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转发声型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528发布日期:2019-10-19 03:0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拨转发声型按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发声按键,特别是指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



背景技术:

关于能在按压时发出按压声响的发声按键,由于能让用户在按压时得到良好的操作感受,因此广为使用者喜欢。

现有发声按键包括:外壳、能经由按压而相对于外壳移动的按压罩、弹性支撑于按压罩与外壳之间的支撑弹簧、一对导通端子以及发声弹簧。外壳包含彼此盖合的底座和上盖,上盖与底座之间形成收容空间,上盖还开设有开口;按压罩可活动地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并自开口凸出,按压罩凸出于上盖的上端部则连接有键帽,且按压罩的一侧边还凸设有按压块;底座内部的一侧边形成有斜坡;发声弹簧固定于底座。

当使用者经由键帽按压按压罩,按压块将跟随移动而沿纵向下压发声弹簧,使发声弹簧受到斜坡的作用而位移,发声弹簧于位移终点回弹敲击底座而发出声响,同时也让该对导通端子彼此接触导通。

然而,现有发声按键却由于先天上的不良设计而导致以下缺失:

按压罩的纵向按压行程原本就受限于按键本身的设计而较短,导致发声弹簧用以蓄积弹性复位力量的蓄力位移量也相应偏短,进而影响发声弹簧利用弹性复位力量进行敲击时带给使用者的敲击感受和敲击音量皆有不佳的问题。且此问题在已成为设计趋势的薄型化按键上更为明显。

再者,现有发声按键的发声原理皆大同小异,都是利用纵向按压迫使发声弹簧位移再回弹,因此所能产生的敲击声音也都大同小异,无法产生个别特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借由拨转发声式设计,以让现有的纵向蓄力位移,转换成横向的蓄力位移,进而使蓄力位移量不再受限于按压行程。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其包括:一底座;一上盖,对应配置于该底座上方;一支撑结构,设置并支撑于该上盖与该底座之间;一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底座且具有至少一凸齿;一发声件,固定于该底座且具有搭接于该凸齿的一弹臂;以及一拨转件,固定于该上盖且对应该转动件配置;其中,该拨转件跟随该上盖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而拨转该转动件,该转动件以该凸齿推动该弹臂偏移而产生弹性复位力量,该弹臂利用该弹性复位力量敲击该转动件而发出声响。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能从现有确实偏短的纵向蓄力位移,转换为较长的横向蓄力位移,使弹臂的蓄力位移量不再受限于按键的按压行程,进而提升弹臂敲击时带给使用者的敲击感受和敲击音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拨转发声型按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中的上盖及其相关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中的底座及其相关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拨转发声型按键于俯视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拨转发声型按键于仰视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于按压前沿8-8剖视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于按压前沿7-7剖视线的剖视图。

图8A-8C为本实用新型拨转发声型按键中的拨转件、转动件和发声件三者之间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0…拨转发声型按键;1…底座;11…下支撑部位;12…支架组件;121…扣爪对;1211…扣持空间;122…间隔通道;13…上凸块;131…倒扣嵌槽;14…定位凸环;15…顶面;16…底面;2…上盖;21…上支撑部位;22…下凸块;221…倒扣嵌槽;23…定位凸环;24…定位凸块;25…遮挡件;251…套接空间;26…底面;3…支撑结构;31…剪刀脚;311…收容空间;32…弹性件;4…转动件;41…转轴;42、43、44…凸齿;5…发声件;51…固定段;52…弹臂;53…弯折段;6…拨转件;61…固定段;62…拨转段;621…避让空间;63…弧形弯折段;7…金属板;71…沉板开口;8…电路板;81……沉板开口;82…底面;83…非接触式导通组件;831…遮挡位置;84…发光组件;841…光线;9…键帽。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能利用拨转方式在按压时发出敲击声响,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失。拨转发声型按键100包括一底座1、一上盖2、一支撑结构3、一转动件4、一发声件5以及一拨转件6,较佳还包括一金属板7、一电路板8和一键帽9。

上盖2对应配置于底座1上方,支撑结构3则设置并支撑于上盖2与底座1之间,并使上盖2能相对于底座1来回移动。

转动件4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且具有至少一凸齿42,凸齿的数量不限,可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皆可。于本实施例中,转动件4可为一齿轮,所以转动件4包含一转轴41和设置于转轴41的数个凸齿42、43、44。

