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极同平面柔性电池、制备及使用方法、复合柔性电池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19073发布日期:2019-08-24 09:39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正负极同平面柔性电池、制备及使用方法、复合柔性电池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负极同平面柔性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复合柔性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柔性电池印刷的正极与负极均不在同一平面,印刷工艺比较复杂,生产效率较低,应用环境比较单一。

正、负极不在同一平面,采用层状设置,因此,此种结构的柔性电池存在厚度较厚,柔性度较差,一般曲率半径为2~5cm,限制了柔性电池的使用场合和产品衍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负极同平面柔性电池、制备及使用方法、复合柔性电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电池,包括:

基材,所述基材上设置有一对正、负集电极;

所述正、负集电极的正、负极位于近似同一平面,且上端覆盖有连接层;

所述连接层适于导通离子流并绝缘电子流。

进一步,所述正、负集电极之间设置有正负间隙;

所述正负间隙的宽度为1mm~9mm。

进一步,所述基材的厚度为20μm~300μm;

所述正、负集电极的厚度为10μm~200μm;

所述正极的厚度为10μm~300μm,所述负极的厚度为10μm~500μm;以及连接层的厚度为20μm~400μm;并且

所述连接层的上端面设置有封装层。

进一步,所述正、负集电极适于采用碳浆印刷或涂布在基材上。

进一步,所述正、负电极的面积比为0.5~30。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柔性电池,包括:

基材,位于基材上的至少两个适于采用并联或串联方式相连的电池单元;其中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一对正、负集电极;

所述正、负集电极位于同一平面;

在位于所述正、负集电极的正、负极上端覆盖有连接层;

所述连接层适于导通离子流并绝缘电子流。

进一步,各电池单元并联时,各电池单元中的正极、负极分别相连以形成正、负公共端,即作为复合柔性电池的正、负极;或

各电池单元串联时,各电池单元中的正极与负极依次相连,且首尾形成正、负公共端,以作为复合柔性电池的正、负极。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基材上印刷或涂布一对正、负集电极,且正、负集电极之间留有正负隔离间隙;

将正、负极印刷于相应集电极之上;

将连接层覆盖于正、负极之上;

在连接层上滴入电解液后,进行封装。

进一步,所述基材的厚度为20μm~300μm;

所述正、负集电极适于采用碳浆印刷或涂布在基材上,且正、负集电极的厚度为10μm~200μm;

正、负极近似同一平面,即

所述正极的厚度为10μm~300μm,所述负极的厚度为10μm~500μm;以及连接层的厚度为20μm~400μm。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电池的使用方法,即

所述柔性电池贴附于皮肤表面,并通过微电流将导电精华液渗透至皮肤底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柔性电池有效的降低了电池厚度,提高了柔性,并且在制备时,可以通过印刷或者涂布工艺实现,提高了制备效率,降低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柔性电池的结构示图;

图2是本发明的柔性电池的各层结构示图。

图中:

基材1;

集电极层2、正集电极201、负集电极202、正负间隙203;

正极301、负极302;

连接层4;

胶层5;

封装层6。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柔性电池的结构示图;

图2是本发明的柔性电池的各层结构示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柔性电池,包括:基材1,所述基材1上设置有一对正、负集电极形成集电极层2;所述正、负集电极的正、负极位于近似同一平面,且上端覆盖有连接层4;所述连接层4适于导通离子流并绝缘电子流。

本柔性电池中正、负集电极对应的正、负极位于近似同一平面,降低了柔性电池的厚度,使其更薄,并且柔性度也很高,曲率半径可以达到0.5~2cm。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池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几何图。正极301的主要材质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二氧化锰、氧化银一种或几种能接收电子的化合物;负极302的主要材质可以但不限于采用锌粉、铜粉等可以释放电子的还原物。在其他实施例中,能够满足正、负极正常工作的材料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中,为了防止电池内部短路,所述正、负集电极之间设置有正负间隙203,该正负间隙203的宽度可根据电池设计进行调整,所述正负间隙203的宽度为1mm~9mm,优选为3mm、6mm。

