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管式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2511发布日期:2019-07-19 23:0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管式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业控制领域用的接触器产品,特别是一种螺管式接触器。



背景技术:

随着接触器使用领域的拓展,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运用,对接触器的触点负载越来越大,特别是螺管式接触器,因其负载体积比大,质量轻,使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负载类型的多样化,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也越发严格。由于使用过程中,产品切换的都是大额负载,负载切换过程中电弧对接触部分造成烧蚀,金属飞溅严重,由于烧蚀和飞溅的存在,大大降低了产品绝缘性能,造成产品短路失效,降低产品上的使用寿命。加之产品体积较小,接触部分的物理空间受限,更加凸显了承受大负载的接触器结构设计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管式接触器。本发明在不增大接触器体积的前提下,能够使接触器承大额负载,且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强和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螺管式接触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电磁组件,外壳上部设有接线组件,电磁组件的中轴线上设有能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传动杆;所述的接线组件包括接线柱,接线柱与接触墩连接,接触墩内部设有接触腔,接触腔底部设有静触点;所述的传动杆上端连接有圆盘触点,圆盘触点处于接触腔内,传动杆下端连接有压簧,传动杆上还套有能下压/释放压簧的衔铁,衔铁处于电磁组件的包围内。

前述的螺管式接触器中,所述的静触点为环形结构触点。

前述的螺管式接触器中,所述的外壳与接触墩间还设有限位环。

前述的螺管式接触器中,所述的限位环为绝缘限位环。

前述的螺管式接触器中,所述的限位环为聚四氟乙烯绝缘限位环。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接触墩内部设有接触腔,接触腔底部设有静触点,在接触腔内部设置圆盘触点作为动触点;且圆盘触点与传动杆上端连接,传动杆下端连接有压簧,传动杆上套有能下压/释放压簧的衔铁,衔铁处于电磁组件的包围内;圆盘触点在未工作时悬浮于接触腔内,与静触点构成桥式结构,该结构能有效实现断弧,保证寿命次数(延长使用寿命),使产品性能更稳定,可靠性更强;同时由于圆盘触点及静触点均处于接触墩的接触腔,因而动、静触点的结构不占用产品额外的空间(该结构与接触墩共用同一空间),有效缩小了接触器的体积,空腔结构的接触墩也能够降低产品重量。

本发明在接触墩内部设置接触腔,动、静触点在接触腔内进行工作,工作产生的热量由接触腔的内壁散发,接触腔内壁的表面积较大,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本发明的接触腔结构,能够将接线组件总的散热面积增大至8048mm2,远远大于国内同类型产品。且本发明接触墩的载流密度可达2.96a/mm2,远低于现有产品的设计标准值≤a/mm2,载流密度的冗余设计很大,这样从发热和散热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优化,产品的触点温升控制在合理范围,既能降低产品使用时的发热问题,又能提高产品的负载寿命。

本发明的传动杆上端连接有圆盘触点,圆盘触点未工作时悬浮于接触腔内,传动杆下端连接有压簧,传动杆上还套有能下压/释放压簧的衔铁,衔铁处于电磁组件的包围内;该结构,未对圆盘触点(动触点)沿传动杆轴向旋转的自由度进行限位,实际使用过程中,圆盘触点会沿传动杆轴向旋转,因而动、静触点的接触位置是变化的;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避免因动、静触点的接触位置长期固定而出现烧蚀和金属飞溅的情况,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避免金属飞溅造成产品短路失效,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绝缘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静触点为环形结构触点;通过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大动、静触点的接触面积,增强接触稳定性及负载承受能力。

本发明的触点负载能达到320a,28va.c.,因其负载大、体积小、重量轻,能够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对重量要求较高的使用环境。

本发明在外壳与接触墩间设置限位环,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限位,且将限位环设置为绝缘限位环,能够起到很好地解决外壳(接地端)与负载端(接线组件)的绝缘问题。同时,本发明将限位环设置为聚四氟乙烯绝缘限位环,能够扩大产品的温度适应范围,提高产品的强度、韧性及绝缘性能,使产品能有效适应各种严酷环境,解决负载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问题,使限位环起到了很好地限位和绝缘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不增大接触器体积的前提下,能够使接触器承大额负载,且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强和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接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外壳,2-电磁组件,3-接线组件,31-接线柱,32-接触墩,33-接触腔,34-静触点,4-传动杆,5-圆盘触点,6-压簧,7-衔铁,8-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一种螺管式接触器,构成如图1和2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有电磁组件2,外壳1上部设有接线组件3,电磁组件2的中轴线上设有能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传动杆4;所述的接线组件3包括接线柱31,接线柱31与接触墩32连接,接触墩32内部设有接触腔33,接触腔33底部设有静触点34;所述的传动杆4上端连接有圆盘触点5,圆盘触点5处于接触腔33内,传动杆4下端连接有压簧6,传动杆4上还套有能下压/释放压簧6的衔铁7,衔铁7处于电磁组件2的包围内。电磁组件2可为电磁线圈。

原理:电磁组件2通电状态下产生磁力,该磁力驱动衔铁7沿传动杆4中轴线旋转并下移;传动杆4随之旋转,并下移压缩弹簧压簧6;此时圆盘触点5也在传动杆4的带动下旋转并下移与静触点34紧密接触。

电磁组件2断电,磁力消失,圆盘触点5在压簧6的作用下与静触点34分离断开。

前述的静触点34为环形结构触点。

前述的外壳1与接触墩32间还设有限位环8。

前述的限位环8为绝缘限位环。

前述的限位环8为聚四氟乙烯绝缘限位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管式接触器。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有电磁组件(2),外壳(1)上部设有接线组件(3),电磁组件(2)中轴线上设有能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传动杆(4);接线组件(3)包括接线柱(31),接线柱(31)与接触墩(32)连接,接触墩(32)内部设有接触腔(33),接触腔(33)底部设有静触点(34);传动杆(4)上端连接有圆盘触点(5),圆盘触点(5)处于接触腔(33)内,传动杆(4)下端连接有压簧(6),传动杆(4)上还套有能下压/释放压簧(6)的衔铁(7),衔铁(7)处于电磁组件(2)的包围内。本发明在不增大接触器体积的前提下,能够使接触器承大额负载,且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强和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何云山;姚茂吉;郑绍信;李文明;周敬;王江勇;邵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九一厂)
技术研发日:2019.04.16
技术公布日:2019.07.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