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2503发布日期:2019-07-19 23:0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它可以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变压器的顶部分布有多个接线端子,在端子熔断时,便会出现断相的情况;此时变压器内置的检测装置便会自动断电,实现自保护。

接线端子的熔断很大原因便是连接处的电阻过大导致发热量大,而目前的端子其接线方向都是统一的,这便使得电缆需要弯折来满足接线位的需要,电缆的弯折会增大发热量,也容易导致电缆损坏。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简便、减少弯折的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一种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主体,所述变压器主体的表面安装有接线端子,且所述接线端子的顶端为接线柱;导电机构,所述导电机构包括导电环和导电柱,且所述导电环转动套接于所述接线柱的外壁;所述导电环的侧壁垂直设有所述导电柱;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一防护罩、固定环和第二防护罩,且所述第一防护罩设于所述接线柱的外部;所述固定环设于所述接线端子的顶面,且所述第一防护罩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罩的侧壁安装有所述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二防护罩设于所述导电柱的外部,且所述第二防护罩与所述导电柱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罩的端部开有第一穿线孔,且所述第二防护罩的底面开有第二穿线孔;第一固线机构,所述第一固线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外部;第二固线机构,所述第二固线机构设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固线机构、所述第二固线机构均用以固定线缆;接线机构,所述接线机构安装于所述导电柱的内部外端处,且所述接线机构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固线机构和/ 或所述第二固线机构内的线缆;所述接线机构与所述导电机构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线机构包括第一密封塞和第一限位环,且所述第一密封塞嵌入于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环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护罩的端部外壁,且所述第一限位环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外部;所述线缆贯穿于所述第一限位环,且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线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线机构包括第二密封塞和第二限位环,且所述第二密封塞嵌入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内部;所述第二限位环垂直设于所述第二防护罩的底面,且所述第二限位环设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外部;所述线缆贯穿于所述第二限位环,且所述第二限位环与所述线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线机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一导电杆、固定管、弹簧、第一接线盒、第二导电杆、第三导电杆以及第二接线盒;所述第一接线盒设于所述导电柱的内壁,且所述第一接线盒与所述第二穿线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线盒的顶面设有所述固定管,且所述固定管滑动贯穿有第一导电杆;所述第一导电杆的底端伸入于所述第一接线盒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导电杆的底端设有第三压板;所述第一导电杆的外壁设有第二压板,且所述第二压板滑动设于所述固定管的内部;所述第二压板的底面固定有所述弹簧;所述第一导电杆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导电杆的侧壁设有所述第二导电杆,且所述第二导电杆的端部底面垂直设有第三导电杆;所述导电柱的内部端部设有所述第二接线盒,且所述第二接线盒与所述第一穿线孔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杆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电柱,且所述第二导电杆与所述第一导电杆相互垂直分布;所述第二导电杆与所述第三导电杆呈L型分布。