作为本柔性电池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各层的厚度参数如下:

所述基材1的厚度为50μm~300μm,优选为100μm、200μm;所述正、负集电极的厚度为10μm~200μm,优选为50μm、150μm;所述正极的厚度为10μm~300μm,优选为50μm、150μm、260μm,所述负极的厚度为10μm~500μm,优选为50μm、150μm、260μm、350μm、450μm;以及连接层的厚度为20μm~400μm,优选为50μm、150μm、260μm、350μm;并且所述连接层的上端面设置有封装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负集电极适于采用碳浆印刷或涂布在基材1上,所述浆料例如但不限于采用碳浆,如石墨烯、碳黑、石墨等碳材料。

基材1的浆料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碳基材料。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负电极的面积比为0.5~30,其中负电极的面积为不小于2m2,如4m2、18m2、25m2等。

所述连接层例如但不限于采用隔膜纸或滤纸等纤维材料,可以通过加入合适量的电解液,使其具备能导通离子且绝缘电子流的能力。

所述正、负电极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半圆形、三角形、方形等规则或者其他不规则结构。

所述连接层4上通过胶层5连接封装层6,所述封装层6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绝缘胶封装,也可以采用塑料薄膜如pet、pv和pe的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池的电压可以但不限于分为1.5v或3v两种,电池区域面积和形状都可改变。本柔性电池的电容量可以但不限于为0.1mah至10mah。

在柔性电池的电容量相对于层状电池有所降低,但是提高了柔性度,能够满足传统层状电池无法使用的场景,例如可以用于化妆、医学领域,可以更加亲肤。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基础上,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复合柔性电池,包括:基材1,位于基材1上的至少两个适于采用并联或串联方式相连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一对正、负集电极;所述正、负集电极位于同一平面;在位于所述正、负集电极的正、负极上端覆盖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适于导通离子流并绝缘电子流。

本实施例中,电池单元的描述与实施例1中柔性电池的原理相似,不同之处可以共用同一基材1。

对于复合柔性电池,电池单元并联或串联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各电池单元并联时,各电池单元中的正极、负极分别相连以形成正、负公共端,即作为复合柔性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并联可以提高复合柔性电池的输出电流。

各电池单元串联时,各电池单元中的正极301与负极302依次相连,且首尾形成正、负公共端,以作为复合柔性电池的正、负极,通过串联可以提高如何柔性电池的输出电压。

各电池单元连接可以采用电子导电材料。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基础上,本实施例一种柔性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基材1上印刷或涂布一对正、负集电极,且正、负集电极之间留有正负间隙203;将正、负极印刷于相应集电极之上;将连接层覆盖于正、负极之上;在连接层上滴入适量的电解液后,用绝缘胶封装好形成一个完整的柔性电池。

柔性电池通过外露的正极与负极实现对电路的连接,所述外露的正极与负极通过正、负集电极引出。

所述基材1的厚度为20μm~300μm;所述正、负集电极适于采用碳浆印刷或涂布在基材1上,且正、负集电极的厚度为10μm~200μm;正、负极近似同一平面,即所述正极的厚度为10μm~300μm,所述负极的厚度为10μm~500μm;以及连接层的厚度为20μm~400μm。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基材1,正、负集电极,正、负极,连接层的具体材质可以参见实施例1的相关描述。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池的使用方法,所述柔性电池贴附于皮肤表面,并通过柔性电池产生的微电流将导电精华液渗透至皮肤底层。

因此,本柔性电池可以但不限于广泛用于药贴膜、面贴膜等护肤产品中。

综上所述,本柔性电池有效的降低了电池厚度,提高了柔性,并且在制备时,可以通过印刷或者涂布工艺实现,提高了制备效率,降低制备成本;还可以通过印刷的面积大小控制材料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