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2085发布日期:2021-03-19 12:3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电路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高电压的电路切断的电路断路器,特别是涉及内置的消弧装置和固定接触件。



背景技术:

伴随直流电路的普及,将电路高电压化而削减铜损这样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于在直流电路中使用的电路断路器,高电压化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为了将高电压的电路切断,增大开闭触点的分开距离是有效的,但为了增大开闭触点的分开距离,必须重新设计电路断路器的全部。

因此,作为不变更开闭触点的分开距离而将高电压的电路断路的方法,已知下述方法,即,在可动接触件的转动中心处于操作手柄侧这一类型的电路断路器中,将引导负载侧端子的电位的电弧滚环和引导电源侧端子的电位的电弧滚环设置于消弧装置的上下,使电弧行进至分开距离大的部位为止而进行切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405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可动接触件的转动中心处于基座底面侧这一类型的现有的电路断路器中,通常消弧装置设置于电源侧端子侧,固定触点设置于基座底面侧,因此从电源侧端子至固定触点为止的电路会穿过消弧装置和基座之间。于是,电源侧端子的电位成为消弧装置的下侧,因此需要将负载侧端子的电位引导至消弧装置的上部为止。

但是,在设置开闭机构部的极中,由于存在开闭机构部,因此存在将负载侧端子的电位引导至消弧装置的上部非常难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该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在现有的可动接触件的转动中心处于基座底面侧这一类型的电路断路器中,不变更开闭触点间的距离,就能够应对电路的高电压化的电路断路器。

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具有:电源侧端子,其设置在基座上;固定接触件,其具有从电源侧端子向基座的底面方向延伸设置的下降电路、从下降电路向可动接触件的方向延伸的第1电路、从第1电路向第1外部端子的方向延伸设置而设置有固定触点的第2电路、从第2电路的端部向电源侧端子的方向延伸的电弧滚环;以及屏蔽部,其设置于下降电路和电弧滚环之间,将由流过下降电路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屏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路断路器,不扩大开闭触点间的分开距离就能够应对电路的高电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路断路器的整体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包含消弧装置、固定接触件的消弧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表示组装了图2的消弧单元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将图3的消弧单元中的可动件止动器拆下的状态的消弧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表示图3的消弧单元中的固定接触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3的消弧单元中的芯部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3的消弧单元中的绝缘部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斜视图。

图8是表示消弧单元的侧面的图,是用于对电弧电极板的片数的增加设置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对在固定接触件的第2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朝向所涉及的电弧的驱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a)是电流从固定触点流过可动触点的情况,(b)是电流从可动触点流过固定触点的情况。

图10是用于对通过消弧装置和芯部实现的电弧的驱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对在固定接触件的第2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朝向所涉及的电弧的驱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a)是电流从固定触点流过可动触点的情况,(b)是电流从可动触点流过固定触点的情况。

图12是用于对屏蔽部的作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对芯部和消弧装置之间的间隙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对屏蔽部发生磁饱和时的电弧驱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路断路器的整体的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电路断路器中的包含消弧装置、固定接触件的消弧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路断路器的整体的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路断路器中的包含消弧装置、固定接触件侧电路的消弧单元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表示组装了图2的消弧单元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图4是表示将图3的消弧单元中的可动件止动器拆下的状态的消弧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5是表示图3的消弧单元中的固定接触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图6是表示图3的消弧单元中的芯部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图7是表示图3的消弧单元中的绝缘部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斜视图,图8是表示消弧单元的侧面的图,是用于对电弧电极板的片数的增加设置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电路断路器100是使用由通过绝缘材料形成的基座11和罩12组成的框体10而构成的。在基座11上,与极数对应量的电路断路单元20彼此隔开间隔而排列,在电路断路单元20的上部,配置具有公知的肘杆机构的开闭机构部30。罩12将基座11上的各极的电路断路单元20和开闭机构部30覆盖,开闭机构部30的操作手柄31从罩12的手柄用窗孔12a凸出。

