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板式电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0783发布日期:2019-09-24 23:4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板式电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LED的连接端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板式电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适配于导电插板的电连接端子的导电弹片通常只采用单面焊接,虽然能够得到体积较小的产品,但由于采用单面焊接,导电弹片与绝缘座的连接强度较低,相对地,经常出现焊盘脱落、导电弹片接插不良等现象。

为了克服上述小尺寸产品的不足,可以通过扩大焊接面,增加导电弹片的尺寸等手段解决,但对应的,形成的产品体积较大,往往超出常用的自动化设备允许的范围,无法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高效的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510960516.5公开了一种LED灯电连接件,包括光源板、驱动板及母端子,该母端子固定在该驱动板上,该光源板上设有导电端,该导电端上设有至少一个电极,该母端子包括绝缘体及弹性电极端,该绝缘体上设有固定槽,该弹性电极端的中部固定在该固定槽内,该弹性电极端的一端与该驱动板电连接,该弹性电极端的另一端与该导电端上的电极弹性的抵接。

上述发明专利申请即采用单面焊接的工艺,进而存在连接强度与产品体现的矛盾,在现实生产中难以协调,以得到即保证连接强度,又适用于自动化设备的电连接电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即保证连接强度,又适用于自动化设备的插板式电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插板式电连接端子,包括绝缘座、弹性导电件,弹性导电件设置于绝缘座内,弹性导电件包括接触弹片、连接底板,接触弹片的固定端与连接底板连接;连接底板的下表面设置夹持机构,弹性导电件通过夹持机构设置于绝缘座,弹性导电件通过夹持机构相对于绝缘座形成上下限位。

作为优选,绝缘座的底面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对夹持机构形成让位,将弹性导电件设置于绝缘座内,并夹持于绝缘座的底面。

作为优选,绝缘座的底面对应于夹持机构的夹持位置,设置为比绝缘座的底面薄的安装板。

作为优选,夹持机构为设置于连接底板的下表面的折边,折边包括延伸面、夹持面,夹持面通过延伸面与连接底板连接,在连接底板的下方形成夹持槽。

作为优选,延伸面设置于连接底板的长度方向的边沿,夹持槽沿连接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绝缘座的底面对应一个弹性导电件开设一道让位槽,设置一个安装板,让位槽即开设于安装板的边沿;安装板不短于让位槽,让位槽不穿透绝缘座。

作为优选,接触弹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升斜面、水平段面、末端弧面,上升斜面的前端为接触弹片的固定端,末端弧面朝向接触弹片的固定端弯曲。

作为优选,上升斜面包括竖直段面、斜向段面,末端弧面为大于1/2圆弧的圆弧段面。

作为优选,绝缘座的侧壁设置有水平横向延伸的辅助连接件,辅助连接件包括连接面、加强面,连接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面,加强面分别与连接面、绝缘座的侧壁连接。

作为优选,辅助连接件的加强面延伸出连接面形成插装端,插装端插设于绝缘座上对应的插装孔;连接面的外底与绝缘座的外底相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板式电连接端子,通过在弹性导电件设置夹持机构,在不增加弹性导电件的宽度的基础上,能够成倍地实现连接面积的增加,即在上下两面形成焊接或粘接,进而大大增强弹性导电件与绝缘座的连接强度。夹持机构同时还起到上下限位作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防止弹性导电件与绝缘座脱离,保障本实用新型与LED驱动组件的连接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还改进了接触弹片的结构,在接触弹片的尾部增设末段弧面,使接触弹片始终保持压紧导电插板的正向力,提高接触强度,保证电连接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增设一处连接位置,即辅助连接件,辅助连接件与弹性导电件通过多点连接,共同构成面连接,提升本实用新型整体的连接强度,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稳定性。

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能够将产品实施为更矮的高度,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也更有利于适配自动化设备,保证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一;

图5是弹性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弹性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二;

图中:10是绝缘座,11是接插通道,12是让位槽,13是安装板,14是辅助连接件,141是连接面,142是加强面,143是插装端,15是插装孔,20是弹性导电件,21是连接底板,22是夹持机构,221是夹持槽,222是延伸面,223是夹持面,23是接触弹片,231是上升斜面,2311是竖直段面,2312是斜向段面,232是水平段面,233是末端弧面,30是导电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尺寸过大,或者连接强度不足等缺点,提供一种插板式电连接端子,设置于LED驱动组件上,用于适配光源板的导电插板30,实现光源板与LED驱动组件的电连接,如图1所示。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板式电连接端子包括绝缘座10、弹性导电件20,弹性导电件20设置于绝缘座10内。绝缘座10开设有通透的接插通道11,用于导电插板30插入,与弹性导电件20进行接触。弹性导电件20通过弹性形变保护顶抵导电插板30的趋势。弹性导电件20包括接触弹片23、连接底板21,接触弹片23的固定端与连接底板21连接;连接底板21的一端连同接触弹片23一起设置于绝缘座10内,并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底板21的另一端位于绝缘座10外,并形成弯折下沉,与LED驱动组件接触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5、图6所示,连接底板21的下表面设置夹持机构22,夹持机构22用于形成夹持效果,则夹持机构22形成槽或通道的结构,弹性导电件20通过夹持机构22设置于绝缘座10,弹性导电件20通过夹持机构22相对于绝缘座10形成上下限位。与传统的单面接触式的导电弹片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导电件20通过夹持机构22即可形成上下限位,进而即使弹性导电件20与绝缘座10之间的连接脱离时,仍然能够通过夹持机构22的夹持作用形成上下限位,有效地防止弹性导电件20在高度方向上的过度位移,导致连接底板21从LED驱动组件脱落而造成电连接断开的问题。

