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抗压轨道交通信号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2609发布日期:2019-11-25 22:4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干扰、抗压轨道交通信号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抗干扰、抗压轨道交通信号电缆。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使用极其广泛。

在通信工程中,通常使用电缆进行通讯传导,目前轨道交通信号电缆使用的电缆经常受到碾压,进而降低线缆使用寿命,且在使用过程中,电缆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进而影响通讯效果,电缆的保温效果较差,很容易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抗压轨道交通信号电缆,结构简单,通过在增加电缆内层抗压功能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电缆使用安全,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功能,保证通讯顺畅性,操作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干扰、抗压轨道交通信号电缆,包括硅胶外壳和电缆导管腔,所述电缆导管腔位于硅胶外壳内部,所述电缆导管腔内侧壁涂覆有绝缘层,且电缆导管腔外侧粘接有硅胶棉,所述硅胶外壳内侧壁与电缆导管腔之间安插有钢丝网。

进一步地,所述硅胶棉外侧壁设置有铜制编织屏蔽层,且铜制编织屏蔽层设置于电缆导管腔内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导管腔另一侧面壁设置有防腐蚀保温层,且防腐蚀保温层设置于铜制编织屏蔽层一侧,所述电缆导管腔外表面缠绕有干燥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设置有硅胶棉能够有效增加电缆导管腔内层柔软性,进而保护电缆导管腔内部线缆安全,且结合填充钢丝网,能够有效增加电缆内层的抗压强度,防止电缆导管腔表面产生断裂。

2.通过利用铜制编织屏蔽层便于防止线缆受外界电磁干扰,便于保证电缆传讯通畅性。

3.通过设置防腐蚀保温层进而增加电缆导管腔抗寒功能,防止电缆冻裂,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干扰、抗压轨道交通信号电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干扰、抗压轨道交通信号电缆的电缆导管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硅胶外壳;2、电缆导管腔;3、钢丝网;4、绝缘层;5、硅胶棉;6、铜制编织屏蔽层;7、防腐蚀保温层;8、干燥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抗干扰、抗压轨道交通信号电缆,包括硅胶外壳1和电缆导管腔2,所述电缆导管腔2位于硅胶外壳1内部,所述电缆导管腔2内侧壁涂覆有绝缘层4,且电缆导管腔2外侧粘接有硅胶棉5,所述硅胶外壳1内侧壁与电缆导管腔2之间安插有钢丝网3。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通过设置设置有硅胶棉5能够有效增加电缆导管腔2内层柔软性,进而保护电缆导管腔2内部线缆安全,且结合填充钢丝网3,能够有效增加电缆内层的抗压强度,防止电缆导管腔2表面产生断裂。

其中,所述硅胶棉5外侧壁设置有铜制编织屏蔽层6,且铜制编织屏蔽层6设置于电缆导管腔2内层。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铜制编织屏蔽层6便于防止线缆受外界电磁干扰,便于保证电缆传讯通畅性。

其中,所述电缆导管腔2另一侧面壁设置有防腐蚀保温层7,且防腐蚀保温层7设置于铜制编织屏蔽层6一侧,所述电缆导管腔2外表面缠绕有干燥剂层8。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防腐蚀保温层7进而增加电缆导管腔2抗寒功能,防止电缆冻裂,操作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干扰、抗压轨道交通信号电缆,工作时,通过在硅胶外壳1与电缆导管腔2内层填充钢丝网3,能够有效增加电缆内层的抗压强度,防止电缆导管腔2表面产生断裂,由于在电缆导管腔2内层设置有硅胶棉5能够有效增加电缆导管腔2内层柔软性,进而保护电缆导管腔2内部线缆安全,同时结合硅胶棉5一侧设置的铜制编织屏蔽层6便于防止线缆受外界电磁干扰,便于保证电缆传讯通畅性,由于在电缆导管腔2内层设置防腐蚀保温层7进而增加电缆导管腔2抗寒功能,防止电缆冻裂,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1、硅胶外壳;2、电缆导管腔;3、钢丝网;4、绝缘层;5、硅胶棉;6、铜制编织屏蔽层;7、防腐蚀保温层;8、干燥剂层,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手册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设置有硅胶棉5能够有效增加电缆导管腔2内层柔软性,进而保护电缆导管腔2内部线缆安全,且结合填充钢丝网3,能够有效增加电缆内层的抗压强度,防止电缆导管腔2表面产生断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