发声件5固定于底座1且具有搭接于凸齿(本实施例中例示搭接于凸齿42)的一弹臂52。本实用新型不限定发声件5的结构,只要具有能搭接于凸齿42的弹臂52即可。于本实施例中,发声件5可为一发声弹片且包含如图3所示的一固定段51、一弯折段53和前述弹臂52,弯折段53弯折连接于固定段51与弹臂52之间。固定段51可用以固定于底座1,使弹臂52在受力后能经由弯折段53而相对于固定段51弹性偏移。

拨转件6固定于上盖2且对应转动件4配置。本实用新型不限定拨转件6结构,只要能跟随上盖2移动并能顺势拨转转动件4旋转即可。于本实施例中,拨转件6可为一拨转弹片且包含如图2所示的一固定段61、一拨转段62和一弧形弯折段63,拨转段62对应于转动件4的凸齿(本实施例中例示对应于凸齿44)(见图8A所示),弧形弯折段63则弯折连接于固定段61与拨转段62之间。固定段61可用以固定于上盖2,使拨转段62在接触并拨转转动件4时,能经由弧形弯折段63而相对于固定段61产生一定的弹性支撑力。较佳而言,拨转段62还可借由另一弧形弯折而产生如图8A所示的一避让空间621,借由这另一弧形弯折除了能产生用以避让凸齿44的避让空间621,还能产生更佳的弹性支撑力而更有利于抵接并拨转转动件4。

借此,如图6和图8A至8C所示,当上盖2受力而相对于底座1沿纵向下移时,拨转件6将跟随上盖2下移(见图8A至图8B所示),并使拨转件6的拨转段62下移至抵接于转动件4的一凸齿(本实施例中例示抵接于凸齿44)(见图8B所示);当拨转段62进一步跟随下移时,将经由凸齿44而顺势拨转转动件4旋转,使原本受到弹臂52搭接的凸齿42(如图8A所示)也跟着转动而由前述纵向下移转换成沿横向推动弹臂52偏移(见图8B所示),以产生弹性复位力量;当转动件4继续旋转至弹臂52搭接于凸齿42的凸伸顶点时,弹臂52将脱离原本搭接的凸齿42并利用弹性复位力量敲击下一个凸齿43(见图8C所示),以借由敲击发出所需的按压声响。

前述转动件4、发声件5和拨转件6可设置于底座1和上盖2的任意处。于本实施例中,为了产生更多空间以利于设置转动件4、发声件5和拨转件6,前述支撑结构3可为一剪刀脚支撑结构而包含有彼此对应配置的一剪刀脚31和一弹性件32。剪刀脚3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枢接于上盖2和底座1,且剪刀脚31如图1所示,形成有一收容空间311,弹性件32则收容于收容空间311内且如图6和图7所示弹性支撑于上盖2与底座1之间。

前述底座1的顶面15较佳还可如图3所示定义有一下支撑部位11,前述上盖2的底面26较佳还可如图6所示定义有一上支撑部位21,上支撑部位21和下支撑部位11则如图6和图7所示分别供弹性件32的上端和下端弹性支撑,使前述收容空间311对应位于上支撑部位21与下支撑部位11之间(参阅图1、图6和图7所示)。

底座1能以任何方式设置转动件4和发声件5,于本实施例中则分别以支架组件12和上凸块13为例进行说明,且支架组件12和上凸块13皆位于下支撑部位11内而具有空间充分利用的效果。

上盖2能以任何方式设置拨转件6,于本实施例中则以下凸块22为例进行说明,且下凸块22位于上支撑部位21内而具有空间充分利用的效果。

其中,如图3和图7所示的支架组件12包含彼此间隔并排的两个扣爪对121以及形成于两个扣爪对121之间的一间隔通道122,间隔通道122的两端具有如图3所示的通道口。每一扣爪对121包含彼此成对配置的两个扣爪,且两个扣爪彼此相对,使每一扣爪对121的两个扣爪之间形成有一扣持空间1211。转动件4的转轴41两端则如图7所示可转动地分别穿插于各扣持空间1211与底座1的顶面15之间,以将转动件4可转动地架设于支架组件12,进而使转动件4也位于下支撑部位11内而具有空间充分利用的效果。转动件4的各凸齿42、43、44皆位于间隔通道122内。

其中,如图3和图6所示的上凸块13是对应位于间隔通道122的任一通道口,发声件5则由下而上将其固定段51插接固定于上凸块13,以让弹臂52伸入间隔通道122内而搭接凸齿42,进而使发声件5也位于下支撑部位11内而具有空间充分利用的效果。

