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铝壳锂电池气动封口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690发布日期:2019-08-07 01:41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铝壳锂电池气动封口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夹具生产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铝壳锂电池气动封口夹具。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目前,以铝壳作为外壳的锂离子电芯,主要用于手机类成品电池的制作,是手机类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铝壳类锂离子电芯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工序繁多,化成和封口工序中,化成(即电芯首次激活充电)后的电芯内部存在大量的气体,封口前须保证电芯平面受到充分的挤压,挤压后,再用钢珠对电芯盖板上的注液孔进行封口,当前较多的采用的是手动夹具挤压的方式,显然手动挤压的方式耗费人力物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手工挤压容易导致受力不均而损害电池外壳,锂电池生产企业在对电池进行钢珠封口时,都是采用人工用锤子将小钢珠锤进,使用这种方法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并且由于小钢珠体积很小,工人长时间工作之后,容易对眼睛造成疲劳,长期如此工作甚至会影响到双眼视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一种新型铝壳锂电池气动封口夹具,通过两边的伸缩气缸对锂电池的挤压,将锂电池内部的空气排出,增强电池使用寿命,然后通过压珠气动缸进行封口,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减少了产品的损坏,提高了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铝壳锂电池气动封口夹具,包括支撑装置和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内部,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腿、支撑架和连接滑杆,所述支腿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架上方安装有连接滑杆,所述连接滑杆上设置有压珠气动缸,所述压珠气动缸底部设置有封口器,所述封口装置包括气缸、挤压腔和压珠气动缸,所述挤压腔设置在支撑架顶部,所述气缸设置有两个固定焊接在支撑装置的两侧支腿上,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气动接口,所述气缸靠近挤压腔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气缸一侧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腔顶部活动连接压珠气动缸底部的封口器。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腔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和下挡板,所述前挡板、后挡板和下挡板通过模具一体成型制造,所述挤压腔为铝壳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板的尺寸略小于挤压腔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接口连接两个气缸,两个气缸之间相互串联连接,统一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压珠气动缸与连接滑杆之间设置有滚轮,所述压珠气动缸与滑杆之间通过滚轮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两边的伸缩气缸对锂电池的挤压,将锂电池内部的空气排出,增强电池使用寿命,然后通过压珠气动缸进行封口,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减少了产品的损坏,提高了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解雇示意图

图2为挤压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一种新型铝壳锂电池气动封口夹具,包括支撑装置和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内部,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腿7、支撑架10和连接滑杆6,所述支腿7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支撑架10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架10上方安装有连接滑杆6,所述连接滑杆6上设置有压珠气动缸1,所述压珠气动缸1底部设置有封口器2,所述封口装置包括气缸9、挤压腔3和压珠气动缸1,所述挤压腔3设置在支撑架10顶部,所述气缸9设置有两个固定焊接在支撑装置的两侧支腿7上,所述气缸9上设置有气动接口8,所述气缸9靠近挤压腔3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远离气缸9一侧设置有挤压板4,所述挤压腔3顶部活动连接压珠气动缸1底部的封口器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所述挤压腔3包括前挡板11、后挡板13和下挡板12,所述前挡板11、后挡板13和下挡板12通过模具一体成型制造,所述挤压腔3为铝壳制成,所述挤压板4的尺寸略小于挤压腔3的尺寸,所述气动接口8连接两个气缸9,两个气缸9之间相互串联连接,统一控制,所述压珠气动缸1与连接滑杆6之间设置有滚轮,所述压珠气动缸1与滑杆6之间通过滚轮活动连接。

如图1-2所示,在制造锂电池时,将多个锂电池放入到挤压腔内,通过气动接口让两个气缸工作,挤压锂电池,挤压结束后,挤压腔上方的压珠气动缸进行封口,因为压珠气动缸是可以通过滚轮与滑杆活动连接,所以压珠气动缸可以给每一个位置的锂电池进行封口,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减少了产品的损坏,提高了合格率。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