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接半刚性电缆且相位可调节的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4151发布日期:2019-05-21 20:4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接半刚性电缆且相位可调节的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同轴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接半刚性电缆且相位可调节的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中常规的电缆组件由连接器和电缆组成,电缆组件受其本身物理长度的限定,其相位是不变和不可调节的;而在多根等长的电缆组件中,由于生产时会存在误差,因此这些电缆组件间的相位也不一致;随着雷达技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近距离探测到远距离探测的演变,特别是相控阵雷达的发展,对电缆组件间的相位一致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在工作频率范围内,需将多根电缆组件间的相位一致性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时,配相过程比较复杂且耗时;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配接半刚性电缆且相位可调节的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配接半刚性电缆且相位可调节的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通过调节螺母来调节整个连接器的长度,从而调节整根电缆组件的电长度,实现多根电缆组件间的相位一致性,且调节过程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接半刚性电缆且相位可调节的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活动套装于第一外壳前端外侧的连接螺套以及用于与半刚性电缆连接的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第一绝缘子,所述第一绝缘子内设有前后贯穿第一绝缘子的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内导体的后端设有插孔;所述第二外壳内设有第二绝缘子,所述第二绝缘子内设有前后贯穿第二绝缘子的第二内导体,所述第二外壳的前端外侧活动设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导体的前端与所述插孔插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后端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母连接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二外壳后端设有第二外螺纹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螺纹连接部上套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二外螺纹连接部上依次套设有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导体包括中间与所述第一绝缘子卡合的第一本体以及分别设于第一本体两端的插接部和第一插针,所述插孔设于所述插接部内,所述第一插针凸出于所述第一绝缘子的前端并与所述连接螺套之间形成插接口;所述第二内导体包括中间的第二本体以及分别设于第二本体两端的焊接部和第二插针,所述第二插针的前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前端并与所述插孔插接,所述焊接部用于与所述半刚性电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悬空设于所述第一外螺纹连接部内,所述第一外螺纹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孔的深度;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外螺纹连接部的插接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的前端两侧以及所述插接部的后端两侧均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二插针与所述插孔通过过盈配合插接,所述第一外螺纹连接部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前端通过过盈配合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周设有挡扣,所述第一绝缘子的内侧设有与所述挡扣卡合的卡槽,且所述插接部的前端端面与所述第一绝缘子的后端端面抵接;所述第一外壳前端设有止挡台阶,所述第一绝缘子的后端端面与所述止挡台阶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的前端外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螺套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者内设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二外壳的外周设有第三凹槽,所述调节螺母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对应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两者内设有第二卡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的前端与所述连接螺套之间形成有用于插接的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套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外侧的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套、调节螺母、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器分成前端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通过调节螺母来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且分别在两个外壳内设置插合连接的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这样可通过调节螺母来调节整个连接器的总长度,以此改变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之间插合的长度,使连接器内由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连接形成的电长度发生改变,从而可调节该连接器与半刚性电缆连接后组成的电缆组件的电长度,保证不同的多根电缆组件之间的相位一致性,且该调节过程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且可靠的特点;还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均设置有用于锁定的螺母,在调节好连接器的长度后,为保持连接器的长度不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通过两侧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向调节螺母靠近并旋紧,从而锁紧并固定住调节螺母,并在第二螺母的外侧设置第三螺母作为防松螺母,确保锁紧固定的可靠性,使连接器的电性能保持稳定;还在第二外壳的前端两侧以及插接部的后端两侧均设有开口槽,通过该开口槽的结构设计,使第二内导体与第一内导体以及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插接后分别形成弹性接触,确保接触连接的紧密性和可靠性,且便于插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螺套、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调节螺母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提高了连接器的耐环境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与其上各个部件组装后的半剖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第二外壳与其上各个部件组装后的半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配接半刚性电缆且相位可调节的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半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外壳的半剖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第二外壳的左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内导体的半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配接半刚性电缆且相位可调节的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1、活动套装于第一外壳1前端外侧的连接螺套2以及用于与半刚性电缆连接的第二外壳3,在第一外壳1内设有第一绝缘子11,第一绝缘子11内卡合设有前后贯穿该第一绝缘子11的第一内导体12,第一内导体12的后端设有用于插接的插孔121;第二外壳3内设有第二绝缘子31,第二绝缘子31内设有前后贯穿第二绝缘子31的第二内导体32,第二外壳3的前端外侧活动设有调节螺母4,调节螺母4通过螺纹连接于第一外壳1的后端外周,且使第二内导体32的前端与插孔121插合连接;上述中通过调节螺母来调节连接器的总长度,以此改变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之间插合的长度,使连接器内由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连接形成的电长度发生改变,从而可调节该连接器与半刚性电缆连接后组成的电缆组件的电长度,保证不同的电缆组件之间的相位一致性,且该调节过程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且可靠的特点。

