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6812发布日期:2019-10-19 03:1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与电路板连接的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一般应用于连接两个印刷电路板,其一般包括相互嵌合的一第一座体和一第二座体,其中,所述第一座体焊接于一电路板,所述第二座体焊接于另一电路板上。随着电子元件朝越来越精密的方向发展,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的电性连接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

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及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本体呈纵长形,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部,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成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纵长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本体上凹陷形成用于插接一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基部、自所述第一基部的两端延伸形成的固持部以及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形成的弹性卡持部,所述第一基部沿第一本体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固持部沿第一本体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卡持部呈悬臂梁状或者呈简支梁状沿第一本体的横向方向凸伸至第一凹陷部内,所述弹性卡持部沿第一本体的横向方向可弹性变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包括底壁,由底壁两侧向上凸起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及由底壁两端向上凸起且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端壁,所述第一凹陷部由底壁、两个第一侧壁及两个第一端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本体内,所述第一基部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壁内,所述固持部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部的上表面与第一端壁的上表面齐平,所述固持部埋设于第一侧壁内。

优选的,所述弹性卡持部由第一侧壁凸伸至所述第一凹陷部内。

优选的,所述底壁于上下方向与弹性卡持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让位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的底壁中间位置向上凸伸形成有凸台,所述第一凹陷部为底壁、两个第一侧壁、两个第一端壁及凸台之间形成的环形收容腔,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沿纵长方向呈两排分别排列固定于所述两个第一侧壁上,各所述第一端子形成有凸伸至所述第一凹陷部内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弹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固定有第一支撑件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有第一端子的部分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固定有第一支撑件的部分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有第一端子的部分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高度大于第一端子。

优选的,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分别排列于所述若干信号端子的两端的电源端子,各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大致呈“U”型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支脚的至少局部位置凸伸至第一凹陷部内并形成用于与插头连接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于纵长方向上,所述电源端子的对接部的宽度大于信号端子的对接部的宽度,所述电源端子的对接部上贯穿形成有功能孔,所述功能孔呈长条状且沿横向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连接器及与插座连接器配合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纵长状第二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于第二本体纵长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板状第二基部、自所述第二基部的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基部及第二连接部与本体部外表面齐平,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弹性卡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抵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上的第一支撑件一体成型于第一本体上节省了安装工序,并且第一支撑件上通过弯折形成有弹性卡持部用以与对接插头连接器相卡持,大大的增加了板对板连接器组件之间配合的插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他;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图1至图6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1及具有该插座连接器1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相互配合作用的插座连接器1和插头连接器2,其中每一连接器1、2的结构均为扁平状,以便插头、插座连接器对接时具有较小的高度,且有利于每一连接器1、2牢固的焊接至应刷电路板(未图示)上。

进一步结合图3-4及图5所示,插座连接器1整体大致呈纵长延伸的矩形状,其包括狭长的第一本体11、收容于第一本体11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2以及沿着纵向延伸方向且固持于第一本体11两端的若干第一支撑件13,第一本体11的顶部开设有向底部凹陷但并不贯穿底部的第一凹陷部14。第一本体包括底壁111,由底壁11两侧向上凸起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112及由底壁111两端向上凸起且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端壁113,第一凹陷14部由底壁111、两个第一侧壁112及两个第一端壁113共同围设形成。第一端壁113的宽度大于第一侧壁112的宽度。并且第一端壁113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壁112的高度。

第一本体1的底壁111中间位置还向上凸伸形成有凸台15,第一凹陷部14为底壁111、两个第一侧壁112、两个第一端壁113及凸台15之间形成的环形收容腔。凸台15的上表面大致于第一本体11的顶部相齐平。

优选的为了方便与插头连接器插接,凸台15的顶部形成有倒角,用以引导与插头连接器2的对接。

第一本体11上还设有自其底壁111向上贯穿并与第一凹陷部14连通的若干第一端子收容槽16。

进一步结合图3-4及图6所示,插头连接器2整体同样大致呈纵长沿着的矩形状,其包括狭长的第二本体21、收容于第二本体21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以及沿着纵长方向收容于第二本体21两侧的第二支撑件23。进一步的第二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向底部凹陷但并不贯穿底部的第二凹陷部24。第二导电端子22一体成型于第二本体12内。第二凹陷部24与第一本体11上的凸台15形配,且当插座连接器1与插头连接器2对接时,第二凹陷部24用以收容凸台15。

