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3674发布日期:2019-11-25 22:5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光源。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led从过去常规的红、橙、黄、绿等颜色逐渐向紫外、紫光和白光等方向深入发展,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光源。现通常采用红(r)、绿(g)、蓝(b)等晶片混光来得到混合光谱,但这样得到的混合光谱中r、g、b特定光谱段明显,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照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光源,旨在解决不同晶片混光下特定光谱段明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ed光源,包括:

基底,包括多个子区域;

多个电极片,每两个所述电极片对应一所述子区域设置;

多个led晶片,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子区域内,且每一所述led晶片与两个所述电极片对应电连接;至少两个所述led晶片的发光颜色不同;以及

多个色转换层,一一对应设于所述led晶片的出光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上设有凹槽,多个所述子区域位于所述凹槽内,每一所述电极片的表面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设有分隔框,多个所述子区域之间以所述分隔框分隔开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晶片选自蓝光晶片、紫光晶片、紫外光晶片和绿光晶片中的至少两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色转换层为荧光粉层或量子点层;所述色转换层包括红光转换层、橙光转换层、黄光转换层和黄绿光转换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晶片呈正装形式设置,所述led晶片与所述电极片之间通过金线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晶片呈倒装形式设置,所述led晶片与所述电极片之间通过导电固晶胶或锡膏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led晶片之间独立驱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区域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子区域呈矩形阵列排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与各所述电极片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光源,其有益效果在于:

该led光源包括基底、多个电极片、多个led晶片和多个色转换层,基底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两个电极片对应一所述子区域设置,led晶片与子区域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led晶片与两个电极片对应电连接,至少两个led晶片的发光颜色不同,色转换层一一对应地设于led晶片的出光侧,多个led晶片发出的光经色转换层进行波长转换,得到混合的发光光谱,可以通过选择合适发光中心波长的led晶片和色转换层组合得到任意需要的光谱和颜色,满足不同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光源的一种结构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光源的一种结构的电极片排列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光源的一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光源的另一种结构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5是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光源的另一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led光源,1-基底,10-凹槽,11-子区域,2-电极片,3-led晶片,4-色转换层,5-分隔框,6-封装胶层,7-金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ed光源100,其包括基底1、多个电极片2、多个led晶片3和多个色转换层4,基底1包括多个子区域11,电极片2固定安装于基底1上且每两个电极片2对应一子区域11设置,led晶片3与子区域11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led晶片3与两个电极片2对应电连接,至少两个led晶片3的发光颜色不同,色转换层4一一对应地设于led晶片3的出光侧,多个led晶片3发出的光经色转换层4进行波长转换,led晶片3发出的光线与被转换后得到的光线混合出射后得到混合的发光光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光源100,其包括基底1、多个电极片2、多个led晶片3和多个色转换层4,基底1包括多个子区域11,每两个电极片2对应一个子区域11设置,led晶片3与子区域11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led晶片3与两个电极片2对应电连接,至少两个led晶片3的发光颜色不同,色转换层4一一对应地设于led晶片3的出光侧,多个led晶片3发出的光经色转换层4进行波长转换,led晶片3发出的光线与被转换后得到的光线混合出射后得到混合的发光光谱,可以通过选择合适发光中心波长的led晶片3和色转换层4组合得到任意需要的光谱和颜色,满足不同使用要求。

本实施例中,色转换层4为光致发光材料层,具体可为荧光材料层或量子点材料层。通常地,led晶片3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小于色转换层4发出的光线的波长,以能够激发该色转换层4。多个led晶片3选自蓝光晶片、紫光晶片、紫外光晶片和绿光晶片中的至少两种,对应地,色转换层4可选自橙光转换层、黄光转换层、黄绿光转换层、绿光转换层和红光转换层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来说,红光荧光材料层可包括氮化物红色荧光粉,更优选地,氮化物红色荧光粉包括casralsin3或者铕离子掺杂的caalsin3(caalsin3:eu2+);绿光荧光材料层可包括氮氧化物绿色荧光粉,更优选地,氮氧化物绿色荧光粉包括basi2o2n2;黄绿光荧光材料层可包括镓掺杂的钇铝石榴石(即y3al5ga5o12:ga);黄色荧光材料层可包括铈钆掺杂的钇铝石榴石(y3al5ga5o12:ce,gd);橙光荧光材料层可以包括钐离子掺杂氯氧铋半导体(biocl0.05:sm3+)。

