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排装置及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0160发布日期:2019-08-31 01:1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汇流排装置及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汇流排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汇流排装置及组件。



背景技术:

汇流排是一种大电流导电产品,适用于电器工程。目前在生产汇流排时通常采用冲切工艺,并以汇流所需截面积为基准,使得生产的汇流排的截面积大于过流所需截面积,导致材料浪费,增加了汇流排的生产成本。另外,电流传输过程中会持续产生热量,当汇流排截面积较大时,汇流排与环境的热交换面积较小,汇流排不能得到有效的热传递,导致汇流排温度逐渐升高,进而影响电芯放电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排装置及组件,能够减少生产汇流排所需的材料和成本,同时能够增加汇流排与环境的热交换面积,加快散热速度,保证电芯放电性能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装置,包括:汇流排主体,以及固定在汇流排主体上的汇流排附件;其中,汇流排主体包括汇流通道和预设路数的过流通道;预设路数的过流通道用于传输分支电流;汇流排附件固定在汇流通道上,用于汇合分支电流,得到总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汇流排附件和汇流通道上设置有固定孔,通过固定部件和固定孔将汇流排附件固定在汇流通道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固定部件包括螺栓、螺钉和螺柱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汇流排附件焊接固定在汇流通道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汇流排主体和汇流板附件的制作材料均为金属材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汇流排主体的制作材料为铜;汇流排附件的制作材料为铜或铝。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汇流排附件的平面尺寸与汇流通道的平面尺寸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汇流排主体的厚度尺寸为第一预设厚度尺寸;其中,第一预设厚度尺寸大于或等于分支电流中的最大分支电流所需的厚度尺寸。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汇流排附件的厚度尺寸为第二预设厚度尺寸;其中,第二预设厚度尺寸大于或等于总电流所需的厚度尺寸与第一预设厚度尺寸之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汇流排组件,包括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项的汇流排装置,还包括焊接于汇流排装置中的过流通道表面的极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装置及组件,包括汇流排主体和汇流排附件,另外,汇流排主体又包括汇流通路和多个过流通路。其中,过流通路用于传输分支电流;汇流排附件固定在汇流通路上,用于汇合上述分支得到电流,以得到总电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加汇流排附件,减小汇流排主体的截面积,进而减少生产汇流排所需的材料和成本,同时能够增加汇流排与环境的热交换面积,加快散热速度,保证电芯放电性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汇流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汇流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汇流排主体;20-汇流排附件;12-汇流通道;14-过流通道;16-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生产汇流排采用的是冲切工艺,因为汇流截面积是所有过流所需截面积的和,即汇流所需截面积大于过流所需截面积,所以为了保证汇流排截面积满足汇流所需截面积,在生产时以汇流所需截面积为基准,即生产的汇流排的汇流截面积与过流截面积相同,使得汇流排的截面积大于实际过流所需截面积,导致用于生产汇流排的材料浪费,增加了汇流排的生产成本。同时因为汇流排整体的截面积较大,汇流排与环境的热交换面积较小,汇流排不能得到有效的热传递,导致汇流排温度逐渐升高,进而影响电芯放电性能。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排装置及组件,可以减少生产汇流排所需的材料和成本,同时能够增加汇流排与环境的热交换面积,加快散热速度,保证电芯放电性能的稳定性。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汇流排装置进行详细介绍,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汇流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汇流排主体10,以及固定在汇流排主体10上的汇流排附件20。

其中,汇流排是一种大电流导电产品,适用于高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和母线槽等电器工程,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器的作用,并且具有电阻率低和可折弯等优点。汇流排主体10包括汇流通道12和预设路数的过流通道14。