其中,如图2和图6所示的下凸块22设置于上盖2的底面26,拨转件6则由上而下将其固定段61插接固定于下凸块22,以使拨转件6也位于上支撑部位21内而具有空间充分利用的效果。

较佳而言,如图3和图6所示,上凸块13还可开设具有倒扣作用的一倒扣嵌槽131,发声件5的固定段51则形成有用以倒扣于倒扣嵌槽131的一倒扣凸耳;如图2和图6所示,下凸块22还可开设具有倒扣作用的一倒扣嵌槽221,拨转件6的固定段61则形成有用以倒扣于倒扣嵌槽221的一倒扣凸耳。

必须说明的是,当转动件4的凸齿数量只有一个时,发声件5的弹臂52搭接于这个凸齿,至于拨转件6的拨转段62则是拨动转动件4的其它任意处,只要能让拨转段62拨转转动件4即可。当转动件4的凸齿数量为两个时,弹臂52搭接于其中一个凸齿,拨转段62则拨动其中另一个凸齿。在这两种情况下,弹臂52则是敲击转动件4的其它任意处,只要能敲击发出声音即可。

再如图1以及图4至图7所示,彼此叠接的金属板7和电路板8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一沉板开口71、81。前述底座1对应两个沉板开口71、81容置并固定于金属板7和电路板8,使底座1的底面16齐平于或凸出于金属板7的底面或/及电路板8的底面82,只要能让底座1沉入两个沉板开口71、81内即可,于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金属板7叠接于电路板8之上,沉板后的底座1的底面16是凸出于电路板8的底面82,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拨转发声型按键100的整体高度,进而也能降低由拨转发声型按键100所组成的键盘的厚度。

再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电路板8的底面82还可电性配置有一非接触式导通组件83和至少一发光组件84。其中的非接触式导通组件83如图1所示具有一遮挡位置831,上盖2对应遮挡位置831设置有一遮挡件25,使遮挡件25能跟随上盖2相对于底座1移动而伸入遮挡位置831内,以遮挡非接触式导通组件83;如图2所示,上盖2的底面26朝下凸出有一定位凸块24,遮挡件25可为一遮挡套而具有一套接空间251,遮挡件25则以套接空间251套接于定位凸块24而定位。其中的发光组件84如图6所示射出的光线841是与电路板8的底面82彼此并排,电路板8的底面82又与底座1的底面16彼此并排,因此能使本实用新型拨转发声型按键100具有背光均匀的效果。

此外,如图1和图6所示,上盖2具有与底面26相对的顶面(未标示组件符号),键帽9固定于上盖2的顶面。为了定位支撑结构3中的弹性件32,如图3和图7所示,底座1的顶面15朝上浮凸有位于下支撑部位11内的一定位凸环14,上盖2的底面26朝下浮凸有位于上支撑部位21内的一定位凸环23,弹性件3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套置于两个定位凸环14、23而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效果:借由以拨转件6拨转转动件4来推动发声件5而发声的拨转发声式设计,以从现有确实偏短的纵向蓄力位移,转换为较长的横向蓄力位移,而且按键只有纵向空间会越来越小,但横向空间却不致于有太大变化,所以凸齿的凸伸长度能够适度伸长,进而增加弹臂52的横向蓄力位移量,如此以让用于敲击发声的弹臂52的蓄力位移量不再受限于按键的按压行程,特别适用于薄型化设计的按键,进而提升发声件5以其弹臂52进行敲击时带给使用者的敲击感受和敲击音量。再者,借由拨转发声式设计,以在敲击时发出异于现有的敲击声音,进而产生个别特色。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其它功效:借由支撑结构3为一剪刀脚支撑结构,以具有较多的空间而利于设置转动件4、发声件5和拨转件6,特别是当收容空间311对应位于上支撑部位21与下支撑部位11之间,且转动件4与用以架设转动件4的支架组件12、发声件5与用以设置发声件5的上凸块13以及拨转件6与用以设置拨转件6的下凸块22这些构件,都位于上支撑部位21和下支撑部位11位内时,越能发挥空间充分利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拨转发声型按键100还能借由将非接触式导通组件83和发光组件84都电性配置于电路板8的底面82,因此较能抗静电冲击,进而具有较佳的ESD测试(静电放电测试。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优势。本实用新型拨转发声型按键100还具有许多其它效果,这些其它效果已如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