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0150发布日期:2019-08-31 01:1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用于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路板与射频模块、射频模块与射频模块之间的连接。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两个被连接的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公差越来越大,这样它们的制造就越容易,成本也越低。因此,射频同轴连接器衍生出了一种第一插座组件-转接器组件-第二插座组件的结构,暂且称为该结构为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第一插座组件包括第一插座内导体、套设在第一插座内导体上的第一插座绝缘体及套设在第一插座绝缘体上的第一插座外导体,第二插座组件包括第二插座内导体、套设在第二插座内导体上的第二插座绝缘体及套设在第二插座绝缘体上的第二插座外导体,所述转接器组件包括转接器内导体、套设在转接器内导体上的转接器绝缘体及套设在转接器绝缘体上的转接器外导体,转接器内导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座内导体及第二插座内导体可滑动电气连接,转接器外导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座外导体及第二插座外导体可滑动电气连接。这种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可以允许第一、二插座组件之间具有较大的轴向及径向偏移量,但申请人发现,现有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普遍存在射频电气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射频电气性能好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插座组件、第二插座组件及转接器组件,所述第一插座组件和第二插座组件通过所述转接器组件电气连接,所述转接器组件包括转接器内导体、套设在转接器内导体上的转接器绝缘体及套设在转接器绝缘体上的转接器第一外导体,所述转接器绝缘体的至少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环绕所述转接器内导体设置,所述环形槽内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转接器内导体的轴向设置的空气孔槽。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孔槽为盲孔。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器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环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槽内的所述空气孔槽的数量为多个,数量为多个的所述空气孔槽环绕所述转接器内导体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器第一外导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弹性臂段、固定段及第二弹性臂段,所述固定段的内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段的内径及第二弹性臂段的内径以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转接器绝缘体的外缘卡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转接器内导体的外周壁上具有环绕其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槽,所述转接器绝缘体的内缘卡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段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臂段的外壁相连,所述固定段的内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段的外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器组件还包括转接器第二外导体,所述转接器第二外导体呈套环状,所述转接器第二外导体套设在所述固定段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器第二外导体的两端的外侧分别设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座组件包括第一插座内导体、套设在第一插座内导体上的第一插座绝缘体及套设在第一插座绝缘体上的第一插座外导体,所述第一插座内导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接触段,所述转接器内导体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一弹性接触段的第一内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座外导体上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转接器内导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环形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转接器绝缘体上设置环形槽及空气孔槽能够降低转接器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并能够对射频同轴连接器工作时出现的不连续电容进行补偿,从而实现良好的射频电气性能;空气孔槽沿转接器内导体的轴向设置,组装人员能够更容易地将转接器绝缘体与转接器内/外导体组装,利于降低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组装难度,提高组装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可以允许较大的轴向及径向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发生径向偏移时);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的第一插座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的第二插座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的转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的转接器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的转接器绝缘体的俯视图(透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性能仿真测试结果图。

标号说明:

1、第一插座组件;11、第一插座内导体;111、第一弹性接触段;12、第一插座绝缘体;13、第一插座外导体;131、环形限位槽;2、第二插座组件;

21、第二插座内导体;211、第二弹性接触段;22、第二插座绝缘体;

23、第二插座外导体;3、转接器组件;31、转接器内导体;311、第二限位槽;312、第一内孔;313、第二内孔;32、转接器绝缘体;33、转接器第一外导体;331、第一弹性臂段;332、固定段;333、第二弹性臂段;334、限位块;34、转接器第二外导体;4、环形槽;5、空气孔槽;6、第一限位槽;

7、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转接器绝缘体上设置环形槽及空气孔槽能够降低转接器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并能够对射频同轴连接器工作时出现的不连续电容进行补偿,从而实现良好的射频电气性能。

请参照图1至图8,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插座组件1、第二插座组件2及转接器组件3,所述第一插座组件1和第二插座组件2通过所述转接器组件3电气连接,所述转接器组件3包括转接器内导体31、套设在转接器内导体31上的转接器绝缘体32及套设在转接器绝缘体32上的转接器第一外导体33,所述转接器绝缘体32的至少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槽4,所述环形槽4环绕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设置,所述环形槽4内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的轴向设置的空气孔槽5。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转接器绝缘体上设置环形槽及空气孔槽能够降低转接器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并能够对射频同轴连接器工作时出现的不连续电容进行补偿,从而实现良好的射频电气性能;空气孔槽沿转接器内导体的轴向设置,组装人员能够更容易地将转接器绝缘体与转接器内/外导体组装,利于降低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组装难度,提高组装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孔槽5为盲孔。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器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环形槽4。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槽4内的所述空气孔槽5的数量为多个,数量为多个的所述空气孔槽5环绕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器第一外导体3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弹性臂段331、固定段332及第二弹性臂段333,所述固定段332的内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段331的内径及第二弹性臂段333的内径以形成第一限位槽6,所述转接器绝缘体32的外缘卡于所述第一限位槽6中;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的外周壁上具有环绕其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槽311,所述转接器绝缘体32的内缘卡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11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转接器组件组装完成后,转接器绝缘体不易脱落,利于提高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及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段332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臂段331的外壁相连,所述固定段332的内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段的外部相连。