预设路数的过流通道14用于传输分支电流。

通常情况下,汇流排一般设置有两个过流通道,即过流通道S1和过流通道S2,且过流通道S1和过流通道S2传输的电流大小可以不同。当过流通道S1传输的电流大于过流通道S2传输的电流时,计算过流通道S1传输电流所需的截面积,并以过流通道S1传输电流所需的截面积为基准进行冲切得到汇流排主体,并且得到的汇流排的截面积既可以满足过流通道S1所需截面积,也可以满足过流通道S2所需截面积;当过流通道S1传输的电流小于过流通道S2传输的电流时,计算过流通道S2传输电流所需的截面积,并以过流通道S2传输电流所需的截面积为基准进行冲切得到汇流排主体,并且得到的汇流排的截面积既可以满足过流通道S1所需截面积,也可以满足过流通道S2所需截面积。

汇流排附件20固定在汇流通道12上,用于汇合分支电流,得到总电流。

可以理解的,在未将汇流排附件固定在汇流通道S3上时,汇流通道S3传输的电流为过流通道S1和过流通道S2传输的电流的和,即前述总电流,考虑到汇流排采用冲切工艺进行生产,汇流通道S3的截面积与过流通道S1和过流通道S2的截面积相同,即此时的汇流通道S3的截面积无法满足传输总电流所需的截面积,因此在汇流通道S3上增加一个汇流排附件,使汇流通道S3的截面积与汇流排附件的截面积之和能够满足传输总电流所需的截面积。其中,汇流排附件的截面积大于或者等于传输总电流所需截面积与汇流排主体截面积的差值。

例如,过流通道S1传输电流所需的截面积为A,过流通道S2传输电流所需的截面积为B,当过流通道S1传输的电流大于过流通道S2传输的电流时,即A大于B,此时的汇流排主体的截面积为过流通道S1传输电流所需的截面积A,即汇流通道S3的截面积为过流通道S1的截面积A,则汇流排附件的截面积C大于等于过流通道S2传输电流所需的截面积B,以使回流通道S3与汇流排附件的总截面积大于等于传输总电流所需的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装置,包括汇流排主体和固定在汇流排主体上的汇流排附件,另外,汇流排主体又包括汇流通路和多个过流通路。其中,过流通路用于传输分支电流;汇流排附件固定在汇流通路上,用于汇合上述分支得到电流,以得到总电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加汇流排附件,减小汇流排主体的截面积,进而减少生产汇流排所需的材料和成本,同时能够增加汇流排与环境的热交换面积,加快散热速度,保证电芯放电性能的稳定性。

考虑到需要汇流排附件和汇流通道共同传输总电流,因此可以将汇流排附件固定在该汇流通道上。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固定部件或者焊接将汇流排附件固定在汇流通道上。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汇流排装置,以通过固定部件将汇流排附件固定在汇流通道上为例,参见图2所示的另一种汇流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汇流排附件20和汇流通道12上设置有固定孔16,通过固定部件和固定孔16将汇流排附件20固定在汇流通道12上。汇流排附件上的固定孔位置与汇流通道上的固定孔位置一一对应,以便于固定装置通过固定孔将汇流排附件将固定在汇流通道上。

其中,固定部件包括螺栓、螺钉和螺柱中的一种或多种。螺栓是一种机械零件,由头部和带有外螺纹的螺杆两部分组成,配和使用带螺纹的螺母,已达到紧固连接两个带有固定孔的零件的目的。螺丝分为用于固定木制装置的螺丝钉和用于固定金属装置的螺丝杆,此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固定汇流通道和汇流排附件的螺丝为螺丝杆。螺柱是一种两端均带螺纹的紧固件,使用时,将螺柱的一端旋入带有内螺纹的固定孔中,另一端穿过带有通孔的固定孔中,然后旋上螺母,使汇流排附件个汇流通道紧固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固定装置为螺栓为例,在汇流通道上设置两个固定孔,并且在汇流排附件上对应的位置也设置两个固定孔,使用两个螺栓,分别通过汇流通道和汇流排附件上的固定孔将汇流排附件固定在汇流通道上,即可得到图3所示的另一种汇流排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装置,在汇流通道和汇流排附件上设置对应的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和固定部件将汇流排附件固定在汇流通道上,以使汇流通道和汇流排附件共同完成总电流的传输。