优选的,所述导电柱的顶面开有与所述第一压板相对的通孔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罩开有与所述第一压板相对的螺孔结构,且螺孔结构内连接有通电螺钉;所述通电螺钉螺纹贯穿于螺纹结构和通孔结构,且所述通电螺钉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压板的表面贴合,用以向下挤压所述第一压板通电。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二防护罩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且所述第二防护罩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线提供的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可转动防护机构带动导电机构沿着接线柱转动,从而改变穿线孔的接线方向,使得接线端子能够实现全方位接线,操作人员可从位于端部的第一穿线孔穿入或者从位于底面的第二穿线孔穿入,从而极大的减少了线缆的弯折程度,进而降低接线处的发热量,减少端子熔断情况的发生概率;可旋入通电螺钉,使得第三压板和第三导电杆同步向下运动,实现一步操作即可完成不同穿线孔处线缆的电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柱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变压器主体,2、接线端子,21、接线柱,3、防护机构,31、第一防护罩,32、固定环,33、第二防护罩,331、第一穿线孔,332、第二穿线孔,4、导电机构,41、导电环,42、导电柱,5、第一固线机构, 51、第一密封塞,52、第一限位环,6、第二固线机构,61、第二密封塞,62、第二限位环,7、接线机构,71、第一压板,72、第一导电杆,721、第二压板,722、第三压板,73、固定管,74、弹簧,75、第一接线盒,76、第二导电杆,77、第三导电杆,78、第二接线盒,8、通电螺钉,9、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其中,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柱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机构结构示意图。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主体1、接线端子2、防护机构3、导电机构4、第一固线机构5、第二固线机构6、接线机构7以及通电螺钉8;所述接线端子2的顶端设有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 3用以保护接线柱21和导电机构4,所述导电机构4电性连接接线机构7,所述导电机构4的端部和底面分别设有第一固线机构5和第二固线机构6,所述第一固线机构5、所述第二固线机构6用以对线缆9进行固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变压器主体1,所述变压器主体1的表面安装有接线端子2,且所述接线端子2的顶端为接线柱21;导电机构4,所述导电机构4包括导电环41和导电柱42,且所述导电环41转动套接于所述接线柱21的外壁;所述导电环41的侧壁垂直设有所述导电柱42;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使得导电柱42带动导电环41绕着接线柱21转动,从而便于改变接线方位,避免线缆9折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第一防护罩31、固定环32和第二防护罩33,且所述第一防护罩31设于所述接线柱21的外部;所述固定环32设于所述接线端子2的顶面,且所述第一防护罩31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环32;所述第一固定罩31的侧壁安装有所述第二防护罩33;所述第二防护罩33设于所述导电柱42的外部,且所述第二防护罩33与所述导电柱4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罩33的端部开有第一穿线孔331,且所述第二防护罩33的底面开有第二穿线孔332;所述第一防护罩31、所述第二防护罩33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且所述第二防护罩 3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柱42;防护机构3能够与导电机构4同步转动,操作人员在转动防护机构3时,便可带动导电机构4跟随转动,防护机构3 能够对导电机构4和接线柱21进行保护,第一防护罩31与第二防护罩33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可使得在安装时更为简便,先套接第一防护罩31、再套上第二防护罩33,然后将第一防护罩31与第二防护罩33连接为一体;通过两个穿线孔能够便于安装人员根据现场环境而选择需要的穿线孔,可从侧面穿入也可从底面穿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固线机构5,所述第一固线机构5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331的外部;所述第一固线机构5包括第一密封塞51和第一限位环52,且所述第一密封塞51嵌入于所述第一穿线孔331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环52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护罩33的端部外壁,且所述第一限位环52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331的外部;所述线缆9贯穿于所述第一限位环52,且所述第一限位环52与所述线缆9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塞51 