第一延伸部62由不是弹性部件的板状部件构成,不会产生问题。

并且,如图10所示,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端子36b在与增设基板33的基板面正交的方向配置于在第一端子37b连接于第二端子36b的状态下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远离增设基板33的基板面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安装于增设基板33的电子部件等与连接于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发生干涉。

并且,如图3所示,USB线缆38从第一端子保持部37向与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沿着与增设基板33的基板面平行的面的方向即下方延伸。即,第一端子保持部37形成为USB线缆38在与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所谓L字型的线缆壳体。

由此,USB线缆38与对第一端子保持部37及第二端子保持部36c进行保持的护罩部件60的第一延伸部62及第二延伸部63不发生干涉。并且,能够将USB线缆38沿着与增设基板33的基板面平行的面进行布线。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凹侧端子的第二端子36b的第三USB连接器36设于增设基板33,使凸侧端子即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端子37b嵌合于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36b。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将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36b由凸侧端子形成,且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端子37b的由凹侧端子形成而使第一端子37b嵌合于第二端子36b。

但是,在将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36b由凹侧端子形成,且将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端子37b由凸侧端子形成,而使第一端子37b嵌合于第二端子36b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36b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端子37b的嵌合作业更容易。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如下地构成。

即,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2、增设基板33、护罩部件60、USB线缆38、以及第三USB连接器36。增设基板33是安装于装置主体2的基板。护罩部件60具有与增设基板33的平面平行的面并覆盖增设基板33。USB线缆38具有第一端子37b和第一端子保持部37,该第一端子保持部37对第一端子37b进行保持且在与第一端子37b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一面37a。第三USB连接器36具有第二端子36b和第二端子保持部36c,该第二端子保持部36c对第二端子36b进行保持且在与第二端子36b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二面36a。第三USB连接器36通过将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而连接有USB线缆38,以使第二端子36b与第一端子37b嵌合的方向为与增设基板33的平面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设于增设基板33上。

并且,护罩部件60具有:第一延伸部62,该第一延伸部62从护罩部件60的包覆部61的所述平行的面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63,该第二延伸部63从护罩部件60的包覆部61的所述平行的面延伸。第一延伸部62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面37a抵接,第二延伸部63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抵接。第一延伸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的至少一方是在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的方向上具有作用力的弹性部件。

由此,能够使第一延伸部62及第二延伸部63吸收从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面37a到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的长度L2的偏差,并在适当的位置与第一面37a及第二面36a抵接,从而能够防止USB线缆38从第三USB连接器36脱离。

并且,第一延伸部62是具有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部件,第二延伸部63是在所述嵌合的方向上具有作用力的所述弹性部件。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晃动,并对第二端子保持部36c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两方进行按压。

并且,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至少第二面36a由金属覆盖,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至少第一面37a由树脂部件形成。由此,能够使静电从第三USB连接器36侧向第二延伸部63侧流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延伸部63与覆盖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的金属板36m的接触性良好,能够提高从第三USB连接器36侧向护罩部件60侧的静电的流动。并且,即使将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接触的第一延伸部件62由不是弹性部件的板状部件构成,也不会产生不良情况。

并且,第一延伸部62是从护罩部件60的包覆部61的所述平行的面的板面向增设基板33侧延伸的第一板状部件,所述第二延伸部63是从护罩部件60的包覆部61的所述平行的面的板面向增设基板33侧延伸的第二板状部件,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从所述平行的面的板面起的延伸长度D2比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从所述平行的面的板面起的延伸长度D1大,第二延伸部63具有贯通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增设基板33侧部分的板面的孔部63d。由此,在通过第二延伸部63对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面36a进行按压时,按压力不过度地变大,就能够抑制施加于第三USB连接器36的负载。

并且,护罩部件60的包覆部61的所述平行的面在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及第一端子保持部37相对的部位具有孔部61a,第一延伸部62由与所述平行的面的孔部61a对应的部分的所述嵌合的方向上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侧的一部分,在孔部61a的所述嵌合的方向上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侧的缘部处向增设基板33侧弯曲而成的板状部件形成,第二延伸部63由与所述平行的面的孔部61a对应的部分的所述嵌合的方向上的第二端子保持部36c侧的一部分,在孔部61a的所述嵌合的方向上的第二端子保持部36c侧的缘部处向增设基板33侧弯曲而成的板状部件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延伸部62及第二延伸部63,且减少部件数量。

并且,保持于第二端子保持部36c的第二端子36b在与增设基板33的所述平面正交的方向配置于第一端子37b连接于第二端子36b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远离增设基板33的所述平面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安装于增设基板33的电子部件等与连接于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一端子保持部37发生干涉。

并且,还具备:左侧面罩21,左侧面罩21具有安装于装置主体2的增设基板33及护罩部件60能够通过的开口部21a,该左侧面罩覆盖装置主体2;以及开闭罩28,该开闭罩可摆动地支承于左侧面罩21,能够在封闭开口部21a的关闭位置与打开开口部21a的打开位置之间移位,当开闭罩28移位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护罩部件60从开口部21a露出,当开闭罩28移位至关闭位置时,护罩部件60被开闭罩28覆盖。这样一来,通过由移位至关闭位置的开闭罩28将护罩部件60覆盖,能够通过开闭罩28保护护罩部件60免受外力的影响。

并且,在第一端子保持部37中,当第一端子37b与第二端子36b嵌合时,USB线缆38从第一端子保持部37向与所述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沿着与增设基板33的所述平面平行的面延伸。由此,USB线缆38不会与对第一端子保持部37及第二端子保持部36c进行保持的护罩部件60的第一延伸部62及第二延伸部63发生干涉。并且,能够将USB线缆38沿着与增设基板33的基板面平行的面进行布线。

并且,第一端子37b由凸侧端子构成,第二端子36b由凹侧端子构成。由此,能够使第三USB连接器36的第二端子36b与第一端子保持部37的第一端子37b的嵌合作业更容易。

并且,第三USB连接器36是遵照USB规格的连接器,USB线缆38是遵照USB规格的线缆。由此,能够经由USB对图像形成装置1及增设基板33进行信息输入输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