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链扁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5140发布日期:2019-11-29 17:3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链扁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电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拖链扁电缆。



背景技术:

拖链电缆主要适用于在设备单元需要来回移动的场合,为了防止电缆纠缠、磨损、拉脱、挂和散乱,常把电缆放入电缆拖链中,对电缆形成保护,并且电缆还能随拖链实现来回移动,这种可以跟随拖链进行来回移动而不易磨损的高柔性专用电缆便叫拖链电缆,也可称之拖曳电缆、坦克链电缆。而扁电缆相较于圆电缆具有更小的最小弯曲半径,更加适用于拖链中的来回翻折场景并且多芯线时扁电缆的散热要比圆电缆散热好。为保证拖链扁电缆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生产出的扁电缆具有较强的柔性,以满足弯曲寿命600万次以上的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8521637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抗弯曲疲劳柔性扁电缆,包括多根并排排列的导体,导体是由多根金属导体同向绞合而成,导体外部挤包有高温硫化硅橡胶绝缘层,绝缘层厚度0.4~0.5mm,绝缘层外包覆有厚度为0.3mm的导电橡胶层,导电橡胶层外部共同挤包有外护套,该外护套为扁平状,外护套外壁沿电缆轴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底部的护套厚度为0.8mm,相邻两环形槽之间的间距为5mm,环形槽宽度为10mm。该实用新型通过导体外部挤包的高温硫化硅橡胶绝缘层增加整个扁电缆的柔性,导电橡胶层进一步提高扁电缆的柔性,扁平状外护套上设置环形槽,也进一步提高了扁电缆的柔性,从而有效遏制了扁电缆在高频率的局部弯曲、展平状态下外护套断裂现象的发生。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电缆在拖链中铺设时,拖链中的电缆不得相互接触或捆在一起,需分开排列,用隔片分开或穿入支架空挡的分离空洞中,在拖链中电缆间的空隙至少应为电缆直径的10%,以防止相邻电缆在长时间的翻折运动中相互缠绕而影响拖链电缆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间隔安装的拖链扁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拖链扁电缆,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导体,所述导体外周壁包覆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周壁包覆有耐火层,所述耐火层周壁包覆有屏蔽层,多个所述屏蔽层外周壁共同挤包有横截面呈扁平状的外护套,所述外护套与所述屏蔽层之间还设置有沿所述导体长度方向的加强筋,所述外护套周壁沿所述导体长度方向间隔滑移适配有框状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周侧固定有用于隔离相邻两个扁电缆的隔离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层和耐火层对导体起绝缘和防火作用,当导体为用于传输控制电信号时,屏蔽层可用于屏蔽外部电磁波对导体的干扰,以尽可能保证拖链扁电缆有较强的电学性能;加强筋用于提高电缆的轴向抗拉性能,在尽可能保证拖链扁电缆就有较小弯曲半径的前提下提高拖链扁电缆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支撑套周侧固定的隔离架用于将拖链中铺设的多个扁电缆隔离开来,使得相邻扁电缆之间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以尽可能防止扁电缆在拖链内翻转时相互缠绕而影响拖链电缆的正常运行;间隔设置的支撑套尽可能避免了支撑套对扁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离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套横截面短边一侧且向其长边方向延伸的第一隔离架和固定在所述支撑套横截面长边一侧且向其短边方向延伸的第二隔离架,所述第一隔离架和所述第二隔离架位于所述外护套的同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扁电缆并排铺设时,第一隔离架将两个扁电缆沿水平方向隔开,两个扁电缆重叠铺设时,第二隔离架将两个扁电缆沿竖直方向隔开,使得相邻扁电缆之间均预留有活动空间,以免扁电缆紧密安装时相互之间的运动受到干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离架和所述第二隔离架的横截面均为“z”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截面均为“z”字形的第一隔离架和第二隔离架在保证隔离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扁电缆的总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护套沿所述导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导流槽,多个所述导流槽分布于所述外护套横截面的两个长边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用于对溅撒到外护套表面的雨水进行导流,尽可能避免雨水长时间堆积在外护套上而渗入内部导体,影响扁电缆的绝缘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离架远离所述支撑套一端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二隔离架平行于所述支撑套横截面长边一侧的上端面均固定有与所述导流槽插接适配的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离架和第二隔离架上的凸起与导流槽插接适配时,加强了相邻扁电缆之间隔离状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护套横截面呈腰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护套横截面呈腰圆形,相较于长方形的横截面其在结构上提高了外护套自身的抗弯折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设置有两个且分列所述外护套横截面的两端弧面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设置在外护套宽度方向的两端,扁电缆整体的抗拉性能的提升更加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一隔离架和第二隔离架的设置将相邻两扁电缆隔开,以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既符合拖链扁电缆的铺设要求又尽可能避免相邻扁电缆之间相互干涉;

