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低温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4635发布日期:2019-10-22 21:1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低温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低温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锂电池以其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存储时间长、环保和重量轻等众多优点,无论在大小电动设备中均应用广泛。但是低温锂电池要想在应用的各个领域达到较好的工作效果,提高放电量,就必须对锂电池做好封装。

申请号为201621299944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膜软包锂电池,虽解决了现有封装的问题,但在对于锂电池的隔热性能不是很好,尤其是形成电池组后,发热量会更大,更需要防止热量的丧失,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使其即满足封装的要求,又满足隔热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低温锂电池组,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低温锂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被绑定带绑定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体,绑定带分别绑定在电池组的尾端侧面和前端侧面;位于前端侧面的绑定带外露一部分形成封腔,使其电池单体的电极端位于封腔内;所述电池单体的相同电极端分别通过电极片依次相连,所述电极片包括主片以及连接在主片上的副片,主片用于连接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副片连接有导线;所述封腔内采用密封胶对电极片和电极端进行封装;所述电池单体包括锂电池电芯,锂电池电芯的表面封装有内封装膜,内封装膜的表面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连接有壳体,保温层包括微纳隔热层和隔热膜,壳体包括防水层和阻燃层,内封装膜连接微纳隔热层,隔热膜连接防水层。

进一步,所述内封装膜包括锡箔层以及与锡箔层相连的HDPE层,HDPE层连接锂电池电芯,锡箔层连接微纳隔热层。

进一步,所述阻燃层是采用阻燃橡胶制成的阻燃层。

进一步,所述锂电池电芯的电极端与内封装膜、保温层和壳体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进一步,所述绑定带包括金属带层,金属带层一面设置有耐磨层,另一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与电池组的侧面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封装效果,同时有利于防止锂电池电芯热量的丧失,提高放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封腔未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池单体的连接关系图。

图5是绑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锂电池电芯1、内封装膜2、微纳隔热层3、隔热膜4、防水层5、阻燃层6、电极端8、绝缘层9、绑定带10、电池单体11、金属带层20、耐磨层21、防滑层22、封腔12、电极片13、主片14、副片15、连接孔16、导线17、导线安装孔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低温锂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被绑定带10绑定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体11,绑定带10分别绑定在电池组的尾端侧面和前端侧面。绑定带10包括金属带层20,金属带层20一面设置有耐磨层21,另一面设置有防滑层22,防滑层22和耐磨层21均采用相应功能的橡胶制成。防滑层22与电池组的侧面贴合,以免打滑,有利于绑定的稳定性。位于前端侧面的绑定带10外露一部分与电池组前端形成封腔12,使其电池单体11的电极端8位于封腔12内。电池单体11的相同电极端8分别通过电极片13依次相连,电极片13包括主片14以及连接在主片14上的副片15,主片14上设置有连接孔16,通过连接孔16与电池单体11的电极端8连接。副片15连接有导线17,可相互焊接,也可在副片15上设置导线安装孔18,将导线17绑定在导线安装孔18上。连接好后,封腔12内采用密封胶对电极片和电极端进行封装。

其中,电池单体11包括锂电池电芯1,锂电池电芯1的表面封装有内封装膜2,内封装膜2包括锡箔层以及与锡箔层相连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层,HDPE层连接锂电池电芯1,锡箔层连接有保温层。保温层连接壳体,保温层包括微纳隔热层3和隔热膜4,壳体包括防水层5和阻燃层6。锡箔层连接微纳隔热层3,微纳隔热层3连接隔热膜4,隔热膜4连接防水层5,防水层5连接阻燃层6。阻燃层6优选柔性的阻燃橡胶制成,例如电线的线芯外包覆的阻燃橡胶层。

其中,锡箔层为锡箔纸,锡箔纸的保温性能较好。微纳隔热层3采用微纳隔热板制成,其厚度优选为0.3-1cm,是一种导热系数极低的隔热材料,有利于保持电池内部温度不被散发。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性,锂电池电芯1的电极端8与内封装膜2、保温层和壳体之间设置有绝缘层9,避免电极端8短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封装效果,同时有利于防止锂电池电芯热量的丧失,提高低温锂电池组的放电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