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3373发布日期:2019-07-17 05:16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属于光纤合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合束器是在熔融拉锥光纤束(Taper Fused Fiber Bundle,TFB)的基础上制备的光纤器件。它是将一束光纤剥去涂覆层,然后以一定方式排列在一起,在高温中加热使之熔化,同时向相反方向拉伸光纤束,光纤加热区域熔融成为熔锥光纤束。根据使用功能分类,光纤合束器可以分为两大类:功率合束器和泵浦合束器。功率合束器就是将多路单模激光合束到一根光纤中输出,用来提高激光的输出功率(也称单模-多模光纤合束器)。泵浦合束器主要是将多路泵浦光合束到一根光纤中输出,主要用来提高泵浦功率(也称多模-多模光纤合束器)。

泵浦合束器的内部结构一般为全光纤结构,光纤之间一般采用直接溶接的方式结合,端面直接溶融耦合与侧面溶接亲合所形成的这类结构就可称作泵浦合束器。泵浦合束器的集成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可承受功率和亲合效率也比较高。随着光纤激光器的全光纤化发展,泵浦合束器已作为泵浦耦合的最主要手段应用于各类光纤激光器中。

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因其信号光模式不变化,耦合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纤激光领域。

现有技术中,侧面泵浦合束器制作方面一直依赖于设备技术人员手工操作,合束器拉制热源依赖于氢氧焰,因此,人为影响与环境影响较高,光纤合束的质量和效率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主要通过基于现有技术中手工操作需要多次调整的技术方案,针对其不灵活和操作环境影响较大的缺陷,通过在对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的夹持机构上进行优化设计,使光纤在放置后能够在夹具之间进行定位和拉伸两种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包括:丝杆和两个夹具;两个所述夹具均安装在所述丝杆上,且相互对应;

所述夹具呈圆盘形,所述夹具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信号光纤的卡槽,该卡槽的底部位于所述圆盘形的圆心位置;

所述夹具的侧面还开设有六个相互平行的安装槽,所述六个安装槽的连线呈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圆心位置相同。

如上所述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其中,两个所述夹具分别为左侧夹具和右侧夹具;所述左侧夹具具有固定底座,所述左侧夹具通过所述固定底座安装在所述丝杆上;

所述右侧夹具包括夹具盘和安装在所述丝杆上的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蜗杆,所述夹具盘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螺纹;所述夹具盘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滑动底座上,且所述夹具盘的螺纹与所述蜗杆相啮合。

如上所述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其中,所述光纤合束器还包括:位于所述两个夹具之间的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具有滑套,所述放电电极通过所述滑套套设在所述丝杆上。

如上所述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其中,所述光纤合束器还包括:超声测距传感器;该超声测距传感器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夹具上的声波发送器和声波接收器;所述声波发送器和声波接收器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如上所述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其中,所述丝杆相对所述固定底座转动,以使所述滑动底座相对所述固定底座的距离变化。

如上所述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其中,所述光纤合束器还包括:导轨;两个所述夹具均可沿所述导轨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由于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夹具中心处的卡槽固定信号光纤,通过安装槽固定外侧六根光纤,六根光纤采用正六边形排序;两个夹具均安装在丝杆上,通过调节丝杆实现夹具之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实现光纤合束的简单操作,能够实现效率与成本的最佳优化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的优点在于:

1、通过丝杆调节夹具间的距离,调节精度高、拉力平稳;

2、夹具的结构有利于可将信号光纤和外侧光纤同时进行拉伸;

3、夹具能够使外侧光纤呈正六边形分布,有利于后续进行光纤合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的左侧夹具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的右侧夹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的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包括:丝杆2和两个夹具;两个夹具均安装在所述丝杆2上,且相互对应;如图2和图3,两个夹具均通过其上设置的安装孔20安装在丝杆2上。

