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固的快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1239发布日期:2019-08-07 01:43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稳固的快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进行电气连接的快接式铆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许多电子设备都要通过带导电接触插脚的胶壳与设备相互插设实现电性连接,以达到通电或信号传输的作用。由于在电子行业中,特别是较为精密的电子设备中,都要求连接器产品的体积更为小巧以节省装配空间。然而,尺寸过小的连接器在结构方面也通常会伴随一些缺陷,如连接不够稳固、不易装配、对于导电端子的固定不稳,等等,从而在使用后可以会造成产品易晃动、导电端子装配时易变形、松脱等问题,这在一些快接式连接器上尤其明显。另外,传统的快接式连接器一般都是将导电端子直接插入到胶壳中,这种结构不仅无法看到端子是否装到位,必须拉拔确认,且导电端子更容易晃动、被拉脱。因此,现今对于连接器的设计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改进和优化连接器的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装配操作更简单、结合更为稳定、导电端子不易松脱晃动的结构稳固的快接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稳固的快接连接器,包括有胶壳和导电端子,胶壳设置有用于插入导电端子的端子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用于支撑并固定导电端子的塞子,塞子中设置有若干端子卡槽,端子卡槽贯通塞子前后端,每一导电端子固定在一端子卡槽中,导电端子的尾部位于端子卡槽的尾部以用于接入导线,导电端子的前部伸出在端子卡槽的前端外部;在胶壳的尾部设有一与塞子相配的胶壳塞子组装部,塞子插入固定在该胶壳塞子组装部内,使导电端子的前部插入于胶壳的端子孔内。

进一步地,在塞子的端子卡槽两侧壁上各设有卡槽,在导电端子的两侧各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配的卡翅,在导电端子嵌入端子卡槽后,两卡翅分别卡入卡槽中形成导电端子的固定结构。把导电端子放入端子卡槽内,同时让卡翅卡入卡槽内,组装过程简单方便,大大提升端子保持力以及端子装入组件后晃动过大的问题。卡槽与卡翅结合后可以起到固定导电端子位置、加大导电端子和组件保持力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端子卡槽的尾部设有端子尾部挡墙,端子尾部挡墙凸出于端子卡槽的槽底,在导电端子固定于端子卡槽后,导电端子的后端被端子尾部挡墙抵住形成端子止退结构,起到增加端子保持力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塞子的表面设有凸出的卡点,而胶壳塞子组装部处的胶壳侧壁上设置有数量及位置与卡点相配的卡扣孔,在胶壳塞子组装部的内壁上沿卡扣孔往胶壳塞子组装部的外部还设置有导槽,导槽从胶壳塞子组装部的开口处导通至卡扣孔形成对卡点的引导结构,在塞子装入胶壳塞子组装部后,卡点卡入相应的卡扣孔使塞子与胶壳结合固定。塞子与胶壳组装,卡点经过导槽卡入卡扣孔内,起到固定塞子和防脱作用。

进一步地,在塞子的上下两面均设有端子卡槽,两边的端子卡槽形成左右对称结构。

进一步地,在胶壳塞子组装部的内壁上还设有朝端子孔方向凸出的压块,压块紧邻端子孔的边缘,每一端子孔对应一压块,在导电端子随塞子插入固定在胶壳中后,压块压紧在导电端子的表面,使导电端子不会上下晃动太大,有效防止因为晃动过大造成的接触不良、插退pin针等状况。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端子孔及端子卡槽均为方形结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在导电端子的尾端具有第一铆脚,第一铆脚的前面具有第二铆脚,第一铆脚的开口张度大于第二铆脚的开口张度,第二铆脚卡紧在端子卡槽的中段位置,第一铆脚卡紧在端子卡槽的后段位置。

进一步地,在胶壳的前端设有朝前伸出的端子柱,端子孔从端子柱中穿过,塞子及导电端子与胶壳结合固定后,导电端子穿入在端子柱中,形成该连接器的PIN针插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胶壳及塞子均采用绝缘材质制成,整个胶壳为一体结构,整个塞子亦为一体结构,有利于提高组件的结构强度和提高组装的便利性。在组装时,先将全部导电端子装入塞子中,然后将塞子连同导电端子一起插入在胶壳后面的胶壳塞子组装部中,即完成组装。在与胶壳进行组装时,不用再担心端子插不到位的问题和隐患,以及减少因担心插不到位而增加的检验动作以及人员,解决长期以来此类产品一直困扰的问题,有效提高产品品质和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另外设计一塞子,先把端子装在塞子上固定好,再和塞子一起装入胶壳(HSG)内,胶壳内设有压住端子结构,此结构有利于固定端子,不让端子在胶壳的PIN孔内上下大幅度晃动。同时塞子设有两侧卡槽以及端子挡墙,使其不会因插拔而导致前后晃动过大。本实用新型具有组装方便、功能稳定、不易松脱晃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推广应用后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胶壳的结构图。