考虑到通过固定孔和固定部件将汇流排附件与汇流通道连接时,可能存在连接质量较差的问题,进而导致汇流排附件与汇流通道共同传输总电流的效果不佳,因此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汇流排附件焊接固定在汇流通道上。

进一步的,因为汇流排装置主要用于传输电流,因此需要考虑汇流排装置的导电性,其中金属材料一般具有导电性,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铜和铝作为汇流排装置的制作材料,由铜质材料制作的汇流排装置称为铜排,由铝质材料制作的汇流排装置称为铝排。进一步的,由于铜的导电性优于铝的导电性,因此在对汇流排装置的导电性有要求的时候,可以采用铜质的汇流排装置;另外,铝的质量轻于铜的质量,因此在对汇流排装置的质量有要求时,可以采用铝质的汇流排装置。

其中,汇流排装置中的汇流排主体可以采用铜,汇流排附件可以采用铜或铝。

当汇流排主体的制作材料为铜时,若对该汇流排装置的导电性能有要求,可以采用铜作为汇流排附件的制作材料,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汇流排附件与汇流排主体固定在一起,以保证汇流排主体与汇流排附件之间的连接效果,进而保证汇流排装置的导电性能;若对该汇流排装置的质量有要求,可以采用铝作为汇流排附件的制作材料,考虑到铝质汇流排附件与铜质汇流排主体之间的焊接工艺过于复杂,因此可以采用通过固定孔和固定部件将汇流排主体和汇流排附件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为了使汇流排附件更好的与汇流主体契合在一起,可以将汇流排附件的平面尺寸设置为与汇流通道的平面尺寸相同尺寸。即汇流排附件的长度、宽度均与汇流通道的长度、宽度相同,且汇流排附加的折弯角度与汇流通道的折弯角度也相同。

考虑到汇流排主体仅需要满足传输的各个分支电流中最大分支电流所需的厚度尺寸,其中,厚度尺寸即为前述截面积,并将传输该最大分支电流所需的厚度尺寸作为第一预设厚度尺寸,即汇流排主体的厚度尺寸为第一预设厚度尺寸。具体的,为了确保汇流排主体的厚度尺寸能够满足所有过流通道传输分支电流所需厚度尺寸,所以将该第一预设厚度尺寸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分支电流中的最大分支电流所需的厚度尺寸。

另外,为了使整个汇流排装置满足传输总电流虽所需的厚度尺寸,所以汇流排装置中的汇流排附件的厚度尺寸与汇流排主体的厚度尺寸之和应满足传输总电流所需的厚度尺寸,即汇流排附件的厚度尺寸为第二预设厚度尺寸;具体的,第二预设厚度尺寸大于或等于总电流所需的厚度尺寸与第一预设厚度尺寸之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装置,通过增加汇流排附件,减小汇流排主体的截面积,进而减少生产汇流排所需的材料和成本,同时能够增加汇流排与环境的热交换面积,加快散热速度,保证电芯放电性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组件,参见图4所示的一种汇流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前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0,还包括焊接于该汇流排装置100中的过流通道表面的极耳200。

其中,极耳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中的一种原材料,应用在诸如手机电池、蓝牙电池和笔记本电池中。可以理解的,电池是分为正负极的,而极耳就是从电池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组件,由极耳将电池中的正负极电流引出来,并传输至汇流排主体中的过流通道上,并由汇流排装置上的汇流通道和汇流排附件将传输的电流汇流在一起,得到总电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加汇流排附件,减小汇流排主体的截面积,进而减少生产汇流排所需的材料和成本,同时能够增加汇流排与环境的热交换面积,加快散热速度,保证电芯放电性能的稳定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