各极的电路断路单元20彼此相同地构成,横杆32以在各极的电路断路单元20中共通地与各极的电路断路单元20正交的方式配置于基座11上。该横杆32通过开闭机构部30而以其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各极的电路断路单元20中的各可动接触件23各自被安装。在横杆32以其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时,各极的电路断路单元20的各可动接触件23同时地转动,通过该可动接触件23的转动,可动触点22相对于固定触点21接触及分开。开闭机构部30具有公知的脱扣条33,该脱扣条33由公知的肘杆机构构成,由跳闸装置40驱动。

另外,各极的电路断路单元20具有:电源侧端子24,其设置于基座11上;固定接触件27,其从电源侧端子24延伸设置,设置有固定触点21;可动触点22,其相对于该固定触点21接触及分开;可动接触件23,其在一端设置有该可动触点22,可自由转动地由横杆32保持;跳闸装置40,其经由可动接触件保持架26而与该可动接触件23连接;负载侧端子25,其从跳闸装置40延伸设置;以及消弧单元50,其与固定接触件27组合而对断路时的电弧进行消弧。

此外,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1外部端子”是电源侧端子24及负载侧端子25中的任一者,“第2外部端子”是电源侧端子24及负载侧端子25中的任意另一者。

由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22构成将电路开闭的开闭触点。如果可动触点22与固定触点21接触,则两个端子24、25之间的电路接通,另外,如果可动触点22从固定触点21分开,则两个端子24、25间的电路断开。此时在可动触点22和固定触点21间产生的电弧被消弧单元50消弧。

关于与固定接触件27组合的消弧单元50,通过图2、图3进行说明。

消弧单元50由下述部分构成:消弧装置51,其对在断路时在两个触点21、22间产生的电弧进行消弧;固定接触件27,其设置于消弧装置51的下部;芯部52,其设置于消弧装置51的外侧;以及绝缘部件53,其设置为将消弧装置51包围,将消弧装置51和芯部52之间绝缘。

消弧装置51如图4所示,具有:多个电弧电极板51a,它们由在公知的四角状的板的一边设置有大致u字形的切口51c的形状的磁性钢板构成;以及1组支撑板51b,它们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具有规定的间隔而对多个电弧电极板51a进行支撑。另外,在电弧电极板51a在切口51c的两侧形成有侧足部51a1,u字形的切口51c设置为朝向固定触点21及可动触点22的方向,可动接触件23在由该u字形的切口51c形成的空间进行转动。电弧电极板51a以使将支撑板51b贯通的前端的铆接部51a2扩展的方式塑性变形,由此保持于支撑板51b。在这里,可动件止动器51e以从支撑板51b拆下的状态示出。

固定接触件27如图5所示,由下述部分构成:下降电路27a,其从与外部配线连接的电源侧端子24延伸设置,向基座11的底面方向延伸至基座11为止;一方的第1电路27b及另一方的第1电路27c,它们从下降电路27a分支为2股,向可动接触件23方向延伸;连接部27d,其连接两个第1电路27b、27c;第2电路27e,其设置有固定触点21,从连接部27d向电源侧端子24方向延伸设置;以及电弧滚环27f,其在从第2电路27e的端部向基座11的底面方向延伸至基座11后,向电源侧端子24方向且基座11的底面方向延伸设置。

在这里,第2电路27e及电弧滚环27f设置于从下降电路27a分支为2股的一方的第1电路27b及另一方的第1电路27c之间的空间部27g。

两个第1电路27b、27c由下述部分构成:一方的第1电路平行部27b1及另一方的第1电路平行部27c1,它们从下降电路27a起在基座11上与基座11平行地延伸;一方的第1电路上升部27b2及另一方的第1电路上升部27c2,它们从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起向固定触点21的方向上升;以及一方的第1电路连接部27b3及另一方的第1电路连接部27c3,它们从两个第1电路上升部27b2、27c2延伸至连接部27d。

