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强制接地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0802发布日期:2019-08-16 21:5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强制接地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轨电车的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强制接地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城市有轨电车,无论是车辆段还是正线部分的充电装置均采用固定式架空接触网或者充电轨,该种结构安装简单、维修方便。但是,对于车辆段内的运用库或者联合检修库来说,其库房空间有限,且内部通常配有桥式起重机对机车组的转向架进行起吊和更换作业。位于起重机下方的固定式架空接触网会对起重机的吊钩移动造成干涉,导致起重机不能正常工作,并且电气设备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也造成影响。

现有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在摆臂转动至移动充电组件离开机车充电位置回到待机位时,其充电网或者充电轨仍有电荷残余,会给起重作业人员以及设备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强制接地组件,该强制接地组件能够使移动充电组件收回至待机位时强制接地,释放残余电荷。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强制接地组件,包括承托壁、强制接地装置以及充电装置,所述强制接地装置包括接地块、接地触片、动触片和动触片连接部,所述接地块的一端设置螺栓并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承托壁上,接地触片安装在接地块前端并向前延伸,所述动触片设置于动触片连接部上并通过动触片连接部安装在充电装置上,且动触片随着充电装置的移动而移动,当充电装置移动到待机位时,动触片与接地触片接触,使得充电装置接地。

有益效果:该强制接地组件将接地触片设置在接地块上并固定在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承托壁上形成固定端,将动触片设置在动触片连接部上并安装于充电装置上形成活动端。当机车充电完成时,充电装置自机车充电位移动到待机位,动触片与接地触片接触,使得充电装置强制接地,释放残余电荷,进而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俯视图,此时驱动臂处于第二位置;

图3是图1中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侧视图;

图4是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驱动臂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驱动臂的俯视图;

图6是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随动臂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随动臂的俯视图;

图8是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拉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拉绳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移动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强制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提供一种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的实施例,结合该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强制接地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侧摆式移动供电系统,包括承托壁1、驱动臂2、移动充电组件3、随动臂4、拉绳装置5以及强制接地装置6。

其中,如图4、图5所示,驱动臂2具有第一固定部21、减速电机22、联轴器以及第一转臂23。第一固定部21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承托壁1上,减速电机22安装在第一固定部21的托板上,且减速电机22的驱动轴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第一转臂23水平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1的下方,其一端向上延伸出第一转动轴并通过联轴器连接于减速电机22上。从而减速电机22能够驱动第一转臂23在水平面上转动。移动充电组件3安装于第一转臂23的另一端并随第一转臂23的转动而移动。定义第一转臂23的转动范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当第一转臂2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转臂23垂直于承托壁1所在的平面,也即第一转臂23另一端的移动充电组件3伸出至车顶上方的机车充电位;当第一转臂2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转臂23与承托壁1所在的平面具有最小的夹角,此时移动充电组件3从车顶上方收回至待机位,为起重机的吊装作业释放空间。

参阅图11所示,移动充电组件3包括充电装置31和连接驱动臂2的驱动臂连接部。该充电装置31为充电网或充电轨,该驱动臂连接部包括连接于驱动臂2端部的绝缘子32、连接于绝缘子32另一端的悬挂基座33、安装在悬挂基座33上并向下延伸的悬挂轴34、安装在悬挂轴34下端并围绕该悬挂轴转动的连接块35,充电装置31设置于悬挂轴34的下端并卡设在连接块35的卡槽中。

通常充电装置31的长度较长,为了保持充电装置31的平衡,该系统还在驱动臂2的两侧设置随动臂3。如图6、图7所示,随动臂4具有第二固定部41和第二转臂42,第二固定部41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承托壁1上,第二转臂42水平设置于第二固定部41的下方。第二转臂42的一端向上延伸出第二转动轴并通过第二转动轴可旋转的安装于第二固定部41上。第二转臂42的另一端连接移动充电组件3用以支撑充电装置31,保障充电装置31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第一转臂23转动带动该移动充电组件3移动时,移动充电组件3一并带动第二转臂42在水平面上转动,当第一转臂2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转臂42垂直于承托壁1所在平面,当第一转臂2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转臂42与承托壁1所在平面具有最小的夹角。

具体的,移动充电组件3还具有随动臂连接部,该随动臂连接部和驱动臂连接部具有相同的结构,随动臂连接部的绝缘子32连接于随动臂4的端部。

为了防止驱动臂2和随动臂4过长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减速电机22负荷过重,该系统在驱动臂2和随动臂4上方均设置拉绳装置5。驱动臂2上方的拉绳装置5的一端固定于驱动臂2上方的承托壁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转臂23上。同样的,随动臂4上方的拉绳装置5的一端固定于随动臂4上方的承托壁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转臂42上。

