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继电器脱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1447发布日期:2019-08-03 16:16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继电器脱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继电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继电器脱扣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低压电器中,脱扣机构装置常用于分断线路中的过载电流。以热继电器为例,电路电流出现过载情况,热继电器的双金属元件受热弯曲,推动机构装置脱扣,机构装置的脱扣力大小决定了电流过载时,热继电器能否及时脱扣,实现电路中的过载保护功能。脱扣动作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保证一定的干脆性,不能有明显的卡顿和停滞现象发生,否则就会损害触头或者使用过程中会有误动作或不动作现象发生,严重情况下为会损耗电动机寿命甚至烧毁。

中国专利CN203339075U公布了一种热继电器脱扣装置,包括有摆臂、弹簧、推杆、推摆、按钮和支座,摆臂一端铰接在推杆上,弹簧一端连接在摆臂上,另一端连接在推摆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旋钮,所述旋钮设置在摆臂的远离推摆一端,且摆臂远离推摆一端可与旋钮的周边抵触配合,所述旋钮转动设置在支座上,旋钮转动可构成摆臂的摆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调节方便、能够实现力值的一致性的新型的热继电器脱扣装置。但是该装置中支座、摆臂与弹簧的动作过程中,脱扣时一直存在着脱扣不顺畅现象,具体原因是摆臂上与支座接触的部位的加工成形要求较高,导致摆臂零件的互换性不好,在生产调试和校验时会有一定比例的慢动过程返修发生,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客户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热继电器脱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热继电器脱扣装置,包括刀片、拉簧、推杆、推摆和支座,所述刀片包括脱扣指示机构、拉簧挂孔、刀片轴和刀片摆臂,所述拉簧一端挂接于所述拉簧挂孔中,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推摆上;所述刀片轴与所述支座上的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脱扣指示结构与所述支座抵触配合连接,所述刀片摆臂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推摆转动连接与所述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过程为:热继电器包括发热系统和动作机构,当发热系统带动动作机构动作,动作机构与本脱扣装置中的推摆相互作用,给推摆适当的外力时,推摆沿力的方向向右转动,通过弹簧向右拉刀片的上部,使得刀片向右发生转动,刀片摆臂与推杆相互作用,使得推杆向左移动,从而实现使得常闭出头处于断开状态。

所述刀片还包括拨动机构,该拨动机构可带动所述刀片摆臂的摆动,可以通过拨动刀片旋转带动推杆左右运动,实现测试触头是否能够正常转换。

所述刀片为一体成型的塑料刀片。

所述推杆上设有与所述刀片摆臂的端部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刀片摆臂的端部插接于所述安装槽中。

所述刀片摆臂的端部与所述安装槽之间的间隙为0.15~0.25mm。

所述刀片摆臂的端部与所述安装槽之间的间隙为0.2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测试触头是否能够正常转换的方案,该脱扣装置还包括测试按钮和置于所述测试按钮底部的压簧,所述测试按钮包括按压机构和拨动机构;所述推摆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第一端部与所述拉簧连接,所述按压机构带动所述拨动机构向下运动,与所述第二端部接触连接,使所述推摆转动。

所述拉簧挂孔的一端孔径较小,另一端孔径较大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机构中刀片和指示键合并成一个零件,简化零件成形工艺,从而节省零件成本;合并后原刀片形状改为轴孔配合,使得在脱扣动作的执行过程中,保证一定的干脆性,避免产生有明显的卡顿和停滞现象,提高机构可靠性;通过在刀片上设置拨动机构,从而取消测试按钮,测试功能在新的塑料刀片上实现,即节省零件又便于员工装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热继电器脱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1为推杆,2为拉簧,3为刀片,31为刀片轴,32为拨动机构,33为脱扣指示机构,34为拉簧挂孔,35为刀片摆臂,4为支座,41为安装孔,5为测试按钮,6为压簧,7为现有刀片,71为现有拉簧挂孔,72为现有刀尖,8为现有支座,81为现有刀槽,9为推摆,10为现有脱扣指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对比例