另外,电弧滚环27f与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的上表面相比设置于罩12侧。

芯部52如图6所示,具有:1组侧板部52a,它们在消弧装置51的两侧以覆盖支撑板51b的方式设置,由磁体构成;以及屏蔽部52b,其以将下降电路27a的固定触点21侧覆盖的方式设置于下降电路27a和电弧滚环27f之间,将由于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而在电弧滚环27f周边产生的磁场屏蔽。

另外,1组侧板部52a各自配置于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的上部,使由在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集中于侧板部52a,具有降低电弧滚环27f附近的磁场的作用。

绝缘部件53如图7所示,具有:侧部53a,其设置于消弧装置51中的1组支撑板51b的外侧,进行电弧电极板51a和芯部52之间的绝缘;一方的第1电路罩部53b及另一方的第1电路罩部53c,它们设置于侧部53a的基座11侧,以使两个第1电路27b、27c在电弧电极板51a侧不露出的方式进行覆盖;以及屏蔽部罩53d,其以使芯部52的屏蔽部52b在电弧电极板51a侧不露出的方式进行覆盖。此外,侧部53a还包含从支撑板51b凸出的电弧电极板51a的铆接部51a2,设置为将消弧装置51的侧面整体覆盖。

如以上说明所述,消弧单元50如图8所示,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及电弧滚环27f与下降电路27a的上端、连接部27d及固定触点21相比设置于基座11侧。由此,通过创建由下降电路27a、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及电弧滚环27f和两个第1电路上升部27b2、27c2包围的空间g,从而能够将消弧装置51的下端与下降电路27a的上端相比配置于基座11侧。

而且,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消弧装置51能够在创建出的空间g中设置电弧电极板51a,因此能够作为整体而增设电弧电极板51a的片数。

另外,电弧滚环27f的终端部27f1与固定触点21相比设置于基座11侧,电弧滚环27f和可动触点22间的分开距离构成为比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22间的分开距离大。

接下来,对电路断路器100的合闸和断路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将操作手柄31合闸,则公知的肘杆的开闭机构部30超过死点,由此横杆32开始旋转。横杆32旋转,由此可动接触件23转动,在可动接触件23设置的可动触点22与固定触点21接触,电路断路器100成为on状态。

接下来,对断路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用于对通过在固定接触件的第2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实现的电弧的驱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a)是电流从固定触点流过可动触点的情况,(b)是电流从可动触点流过固定触点的情况,图10是用于对通过消弧装置和芯部实现的电弧的驱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1是用于对在固定接触件的第2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朝向所涉及的电弧的驱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a)是电流从固定触点流过可动触点的情况,(b)是电流从可动触点流过固定触点的情况,图12是用于对屏蔽部的作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3是用于对芯部和消弧装置之间的间隙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4是用于对屏蔽部引起磁饱时的电弧驱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果过电流流过电路,则跳闸装置40按压脱扣条33,因此开闭机构部30被驱动,横杆32开始转动。通过横杆32的转动而使可动接触件23也转动,在可动接触件23设置的可动触点22从固定触点21分开。

接下来,对下述方法进行说明,即,在断路时可动接触件23的转动进行,在可动触点22相对于固定触点21成为最大的分开距离后,使在可动触点22和固定触点21间维持的电弧向分开距离更大的消弧空间移动。

首先,对第2电路27e、电弧滚环27f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电流在由箭头a1表示的从电源侧端子24至固定触点21的方向,即,从固定触点21流向可动触点22的情况下,流过第2电路27e的电流从可动接触件23的转动中心向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流动。由此,通过在第2电路27e中流动的电流而产生的第2电路27e中的罩12侧的磁通在图9(a)的纸面上成为朝上的箭头b1的方向。通过该磁通,电弧在电源侧端子24方向即箭头c的朝向受到电磁力。