可在未接线前对第一穿线孔331进行封堵保护,第一限位环52能够通过螺钉的方式或粘合的方式来对线缆9连接处进行固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固线机构6,所述第二固线机构6设于所述第二穿线孔332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固线机构5、所述第二固线机构6均用以固定线缆;所述第二固线机构6包括第二密封塞61和第二限位环62,且所述第二密封塞61嵌入于所述第二穿线孔332的内部;所述第二限位环62垂直设于所述第二防护罩33的底面,且所述第二限位环62设于所述第二穿线孔332的外部;所述线缆9贯穿于所述第二限位环62,且所述第二限位环62与所述线缆9固定连接;第二密封塞61可在未接线前对第二穿线孔332进行封堵保护,第二限位环62能够通过螺钉的方式或粘合的方式来对线缆9连接处进行固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4所示,接线机构7,所述接线机构7安装于所述导电柱42的内部外端处,且所述接线机构7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固线机构5和/或所述第二固线机构6内的线缆9;所述接线机构7与所述导电机构 4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机构7包括第一压板71、第一导电杆72、固定管73、弹簧74、第一接线盒75、第二导电杆76、第三导电杆77以及第二接线盒78;所述第一接线盒75设于所述导电柱42的内壁,且所述第一接线盒75与所述第二穿线孔33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线盒75的顶面设有所述固定管73,且所述固定管73滑动贯穿有第一导电杆72;所述第一导电杆72的底端伸入于所述第一接线盒75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导电杆72的底端设有第三压板722;所述第一导电杆72的外壁设有第二压板721,且所述第二压板721滑动设于所述固定管73的内部;所述第二压板721的底面固定有所述弹簧74;所述第一导电杆72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一压板71;所述第一导电杆72的侧壁设有所述第二导电杆76,且所述第二导电杆76的端部底面垂直设有第三导电杆77;所述导电柱42的内部端部设有所述第二接线盒78,且所述第二接线盒78与所述第一穿线孔33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电杆7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电柱 42,且所述第二导电杆76与所述第一导电杆72相互垂直分布;所述第二导电杆76与所述第三导电杆77呈L型分布;在旋入通电螺钉8时,能够下压第一压板71,使得第一压板71能够带动第一导电杆72、第二导电杆76以及第三导电杆77同步向下运动,第二压板721压缩弹簧74,从而使得第三压板 722、第三导电杆77向下运动,第三压板722、第三导电杆77均能够与线缆 9内金属丝接触,实现通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电柱42的顶面开有与所述第一压板71相对的通孔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罩33开有与所述第一压板71相对的螺孔结构,且螺孔结构内连接有通电螺钉8;所述通电螺钉8螺纹贯穿于螺纹结构和通孔结构,且所述通电螺钉8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压板71的表面贴合,用以向下挤压所述第一压板71通电;通过旋动通电螺钉8便可实现对于两个接线盒的通电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先将第一防护罩31与固定环32固定在接线柱21的外部,并使得固定环32 同心置于所述接线柱21的外部,然后将第二防护罩33套在导电柱42的外部,通过螺钉将第二防护罩33与导电柱42固定在一起;在接线时,先根据线缆9的位置转动第二防护罩33进而带动导电柱42、导电环41跟随转动,导电环41绕着接线柱21转动,使得第二防护罩33转至与电线头相对的角度,然后通过螺钉将第一防护罩31与固定环32固定在一起,对防护罩进行锁紧;初始状态,第三压板722置于第一接线盒75的内部顶端,第三导电杆77置于第二接线盒78 的顶部;

示例性的:线缆9由第一穿线孔331进入;操作人员拧下螺纹连接的第一密封塞51,将线缆9穿入第一穿线孔331,并使得端部的线头进入到第二接线盒78内,然后将多个螺钉呈环形穿过第一限位环52对其内部的线缆9进行固定,并在线缆9与第一限位环52的缝隙处填充密封防水胶;在固定完毕后,将通电螺钉8拧入到接线机构7顶部的螺纹孔,在拧入过程中,通电螺钉8会下压第一压板71,并使得第一导电杆72沿着固定管73向下滑动,第二压板721压缩弹簧74,第三压板722以及第三导电杆77也会同步向下运动,第三导电杆77进入到第二接线盒78内并与其内部的线头挤压电性连接;使得线缆9电路的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的:线缆9由第二穿线孔332进入;操作人员拧下螺纹连接的第二密封塞61,将线缆9穿入第二穿线孔332,并使得端部的线头进入到第一接线盒75内,然后将多个螺钉呈环形穿过第二限位环62对其内部的线缆9进行固定,并在线缆9与第二限位环62的缝隙处填充密封防水胶;在固定完毕后,将通电螺钉8拧入到接线机构7顶部的螺纹孔,在拧入过程中,通电螺钉8会下压第一压板71,并使得第一导电杆72沿着固定管73向下滑动,第二压板721压缩弹簧74,第三压板722以及第三导电杆77也会同步向下运动,第三压板722在第一接线盒75内向下运动并与其内部的线头挤压电性连接;使得线缆9电路的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相自保护型变压器,可转动防护机构3带动导电机构4沿着接线柱21转动,从而改变穿线孔的接线方向,使得接线端子2能够实现全方位接线,操作人员可从位于端部的第一穿线孔331穿入或者从位于底面的第二穿线孔332穿入,从而极大的减少了线缆9的弯折程度,进而降低接线处的发热量,减少端子熔断情况的发生概率;可旋入通电螺钉8,使得第三压板722和第三导电杆77同步向下运动,实现一步操作即可完成不同穿线孔处线缆9的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