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更换引脚的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8438发布日期:2019-07-24 09:3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更换引脚的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引脚的二极管。



背景技术:

二极管又称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电子元件当中,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许多的使用是应用其整流的功能。二极管最普遍的功能就是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通过称为顺向偏压,反向时阻断称为逆向偏压。因此,二极管可以想成电子版的逆止阀。在半导体硅或锗中一部分区域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硼使之成为P型,另一部分区域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磷使之成为N型半导体。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处就形成一个PN结。一个PN结就是一个二极管,P区的引线称为阳极,N区的引线称为阴极。

现有技术的二极管,一般阳极引线和阴极引线分别固定在P区、N区两端,通过阳极引线和阴极引线将二极管焊接在电路板上,由于焊接或使用过程中引脚容易断裂,一旦引脚断裂,二极管直接报废,需要更换新的二极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快速更换引脚的二极管,能够随时更换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更换操作简单,提高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可快速更换引脚的二极管,包括外壳、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芯片、以及连接在所述芯片一端的阳极引脚、阴极引脚,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一个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设有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位于所述阳极引脚与所述阴极引脚之间,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第一半球体、第二半球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半球体上端的第一支杆、连接在所述第二半球体上端的第二支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的弹簧,所述第一支杆外侧面与所述阳极引脚内侧面接触,所述第二支杆外侧面与所述阴极引脚内侧面接触。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杆顶端连接有第一手按部,所述第二支杆顶端连接有第二手按部。

具体的,所述第一手按部与所述第二手按部上端面均为粗糙面。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外侧面均设有纵向凹槽,所述阳极引脚、阴极引脚内侧面均设有对应于所述纵向凹槽的横向凹槽。

具体的,所述芯片靠向所述阳极引脚、阴极引脚一端设有两个接触凸起,两个所述接触凸起分别与所述阳极引脚、阴极引脚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二极管,通过对挤压组件进行简单的按压操作,即可取出或置入阳极引脚、阴极引脚,使其能够随时更换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更换操作简单,提高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快速更换引脚的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快速更换引脚的二极管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为:外壳1、让位槽11、芯片2、接触凸起21、阳极引脚3、阴极引脚4、第一半球体51、第二半球体52、第一支杆53、第二支杆54、弹簧55、第一手按部56、第二手按部57、纵向凹槽61、横向凹槽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2所示:

一种可快速更换引脚的二极管,包括外壳1、固定在外壳1内的芯片2、以及连接在芯片2一端的阳极引脚3、阴极引脚4,外壳1上还设有一个让位槽11,让位槽11内设有挤压组件,挤压组件位于阳极引脚3与阴极引脚4之间,挤压组件包括与外壳1转动连接的第一半球体51、第二半球体52、连接在第一半球体51上端的第一支杆53、连接在第二半球体52上端的第二支杆54、连接在第一支杆53与第二支杆54之间的弹簧55,在弹簧55的弹性作用下,第一支杆53、第二支杆54始终具有向外的推力,从而使第一支杆53外侧面与阳极引脚3内侧面接触,第二支杆54外侧面与阴极引脚4内侧面接触。

优选地,为了方便人工按压,在第一支杆53顶端连接有第一手按部56,第二支杆54顶端连接有第二手按部57。

优选地,为了提高人工按压时的摩擦力,第一手按部56与第二手按部57上端面均为粗糙面。

优选地,第一支杆53与第二支杆54外侧面均设有纵向凹槽61,阳极引脚3、阴极引脚4内侧面均设有对应于纵向凹槽61的横向凹槽62,插入阳极引脚3、阴极引脚4后,纵向凹槽61与横向凹槽62相互配合,将阳极引脚3、阴极引脚4牢牢地固定在外壳1中,避免阳极引脚3、阴极引脚4松动造成的接触不良现象。

优选地,为了方便芯片2与芯片2阳极引脚3、阴极引脚4的接触,靠向阳极引脚3、阴极引脚4一端设有两个接触凸起21,两个接触凸起21分别与阳极引脚3、阴极引脚4接触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1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