反之,如图9(b)所示,电流在由箭头a2表示的从固定触点21至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即,从可动触点22流向固定触点21的情况下,流过第2电路27e的电流从电源侧端子24向可动接触件23的转动中心的方向流动。由此,由流过第2电路27e的电流产生的第2电路27e中的罩12侧的磁通,在图9(b)的纸面上成为朝下的箭头b2的方向。通过该磁通,电弧在电源侧端子24方向即箭头c的朝向受到电磁力。

另外,在电弧滚环27f上电弧行进的情况下也是同样地,电弧与电流的朝向无关地在电源侧端子24方向即箭头c的朝向受到电磁力,被驱动至电弧滚环27f的终端部27f1。

接下来,对通过消弧装置51和芯部52实现的电弧的驱动进行说明。

消弧装置51被称为去离子消弧装置,由处于u字形的切口51c的电弧产生的磁通如图10所示,可动接触件23的转动中心侧的磁通d1由于没有磁体而变得密集,电源侧端子24侧的磁通d2由于磁通穿过电弧电极板51a及芯部52的侧板部52a、52a,因此变得稀疏。由于该磁通的不均匀,电弧向由箭头e表示的电源侧端子24方向被驱动。

此时,与仅消弧装置51的情况相比,通过设置芯部52的1组侧板部52a,从而磁路截面积变大,因此能够增大磁通密度,将电弧向箭头e的方向驱动的力也变大。

并且,电弧在电弧滚环27f上向电源侧端子24方向被驱动,在接近下降电路27a时,由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会对电弧造成影响,因此,首先对没有屏蔽部52b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1(a)所示,在电流从固定触点21向可动触点22的方向流动的情况下,由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在图11(a)的纸面上成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产生将向电源侧端子24方向被驱动的电弧向由箭头f表示的固定触点21方向进行驱动的电磁力。

同样地,在电流从可动触点22向固定触点21的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也如图11(b)所示,由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在图11(b)的纸面上成为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产生将向电源侧端子24方向被驱动的电弧向由箭头f表示的固定触点21方向进行驱动的电磁力。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100中,在下降电路27a和电弧滚环27f之间以将下降电路27a的固定触点21侧覆盖的方式设置有屏蔽部52b,以使得通过由在下降电路27a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在电弧滚环27f上产生的磁通集中于屏蔽部52b。

因此,如图12所示,由在下降电路27a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基本都穿过屏蔽部52b。因此,基本不存在穿过电弧滚环27f之上的磁通,电弧被驱动至电弧滚环27f的终端部27f1。

接下来,对流过电路的过电流非常大的情况下的芯部52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流过电路断路器100的过电流非常大的情况下,认为有可能由于流过下降电路27a的过大电流而芯部52的屏蔽部52b发生磁饱和。因此,通过将消弧装置51和芯部52的间隙按照以下说明的方式构成,从而即使在屏蔽部52b发生磁饱和的情况下,也使得电弧仍被驱动至电弧滚环27f的终端部27f1。

如图13所示,消弧装置51和芯部52的侧板部52a之间的间隙构成为,电弧电极板51a的铆接部51a2和侧板部52a之间的间隔l1与电弧电极板51a的屏蔽部52b侧和芯部52的侧板部52a之间的间隔l2的关系成为l1<l2。即,侧板部52a和电弧电极板51a之间的间隔构成为,可动接触件23侧的间隔l1小于下降电路27a侧的间隔l2。通过该间隔l1<间隔l2的关系,使得降低经由铆接部51a2的路径的磁阻。

由此,如图14所示,在屏蔽部52b发生磁饱和的情况下,由下降电路27a产生的磁通不会集中于屏蔽部52b的附近,能够在电弧电极板51a的铆接部51a2侧也使磁通分散。通过使由下降电路27a产生的磁通分散,从而将电弧向固定触点21的方向驱动的电磁力也降低,因此由流过电弧滚环27f的电流将电弧向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驱动的电磁力占优,电弧被驱动至终端部27f1。

