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感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2493发布日期:2019-07-19 23:0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感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互感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互感器骨架。



背景技术:

用来检测电流的电流互感器,其作用是将大电流转化成小电流信号,控制电路根据小电流的大小推算出被检测大电流的值,然后根据需要去控制大电流。

一般需要检测的大电流是强电电流,比如国内民用电网电压是220V/50Hz,电网输电电压就更高,都在10KV以上,甚至达到500KV,国外亦是如此,比如欧洲是220~240V/50Hz,美国是120V/60Hz,日本是100V/50或60Hz,韩国是220V/60Hz,都是非安全电压,对人身有伤害,故在测量与控制系统中都需要用到电流互感器,因被测量对象对人体有危险,所以对电流互感器在检测电流的同时必须能隔离,以达到安全目的。

根据国内国际电气安全要求,许多产品的强弱电电气绝缘距离都需要有5mm以上。

目前,市面上的互感器都是在初级绕组与刺激绕组之间绕上三层绝缘胶带,绝缘效果不好。此外,绝缘胶带缠绕的边沿仍然会存在间隙,这样还是满足5mm的绝缘距离的要求,所以初级绕组需要采用三层绝缘线,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互感器骨架,具有满足绝缘要求,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互感器骨架,包括骨架本体,所述骨架本体上设有绕线轴,所述绕线轴一端设有原边侧板,另一端设有副边侧板,所述副边侧板底边引出副边引脚组,所述原边侧板内设有初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两端的原边引脚组伸出原边侧板底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初级线圈设置在原边侧板内,一方面满足电气绝缘距离的标准,另一方面减少了工人的操作,而且可以不使用三层绝缘线,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初级线圈预埋在原边侧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塑成型互感器骨架时就像初级线圈预埋在骨架内,减少了工人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满足了绝缘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原边侧板底边朝向绕线轴一侧延伸有爬电距离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达到电气绝缘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原边侧板和副边侧板均设有安装限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了引出铜线在安装时与PCB基板的接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进一步的,所述原边侧板上设有两根安装限位柱,两根安装限位柱分别位于原边侧板底边的两端;所述副边侧板上设有两根安装限位柱,两根安装限位柱分别位于副边侧板两边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原边侧板或副边侧板倾斜,使得互感器在PCB上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原边侧板和副边侧板上的安装限位柱背向骨架本体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原边引脚组和副边引脚组均长于安装限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原边侧板和副边侧板相对倾斜,也可使得原边引脚组和副边引脚组与PCB板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原边侧板底面或副边侧板底面设有防呆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生产时安装的方向,避免了人为安装的错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初级线圈预埋在原边侧板内,减少了工人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满足了绝缘要求;

2.通过安装限位柱的设置,保护了引出铜线再安装时与PCB基板的接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3.本申请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简化了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5mm以上电气绝缘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互感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互感器骨架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互感器骨架仰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图3的A-A剖视图。

图中,1、绕线轴;2、原边侧板;3、副边侧板;4、副边引脚组;5、初级线圈;6、爬电距离墙;7、安装限位柱;8、防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互感器骨架,如图1和2所示,包括骨架本体,骨架本体上设有绕线轴1,绕线轴1一端设有原边侧板2,另一端设有副边侧板3,副边侧板3底边引出副边引脚组4,原边侧板2内设有初级线圈5,在本实施例中,初级线圈5为一根呈U形设置的铜线,初级线圈5两端的原边引脚组伸出原边侧板2底边。将初级线圈5设置在原边侧板2内,一方面满足初级线圈5与次级线圈电气绝缘距离5mm的标准。另一方面减少了工人绕初级线圈5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初级线圈5与次级线圈完全隔离,就不需要不使用三层绝缘线,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将初级线圈5预埋在原边侧板2内,在注塑成型互感器骨架时就像初级线圈5深埋在骨架内,减少了工人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满足了绝缘要求。

如图2所示,原边侧板2底边朝向绕线轴1一侧面延伸有爬电距离墙6,爬电距离墙6增大了初级线圈5和次级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达到电气绝缘的要求。

如图2和3所示,原边侧板2和副边侧板3的底面均设有两根安装限位柱7,安装限位柱7保护了引出铜线在安装时与PCB基板的接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两根限位柱分别安装在原边侧板2底面的两端和副边侧板3底面的两端,防止原边侧板2或副边侧板3倾斜,使得互感器在PCB板板上的安装更加稳定。

如图2所示,原边侧板2和副边侧板3上的安装限位柱7背向骨架本体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原边引脚组和副边引脚组4均长于安装限位柱7。由于,两侧板上的安装限位柱7底端在同一平面上,这样防了止原边侧板2和副边侧板3相对倾斜,也可使得原边引脚组和副边引脚组4与PCB连接更加稳定。

如图2和3所示,原边侧板2底面或副边侧板3任一个底面设有防呆柱8,保证了生产时安装的方向,避免了人为安装的错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