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分支的绝缘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1760发布日期:2019-08-13 20:4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方便分支的绝缘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具体涉及电缆。



背景技术:

预分支电缆是工厂在生产主干电缆时按用户设计图纸预制分支线的电缆,是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产品,与原技术相比具有优良的抗震性、气密性、防水性。

但因需要预制,一方面,价格比较高,另一方面,对图纸尺寸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分支的绝缘电缆,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便分支的绝缘电缆,包括主电缆,所述主电缆包括主电缆护套、嵌套在所述主电缆护套内的主电缆绝缘层、套设在所述主电缆绝缘层内的主电缆导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支电缆连接套,所述分支电缆连接套内设可穿过主电缆的第一通道、可穿过分支电缆的第二通道;

所述分支电缆连接套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套在所述主电缆外,且所述第一通道的两个端口与所述主电缆护套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通道的侧边上开有连接口,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一个端口,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个端口朝外且密封;

所述分支电缆连接套还包括使分支电缆和主电缆电导通的导电管状体,所述导电管状体的管径可变,所述导电管状体是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导电管状体靠近所述连接口的一端穿过所述主电缆绝缘层连接到所述主电缆导体。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常规的预分支电缆将分支电缆直接预制在主电缆上,而是在主电缆上仅设分支电缆连接套,在实际施工时,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支电缆连接套接入电缆,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对图纸的要求。此外,本专利的分支电缆连接套在未接入电缆的情况下是完全密封的,故不影响主电缆的性能,而且在分支电缆连接套处,分支电缆连接套的存在增加了主电缆导体到外界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主电缆的绝缘性能。本专利优化了主电缆和分支电缆的连接结构,使用时,使用者可将选定的分支电缆连接套的第二通道朝外的端口剪开,将分支电缆的分支电缆导体插入导电管状体内,对导电管状体施加外力,使其管径变化至压紧在分支电缆导体外即可,该结构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因到导电管状体与主电缆为固定连接,牢固度高,抗震性、导电性均非常好。

所述导电管状体是铜管或铝管。以减少电损耗,保证导电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管状体的管壁厚度不大于0.1cm。较薄的壁厚可以减少导电管状体的耐压性,从而减少导电管状体的在外力下被压扁或压出凸起,从而压紧分支电缆导体时所需要的力气。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道的内轮廓呈椭圆状,所述第二通道的上壁固定有呈弧形状的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二通道的下壁上固定有呈弧形状的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二金属片构成所述导电管状体,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之间设有间隙。椭圆状的结构也可以减少导电管状体的耐压性,而且可以利用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之间的间隙,释放形变力。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管状体的侧壁上等间距的设有开槽,从而使得导电管状体呈卡爪状。卡爪状的结构也可以减少导电管状体的耐压性,而且开槽所形成的间隙,也可以释放形变力。

分支电缆连接套,还设有用于给第二通道施加外力的法兰,所述法兰套在第二通道外。以通过法兰给第二通道施力,从而使位于第二通道内的导电管状体形变,进而使导电管状体与分支电缆导体具有较好的电连接性。

所述第二通道外可以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处,所述导电管状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正下方。以确保法兰施加的力能更好的传递到导电管状体上。

所述第二通道外还可以设有第二环形凹槽,另一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处,所述环形凹槽位于所述导电管状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端口之间。以通过这个法兰,扎紧第二通道,增加水汽通过第二通道的端口进入第二通道的难度,提高整体的气密性、防水性。

优选,所述第二通道由与所述第一通道呈一夹角的前半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通道平行的后半部分构成;所述前半部分设有所述导电管状体,所述后半部分不设所述导电管状体。本专利优化了第二通道的结构,优化后,一方面,可进一步增加水汽进入第二通道的难度;另一方面,分支电缆导体具有一定的弧度,在分支电缆收到拉扯力时,导电管状体处的分支电缆导体可压紧在导电管状体上,不仅可以增加拔出的难度,提高连接的牢固度,而且有利于减少电损耗,增加导电性。夹角优选15度到60度,进一步优选30度。

进一步优选,所述前半部分与所述后半部分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设有间隙。以通过间隙固定法兰,而不用另设凹槽。

进一步优选,所述前半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后半部分的内径。一利用后半部分较大的内径容置分支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当然,所述后半部分优选内径与靠近前半部分越小。以利用分支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堵塞第二通道,增加水汽通过第二通道的端口进入第二通道的难度,提高整体的气密性、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透视图;

图2为第二通道的一种结构的断面图;