另外,在电弧向电源侧端子24侧移动后,穿过铆接部51a2侧的磁通产生将电弧向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驱动的电磁力,因此进一步促进电弧向终端部27f1的驱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固定接触件27,其具有从电源侧端子24向基座11的底面方向下降的下降电路27a、从下降电路27a向可动接触件23的方向延伸的第1电路27b、27c、从第1电路27b、27c向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延伸设置而设置有固定触点21的第2电路27e、从第2电路27e的端部向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且基座11的底面方向延伸设置的电弧滚环27f;可动接触件23,其转动的中心设置于基座11上,设置有通过转动而与固定触点21接触及分开的可动触点22;以及屏蔽部52b,其设置于下降电路27a和电弧滚环27f之间,将由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屏蔽,因此能够大量地配置电弧电极板51a且能够将电弧驱动至分开距离大的电弧滚环27f而切断,能够不依赖于两个触点21、22间的距离而将高电压的电路切断。

另外,具有:消弧装置51,其由在可动接触件23侧形成有u字形的切口部51c及在切口部51c的两侧形成侧足部51a1,切口部51c将两个触点21、22及固定接触件27包围的多个电弧电极板51a构成;以及侧板部52a,其由磁体构成,设置为在消弧装置51的两侧将消弧装置51的侧面覆盖,屏蔽部52b将在消弧装置51的两侧设置的2片侧板部52a连结,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及电弧滚环27f与下降电路27a的上端、连接部27d及固定触点21相比设置于基座11侧,因此能够将电弧电极板51a与下降电路27a的上端相比设置于基座11侧,能够增加电弧电极板51a的片数,因此能够提高断路性能。

另外,侧板部52a和电弧电极板51a之间的间隔构成为,可动接触件23侧的间隔l1小于下降电路侧的间隔l2,因此在屏蔽部52b发生磁饱和的情况下,不会使由下降电路27a产生的磁通集中于屏蔽部52b的附近,在电弧电极板51a的铆接部51a2侧也能够使磁通分散。由此,降低将电弧向固定触点21的方向驱动的电磁力,因此由流过电弧滚环27f的电流将电弧向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驱动的电磁力占优,能够向终端部27f1的方向驱动电弧。

具有将第1电路27b、27c和第2电路27e进行连接的连接部27d,第1电路27b、27c从下降电路27a至连接部27d为止在中央具有空间部27g而分割为两部分,第2电路27e及电弧滚环27f设置于第1电路27b、27c的空间部27g,因此由流过第2电路27e及电弧滚环27f的电流产生的磁场,能够产生向终端部27f1的方向驱动电弧的力。

第1电路27b、27c具有: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它们从下降电路27a起在基座11上与基座11平行地延伸;第1电路上升部27b2、27c2,它们从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起向固定触点21的方向上升;以及第1电路连接部27b3、27c3,它们从第1电路上升部27b2、27c2延伸至连接部27d,因此能够大量地配置电弧电极板51a且将电弧驱动至分开距离大的电弧滚环27f为止而切断,能够不依赖于两个触点21、22间的距离而将高电压的电路切断。

另外,电弧滚环27f与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的上表面相比设置于罩12侧,因此由从第2电路27e流向电弧滚环27f的电流产生的磁通能够产生将电弧向终端部27f1的方向驱动的力。

另外,芯部52的侧板部52a、52a配置于一方的第1电路平行部27b1、另一方的第1电路平行部27c1的上部,具有使由在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集中而屏蔽磁场的作用,因此能够防止由在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妨碍由从第2电路27e流向电弧滚环27f的电流产生的磁通所实现的电弧的驱动。

另外,屏蔽部52b设置于下降电路27a的电弧滚环27f侧,由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集中于屏蔽部52b而磁场被屏蔽,因此防止由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将断路时的电弧向固定触点21方向回弹驱动,能够提高断路性能。