现有的热继电器脱扣装置如图1所示,现有的热继电器脱扣装置包括现有支座8、推杆1、拉簧2、现有刀片7、推摆9以及现有脱扣指示机构10构成,现有刀片7上设有现有拉簧挂孔71和现有刀尖72,如图2所示,现有支座8上设有与现有刀尖72匹配的现有刀槽81,如图3所示,装配时,现有刀槽81与现有刀尖72配合,现有拉簧挂孔71和拉簧2配合作用,通过拉簧2拉动现有刀片7,使得现有刀片7的刀片摆臂摆动,进而推动推杆1运动,实现开闭功能的转换和保持,现有刀片上设有现有脱扣指示机构,方便工人判断脱扣装置的开闭状态,目前现有刀片7的原材料为不锈钢12Cr17Ni7,指示键原材料为PA66。在现有支座8、现有刀片7以及拉簧2的动作过程中,脱扣时一直存在着脱扣不顺畅现象,具体原因由于现有刀片7的现有刀尖72对加工成形的要求较高,导致现有刀片7零件的互换性不好,在生产调试和校验时会有一定比例的慢动过程返修发生,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客户正常使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继电器脱扣装置,对现有的脱扣装置进行改进,主要改进涉及支座4、刀片3和测试按钮5;本实施例的脱扣装置具体包括刀片3、拉簧2、推杆1、推摆9和支座4,如图4所示;刀片3为一体成型的塑料刀片,如图5所示,包括脱扣指示机构33、拉簧挂孔34、刀片轴31、刀片摆臂35和拨动机构32,拉簧2一端挂接于拉簧挂孔34中,另一端连接在推摆9上;支座4上设有与刀片轴31匹配的安装孔41,如图6所示,刀片轴31与支座4上的安装孔41转动连接,脱扣指示结构33与支座4抵触配合连接,推杆1上设有与刀片摆臂35的端部匹配的安装槽,刀片摆臂35的端部插接于安装槽中,为了保证刀片摆臂35的端部与安装槽能够活动安装,所述刀片摆臂35的端部与安装槽之间的间隙为0.2mm,拨动机构32可带动刀片摆臂35的摆动,刀片摆臂35的转动可以带动推杆1的左右移动;拉簧挂孔34的一端孔径较小,另一端孔径较大的通孔。

本实施例把塑料刀片3安装在支座4上时,拉簧2挂在塑料刀片的拉簧挂孔34上,通过拨动刀片3上的拨动机构32完成测试触头是否能够正常转换的功能,无需再装配测试按钮5与一个压簧6,既节省零件又便于员工装配使用;将原来的现有刀片7和现有指示机构改成塑料一体式刀片3结构后,加工工艺难度大幅度降低,成本也大幅较少,故可实现性非常高。

本实施例的作用过程为:热继电器包括发热系统和动作机构,当发热系统带动动作机构动作,动作机构与本脱扣装置中的推摆相互作用,给推摆9适当的外力时,推摆9沿力的方向向右转动,通过弹簧2向右拉刀片3的上部,使得刀片3向右发生转动,刀片摆臂3与推杆1相互作用,使得推杆1向左移动,从而实现使得常闭出头处于断开状态。

实施例2

一种热继电器脱扣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刀片3、拉簧2、推杆1、推摆9、支座4、测试按钮5和压簧6,刀片3为一体成型的塑料刀片,如图5所示,包括脱扣指示机构33、拉簧挂孔34、刀片轴31、刀片摆臂35,拉簧2一端挂接于拉簧挂孔34中,另一端连接在推摆9上;刀片轴31与支座4上的安装孔41转动连接,如图6所示,脱扣指示结构33与支座4抵触配合连接,推杆1上设有与刀片摆臂35的端部匹配的安装槽,刀片摆臂35的端部插接于安装槽中,为了保证刀片摆臂35的端部与安装槽能够活动安装,所述刀片摆臂35的端部与安装槽之间的间隙为0.25mm,拨动机构32可带动刀片摆臂35的摆动,刀片摆臂35的转动可以带动推杆1的左右移动;拉簧挂孔34的一端孔径较小,另一端孔径较大的通孔。

本实施例通过测试按钮5和压簧6实现了测试触头是否能够正常转换的功能,具体为:测试按钮5包括按压机构和拨动机构;压簧6置于测试按钮5底部;推摆9转动连接与支座4上,为“人”字型结构,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第一端部与拉簧2连接,按压机构带动拨动机构向下运动,与第二端部接触连接,使推摆9转动,进而在通过推摆9的第一端部带动弹簧2拉动刀片3转动,刀片3的刀片摆臂35再带动推杆向左移动,实现测试触头是否能够正常转换。

实施例3

一种热继电器脱扣装置,如图4所示,对现有的脱扣装置进行改进,主要改进涉及支座4、刀片3和测试按钮5;本实施例的脱扣装置具体包括刀片3、拉簧2、推杆1、推摆9和支座4,刀片3为一体成型的塑料刀片,如图5所示,包括脱扣指示机构33、拉簧挂孔34、刀片轴31、刀片摆臂35和拨动机构32,拉簧2一端挂接于拉簧挂孔34中,另一端连接在推摆9上;支座4上设有与刀片轴31匹配的安装孔41,如图6所示,刀片轴31与支座4上的安装孔41转动连接,脱扣指示结构33与支座4抵触配合连接,推杆1上设有与刀片摆臂35的端部匹配的安装槽,刀片摆臂35的端部插接于安装槽中,为了保证刀片摆臂35的端部与安装槽能够活动安装,所述刀片摆臂35的端部与安装槽之间的间隙为0.15mm,拨动机构32可带动刀片摆臂35的摆动,刀片摆臂35的转动可以带动推杆1的左右移动;拉簧挂孔34的一端孔径较小,另一端孔径较大的通孔。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