另一方面,夹持机构22由于与绝缘座10的底面在上下表面都形成覆盖,进而在绝缘座10的底面的上下表面均能够进行焊接或粘接,即成倍地增加弹性导电件20的焊接或粘接面积,大大增强弹性导电件20与绝缘座10的连接强度。

为了方便带有夹持机构22的弹性导电件20的安装,绝缘座10的底面开设有让位槽12,让位槽12对夹持机构22形成让位,将弹性导电件20设置于绝缘座10内,并夹持于绝缘座10的底面。让位槽12的设置,使得夹持机构22能够直线推进,进而夹持机构22可以在弹性导电件20上实施为一体式结构,亦可实现快速组装。

由于夹持机构22必然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了防止夹持机构22安装到位后突出于绝缘座10的底面,不利于本实用新型与LED驱动组件的连接安装,则需要防止夹持机构22突出绝缘座10的底面,因而,本实施例中,绝缘座10的底面对应于夹持机构22的夹持位置,设置为比绝缘座10的底面薄的安装板13。较佳地,夹持机构22安装到位后,夹持机构22高于绝缘座10的底面,即凹进于绝缘座10的底面。

为了便于弹性导电件20的安装,需要对应夹持机构22设置让位槽12,而让位槽12理论上将降低绝缘座10的底面,特别是设置安装板13的位置的结构强度,进而,本实施例将夹持机构22设置为单侧开口的槽结构。本实施例的夹持机构22为设置于连接底板21的下表面的折边,折边包括延伸面222、夹持面223,夹持面223通过延伸面222与连接底板21连接,在连接底板21的下方形成夹持槽221,即夹持面223与连接底板21共同形成夹持效果。本实施例中,延伸面222连接于连接底板21的边沿,并与夹持面223形成平滑过渡。

理论上,夹持机构22也可以实施为通道结构,如扁平通道,可视为折边的开放端延伸至与连接底板21的另一侧并形成闭合。对应于通道结构的夹持机构22,则一个夹持机构22需要在连接底板21的底面上对应设置两道让位槽12,进而安装板13只有一边与绝缘座10的底面连接,结构强度相较适配夹持槽221的实施例较低。而且通道结构的夹持机构22也比槽结构的夹持机构22的生产工艺复杂一些,用料多一些,即成本更高。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22可实施为通道结构或槽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可根据产品需求进行选用。

夹持机构22的设置方向决定其组装时的安装方向,为了方便设计、组装,并提升稳固性,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22的设置方向与连接底板21的长度方向一致,即夹持槽221的长度方向与连接底板21的长度方向一致。具体结构为,延伸面222设置于连接底板21的长度方向的边沿,夹持槽221沿连接底板21的长度方向设置。对应地,绝缘座10的底面对应一个弹性导电件20开设一道让位槽12,设置一个安装板13,让位槽12即开设于安装板13的边沿;安装板13不短于让位槽12,利于弹性导电件20的安装到位(例如,夹持槽221未严格设置于连接底板21的端部,或者接触弹片23突出夹持槽221之外);让位槽12均不穿透绝缘座10,用于实现弹性导电件20的定位设置。组装过程中,只要将弹性导电件20沿让位槽12推入至位,即为预设的安装位置。

本实施例中,绝缘座10内设置两个弹性导电件20,两个弹性导电件20采用同向设置,也可以呈镜像设置,同向设置的弹性导电件20的夹持槽221的开口方向相同,则组装时无需区别方向,因而更有利于提升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始终保持压紧导电插板30的正向力的接触弹片23,接触弹片23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升斜面231、水平段面232、末端弧面233,上升斜面231的前端为接触弹片23的固定端,末端弧面233朝向接触弹片23的固定端弯曲。其中,上升斜面231包括竖直段面2311、斜向段面2312,末端弧面233为大于1/2圆弧的圆弧段面。本实施例中,竖直段面2311连接于连接底板21的端部,然后斜向段面2312、水平段面232、圆弧段面依次相接。竖直段面2311能够将斜向段面2312、水平段面232、圆弧段面向上提升一定高度,使得接触弹片23在形变后仍然具有较强的压紧导电插板30的正向力;大于1/2圆弧的圆弧段面能够使末端弧面233在同样材质的情况下,形成较高的弹性系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升斜面231、末端弧面233的结构改进,双重效果叠加以提高接触强度。

为了提高绝缘座10与LED驱动组件的连接性能,本实施例通过结构改进,增加绝缘座10与LED驱动组件的连接面积,以提升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绝缘座10的侧壁设置有水平横向延伸的辅助连接件14,辅助连接件14包括连接面141、加强面142,连接面141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面142,加强面142分别与连接面141、绝缘座10的侧壁连接。连接面141用于辅助绝缘座10与LED驱动组件的连接面积,加强面142用于提升连接面141与绝缘座10的连接强度。为了进一步保证绝缘座10与LED驱动组件的连接强度,连接面141的外底与绝缘座10的外底相平,焊接或粘接时,能够保证工艺一致,避免绝缘座10翘起或连接面141虚焊或粘接不足。

如图7所示,辅助连接件14的加强面142延伸出连接面141形成插装端143,插装端143插设于绝缘座10上对应的插装孔15,以实现辅助连接件14与绝缘座1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辅助连接件14与连接底板21的设置方向相对,进而形成三角布局,具有更强的对抗扭转变形的性能。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