图中,1为胶壳,11为塑胶柱,12为胶壳塞子组装部,13为端子孔,14为卡扣孔,15为导槽,16为压块,2为塞子,21为端子卡槽,22为卡槽,23为端子尾部挡墙,24为卡点,3为导电端子,31为第一铆脚,32为第二铆脚,33为卡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结构稳固的快接连接器,包括有胶壳1和导电端子3,胶壳1设置有用于插入导电端子3的端子孔13,还包括有一用于支撑并固定导电端子3的塞子2,塞子2中设置有若干端子卡槽21,端子卡槽21贯通塞子2前后端,每一导电端子3固定在一端子卡槽21中,导电端子3的尾部位于端子卡槽21的尾部以用于接入导线,导电端子3的前部伸出在端子卡槽21的前端外部;在胶壳1的尾部设有一与塞子2相配的胶壳塞子组装部12,塞子2插入固定在该胶壳塞子组装部12内,使导电端子3的前部插入于胶壳1的端子孔13内。

在塞子2的端子卡槽21两侧壁上各设有卡槽22,在导电端子3的两侧各设有与所述卡槽22相配的卡翅33,在导电端子3嵌入端子卡槽21后,两卡翅33分别卡入卡槽22中形成导电端子3的固定结构。把导电端子3放入端子卡槽21内,同时让卡翅33卡入卡槽22内,组装过程简单方便,大大提升端子保持力以及端子装入组件后晃动过大的问题。卡槽22与卡翅33结合后可以起到固定导电端子3位置、加大导电端子3和组件保持力的作用。

在端子卡槽21的尾部设有端子尾部挡墙23,端子尾部挡墙23凸出于端子卡槽21的槽底,在导电端子3固定于端子卡槽21后,导电端子3的后端被端子尾部挡墙23抵住形成端子止退结构,起到增加端子保持力的作用。

在塞子2的表面设有卡点24,而胶壳塞子组装部12处的胶壳侧壁上设置有数量及位置与卡点24相配的卡扣孔14,在胶壳塞子组装部12的内壁上沿卡扣孔往胶壳塞子组装部12的外部还设置有导槽15,导槽15从胶壳塞子组装部12的开口处导通至卡扣孔14形成对卡点24的引导结构,在塞子2装入胶壳塞子组装部12后,卡点24卡入相应的卡扣孔14使塞子2与胶壳1结合固定。塞子2与胶壳1组装,卡点24经过导槽15卡入卡扣孔14内,起到固定塞子2和防脱作用。

在塞子2的上下两面均设有端子卡槽21,两边的端子卡槽21形成左右对称结构。

在胶壳塞子组装部12的内壁上还设有朝端子孔13方向凸出的压块16,压块16紧邻端子孔13的边缘,每一端子孔13对应一压块16,在导电端子3随塞子2插入固定在胶壳1中后,压块16压紧在导电端子3的表面,使导电端子3不会上下晃动太大,有效防止因为晃动过大造成的接触不良、插退pin针等状况。

所述导电端子3、端子孔13及端子卡槽21均为方形结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固定结构。

在导电端子3的尾端具有第一铆脚31,第一铆脚31的前面具有第二铆脚32,第一铆脚31的开口张度大于第二铆脚32的开口张度,第二铆脚32卡紧在端子卡槽21的中段位置,第一铆脚31卡紧在端子卡槽21的后段位置。

在胶壳1的前端设有朝前伸出的端子柱11,端子孔13从端子柱11中穿过,塞子2及导电端子3与胶壳1结合固定后,导电端子3穿入在端子柱11中,形成该连接器的PIN针插接结构。

所述胶壳1及塞子2均采用绝缘材质制成,整个胶壳1为一体结构,整个塞子2亦为一体结构,有利于提高组件的结构强度和提高组装的便利性。在组装时,先将全部导电端子3装入塞子2中,然后将塞子2连同导电端子3一起插入在胶壳1后面的胶壳塞子组装部12中,即完成组装。在与胶壳1进行组装时,不用再担心端子插不到位的问题和隐患,以及减少因担心插不到位而增加的检验动作以及人员,解决长期以来此类产品一直困扰的问题,有效提高产品品质和组装效率。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