量子点材料可包括硫化镉量子点、硒化镉量子点、碲化镉量子点、硒化锌量子点、硫化铅量子点、硒化铅量子点、磷化铟量子点和砷化铟量子点中的至少一种。量子点材料能够发出的光线的波长与其粒径大小相关,粒径越小,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越小。以碲化镉(cdte)量子点为例,当它的粒径从2.5nm生长到4.0nm时,它的发射波长可以从510nm的橙色光红移到660nm的红光。因此,通过选择对应的量子点种类及其尺寸可容易地获得所需要的发光颜色。

请参阅图1和图4所示,基底1为多个电极片2的固定提供一定支撑。在具体应用中,基底1与电极片2之间可为一体成型,具体是将电极片2按照既定位置固定于模具的注塑腔内,然后向模具内注入熔融材料,固化后可得到其中固定有电极片2的基底1。当然,电极片2和基底1还可以为其他任何可用的形式,如组装结构,此处不做限制。

子区域11的数量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如2个、3个、4个或者更多个。本实施例中,子区域11的数量为四个,对应的led晶片3的数量为四个,电极片2的数量为八个。以下也以四个子区域11为例进行具体结构的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基底1上形成有凹槽10,各电极片2的表面至少部分暴露于凹槽10内。具体地,用于连接led晶片3的正焊盘的电极片2(即正电极片)的表面可完全位于凹槽10内,用于连接led晶片3的负焊盘的电极片2(即负电极片)可部分位于凹槽10内。

如图1至图3所示,led晶片3以正装形式固定于基底1上。led晶片3的底面具有反射层(未图示),该反射层通过绝缘导热胶固定于每一个子区域11内从而使得每一个led晶片被固定,具体可以被固定于其中一个电极片2上,并且,该led晶片3的正焊盘与正电极片2之间、负焊盘与负电极片2之间均通过金线7进行电连接。凹槽10的内壁上可以设有反射层(未图示),以将多个led晶片3的光线向上反射射出,提高光线利用率。

色转换层4于每一个子区域11内覆盖于led晶片3的上方。在具体应用中,尤其是对于正装形式的led晶片3而言,优选是将色转换材料与环氧树脂(未图示)等封装材料混合后填充于每一个子区域11内,同时实现波长转换和封装,如图3所示(图3中省略了色转换层4的填充以使图示整洁)。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凹槽10内设有“十”字型的分隔框5,该分隔框5将凹槽10内部分成上述所说的四个子区域11。由于四个子区域11之间通过分隔框5相互分隔开来,四个子区域11内使用的色转换材料可以完全不同,不同的色转换材料之间不会产生混合,对应的多个led晶片3之间的波长转换不会产生相互影响。分隔框可以为透明绝缘材料、半透明绝缘材料或非透明绝缘材料均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led晶片3分别为蓝光晶片、紫光晶片、紫外光晶片和绿光晶片,对应地,色转换层4可依次为橙光转换层、黄光转换层、黄绿色转换层和红光转换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led晶片3和色转换层4之间可以有其他对应顺序。

如图2所示,四个子区域11均匀分布在凹槽10内。例如,当凹槽10为矩形时,四个子区域11呈矩形阵列排布并分别位于凹槽10的直角位置处,设置有led晶片3的电极片2靠近矩形的凹槽10的中心位置排布,而另一个电极片2则远离凹槽10的中心位置设置。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使每两个led晶片3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均匀并尽可能地对应全部的色转换层4,提高波长转换效率和混光的均匀性。

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与上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led晶片3以倒装形式设置于基底1上。具体地,led晶片3上的正焊盘和负焊盘以朝向基底1的形式设置,且,led晶片3上的正焊盘和负焊盘通过导电固晶胶或锡膏固定并连接至电极片2上。导电固晶胶可具体为导电银胶,导电银胶将led晶片3粘接固定于电极片2上;针对锡膏,通过回流焊实现led晶片3和电极片2之间的固定和连接。

对于倒装形式的led镜片,色转换层4一一对应地设置于led晶片3的出光面上,并在多个色转换层4上填充封装胶层6进行封装,封装胶层6优选为透明硅胶。此时,基底1可以形成与图1至图3中相同的凹槽10,但无需设置分隔框5,从而可以降低基底1的材料和制作成本,同时也便于透明硅胶的一次性填充操作和填充完全;基底1也可以为平头支架,不形成槽结构。在具体应用中,基底1的结构视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led晶片3以并联地形式连接到驱动电源,从而多个led晶片3之间可独立驱动,例如开启、关闭或调节。通过调整每一个led晶片3上的电流的大小,可调整该led晶片3的光通量,进而可以改变所得到的混合光线的光谱,以得到所需要的光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