如图8、图9所示,拉绳装置5具有固定块51、拉绳转轴52、调整螺栓53、钢丝拉绳54和转轴连接部55。固定块51一端设置固定螺栓,该固定块51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承托壁1上,固定块51的另一端竖直设置有轴套,拉绳转轴52安装在轴套内。调整螺栓53一端连接转轴连接部55并通过该转轴连接部55铰接在拉绳转轴52上。调整螺栓53的另一端与钢丝拉绳54铰接,钢丝拉绳54的另一端对应铰接在驱动臂2或随动臂4上。具体的,驱动臂2的第一转臂23的活动端上方设置第一吊耳231,随动臂4的第二转臂42的活动端上方设置第二吊耳421,钢丝拉绳54的另一端对应连接在第一吊耳231或者第二吊耳421上。

该拉绳装置5既能与驱动臂2、随动臂4形成三角稳固结构,又能跟随摆臂一起转动,灵活性好。调整螺栓53采用花篮螺栓,其具有螺栓本体、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螺栓本体为设有内螺纹的管状结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自该管状的螺栓本体的两端安装于螺栓本体内。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通过旋拧螺栓本体可实现拉绳装置的松紧调节。并且,根据负载的重量调整驱动臂2和随动臂4的高度,抵消充电装置31的重量产生的挠度,使弓网接触高度能精确到5mm范围内,保证授流质量。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驱动臂2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设备损毁,在驱动臂2上还设置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和驱动臂共同形成该系统的限位组件。

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5所示,该限位装置包括电气限位装置和机械限位装置两重限位保护措施。其中电气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开关212、第二限位开关213、第三限位开关214、第四限位开关215、第五限位开关216、第六限位开关217和触发部232。机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撞头211和缓冲垫233,限位撞头211设置于第一固定部21的侧面下方,缓冲垫233设置于第一转臂23的侧面,当第一转臂23转过第二位置时,限位撞头211抵靠第一转臂23的侧面缓冲垫233处,实现强制机械限位。

具体的,驱动臂2的第一固定部21在第一转臂23的转动范围方向上延伸出置放平台210。第一限位开关212、第二限位开关213、第三限位开关214、第四限位开关215、第五限位开关216和第六限位开关217均设置于该置放平台210上,且均连接于减速电机22的驱动电路,触发部232设置在第一转臂23的上表面,当第一转臂23转动到各限位开关位置时,触发部232触发各限位开关工作。

其中,第一限位开关212、第二限位开关213、第三限位开关214沿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转动方向上依次排布,第一限位开关212为减速指令,第二限位开关213为到位指令,第三限位开关214为强制减速电机断电指令。当第一转臂23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触发部232触发第一限位开关212时,减速电机22减速,触发部232触发第二限位开关213时减速电机22停止,假如第一转臂23未完全停住继续转动,触发部232将触发第三限位开关214,减速电机22强制断电,形成限位保护。

第四限位开关215、第五限位开关216、第六限位开关217沿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转动方向上依次排布,第四限位开关215为减速指令,第五限位开关216为到位指令,第六限位开关217为强制减速电机断电指令。当第一转臂23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触发部232触发第四限位开关215时,减速电机22减速,触发部232触发第五限位开关216时减速电机22停止,假如第一转臂23未完全停住继续转动,触发部232将触发第六限位开关217,减速电机22强制断电,形成限位保护。

充电后,移动充电组件3从车顶区域移出后仍可能有电荷残余,为了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该系统还设置强制接地装置6。当第一转臂23位于第二位置时(充电装置31移动到待机位),强制接地装置6使移动充电组件强制接地。强制接地装置6、承托壁1以及充电装置31一起形成该系统的强制接地组件。

如图10所示,该强制接地装置6包括接地块61、接地触片62、动触片63和动触片连接部64。接地块61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承托壁1上,接地触片62安装在接地块61前端并向前延伸,动触片63设置于动触片连接部64上并通过动触片连接部64安装在充电装置31上,且动触片63随着充电装置31的移动而移动,当充电装置31移动到待机位时,动触片63与接地触片62接触,使得充电装置31接地。

具体的,在本例中,当动触片63与接地触片62接触时,动触片63位于接地触片62的上方。为了便于两者接触而不会互相干涉,动触片63的端部斜向上延伸出碰触面,接地触片的端部斜向下延伸出碰触面。当然,在两者接触时,动触片63也可以位于接地触片62的下方,在此情况下,为了两者不会相互干涉,动触片63的端部的碰触面斜向下延伸,接地触片端部62的碰触面斜向上延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