具体的,在第一外壳1后端设有与调节螺母4连接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部13,在第二外壳3后端设有第二外螺纹连接部33;且在第一外螺纹连接部13上套设有配套的第一螺母131,第二外螺纹连接部33上依次套设有第二螺母331和第三螺母332;这样在通过调节螺母组装连接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3,并调节好连接器的长度后,为保持连接器的长度不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和避免调节螺母发生松动,通过调节螺母两侧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向调节螺母靠近并旋紧,从而锁紧并固定住调节螺母,并在第二螺母的外侧设置第三螺母作为防松螺母,确保锁紧固定的可靠性,使连接器的电性能保持稳定,相位保持不变。

第一内导体12包括中间的第一本体122以及分别设于第一本体122后端的插接部123和前端的第一插针124,插孔121设于插接部123内,第一插针124凸出于第一绝缘子11的前端并与连接螺套2之间形成插接口;第二内导体32包括中间的第二本体321以及分别设于第二本体321后端用于与半刚性电缆的芯线连接的焊接部322和前端的第二插针323,第二插针323的前端凸出于第二外壳3的前端用于与插接部123内的插孔121插接;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二插针323凸伸出第二外壳3的长度应大于插孔121的深度,防止插合后第一内导体与第二外壳接触;或者第二插针与第二外壳之间的间隙应大于插接部的壁厚,从而防止插合后第一内导体与第二外壳接触。

具体的,插接部123悬空设于第一外螺纹连接部13内,便于插接和防止与第一外壳接触,且第一外螺纹连接部13的长度大于插孔121的深度,使得在其上安装的第一螺母不会影响调节螺母的调节范围,且可确保第二插针能与插孔完全插合;调节螺母4与第二外壳3之间设有容纳第一外螺纹连接部31的插接槽41,这样在插合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形成接触连接。

具体的,在第二外壳3的前端两侧和插接部123的后端两侧均设有相对称的开口槽126,这样将插接部的后端和第二外壳的前端均分成两半,使被分成两半的插接部后端和第二外壳前端在受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二插针与插接部中的插孔通过过盈配合插接,第一外螺纹连接部13的后端与第二外壳3的前端也通过过盈配合插接,这样在第二插针插入插孔时,会微向外撑开插接部,使第二插针和插接部形成弹性接触连接,第一外壳1后端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部13插入插接槽41后,会微向内挤压缩小第二外壳的前端,使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也形成弹性接触连接。

具体的,第一本体122的外周环设有锥形的挡扣125,第一绝缘子11的内侧设有与挡扣125卡合的卡槽111,且插接部123的前端端面与第一绝缘子11的后端端面抵接,从而将第一内导体卡合固定住,防止第一内导体在插接时出现向后缩或向前顶出的现象;第一外壳1前端设有止挡台阶14,第一绝缘子11的后端端面与止挡台阶14抵接。

具体的,第一外壳1的前端外侧设有第一凹槽15,连接螺套2的内侧设有与第一凹槽15相对应的第二凹槽21,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21两者内设有第一卡环5,通过第一卡环5既能将连接螺套卡合固定在第一外壳前端,又能保证连接螺套可相对第一外壳进行旋转;第二外壳3的外周设有第三凹槽34,调节螺母4的内侧设有与第三凹槽34相对应的第四凹槽42,第三凹槽34和第四凹槽42两者内设有第二卡环6,通过第二卡环6既能将调节螺母卡合固定在第二外壳3前端,又能保证调节螺母可相对第二外壳进行旋转。

第一外壳1的前端与连接螺套2之间形成有用于插接的间隙,间隙内设有套装在第一外壳1外侧的密封圈7。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连接螺套、调节螺母、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均采用不锈钢制成,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耐环境可靠性。

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配接半刚性电缆且相位可调节的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与半刚性电缆的组装过程如下:首先将第二卡环装于第三凹槽内,第二和第三螺母装于第二外壳外侧的相应位置处,最后将调节螺母套装在第二外壳前端,使第二卡环的外周卡入第四凹槽内;对半刚性电缆进行剥线,分别剥出一定长度的芯线和屏蔽层,将第二内导体后端的焊接部焊接在半刚性电缆的芯线上,而后将第二绝缘子套装在第二内导体中间的第二本体外周,然后将半刚性电缆由第二外壳的后端装入到第二外壳内,再将半刚性电缆上的屏蔽层与第二外壳焊接在一起;然后将第一绝缘子卡合套装在第一内导体外后装入第一外壳中,而后将第一卡环装于第一凹槽内,密封圈装于第一外壳外侧的相应位置处,最后将连接螺套套装在第一外壳前端,使第一卡环的外周卡入第二凹槽内,最后通过调节螺母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连接在一起,完成装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