由上述描述可知,转接器第一外导体既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由三个部件连接而成的分段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器组件3还包括转接器第二外导体34,所述转接器第二外导体34呈套环状,所述转接器第二外导体34套设在所述固定段332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转接器第二外导体能够对转接器第一外导体起到加固的作用,避免转接器第一外导体被转接器绝缘体涨开,利于保证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稳定性,从而为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射频性能提供保障。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器第二外导体34的两端的外侧分别设有倒角7。

由上述描述可知,转接器第二外导体上倒角的设置可以防止转接器第二外导体刮伤、刮花第一/二插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座组件1包括第一插座内导体11、套设在第一插座内导体11上的第一插座绝缘体12及套设在第一插座绝缘体12上的第一插座外导体13,所述第一插座内导体11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接触段111,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一弹性接触段111的第一内孔312。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弹性接触段与第一内孔的内周壁接触,即可实现第一插座外导体与转接器外导体的电气连接;第一弹性接触部在第一内孔的周壁上可滑动,第一插座组件与转接器组件的轴向/径向偏移拥有足够的余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座外导体13上设有环形限位槽131,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环形限位槽131相配合的限位块334。

由上述描述可知,环形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可以让转接器组件与第一插座组件之间具有卡扣连接的关系,利于提高第一插座组件与转接器组件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请结合图1至图7,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插座组件1、第二插座组件2及转接器组件3,所述第一插座组件1和第二插座组件2通过所述转接器组件3电气连接,所述转接器组件3包括转接器内导体31、套设在转接器内导体31上的转接器绝缘体32及套设在转接器绝缘体32上的转接器第一外导体33,所述转接器绝缘体32的至少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槽4,所述环形槽4环绕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设置,所述环形槽4内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的轴向设置的空气孔槽5,优选的,所述空气孔槽5为盲孔。

所述环形槽4内的所述空气孔槽5的数量为多个,数量为多个的所述空气孔槽5环绕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均布。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器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环形槽4,每个所述环形槽4中分别设有三个所述空气孔槽5,优选的,六个所述空气孔槽5交错设置。

详细的,所述转接器第一外导体3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弹性臂段331、固定段332及第二弹性臂段333,所述固定段332的内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段331的内径及第二弹性臂段333的内径以形成第一限位槽6,所述转接器绝缘体32的外缘卡于所述第一限位槽6中;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的外周壁上具有环绕其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槽311,所述转接器绝缘体32的内缘卡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11中;更具体的,所述转接器绝缘体32的外缘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槽6的三个侧壁抵触,所述转接器绝缘体32的内缘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槽311的三个侧壁抵触。

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臂段331包括多个第一弹性臂,数量为多个的第一弹性臂围成一圈,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底部相连;第二弹性臂段333的结构与第一弹性臂段331的结构相同。

可选的,所述固定段332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臂段331的外壁相连,所述固定段332的内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段的外部相连,即转接器绝缘体32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一弹性臂段331的端面及第二弹性臂段333的端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转接器组件3还包括转接器第二外导体34,所述转接器第二外导体34呈套环状,所述转接器第二外导体34套设在所述固定段332上;所述转接器第二外导体34的两端的外侧分别设有倒角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座组件1包括第一插座内导体11、套设在第一插座内导体11上的第一插座绝缘体12及套设在第一插座绝缘体12上的第一插座外导体13,所述第一插座内导体11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接触段111,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一弹性接触段111的第一内孔312;所述第二插座组件2包括第二插座内导体21、套设在第二插座内导体21上的第二插座绝缘体22及套设在第二插座绝缘体22上的第二插座外导体23,所述第二插座内导体21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接触段211,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二弹性接触段211的第二内孔313。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座外导体13上设有环形限位槽131,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环形限位槽131相配合的限位块334,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334设于第一弹性臂段331远离所述固定段332的一端的外侧面上。

图8为本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性能仿真测试结果图,从图8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射频电气性能优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连接器组件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可以允许较大的轴向及径向偏移而又具有良好的射频电气性能;设置转接器第二外导体,能够提高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利于保证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射频电气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