如图2和图3,所述夹具呈圆盘形,所述夹具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信号光纤的卡槽10,该卡槽10的底部位于所述圆盘形的圆心位置;从而保证在安装固定信号光纤之后,信号光纤位于多个外侧光纤的中心位置。

所述夹具的侧面还开设有六个相互平行的安装槽19,所述六个安装槽19的连线呈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圆心位置相同。

一般情况下,本实施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还包括:位于所述两个夹具之间的放电电极4;放电电极4具有滑套40,放电电极4通过滑套40套设在丝杆2上。

通常情况下,本实施例还包括:导轨3;两个所述夹具均可沿所述导轨3滑动。导轨3的设置保证了夹具滑动的平稳性,也能使整体的结构和系统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夹具为一对,左右各一支安装在丝杆上,外侧六根光纤采用正六边形排序,夹具侧面的安装槽匹配光纤涂覆层尺寸,夹具的中心处的卡槽用于放置信号光纤。待装好所有光纤后用两个C型套筒套紧夹具,一同放置于特种光纤综合处理工作站进行光纤预拉。

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由于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夹具中心处的卡槽固定信号光纤,通过安装槽固定外侧六根光纤,六根光纤采用正六边形排序;两个夹具均安装在丝杆上,通过调节丝杆实现夹具之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实现光纤合束的简单操作,能够实现效率与成本的最佳优化组合。

本实施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如图2,两个所述夹具分别为左侧夹具11和右侧夹具12;左侧夹具11具有固定底座13,左侧夹具11通过所述固定底座13安装在所述丝杆2上。

如图3所示,右侧夹具12包括:夹具盘,以及安装在丝杆2上的滑动底座14;滑动底座14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蜗杆15,夹具盘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和蜗杆15相啮合的螺纹120;夹具盘可转动的安装在滑动底座14上,且夹具盘的螺纹120与蜗杆15相啮合。具体的,滑动底座14上还设置有转动架16,夹具盘的中心处安装在转动架16上,并且可以相对转动架在竖直平面上转动。

优选的,其中,所述丝杆2相对所述固定底座13转动,以使所述滑动底座14相对所述固定底座13的距离变化。一般情况下,丝杆2与固定底座13之间采用转动轴承连接,滑动底座14与丝杆2之间为螺纹连接。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旋转丝杆即可改变两个夹具之间的距离,更加方便和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可以在类真空环境中工作,也可以采用放电电极为热源,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环境影响。光纤预拉至一定预设尺寸后,从C型套筒口处放入信号光纤,并分别夹紧。左侧夹具固定,右侧夹具旋转一定角度,使六根光纤均匀贴合在信号光纤上。然后采用电极放电方式进行加热,做微小距离拉伸。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由于夹具平台的存在,使泵浦光纤的合束变的更加的简单,不被外界环境因素和人为操作精度影响。

本实施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还包括:超声测距传感器;该超声测距传感器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夹具上的声波发送器51和声波接收器52;所述声波发送器51和声波接收器52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即,声波发送器51和声波接收器52安装高度和安装位置相同,从而满足实时对两个夹具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行测量,满足了拉伸时的精度控制需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的优点在于:

1、通过丝杆调节夹具间的距离,调节精度高、拉力平稳;

2、夹具的结构有利于可将信号光纤和外侧光纤同时进行拉伸;

3、夹具能够使外侧光纤呈正六边形分布,有利于后续进行光纤合束;

4、采用放电电极加热,效果更好;

5、采用超声测距传感器实时测量两个夹具之间的距离,更加便于拉伸时的操作;

6、采用蜗杆和螺纹的啮合传动实现夹具的扭曲和转动,能够实现拉伸和合束两种作业的要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建造或改造成本合理,结构设计紧凑,能充分的挖掘现有各项设备和技术的潜力,运行效率高且使用稳定,侧面泵浦光纤合束器作业后后续的作业流程更加简便。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一些变形加必需的通用技术叠加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简化上位一些重要技术特征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为夹具的合理结构与丝杠的配合,并且包含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改进结构和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