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形啮合式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0208发布日期:2019-09-24 23: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V形啮合式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装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形啮合式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锂电池的广泛使用带动其周边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发展,锂电池封装成为锂电池行业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现有软包装锂电池在预封装与二次封装设备中采用的是平行封头结构,即两组平面加热高温模组通过加压使铝塑膜融合工艺。该工艺结构存在容易虚拟封装(即从表面看起来已封装好)、过融封装(融合处因温度过高,或加压过大导致PE层面已破损)等不良情况。

与此同时,现有软包装锂电池在预封装与二次封装设备中采用的是平行封头结构,即两组平面加热高温模组通过加压使铝塑膜融合工艺。该工艺结构存在铝塑膜溢胶到模组表面问题,容易造成胶体结晶粘合贴附于模组之上,从而影响平行融合精密,造成封装不良情况。现有解决方案是在模组表面贴附耐高温特氟龙胶布,作为辅助材料定期更换,造成时间与材料成本的双重浪费。

再者,现有设备中封装结构因为是平行模组形式,所以在左右或上下两个模组受压贴合时会存在无法精确导向出错位情况,造成成品封印的宽度与封头平面的实际宽度不一致,从而导致有高工艺需求的市场无法在现有此类设备中满足。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种改变了现有封装结构虚拟封装、过融封装现状的V形啮合式封装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V形啮合式封装结构,设计合理,结构新颖,通过采用V形啮合式封装方式改变了现有封装结构虚拟封装、过融封装现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V形啮合式封装结构,其包括:腔体、固定主板、推力气缸、活动底座、隔热模块、加热模块及V型模块,所述加热模块设置于活动底座的内侧,所述隔热模块设置于加热模块与活动底座之间,所述V型模块设置于加热模块的内侧,所述V型模块包括第一V型模块和第二V型模块,所述第一V型模块和第二V型模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V型模块的封头呈正V型结构,所述第二V型模块的封头呈反Λ型结构,所述第一V型模块的封头与第二V型模块的封头相互啮合。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主板包括第一固定主板与第二固定主板,所述第一固定主板与第二固定主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主板与第二固定主板分别固定于腔体外侧面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推力气缸包括第一推力气缸与第二推力气缸,所述第一推力气缸固定于第一固定主板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推力气缸固定于第二固定主板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推力气缸的气杆与第二推力气缸的气杆均贯穿于腔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活动底座包括第一活动底座与第二活动底座,所述第一活动底座的后端与第一推力气缸的气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底座的后端与第二推力气缸的气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底座通过第一推力气缸的气杆提供伸缩动力,所述第二活动底座通过第二推力气缸的气杆提供伸缩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加热模块与第二加热模块,所述隔热模块包括第一隔热模块与第二隔热模块,所述第一隔热模块设置于第一活动底座与第一加热模块之间,所述第二隔热模块设置于第二活动底座与第二加热模块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V型模块设置于第一加热模块的内侧,所述第二V型模块设置于第二加热模块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腔体的内侧且位于活动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滚珠直线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模块内部设置有导电发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V形模块为铍铜V形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V形啮合式封装结构,其结构新颖,设计合理,灵动性强,广泛适用于软包装锂电池预封装、二次封装,食品包装袋封装等等行业;V形啮合对融胶效果更好,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与良品率,根据实际封印宽度要求可设计多道V形,实现多重保护功能;同时改变了现有封装结构虚拟封装、过融封装的现状,实现提升产品良品率的突破,填补了软包装锂电池注液预封机、二次封装机的适用需求。与此同时,节省了现有封装机更换特氟龙胶布的时间成本与辅助材料成本,加热模块与V形模块均选用C17200铍铜材料制成,而非传统H62黄铜材料,使V形啮合式封装结构使用寿命更长,通过对其结构与材料的改变使定期修模时间延长,节省了停机时间所造成的设备浪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腔体,2、固定主板、3、推力气缸,4、活动底座,5、隔热模块,6、加热模块,7、V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4所示,一种V形啮合式封装结构,其包括:腔体1、固定主板2、推力气缸3、活动底座4、隔热模块5、加热模块6及V型模块7,所述加热模块6设置于活动底座4的内侧,所述隔热模块5设置于加热模块6与活动底座4之间,所述V型模块7设置于加热模块6的内侧,所述V型模块7包括第一V型模块71和第二V型模块72,所述第一V型模块71和第二V型模块7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V型模块71的封头呈正V型结构,所述第二V型模块72的封头呈反Λ型结构,所述第一V型模块71的封头与第二V型模块72的封头相互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啮合式V型模块的结构设计,V形啮合对融胶效果更好,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与良品率,根据实际封印宽度要求可设计多道V形,实现多重保护功能;同时改变了现有封装结构虚拟封装、过融封装的现状,实现提升产品良品率的突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主板2包括第一固定主板21与第二固定主板22,所述第一固定主板21与第二固定主板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主板21与第二固定主板22分别固定于腔体1外侧面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推力气缸3包括第一推力气缸31与第二推力气缸32,所述第一推力气缸31固定于第一固定主板21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推力气缸32固定于第二固定主板22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推力气缸31的气杆与第二推力气缸32的气杆均贯穿于腔体1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活动底座4包括第一活动底座41与第二活动底座42,所述第一活动底座41的后端与第一推力气缸31的气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底座42的后端与第二推力气缸32的气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底座41通过第一推力气缸31的气杆提供伸缩动力,所述第二活动底座42通过第二推力气缸32的气杆提供伸缩动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推力气缸3固定于腔体1的固定主板2上,确保了本实用新型有足够的强度在加压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范围外的压力变形的情况发生,而避免了前端的活动底座4、隔热模块5、加热模块6及V型模块7的平行度不合格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模块6包括第一加热模块61与第二加热模块62,所述隔热模块5包括第一隔热模块51与第二隔热模块52,所述第一隔热模块51设置于第一活动底座41与第一加热模块61之间,所述第二隔热模块52设置于第二活动底座42与第二加热模块62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V型模块71设置于第一加热模块61的内侧,所述第二V型模块72设置于第二加热模块62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腔体1的内侧且位于活动底座4的上端设置有导向柱11,所述导向柱11为滚珠直线轴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导向柱11的结构设计,使活动底座4在规定的路线作往返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模块6内部设置有导电发热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导电发热管的结构设计,并将热电偶感温线紧固其上,精确的实现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传导至V形模块7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V形模块7为铍铜V形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介于温度的控制精度与材料所要求的强度,加热模块7为C17200铍铜材料,而非传统H62黄铜材料,使加热模块7的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