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贴装型磁性元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9323发布日期:2019-09-13 22:5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面贴装型磁性元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贴装型磁性元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组装式功率电感,在进行组装时,需要将线圈绕组预成型为一个特定的形状,如图1所示,待线圈绕组10装入磁芯11后,得到半成品12,此时需要对半成品12进行一个压端子的工序来使线圈绕组10成型为最终的形状13,而后再装上磁芯14,得到最终的产品15。图1中,虚线箭头代表装配以及装配方向,实现箭头代表工艺流程走向。这样的组装方式,压端子的工序需要占用产品制作时间和工艺步骤,势必会降低组装效率以及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需进行压端子工序的组装式磁性器件,组装时可以直接将线圈绕组成型为最终产品形态时的形状,待装入磁芯后无需再进行端子整形,节省了工艺步骤和成本,大大缩短了产品制作周期。

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表面贴装型磁性元器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以及线圈绕组;所述第一磁芯上具有线圈容置槽;所述线圈绕组在组装前具有与所述线圈容置槽相一致的弯折形状,所述线圈绕组以侧边入槽的方式嵌入到所述线圈容置槽中,嵌入后所述线圈绕组裸露在外的侧边与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面齐平,形成中间接触面;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中间接触面通过胶水粘接,以在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中间接触面之间形成气隙,得到气隙垂直于贴装面的磁性元器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绕组的两端部裸露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两端;所述线圈绕组的两底部裸露于所述第一磁芯的底部,作为贴装电极。

本实用新型前述提供的表面贴装型磁性元器件,其线圈绕组在组装前就预制为其在最终产品中的形状,因此将线圈绕组装入磁芯的线圈容置槽之后,无需再次进行整形,直接装配上另一磁芯即可。从而可以节约一道工序,节省生产成本并缩短产品制作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组装式功率电感的结构及组装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功率电感的结构及组装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附图中的虚线箭头表示进行组件装配以及装配的方向,实线箭头表示装配工艺流程走向。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表面贴装型磁性元器件,该磁芯元器件可以是电感器件或者变压器,参考图2,所述磁性元器件包括第一磁芯21、第二磁芯22以及线圈绕组20,其中第一磁芯21上具有用于容置线圈绕组的线圈容置槽,而线圈容置槽的设置使得组装时线圈绕组只能以侧边入槽的方式嵌入;所述线圈绕组20在组装前具有与所述线圈容置槽相一致的弯折形状,并以侧边入槽的方式嵌入到所述线圈容置槽中,嵌入后所述线圈绕组20裸露在外的侧边与所述第一磁芯21的一侧面齐平,形成中间接触面;所述第二磁芯22与所述中间接触面通过胶水粘接,以在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中间接触面之间形成气隙,得到气隙垂直于贴装面的磁性元器件40。线圈绕组20在嵌入第一磁芯之后,其两端部裸露于第一磁芯21的两端;而两个底部(线圈绕组的两个终端)裸露于第一磁芯21的底部,刚好作为元件贴装电极。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器件的两个磁芯之间形成的气隙是垂直于贴装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述磁性元器件在组装时,其线圈绕组20是直接弯折成最终在产品中的形状,如图2,弯折好之后以侧边入槽的方式嵌入到第一磁芯21的线圈容置槽中,得到半成品30;然后再将第二磁芯22与半成品30利用胶水粘接,完成组装,得到最终的气隙垂直于贴装面的磁性元器件40。组装工序简单,组装效率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