若干第一端子12沿第一本体11的纵长方向呈两排分别排列固定于两个第一侧壁112上。若干第一端子12包括若干信号端子30及分别排列于所述若干信号端子30的两端的电源端子40。

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2沿着第一本体11的纵长延伸方向分两排对应收容于第一本体11上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6内。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大致呈“U”型的对接部121、与对接部121连接的倒“U”型的夹持部122。对接部121及夹持部122共享第一支脚123并且由第一支脚123弯折定义第一接触部120。对接部121的第二支脚124上端缘向内侧卷曲形成有第一弹性部125。夹持部122的第三支脚126下端缘向外侧弯折延伸形成第一焊接部127。第三支脚126两侧缘突设有若干倒刺128。当第一导电端子12安装至端子第一端子收容槽16内后,倒刺128用以加强固持力。在本实用新型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2中,所述第一收容腔10的二侧均设置两对第一导电端子1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组装于第一本体11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5内时,第一导电端子12的夹持部122跨接于第一本体11一侧的侧壁并收容于第一端子槽16内,第一接触部120突伸于第一凹陷部14内用于与插座连接器1上的第二导电端子电性接触,第一焊接部127突伸出第一本体11外用于与对接电路板连接。第一弹压部125突伸于第一凹陷部14内用于与插头连接器2上的第二导电端子22电性接触。同一排的第一端子12的对接部121在同一直线上间隔设置。于纵长方向上,电源端子40的对接部的宽度大于信号端子30的对接部的宽度,所述电源端子40的对接部上贯穿形成有功能孔41,所述功能孔41呈长条状且沿横向方向延伸。

第一支撑件13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收容于第一本体11内,第一支撑件13具有一板状第一基部131、自第一基部131的两端延伸形成的固持部132、以及自固持部延伸形成的弹性卡持部133。第一基部131沿第一本体11的横向方向延伸,固持部132沿第一本体11的纵向方向延伸,弹性卡持部133呈悬臂梁状或者呈简支梁状沿第一本体11的横向方向凸伸至第一凹陷部14内,弹性卡持部133沿第一本体11的横向方向可弹性变形。如此设置,弹性卡持部133用以提供插座连接器1与插头连接器2之间相互配合的插拔力。第一基部131对应固定于第一端壁113内,并且第一基部131的上表面与第一端壁113的上表面齐平。固持部132对应固定于第一侧壁112内,固持部132埋设于第一侧壁112内。优选的弹性卡持部13由第一侧壁112凸伸至第一凹陷部14内。底壁111于上下方向与弹性卡持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让位通孔1111。第一支撑件的高度大于第一端子的高度。

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分两排一体成型于第二本体21内,第二导电端子22具有一倒“U”型的插接部221、沿插接部221的一端缘水平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23以及位于插接部221外侧面上的第二接触部220和第二抵接部222。

第二支撑件23同样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收容于第二本体21内,第二支撑件23具有一板状第二基部231、自第二基部231的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32。第二基部231、第二连接部232与第二本体外表面大致相齐平。

当插座连接器1与插头连接器2配合使用时,凸台15与第二凹陷部24对接。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接触部120与第一弹压部125分别于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接触部220和第二抵接部222电性接触。第一支撑件13上的弹性卡持部135与第二支撑件23上的第二连接部232弹性抵接,用以加强板对板连接器组件100之间相互配合的插拔力。

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2、22分别对称的设置在第一、第二本体11、12的两侧即每一排的第一端子收容槽数目相同,每一排的第二端子收容槽的数目也相同,有利于使得板对板连接器100能够双向对接,方便使用,避免错误插接时对导电端子造成破坏。

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13、23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持于第一、第二本体11、12内,用以节省安装工序,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