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螺丝固定的连接器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1437发布日期:2019-06-26 01:1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螺丝固定的连接器线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线束。



背景技术:

由于智能设备的连接接口多,传感器多,需要快速的连接的方式,并且以集中的方法最优选,采用连接器线束对各组信号进行分类,整理。然而,现有的连接器线束容易出现压接不良和控制比较难的情况,而且装配需要集中批量,更换连接部件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装配效率,提高部件使用效率的带螺丝固定的连接器线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螺丝固定的连接器线束,其包括:接头和线束;所述接头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贯穿所述基部,且所述端子槽内安装有插接端子;

所述插接端子包括压接部、自所述压接部向前延伸的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压接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对接部;所述压接部位于所述基部与所述线束连接,且所述压接部与所述线束连接的一侧设有防呆压痕;所述尾部伸出所述基部外;

所述基部的设有压接槽,所述压接槽连通所述端子槽,且所述压接部对着所述压接槽;所述压接槽内安装有压片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的后方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有固定槽,所述尾部插入所述固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内安装有金属垫片,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金属垫片内,所述尾部穿出所述金属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垫片对应所述压接槽的位置开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通所述端子槽和所述压接槽,所述压接部显露于所述压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垫片对应所述端子槽开有插接口,供所述线束插入后与所述压接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垫片为紫铜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设有对接槽,所述接触部显露出所述对接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带螺丝固定的连接器线束通过在插接端子的压接部设置防呆压痕,当线束插入基部与压接部接触时,通过防呆压痕能够有效减小装配脱落的几率,从而改善装配效率,提高部件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带螺丝固定的连接器线束的分解示意图;

图2: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带螺丝固定的连接器线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螺丝固定的连接器线束包括接头100和线束200,其中,线束200与接头100连接。

具体的,接头100包括绝缘本体1,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0以及自基部10向前凸伸的对接部11,对接部11设有端子槽2,端子槽2贯穿基部10;且端子槽2内安装有插接端子3。插接端子3包括压接部30、自压接部30向前延伸的接触部31,以及自压接部30向后延伸的尾部32;其中,接触部31位于对接部11内,压接部30位于基部10与线束200连接,尾部32伸出基部10外。进一步,压接部30与线束200连接的一侧设有防呆压痕33,当线束200从基部10插入与压接部30接触时,通过防呆压痕33能够有效减小装配脱落的几率,从而改善装配效率,提高部件的使用效率。 本实施例中,对接部11设有对接槽110,接触部31显露出对接槽110;其他实施例中,对接部11亦可为舌板,接触部接触部31显露于舌板。

此外,基部10开设有压接槽12,压接槽12连通端子槽2,且压接部30对着压接槽12。压接槽12内安装有压片螺丝4,当线束200插入基部10后,通过拧紧压片螺丝4抵压压接部30,使得防呆压痕33压紧线束200,有效增强线束200与插接端子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进一步减小装配脱落的几率。基部10的后方安装有固定块5,固定块5设有固定槽50,尾部32插入固定槽50内。

除此外,基部10安装有金属垫片6,压接部30插入金属垫片6内,尾部32穿出金属垫片6。金属垫片6对应压接槽12的位置开有连接口60,连接口60连通端子槽2和压接槽12,使得压接部30显露于压接槽12。金属垫片6对应端子槽2开有插接口61,供线束200插入后与压接部30接触。本实施例中,金属垫片6为紫铜垫片。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带螺丝固定的连接器线束通过在插接端子3的压接部30设置防呆压痕33,当线束200插入基部10与压接部30接触时,通过防呆压痕33能够有效减小装配脱落的几率,从而改善装配效率,提高部件的使用效率。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