2.横截面均为“z”字形的第一隔离架和第二隔离架实现了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扁电缆的总体质量;

3.第一隔离架和第二隔离架上的凸起与导流槽插接适配,加强了相邻扁电缆之间隔离状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导体;2、绝缘层;3、耐火层;4、屏蔽层;5、外护套;6、加强筋;7、支撑套;8、第一隔离架;9、第二隔离架;10、导流槽;1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拖链扁电缆,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导体1,导体1外周壁包覆有绝缘层2,绝缘层2外周壁包覆有耐火层3,耐火层3周壁包覆有屏蔽层4,多个屏蔽层4外周壁共同挤包有横截面呈腰圆形的外护套5,外护套5与屏蔽层4之间还设置有沿导体1长度方向的加强筋6,加强筋6设置有两个且分列外护套5横截面的两端弧面处;外护套5优选采用由聚氯乙烯丁腈复合材料制成,屏蔽层4优选为铜丝编织网,耐火层3优选为采用低卤低烟阻燃pvc制成,绝缘层2优选采用交联聚乙烯制成,加强筋6优选为采用多根细钢丝绞缠而成。

聚氯乙烯丁腈复合材料制成的外护套5具有较强的弹性,为扁电缆提供了优异的抗弯折性能,耐火层3和绝缘层2尽可能保证了扁电缆的耐火性和绝缘性,当导体1为用于传输控制电信号时,屏蔽层4可用于屏蔽外部电磁波对导体1的干扰,加强筋6用于提高电缆的轴向抗拉性能,在尽可能保证拖链扁电缆就有较小弯曲半径的前提下提高拖链扁电缆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使得扁电缆铺设在拖链中能满足长时间处于反复翻折运动状态的要求。

参照图1图2,外护套5于其横截面的两个长边上的外周壁沿导体1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多个导流槽10,导流槽10位于相邻两个并排设置的导体1之间,外护套5周壁沿导体1长度方向间隔滑移适配有框状的支撑套7,支撑套7横截面的短边一侧固定有向其长边方向延伸的第一隔离架8,支撑套7横截面长边一侧固定有向其短边方向延伸的第二隔离架9,第一隔离架8和第二隔离架9位于外护套5的同侧且其横截面均为“z”字形,第一隔离架8远离支撑套7一端的下端面和第二隔离架9平行于支撑套7横截面长边一侧的上端面均固定有与导流槽10插接适配的凸起11。

导流槽10用于对溅撒到外护套5表面的雨水进行导流,尽可能避免雨水长时间堆积在外护套5上渗入内部导体1,从而影响扁电缆的绝缘性;两个扁电缆并排铺设时,第一隔离架8将两个扁电缆沿水平方向隔开,两个扁电缆重叠铺设时,第二隔离架9将两个扁电缆沿竖直方向隔开,使得相邻扁电缆之间均预留有活动空间,以免扁电缆紧密安装时相互之间的运动受到干扰,甚至于相互缠绕而影响电缆的正常使用,同时横截面均为“z”字形的第一隔离架8和第二隔离架9在保证隔离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扁电缆的总体质量;第一隔离架8和第二隔离架9上的凸起11与导流槽10插接适配时,加强了相邻扁电缆之间隔离状态的稳定性;间隔设置的支撑套7尽可能避免了支撑套7插接在扁电缆上时对扁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扁电缆内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导体1,导体1外侧依次包覆有绝缘层2、耐火层3、屏蔽层4,多个屏蔽层4外周壁共同挤包有横截面呈腰圆形的外护套5,外护套5的两端还设置有沿导体1长度方向的加强筋6,外护套5周壁沿导体1长度方向间隔滑移适配有框状的支撑套7,外护套5上固定有用于隔离水平安装扁电缆的第一隔离架8和用于隔离竖直安装扁电缆的第二隔离架9。

第一隔离架8和第二隔离架9将拖链中安装的扁电缆隔离开来,以尽可能保证扁电缆在弯曲翻转时留有足够的空间,尽可能避免拖链内的扁电缆相互纠缠而影响扁电缆的正常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