另外,在电弧向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通过后,穿过铆接部51a2侧的磁通产生将电弧向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驱动的电磁力,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弧向电弧滚环27f的终端部27f1的方向的驱动。

实施方式2.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路断路器的整体的侧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路断路器的包含消弧装置、固定接触件的消弧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101如图15所示,将在实施方式1中设置的芯部52的侧板部52a废弃,仅设有屏蔽部52c。下面,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的电路断路器1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消弧单元50如图16所示,也能够在下降电路27a和电弧滚环27f之间,仅设置将由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屏蔽的屏蔽部52c。

实施方式1中的芯部52还具有侧板部52a,形状复杂,因此优选由板厚薄的铁板等磁性材料制作,但本实施方式的屏蔽部52c是形状为板状的长方体,因此如果使用饱和磁通密度大且截面积大的纯铁的厚板、电磁钢板等,则能够防止过大电流时的磁饱和,因此能够减轻不设置侧板部52a的影响。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固定接触件27,其具有从电源侧端子24向基座11的底面方向下降的下降电路27a、从下降电路27a向可动接触件23的方向延伸的第1电路27b、27c、从第1电路27b、27c向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延伸设置而设置有固定触点21的第2电路27e、从第2电路27e的端部向电源侧端子24的方向且基座11的底面方向延伸设置的电弧滚环27f;可动接触件23,其转动的中心设置于基座11上,设置有通过转动而相对于固定触点21接触及分开的可动触点22;以及屏蔽部52c,其设置于下降电路27a和电弧滚环27f之间,将由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屏蔽,因此能够大量地配置电弧电极板51a,且将电弧驱动至分开距离大的电弧滚环27f而切断,能够不依赖于两个触点21、22间的距离而将高电压的电路切断。

具有将第1电路27b、27c和第2电路27e进行连接的连接部27d,第1电路27b、27c从下降电路27a至连接部27d为止在中央具有空间部27g而分割为两部分,第2电路27e及电弧滚环27f设置于第1电路27b、27c的空间部27g,因此由在第2电路27e及电弧滚环27f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场,能够产生向终端部27f1的方向驱动电弧的力。

第1电路27b、27c具有: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它们从下降电路27a起在基座11上与基座11平行地延伸;第1电路上升部27b2、27c2,它们从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起向固定触点21的方向上升;以及第1电路连接部27b3、27c3,它们从第1电路上升部27b2、27c2延伸至连接部27d,因此能够大量地配置电弧电极板51a,且将电弧驱动至分开距离大的电弧滚环27f为止而切断,能够不依赖于两个触点21、22间的距离而将高电压的电路切断。

另外,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及电弧滚环27f与下降电路27a的上端、连接部27d及固定触点21相比设置于基座11侧,因此能够将电弧电极板51a与下降电路27a的上端相比设置于基座11侧,能够增加电弧电极板51a的片数,因此能够提高断路性能。

另外,电弧滚环27f与两个第1电路平行部27b1、27c1的上表面相比设置于罩12侧,因此能够将从第2电路27e流向电弧滚环27f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有效地用于电弧的驱动。

另外,屏蔽部52c设置于下降电路27a的电弧滚环27f侧,由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集中于屏蔽部52c而磁场被屏蔽,因此防止由流过下降电路27a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将断路时的电弧向固定触点21方向回弹驱动,能够提高断路性能。

标号的说明

10框体,11基座,12罩,

21固定触点,22可动触点,23可动接触件,

24电源侧端子,25负载侧端子,26可动接触件保持架,

27固定接触件,27a下降电路,27b、27c第1电路,

27d连接部,27e第2电路,27f电弧滚环,

30开闭机构部,31操作手柄,32横杆,

33脱扣条,40跳闸装置,

50消弧单元,51消弧装置,

52芯部,52a侧板部,52b屏蔽部,53绝缘部件,

100电路断路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