图3为导电管状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图3、图4,方便分支的绝缘电缆,包括主电缆1,主电缆1包括主电缆护套11、嵌套在主电缆护套11内的主电缆绝缘层12、套设在主电缆绝缘层12内的主电缆导体13,还包括分支电缆连接套2,分支电缆连接套2内设可穿过主电缆的第一通道21、可穿过分支电缆的第二通道22;分支电缆连接套2通过第一通道21套在主电缆1外,且第一通道21的两个端口与主电缆护套11密封连接;第一通道21的侧边上开有连接口23,第一通道21通过连接口23连接第二通道22的一个端口,第二通道22的另一个端口朝外且密封;分支电缆连接套2还包括使分支电缆3和主电缆电导通的导电管状体4,导电管状体4的管径可变,导电管状体4是位于第二通道22内,导电管状体4靠近连接口23的一端穿过主电缆绝缘层12连接到主电缆导体。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常规的预分支电缆将分支电缆直接预制在主电缆1上,而是在主电缆1上仅设分支电缆连接套2,在实际施工时,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支电缆连接套2接入电缆,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对图纸的要求。此外,本专利的分支电缆连接套2在未接入电缆的情况下是完全密封的,故不影响主电缆1的性能,而且在分支电缆连接套处,分支电缆连接套2的存在增加了主电缆导体13到外界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主电缆1的绝缘性能。本专利优化了主电缆1和分支电缆的连接结构,使用时,使用者可将选定的分支电缆连接套2的第二通道22朝外的端口剪开,将分支电缆的分支电缆导体31插入导电管状体4内,对导电管状体4施加外力,使其管径变化至压紧在分支电缆导体外即可,该结构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因到导电管状体4与主电缆1为固定连接,牢固度高,抗震性、导电性均非常好。

导电管状体4是铜管或铝管。以减少电损耗,保证导电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导电管状体4的管壁厚度不大于0.1cm。较薄的壁厚可以减少导电管状体3的耐压性,从而减少导电管状体的在外力下被压扁或压出凸起,从而压紧分支电缆导体时所需要的力气。

参照图2,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第一通道21的内轮廓呈椭圆状,第二通道22的上壁固定有呈弧形状的第一金属片41、第二通道22的下壁上固定有呈弧形状的第二金属片42,第一金属片41、第二金属片42构成导电管状体,第一金属片41和第二金属片42之间设有间隙。椭圆状的结构也可以减少导电管状体4的耐压性,而且可以利用第一金属片41和第二金属片42之间的间隙,释放形变力。

参照图3,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导电管状体4的侧壁上等间距的设有开槽43,从而使得导电管状体呈卡爪状。卡爪状的结构也可以减少导电管状体4的耐压性,而且开槽43所形成的间隙,也可以释放形变力。

参照图4,分支电缆连接套1还设有用于给第二通道22施加外力的法兰5,法兰5套在第二通道22外。以通过法兰4给第二通道22施力,从而使位于第二通道22内的导电管状体4形变,进而使导电管状体4与分支电缆导体具有较好的电连接性。第二通道22外可以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法兰5固定在第一环形凹槽处,导电管状体4的中心位于第一环形凹槽的正下方。以确保法兰施加的力能更好的传递到导电管状体上。第二通道22外还可以设有第二环形凹槽,另一法兰5固定在第二环形凹槽处,第二环形凹槽位于导电管状体4和第二通道22的端口之间。以通过这个法兰,扎紧第二通道22,增加水汽通过第二通道的端口进入第二通道22的难度,提高整体的气密性、防水性。

优选,第二通道22由与第一通道21呈一夹角的前半部分和与第一通道21平行的后半部分构成;前半部分设有导电管状体4,后半部分不设导电管状体。本专利优化了第二通道的结构,优化后,一方面,可进一步增加水汽进入第二通道的难度;另一方面,分支电缆导体具有一定的弧度,在分支电缆收到拉扯力时,导电管状体处的分支电缆导体可压紧在导电管状体上,不仅可以增加拔出的难度,提高连接的牢固度,而且有利于减少电损耗,增加导电性。夹角优选15度到60度,进一步优选30度。

进一步优选,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连接处与第一通道之间设有间隙。以通过间隙固定法兰5,而不用另设凹槽。进一步优选,前半部分的内径小于后半部分的内径。一利用后半部分较大的内径容置分支电缆3的绝缘层和护套。当然,后半部分优选内径与靠近前半部分越小。以利用分支电缆3的绝缘层和护套堵塞第二通道,增加水汽通过第二通道的端口进入第二通道22的难度,提高整体的气密性、防水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